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修齊治平、關注當下的政治智慧(三)

2023-02-07 02:11:02
月讀 2023年1期
關鍵詞:誠信

◎ 王 杰

上期我們講了廉恥文化,這一講我們談談誠信問題。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為政者的政治品質要求和重要的政治智慧。誠信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指為人真誠,實事求是、求真務實,二是指信守承諾,寧失千金,不失誠信。誠信是公民的第二個“身份證”。誠信是修身做人的根本、企業發展的基石、社會治理的綱要、文明社會的標志,不論何時何地,都有其永不褪色、超越時空的永恒價值。下面我們從誠信的文化含義及誠信的歷史與現實經緯,談談守誠信的重要價值和體現出的政治智慧。

一、誠信的文化含義

在眾多古籍文獻和歷史名人傳記中,闡釋和注明了誠信的文化意義,《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指真實無妄,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實實在在的,沒有虛假,人應該把追求真誠作為立身之本。《論語》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誠,信也。”“信,誠也。”《禮記·祭統》說:“是故賢者之祭也,致其誠信,與其忠敬。”《北齊書·堯雄傳》說:“雄雖武將,而性質寬厚,治民頗有誠信。”《新唐書·曹華傳》說:“華雖出戎伍,而動必由禮,愛重士大夫,不以貴倨人,至廝豎必待以誠信,人以為難。”南宋思想家葉適在《太府少卿李公墓志銘》里寫道:“故參知政事吳興李公,以誠信質直事孝宗。”郭沫若在《蘇聯紀行·六月三十日》中說:“一位大領袖倒不在乎每宴一次客,一定要來一套大演說的。誠信已孚,思想已移諸實踐,不說話比說話還要偉大。”

“誠”,是儒家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誠,真實,誠懇;宋代理學家朱熹認為,誠者,真實無妄之謂。“誠”是一種美德。“誠即天道,天道酬誠”。言行須循天道,說真話,做實事,反對虛偽。

“信”,《說文解字》解釋為“人言為信”,宋代程頤認為:“以實之謂信。”“信”不僅要求人們說話誠實可靠,切忌大話、空話、假話,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誠實可靠。“信”的基本內涵是信守諾言、言行一致、誠實不欺。

從字面含義看來,“誠”主要是從天道而言,“信”主要是從人道而言。故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效法天道、追求誠信,這是做人的道理、規律。最先將“誠”與“信”連在一起使用的是《逸周書》:“成年不嘗,信誠匡助,以輔殖財。”“父子之間觀其孝慈,兄弟之間觀其友和,君臣之間觀其忠愚,鄉黨之間觀其信誠。”這里的“信誠”實際上表達的就是“誠信”的意思,“誠”與“信”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內外兼備、具有豐富內涵的詞匯,就是指以真誠之心去行信義之事,就是指誠實無欺,信守諾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

誠是為自己的,即所謂內誠于心;信是為他人的,即所謂外信于人。在中國古代的道德規范體系中,誠是信的基礎和前提,故有“不誠者失信”“誠故信”之說。在古人看來,一個人只有誠“有于己”,方能信“見于物”;只有誠于內,方能信于外。不誠實的人,虛偽狡詐,出爾反爾,不守信用,無“誠”則無“信”。

千百年來,誠信被中華民族視為自身的行為規范和道德修養,在基本字義的基礎上形成了其獨具特色并具有豐富內涵的誠信觀。

二、守信是人與人交往的基礎

在古人看來,誠是內在的品質,信是外在的表現。只有遵循真誠心靈的要求所做出的實在行為,才具有感染他人的魅力和力量。現如今,面對生活中各種利益的誘惑,我們更應該嚴守道德、良知和法律底線,以真誠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人,既不欺騙自己,也不失信于眾,讓誠信意識不僅熔鑄于我們的信念中,更體現在我們的行為上。

在歷史記載和民間傳說中,關于人與人之間講信義、守誠信的人物和故事很多,《莊子》記載了一個尾生抱柱的故事。春秋時期,有一個叫尾生的男子與女子約定在橋下相會。然而到了約定時間,那個女子卻一直沒有來。此時,洪水來了并不斷上漲。為了履行自己的諾言,尾生沒有離開,一直抱著橋柱守候在那里,直到被洪水無情地淹沒。尾生固然有執拗呆板的一面,但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尾生把守信踐諾作為立身處世的最高準則。

典籍文獻中也有一些反面案例,體現了人與人之間失去信譽所帶來的后果。

明代劉伯溫在《郁離子》一書中記載了濟陰商人失信的故事。濟陰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趴在水中的浮草上,大聲呼救。有個漁人撐船去救,還沒等到那兒,商人就迫不及待地喊:“我是濟陰的富人,如果你能救我的命,我給你一百兩銀子!”漁人用船載著他到了岸上,商人卻只給了漁人十兩銀子。漁人說,“剛才你許諾給一百兩,怎么現在卻只給了十兩?”商人聽完勃然大怒,氣沖沖地說:“你一個打魚的人,一天能賺多少錢?現在突然得到十兩銀子,還不知足嗎?”漁人只好不高興地離開了。又一天,那個富人乘船從呂梁順流而下,撞到礁石翻船了,而原來那個漁人就在那里看著。有人問:“為什么不救他啊?”漁夫輕蔑地回答:“這是那位答應給我百兩銀子卻又說了不算的人。”于是,漁夫把船停在岸邊,看著那位商人在水里掙扎一陣就沉沒水中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故事具有偶然性,但是商人得不到好的結局卻是必然的。因為一個人尤其是經商者如果不能夠做到誠實守信,便會失去眾人的信任,一旦失信于人且又處于困境之中,其下場可想而知。

當代誠信者繼承了傳統美德,并進一步發揚光大。李國楚是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水月寺鎮野竹池村原黨支部書記。1973 年,由于勤快肯干,有頭腦懂經營,李國楚接任了生產隊隊長。短短幾年,李國楚讓一個窮隊變成了5 個大隊23 個小隊中最富裕的隊,3 年后,李國楚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90 年,經過選舉,他又當上了村黨支部書記。上任伊始,為了帶領村民致富,李國楚帶領大伙辦起了經濟聯合社,并以個人定期存款8000 元作抵押,先后從信用社貸款2 萬元,向10 多人借款3 萬多元,辦起了香菇廠、木器加工廠。然而,事與愿違,由于經營不景氣,廠子先后停辦。到1996 年,李國楚共欠債57000 元,這在當時的野竹池村,可是個天文數字。這年年底,村黨支部換屆,李國楚毅然提出辭職還債。他在黨員大會上擲地有聲地承諾:“誰欠下的債務誰還,我不能壞了村黨支部定下的規矩!我不能愧對集體、愧對村民,更不能欠子孫債。我一定會在有生之年把賬還清的!”就這樣,年逾五十的李國楚接過了本不用私人承擔的五萬多元債務,卸任不卸責,毅然踏上了自力更生償還公債的艱辛之路。不管白天黑夜,他時時想的是如何還債,就連說夢話,也是怎么還債,只要聽說什么能掙到錢就干什么,喂豬、種香菌、整木料……幾年下來,債沒還多少,李國楚卻消瘦了許多,顯得更加蒼老。屋漏偏逢連夜雨,鄰居幫他放樹時,他被倒下的樹砸成粉碎性骨折,兩個多月才勉強行走,又欠下了4000 元醫藥費。頭上是巨債壓頂,身邊是萬事不順,怎么辦呢?整整三年,舊債未還,又添新息。該做的都做了,李國楚依然雙手攥空拳,一無所獲。盡管歷盡艱難,李國楚始終諾言不改,不怨他人,不找組織,更不留給后人,他說:“不把債還上,我死也不閉眼!”2000年秋,李國楚從胞弟李國勤手里借來5200 元,租下50 畝集體山林,和老伴張學蓉來到荒蕪人煙、海拔1400 多米的楊家山上種植天麻,向自己的還債承諾再一次發起沖刺。在與世隔絕的深山里,李國楚夫婦過著野人般的生活。沒有路,自己修;沒有電,用松明子照明;沒有糧,自種自給自足。住的是廢棄的土屋,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石磨磨出的玉米面。每天天不亮,李國楚就起床做點棒子面當早飯,下地干到天黑才回來,晚上還不能睡熟,得提防著野豬等野獸。因為沒有經驗,一年下來僅收入500多元。他也舍不得補貼家用,而是用來還了第一筆債。后來他四處拜師學藝,隨著種植技術的提高,加上漸漸掌握了市場行情的變化,他開始增加天麻種植的面積,到2004 年,他第一次償還了信用社2 萬多元貸款本息……盡管如此艱苦,李國楚始終諾言不改。種天麻的十年來,李國楚下山的次數屈指可數。他下山只有兩個目的,一是過組織生活,二是上門還債。他一筆一筆地還債,一張一張地銷欠條。2010 年11 月,李國楚顫抖著雙手撕掉了最后一張欠條,他終于連本帶利還清了全部8 萬多元的債務,捧著一堆撕碎的欠條,李國楚老淚縱橫。2011 年9 月20 日,李國楚獲得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對于每個社會成員而言,“誠信”是立身之本,處世之寶。人生立于世間數十年,必須不斷學習,以獲得知識、增進知識,知識既是個人謀生的工具,也是個人為社會服務的工具。但是,要真正做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光靠“知識”工具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正確的價值觀去指導,否則,知識也可能成為滋生罪惡的工具。“誠信”精神就是培養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們正確處理各種關系的重要道德準則。個人以誠立身,就會做到公正無私、不偏不倚,講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約、取信于人,就能妥善處理好人與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三、誠信是處世之本

誠信不但是一種自尊、自重、自愛,更是真實的自我、坦蕩的自我、誠信的自我。這是一種光榮。有了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有了誠信才能立足天下。孔子講:“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是說人如果沒有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于世、立足于社會,就像是大車沒有了車轅與軛相連的木銷子,小車沒有車杠與橫木相接的銷釘,它還可以靠什么行走呢?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把與朋友交往、遵守信用納入每天反省的主要內容之一。荀子則從家庭和諧的角度來強調誠信的重要性,“父子為親矣,不誠則疏”。在荀子看來,要想保持父子關系、兄弟關系的和睦,就必須以誠信為基礎。孟子更是把誠信提高到了“五倫”的高度,主張“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對誠實守信為立身處世之本的人而言,誠信甚至比生命還要重要。《韓非子》記載有“曾子殺豬”的故事,以教子的實例反映了曾子對誠信的重視。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孩子哭鬧著要跟隨。妻子便哄騙孩子說,你好好聽話,不要跟我去,等我回來就殺豬給你吃。等曾子的妻子回家后,吃驚地發現丈夫竟然真的要殺豬,就趕緊阻止,說我不過是哄騙孩子罷了,你怎么還當真呢?曾子卻說,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謊的。他們年幼無知,從父母那里學習做人的道理。如果父母現在說一些欺騙他的話,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騙別人,而且現在哄騙了孩子,孩子將來也不會信任父母。這樣一來,父母就很難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毅然把豬殺了。由此可見,待人要真誠,不能欺騙別人,身教重于言教,哪怕對孩子,也應言而有信,誠實無欺。

北宋的范仲淹青年時在睢陽讀書,認識了一位姓李的術士。一天,那個術士得了重病,請人找來范仲淹說:“我這里有一個煉金秘方,我的兒子年紀小,不能把點金術給他,現在我把這秘方交托給你。”術士把秘方和煉成的一斤白金封好交給范仲淹,就病故了。幾年后,范仲淹當了諫官,他找到那個術士的兒子,對他說:“你的父親會使用神奇的點金術,當年他過世的時候,因為你年紀還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如今你已長大,應當把這個東西還給你。”于是就拿出那個秘方還有白金一起交給術士之子,那個密封的記號還保存完好,沒有被打開過。

在當代社會,同樣涌現出一大批誠信楷模。孫東林是湖北武漢黃陂小有名氣的建筑商。1989 年,出生于農民家庭的孫東林與哥哥孫水林組建起一支建筑隊伍,開始在北京、河南等地承包建筑工程。20 多年來,孫東林守信如金,不論是對承包的工程,還是對農民工兄弟,都講一個誠信,都講一份責任。兄弟二人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每年在年前給建筑工人結清工錢。孫東林常說:“我也是農民出身,農民工兄弟跟咱辛苦干了一年,還拖欠他們的工錢,怎么能說得過去呢,明年誰還跟咱干呢?無論遇到多大困難,絕不能影響工程質量、絕不能拖欠農民工兄弟一分錢。”2010 年2 月9 日,為了搶在春節前將農民工的工資發放到位,哥哥孫水林連夜開車從天津趕回黃陂,卻在南蘭高速河南蘭考段遭遇重大車禍,一家五口不幸遇難。為了替哥哥完成遺愿,孫東林帶上事故車上的26 萬元錢,驅車15 小時返鄉替兄發放農民工工錢,錢不夠發,孫東林毅然從自己的賬戶上取出6.6萬元,仍然不夠發,70 多歲的老母宋臘梅把自己的養老錢1 萬多元拿了出來。由于孫水林已經遇難,農民工的工資清單已不知去向,孫東林就根據農民工憑良心報出的錢數,報多少給多少,終于趕在除夕前將33.6 萬元錢足額發到60 余名農民工手中,完成了感天動地的生死接力送薪義舉。孫東林當選了中央電視臺2010 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11 年9 月20 日,在第三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中榮獲全國誠實守信模范稱號。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一直將誠信視為千金不易的可貴品質,講求誠信的歷史故事更是比比皆是。所謂“君子養心,莫善于誠”“寧失千金,不失誠信”。然而,反觀現實生活,面對形形色色的利益誘惑,誠信缺失現象屢見不鮮:說假話、辦假證、購買假發票、考試作弊、論文抄襲、明星逃稅、設法騙保、虛假廣告、網絡詐騙……正是這些不誠不信現象的反復出現,使人們充滿了懷疑、猜忌和不信任感,從而嚴重擾亂了正常的人際交往和社會生活秩序。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反身而誠”,重視誠信對人的塑造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四、誠信是立業之基

除了對個人品行的塑造以外,誠信在成就事業方面所發揮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論語》記載了子張問學的故事。子張問仁于孔子。孔子說:“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在孔子看來,信與恭、寬、敏、惠作為人的基本素質,共同構成了“仁”的基礎,成為建功立業、贏得眾人擁護的前提。荀子認為誠信可以促使經濟發展、商業興旺、國家繁榮,他說:“商賈敦愨無詐,則商旅安,貨財通,而國求給矣。”

反觀中國歷史,各個朝代都有一些依靠誠實守信而取得巨大成就的著名人物。春秋戰國之交的“陶朱公”范蠡,三次經商均成巨富,而后又三散家財。后世許多生意人都供奉他的塑像,尊其為“中華商祖”。范蠡經商過程中非常重視誠信,流傳后世的《陶朱公商訓》《十二戒》《經商十八法》等集中體現了以誠聚財、以德致富的經商思想。古代中國商人以“儒商”聞名于世,儒商的基本價值觀就是誠信經營、童叟無欺、貨不二價。明清時期,商品經濟非常活躍,在社會上逐漸出現了一些總結經商經驗教訓的書籍,如《三臺萬用正宗》《生意世事初階》等。這些書對誠信的論述可謂不惜筆墨。零散呈現于地方志、家規族譜、文藝作品和個人文集中的反映經商誠信的故事、實例、訓言更是比比皆是。

中華民族誠信為本的經營理念在新時代依然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中。2022 年,一則新聞登上各大網站熱搜,在浙江麗水,有一位90 歲的老奶奶用了10 年時間,還清了2077 萬債務。這位老奶奶叫陳金英,在20 世紀八十年代初,她在麗水創辦了一家羽絨服廠,取名“興華羽絨”,意為振興中華。她以3000 元起家,艱難創業,工廠經營20 多年,營收一度突破千萬元。但在2008 年經濟危機過后,企業遭遇困難,欠下了2077 萬元巨款。有朋友勸陳金英破產清算,時年已80 歲的她卻表示要自己承擔。為了還債,老人將廠房低價轉手,又賣掉了名下的兩套房子,還了1800 萬元,還剩下欠款277 萬元。之后的10 年,陳金英選擇重新創業,清還債務,這并非易事。她沒有因為年齡大而畏難,不分嚴寒酷暑,她堅持5 點起床,騎車出門擺攤賣羽絨服,腳步踏遍了麗水的大街小巷。10 年如一日的堅守,老人勤勤勉勉,一筆筆債一筆筆還,終于在90 歲時還清了全部欠款。也正因她的誠信、堅韌、勤勉,鑄成了最好的金字招牌,許多人向她伸出了援手,也有許多暖心市民特意關照她的生意。2022 年1 月,陳金英獲評2021 年度“浙江驕傲”人物。評委會在給她的頒獎詞中說:“羽毛雖輕,可以承載千斤信諾;還債路遠,不及十年步履不停。白手起家,高齡創業,人生奮進如此。有債必還,迎難而上,不忘樂善助人,你以堅韌抒寫典范,你用誠信鑄就豐碑。”

現代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誠信是黃金資產。市場經濟中,企業只有誠信,才能夠獲得生存發展的“通行證”,資本才可以有序有效流動。因為誠信是靈魂、是生命,是至關重要的無形資產。失去誠信,企業必將衰亡,市場經濟也無從持續。百年老字號六必居醬園秉承“黍必齊,曲必實,湛必潔,器必良,火必得,泉必香,京華古都傳統,必嚴必信”的古訓,以誠信鑄造金字招牌,歷經滄桑而常青不衰。明清時期,晉商、徽商、浙商、粵商都以誠信傳家立業,引領商業風騷數百年。今天中國的金融經濟,規模達到幾十萬億,每筆交易都是信用在流動。在經濟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必須誠信經營,才能獲得更快更好的發展。那些不守信用、不講誠信的企業,即使一時興盛,也終將會因信用“赤字”而被淘汰出局。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以守信義、講信用而聞名于世。誠信是企業和員工應具備的基本道德,有了誠信,企業和市場的經濟活動就有了精神支持。誠信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社會資源,表現在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和人類一切生存活動之中,它影響著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一個企業的競爭力,個人失去它則無立身之本,企業失去它則無立業之基,其后果不堪設想。堅持“誠信”是人生最偉大高尚的品質,是做人和企業經營的基本準則,是生產生活的無形資產,是企業家的生命,也是經營者爭取和吸引客戶的磁石。

誠信所表現出來的不單單是一種口頭的承諾,在某種程度上更代表了一種責任與義務,成為一種制約機制的法則,當這種法則成為一種無形的約束力時,那么他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往往成幾倍數的在擴散;這種制約機制遭到破壞時,小到個人的失信、家庭的破裂,大至國家的淪喪滅亡。從哲學意義上說,誠信既是一種世界觀,又是一種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無論對于社會抑或個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誠信”作為一項普遍適用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是建立行業之間、單位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動關系的道德杠桿。很難設想,一個不講誠信、不守信用的單位或企業,能在現代法治社會有長期立足之地。一項社會事業也只有依靠誠信立業,才能順利發展。可以說,“誠信”的原則和精神,是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道德基石,它不僅對促進社會繁榮穩定、導正社會風俗、醫治社會精神疾病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加強社會成員的個人道德涵養,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質,培養有知識、有作為、講道德、守法紀的一代公民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立國、立業之本,也是個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法寶。

五、誠信是為政之要

誠信在政治生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晉文公說:“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信用,是國家的寶物,是保護百姓賴以生存的根本。《論語》說:“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上級官員能夠以信任待人,民眾就沒有敢不真情相待的。荀子說:“君上為尊矣,不誠則卑。”君主地位尊貴,但是如果不真誠就會受到鄙視。荀子還強調:“政令信者強,政令不信者弱。”政策法令取信于人民的,國家就會強大;政策法令失信于人民的,國家就會衰弱。《貞觀政要》說:“君之所保,惟在于誠信,誠信立則下無二心。”君王保住基業的根本,只有講究誠信,樹立了誠信,天下才沒有與君王離心離德的人。

國家要實現長治久安,必須取信于民。孔子認為:“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政府要構建一個和諧穩定、秩序井然的社會,在處理與民眾的關系時就要以一定的道德原則來對待民眾,為政者首先應該具有高尚的品德。子貢曾請教孔子治理國家之道,“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必不得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在充足的糧食、充足的軍備、人民的信任三者之間,如果必須去掉一項的話,先去掉軍備,再去掉一項的話,去掉糧食。因為自古以來人總是要死的,這是自然規律,而一旦失信于民,國家就會垮掉。可見,孔子是把“民信”看得比“足食、足兵”更為重要。孔子告誡人們,“言必信,行必果”,說話首先要講誠信;“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不要以金玉為寶物,而要以忠信為寶物。

《史記》記載了一則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秦孝公時期,商鞅為了推行新法令,讓老百姓遵循,就必須要取信于民,得到百姓的支持。于是,商鞅想出了一個方法,他命人把三丈高的木頭立在國都的南門,說有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的賞賜。百姓感到非常奇怪,哪能這么容易就能得到十金,所以就沒有人去搬這根木頭。隨后,商鞅又發布命令,搬者賞賜五十金。有個人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把這根木頭從南門扛到了北門,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政府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讓秦朝民眾相信商鞅的言而有信,從而使新法得以順利實施。宋代王安石有詩贊商鞅:“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東漢時期“郭伋待期”的故事同樣也是從政者重約守信的典范。郭伋為官清廉,信義為先,對待百姓們素來廣結恩德。他任并州太守時,一次到西河郡美稷縣巡查,當地數百名騎竹馬的孩子們聞訊后,自發聚集在道旁歡迎,并問他:“使君哪一天返回再經過這里,我們到時還要來迎送。”郭伋計算了日程后,就把日期告訴了孩子們。由于公務非常順利,郭伋比原定的日期提早了一天。他為了不失信于孩子們,于是就在野外的亭中露宿了一夜,直等到第二天才入城。郭伋以太守身份,對小孩子在道邊說的話,都不肯失信,寧可露宿野外也要在約定的歸期與孩子們再見,可以說是做到了守信的極致。

“小信誠則大信立”,治家也好,理政也罷,都需要講信用。實際上,民眾對政府的誠信往往只有一次。只要有一次喪失了誠信,民眾的信任度就會下降,甚至還會出現所謂的“塔西陀效應”,也就是說,當你出現信任危機、失去社會公信力時,不論你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在說假話,做壞事。哀莫大于心死,一旦到了這種地步,是非常可怕的,老百姓就會與你離心離德,而不再與你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所以,不能出爾反爾、朝令夕改,許諾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實現,信守承諾是取信于民的第一要素,它既體現了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也表現了從政者對自身的尊重。

從政者應該精誠于內,行為世范。《莊子》云:“不精不誠,不能動人。”只有精誠發于內,方能感動他人,進而影響社會。古今中外,凡是從政者情操高尚,重視信譽,社會的風氣就正,國家就會興旺;反之,誠信缺失,人心渙散,社會道德就會走下坡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就是喪失誠信的反例。周幽王為博取寵妃褒姒一笑,下令在都城附近20 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要召集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當得知這是君王為博一笑的花招后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周幽王非常高興,因此多次點燃烽火。諸侯們不再相信,漸漸不再應召而來。后來,西戎大舉攻周,幽王再次點燃烽火時,諸侯不以為令,都按兵不動,結果周幽王被殺,褒姒被俘。

對于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國之本。國家的主體是人民,國家的主權也歸于人民。中國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訓,這些話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但國家的領導者依靠什么去團結人民?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誠信”就是取信于民、團結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

六、守誠信是贏得人民和社會信任的政治智慧

古語說:“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只有做到真誠無欺,才可使內心無愧,坦然寧靜,給人帶來最大的精神快樂,是人們安慰心靈的良藥。人若不講誠信,就會造成社會秩序混亂,彼此無信任感,后患無窮。正如《呂氏春秋·貴信》篇所說,如果君臣不講信用,百姓就會誹謗朝廷、國家就不得安寧;做官不講信用,則年少的就不怕年長的,高貴者與卑賤者就會相輕視;賞罰沒有尺度,不講信用,則必須就容易犯法,政令就無法實施;交友不講信用,就會互生怨恨,不能相親;百工無信,則手工產品質量粗糙,以次充好。可見失信對社會的危害是何等之大!

誠信是人必備的優良品格,一個人講誠信,就代表他是一個講文明的人。講誠信的人,處處受歡迎。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認為人若不講信用,在社會上就無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誠信也是齊家之道,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說:“夫婦有恩矣,不誠則離。”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間以誠相待,誠實守信,就能和睦相處,達到家和萬事興的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誠信、互不信任,家庭便會四分五裂。誠信還是交友之基,只有“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達到“朋友信之”。否則,朋友之間充滿虛偽、欺騙,就絕不會有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的。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誠信建設,把誠信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準則。“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要內容。中共中央頒布《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了二十字基本道德規范: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明禮誠信就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建設提出“以誠實守信為重點”,誠信友愛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我們要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不斷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范榜樣作用,正確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就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業而言,誠信是寶貴的無形資產;就社會而言,誠信是正常秩序的運行基礎;就國家而言,誠信是良好的國家形象。

總之,人無信不立,業無信難興,政無信必頹,誠信是國家長治久安、永續發展的道德支柱。政府誠信作為整個社會誠信體系的基礎和核心,發揮著主導和推動作用,政府更須以自身誠信為表率,引領社會誠信建設,這對完善市場經濟體系、實現社會穩定、提升國際影響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猜你喜歡
誠信
什么是誠信?
美好生活離不開誠信
中國鹽業(2018年20期)2019-01-14 01:18:44
我們和誠信在一起
少先隊活動(2018年5期)2018-12-01 05:24:37
那一次,我把誠信丟了
誠信去哪了
要做誠信好少年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NERDNEWS
漢語世界(2015年6期)2015-01-17 06:05:56
誠信之約
福利中國(2015年3期)2015-01-03 08:02:26
“雇人代跑”不能止于“誠信”拷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日本日韩欧美|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无弹窗|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秋霞午夜国产精品成人片|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欧美午夜性视频|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五月天福利视频 | 欧美福利在线|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精品福利网|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久草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9|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91探花在线观看国产最新|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图区|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国产一级视频久久|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成人在线网|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免费的| 国产欧美高清|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91精品专区|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强伦| 国产靠逼视频|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AV在线天堂进入|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网页播放| 国产网站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福利| 亚洲有码在线播放|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色区在线播放2019| 69综合网|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综合专区|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男女男精品视频| 久久综合久久鬼| 國產尤物AV尤物在線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