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禮解,韓 晶,劉 洋,曾心延,蒲少玲
(1.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乘用車公司,湖北 武漢 430056;2.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湖北 武漢 430056)
近年來,隨著汽車市場的日趨飽和,各大汽車制造廠都展開了白刃化的競爭,競爭是全方位的,任何一方面的落后,都有可能造成銷量的下降乃至淘汰出局。外觀精細感知質量能夠給消費者帶來視覺沖擊,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愿。各大主機廠為了提高市場占有率,對汽車精細感知方面要求越來越嚴格[1]。
車門總成作為整車重要的外觀覆蓋件,其間隙面差的好壞直接影響外觀精細感知質量的優劣。然而,車門噴涂過程中烘烤產生變形,是行業內普遍存在的難題。烘烤變形是多個因素互相影響累積,涉及到車門結構形式、焊接工藝、噴涂工藝等多方面,且很難通過前期的計算機輔助工程(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 CAE)仿真分析得出一個量化的結果,只能在試生產早期現場實車驗證,通過總結實車數據,優化制造工藝降低烘烤變形量[2]。
本文以某車型車門總成為例,通過幾輪實物驗證試驗,調研車門烘烤前和烘烤后間隙面差的變化,然后提出夾具矯形、鉸鏈螺母板適配調整等調試方案,同時對車門導軌、車門里板、鉸鏈加強板等結構形式的研究,提出車門里板拼焊、車門總成包邊后單邊點焊、車門鉸鏈加強板與導軌分開點焊等焊接工藝,減少后期尺寸匹配缺陷。
某車型在小批量試制階段,前后車門裝配于白車身下線后,面差處于合格監控范圍內,但總裝整車下線后,前門下角均高于后門3 mm~4 mm(尺寸技術規范(Dimension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DTS)設計值為(0±1.2)mm)。且經驗證,后車門烘烤變形較少,影響可忽略不計,主要為前車門貢獻,本文主要論述前車門變形。
前車門經噴涂高溫烘烤后,車門的強度和剛度有較大提高。因此,通過局部變形來實現間隙面差的調整比較困難,只能調整車門鎖扣適度緩解。故后工序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對車輛返修,增加調整工時,影響車輛交付。
本文采用全尺寸跟蹤實物驗證的試驗方法分析車門烘烤變形。首先,調研烘烤前車門總成面差,測點分布如圖1所示。噴涂烘烤后,拆下車門,相同的方法調研面差。此試驗共做5次,取其平均值。

圖1 左前車門測點分布圖

圖2 左前車門烘烤變形面差變化

圖3 右前車門燒烤變形面差變化
如圖2、圖3所示,左前車門7—10中縫下角區域烘烤變形量最大為1.7 mm,其次為15—17號前車門上鉸鏈區域,最大變形量為0.8 mm。右前車門6—11中縫下角區域烘烤變形量最大為4.5 mm。
基于前車門上鉸鏈和中縫下角兩個區域變形量較大,可能有三種結果:車門下角區域變形、車門上鉸鏈區域變形、下角區域和車門上鉸鏈區域均有變形。分別對其烘烤前后進行3D調研,調研上鉸鏈螺母孔和右下角包邊面區域,測點如圖4所示。

圖4 測點分布圖
表1為左/右前車門上鉸鏈螺母孔Y向烘烤變形前后對比。左前車門上鉸鏈螺母孔分別往車身外側(Y-)變化1.446 mm,1.914 mm,右前車門上鉸鏈螺母孔分別往車身外側(Y+)變化1.063 mm,1.273 mm。根據車門與鉸鏈的相對運動,車門上鉸鏈區域往車身內側偏移,中縫下角區域則往車身外側偏移。

表1 左/右前車門螺母孔烘烤變形變化
表2為左/右前門下角區域2個特征點Y向烘烤變形變化,數據顯示,下角區域幾乎沒有變化。

表2 左/右前車門右下角區域烘烤變形變化
數據顯示,前車門上鉸鏈螺母孔噴涂烘烤后,其位置度發生變化,由車門與鉸鏈的相對運動,中縫下部鈑金區域發生起翹,面差變大。
車門噴涂過程烘烤變形屬于復合型疑難問題,原因較多。根據以往多個項目經驗,主要分為設計缺陷及制造工藝不合理。
車門里板一般分為整體式和激光拼焊式,如圖5所示。整體式由沖壓一體成型,里板料厚一般為0.65 mm或0.7 mm。拼焊式采用單板分開沖壓工藝,然后通過激光焊接工藝把兩塊厚度不一的單板合為一快整板,靠近鉸鏈處里板料厚為1.2 mm,較薄處料厚0.65 mm。一般來說,車門鉸鏈處的烘烤變形相比其他區域更大些,強度剛度也要求更高。因此,采用拼焊式里板既可以實現輕量化,也可以滿足性能要求。

圖5 里板結構形式
某車型采用車門導軌roof段和鉸鏈加強板設計為一體,車門導軌和里板窗臺加強梁在廠內焊接,如圖6所示。由于車門導軌總成呈U形,不能構成一個閉環,且roof段與鉸鏈加強板在供應商處焊接,尺寸符合性較差。因此,車門導軌總成、鉸鏈螺母板、車門里板廠內焊接時,三者貼合面通常存在較大間隙,焊接完成后,會存在較大焊接應力,噴涂烘烤后,應力釋放,鉸鏈螺母孔的位置度發生較大變化。

圖6 車門導軌與里板結構圖
車門里外板一般通過機器人滾邊,使其為一個車門總成,包邊厚度理論值應為2倍外板料厚與里板料厚之和,包邊厚度越大,滾邊越不實,里外板貼合性較差。在整車制造過程中,車門總成會經過搬運、安裝、調整、抬起、涂裝輔具作用力、電泳液沖擊、烘烤等各種工序,導致內外板發生錯動,錯動的狀態經過噴涂烘烤后固化,發生較大變形,引起車門面差變化[5]。
為了保證車身的強度和剛度,提升車輛的噪聲、振動與聲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NVH)性能,焊裝白車身及各分總成焊接時,會對總成及零件施加折邊膠、減震膠等涂膠工藝。車門總成也是如此,在高溫的烘烤下,其應力釋放,膠變硬,引起面差變化。經驗證,使用折邊結構膠的車門,經噴涂烘烤后面差變化1 mm,不涂折邊結構膠的車門,經噴涂烘烤后變化0.3 mm[5]。
基于以上烘烤變形原因,一般從兩方面提出解決方案:一是在前期車門結構設計階段,提出優化方案;二是在實物驗證階段,即工業化尺寸調試階段,進行設計驗證和綜合匹配[4]。
1.車門里板強度及剛度優化設計
在成本允許的情況下,加厚內板材料的厚度,選擇變形量較小的鋼材,采用激光拼焊工藝,車門里板采用1.2 mm、0.7 mm的板材通過激光拼焊焊接為一個整體,增加車門鉸鏈側的強度和剛度,減少變形量。
2.優化車門導軌的結構形式
車門上鉸鏈加強板單獨設計,不與導軌在供應商處焊接為一個整體;車門導軌與里板窗臺加強梁焊接為整體,形成閉環,增強其尺寸的穩定性,避免后期因生產制造、物流運輸引起的尺寸波動。
3.優化焊接工藝
優化車門的焊接順序,車門里板與鉸鏈加強板焊接后,再與導軌總成焊接,減少車門焊接變形及焊接應力,或增加車門單邊點焊,在里外板交疊位置增加局部焊接(傀儡焊、阿普拉斯焊、電弧焊、冷金屬過渡技術(Cold Metal Transfer,CMT)焊[5],防止里外板發生錯動。
1.車門焊接夾具的調整矯形
如果前期設計沒考慮烘烤變形,后期調試則需要做反變形補償,通過前期的實物驗證試驗數據,調整焊接夾具。如在車門防撞桿焊接工序,調整夾具的支撐壓緊,矯形使面差變低。
2.車門鉸鏈螺母板的適配調整
車門鉸鏈螺母板與里板焊接,車門鉸鏈一端與車身相連,另一端與鉸鏈螺母板螺栓連接,螺母板的位置決定了車門裝配于車身的姿態。3D調研結果顯示,某車型車門在噴涂烘烤過程發生變形,上鉸鏈螺母孔的位置往車身外側偏1.0 mm左右,通過杠桿效應的放大,中縫下角區域面差比后門高2.0 mm。調整車門上鉸鏈螺母板焊接夾具定位銷,如圖6所示,改變鉸鏈螺母板的焊接位置,調整車門姿態,使前門右下部區域面差低于后門。
3.加強車門結構件的尺寸管控
車門里板、車門導軌、鉸鏈加強板、車門里板窗臺加強梁等關鍵零部件,需要重點管控其尺寸的符合性,保證焊接面貼合良好。
車門噴涂過程的烘烤變形問題屬于跨專業跨部門的行業疑難問題, 受多種因素影響,每臺車變形量都不穩定。前期車門結構設計,設計工程師應將噴涂烘烤變形作為限制條件,進行設計優化,采用車門導軌與鉸鏈加強板分開焊接,車門導軌與里板窗臺加強梁設計為一個閉環,采用激光拼焊式里板等。
尺寸工程、焊裝工藝、涂裝工藝等專業工程師應從各自角度,根據以往的項目經驗,做出風險預判,提出設計反饋。如車門包邊后增加單邊點焊、優化結構件焊接順序、優化噴涂烘烤的溫度,工位布置順序、涂裝輔具的布置等。
在小批量試制階段,尺寸工程專業應通過多輪實物驗證試驗,研究變形規律,得出一個穩定的變形量,然后實施夾具的調整做反變形補償。同時,對關鍵零部件尺寸做好嚴格管控,保證焊接貼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