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菊,戴經緯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遼寧 沈 陽 110000)
神經病學是一門臨床學科,該學科結合了神經解剖學、病理生理學、病理學以及神經影像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在臨床帶教過程中,課程中的理論知識比較抽象枯燥,且難以理解。神經內科作為內科的重要分支,在臨床上的多發病和常見病較多,各種疾病相關的學習內容也較多,且神經內科中的知識和案例比較抽象,導致學生的學習難度較大[1-2]。臨床實習是神經內科本科生將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和臨床實際相聯系的橋梁,也是醫學教育工作發揮承前啟后作用的關鍵,更是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訓練基本臨床操作技能的主要環節。但是臨床實習期通常較短,傳統的臨床帶教模式并不能得到較為理想的帶教效果[3]。神經內科傳統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是一種灌注式教學,學生主要是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主觀能動性和創新能力,導致教學效果較差。因此,探尋一種切實可行和有效的教學方式在神經內科帶教中具有積極意義。集導師制—網絡—組會(Tutor-Network-Seminar,TNS)模式為一體的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的中心是學生,由導師負責,結合網絡平臺將教學過程中涉及的教學素材、視頻、典型案例、圖片以及學科的前沿動態信息和技術共享給學生,并定期開展組會進行學習[4]。在組會學習過程中結合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法(Team-Based-Learning,TBL),也就是將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教學,梳理課堂上需要學習的知識點,并結合案例加深理解。教學期間,帶教教師負責督導和補充相關知識,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相溝通,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5]。本次研究通過對2021年3—6月在我院神經內科實習的本科生80名進行研究,分析探討TNS聯合TBL教學模式在神經內科本科臨床實習帶教中的效果。
將2021年3—6月在我院神經內科實習的本科生80名作為研究對象,將所有學生進行編號分組,單號為對照組,采用常規模式帶教;雙號為研究組,采用TNS聯合TBL教學模式帶教。本次研究所有學生均是五年制臨床本科學生,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本次研究中排除中途請假不能全程參與者。兩組學生均由我院神經內科高年資主治醫師進行帶教,兩組學生的教學內容相同。研究組中男18名,女22名,年齡為20~24歲,平均為(23.02±1.56)歲;對照組中男 19名,女21名,年齡為19~24歲,平均為(29.68±1.46)歲。兩組學生男女人數、年齡分布等一般資料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可以進行研究。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帶教,所有學生進入神經內科病區之后由教師進行現場帶教,主要內容包括病史詢問、體格檢查。體格檢查主要由帶教教師提供檢查結果,學生對病例特點進行總結,并提出自己的診斷和治療方案,之后由帶教教師進行歸納總結。講授內容由帶教教師準備好相關病例的PPT,主要向學生講解臨床特點、病例檢查常規方法和特殊方案、臨床鑒別診斷和診治的要點,另外包括神經內科常見疾病的基本概念等內容。
研究組學生采用TNS聯合TBL教學模式進行帶教,具體實施內容如下:(1)選拔帶教教師。結合神經內科有帶教資格教師的職稱、工作年限、學歷資質等選取帶教教師,預選的帶教教師需接受導師制模式培訓,同時對科室相關疾病知識進行培訓,培訓之后進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進行帶教。在確定帶教教師之后,帶教教師結合教學大綱,選取授課過程中需要的經典案例,并針對選取的案例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2)建立微信群組。將所有學生分為5組,每組8名學生,選取小組長,分配責任導師,由責任導師組建微信群組,并邀請各自負責的小組成員進組。之后責任導師將選取的案例資料及相關的影像資料和案例問題通過微信群組發送給學生,要求所有學生結合案例資料和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預習。責任導師需鼓勵學生自主查閱書籍,檢索相關資料,并思考相關問題。學生在自學過程遇到問題可在微信群組中發問,小組成員和責任導師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自己的見解,責任導師也可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總結授課過程中的重點。(3)組會教學。責任導師在組會之前結合各個小組成員的問題和教學大綱內容進行簡單闡述,之后由各小組結合案例問題進行討論,討論內容包括案例診斷情況、臨床特征、實驗室檢查情況、治療方法等。小組討論結束之后,選取一位小組成員對本組的討論結果進行闡述,闡述之后由各位責任導師進行點評,責任導師需結合學生的闡述明確指出講解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小組在討論中遇到問題也可直接提出,由責任導師講解。所有小組闡述結束之后,責任導師對本次課程的案例進行綜合分析,明確本次課程的重、難點知識。此外,教師需要進行操作示教,將臨床診斷和檢查過程中的基本操作向學生展示,并告知其操作期間需要注意的內容。示教結束之后,所有學生在責任導師的監督和指導之下進行操作訓練。課程結束之后,責任導師在學生的微信群中發布課程相關拓展資料,鼓勵學生進一步查閱資料,拓寬知識面,并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其建立臨床思維[6]。教師和學生在微信群中可以及時溝通,結合學生的學習進展,提供相應的前沿信息,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相結合。
1.3.1 考核成績 在實習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期末考核,考核內容包括專業基礎知識和臨床操作技能,其中專業基礎知識成績60分,臨床操作技能成績40分,總成績為100分,考試成績越高表示學生的課堂教學效果越好。
1.3.2 成績優秀率、合格率 根據學生的考核成績進行換算,考試成績總分為100分。評分≥90分表示優秀,80~89分表示良好,60~79分表示合格,<60分表示不合格。優秀率=優秀人數/40×100%。合格率=(優秀人數+良好人數+合格人數)/40×100%。
1.3.3 教學滿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的教學滿意度調查量表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師水平以及課堂氛圍4個方面,每個方面包含5個小問題,每個小問題計1~5分,每個方面評分5~25分,總分為100分。評分≥90分表示非常滿意,80~89分表示滿意,60~79分表示一般,<60分表示不滿意,總滿意度=1-不滿意度。本次發放80份問卷,均全部收回且有效。
1.3.4 教學效果評分 采用我院自制調查問卷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問卷內容包括自學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語言溝通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及臨床勝任能力7個維度,各維度中涉及20個小條目,每個條目計分1~5分,各維度評分滿分為100分。對兩組學生的問卷結果進行統計,評分越高表示教學效果越好。本次發放80份問卷,均全部收回且有效。
本次研究的所有原始數據均采用Excel表格記錄,并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檢驗或Fisher's精確概率法;等級資料進行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兩兩比較。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學生期末專業基礎知識成績、臨床操作技能成績及總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1),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期末考核成績對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final examination scores of stud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

表1 兩組學生期末考核成績對比(±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final examination scores of stud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
組別 專業基礎知識 臨床操作技能33.65±3.6926.78±4.167.814<0.001總成績研究組(n=40)對照組(n=40)t P 52.65±5.1244.57±3.967.895<0.00186.96±6.8172.06±5.3410.889<0.001
研究組學生成績的優秀率和合格率分別為87.50%、100.00%,對照組的分別為47.50%、77.50%,研究組學生成績的優秀率和合格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成績優秀率、合格率對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excellent rate and pass rate of stud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研究組學生的教學滿意度為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0%,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學生的教學滿意度對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teach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研究組學生自學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語言溝通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及臨床勝任能力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學生教學效果評分對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teaching effect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

表4 兩組學生教學效果評分對比(±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teaching effect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score)
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研究組(n=40)對照組(n=40)組別 自學能力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 團隊合作能力 語言溝通能力t P 92.25±3.5885.52±4.677.233<0.00190.69±5.3184.62±6.204.703<0.00191.34±5.2385.65±6.174.449<0.00194.66±6.3288.72±5.824.373<0.00189.32±5.3983.02±6.364.779<0.001歸納總結能力91.68±5.4585.98±5.214.7810.003臨床勝任能力90.02±6.2182.98±5.865.215<0.001
神經內科疾病在臨床上具有種類繁多、臨床表現復雜等特點,在診斷時需要結合病史采集、體格檢查以及輔助檢查確診和治療,同時需要結合神經解剖學、病理生理學、病理學以及神經影像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共同制定診療方案。本科生反映在臨床實習過程中難度較大,且枯燥乏味[7-8]。另外,由于臨床實習的過程較短、典型案例較少、患者的配合度較低等因素存在,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導致教學難度增大。神經內科本科實習帶教以傳統帶教為主,主要是帶教教師機械講解,整個授課過程以教師為主,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且由于知識點難度較大,導致學生學習的興趣降低[9-10]。TNS教學是一種集導師制和互聯網教學為一體的新型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自主查閱資料和文獻,有助于激發其學習興趣。TBL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模式,通過小組學習,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討論、分析案例,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梳理和掌握[11-12]。本次研究發現,研究組采用TNS聯合TBL教學模式后,學生專業基礎知識成績和臨床操作技能成績及總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1),且研究組學生成績優秀率和合格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果表明,TNS聯合TBL教學有助于神經內科本科生對專業知識和臨床技能的掌握。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采用TNS聯合TBL教學模式后,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果表明,學生對TNS聯合TBL教學模式的接受度和認可度更高,更喜歡這一教學模式。TNS聯合TBL教學用于學生的臨床實習,有助于學生形成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幫助學生在有限的實習教學中豐富自己的學習途徑和資源,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另外,該教學模式是一種開放式教學,學生在課堂上可以自由提問,課前也可以與小組成員和責任導師進行探討,有助于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課堂教學也更為生動有趣,進而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13-14]。有研究發現,TNS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將被動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索學習,有助于學生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實踐技能[15]。同時通過TBL教學模式,小組成員互相激勵監督,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學生之間互相討論,課堂氛圍活躍,提高了學生對教學的滿意度和認可度,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教學方式。
本次研究發現,研究組學生自學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語言溝通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及臨床勝任能力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果表明,TNS聯合TBL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進而提高臨床帶教效果。在組會討論的基礎上,TNS教學可以增加責任導師對案例知識的講解和臨床操作的演示,借助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鞏固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結合視頻播放可以使病例討論變得更為生動具體,增強學生對神經內科疾病的認知,增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通過生生討論、師生討論,有助于學生對課堂知識點的分析和掌握,更有助于課堂知識的內化和遷移。同時在與責任導師和同學討論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臨床思維,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勝任后期臨床工作[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