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玉米籽粒次生代謝物質分布及其抗氧化活性

2023-02-07 06:48:48翟小童喬聰聰何財安楊小霽
食品科學 2023年2期

翟小童,韓 林,喬聰聰,何財安,劉 芳,楊小霽,李 珊,譚 斌,王 敏,

(1.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2.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37;3.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26)

玉米(Zea maysL.)為禾本科玉蜀黍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其營養豐富,是一種較為流行、可被大量使用的全谷物原料[1]。玉米等全谷物原料中除基本營養素及膳食纖維外,還富含酚類物質、類胡蘿卜素等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生物活性物質。玉米中大多數的生物活性物質存在于玉米皮和胚芽中,這兩個部位貢獻了玉米總酚含量的87%左右,這些生物活性物質可能通過單個組分或相互結合或協同增效的作用起到各種營養健康作用[2-4]。

類胡蘿卜素和酚類物質是玉米籽粒中的重要次生代謝物質,其參與玉米生長代謝過程,協助抵抗來自外部環境的侵害,同時賦予玉米籽粒顏色以及不同的風味[5]。這些物質被人體攝入吸收后依然具有營養健康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植物次生代謝物質有益于人類正常代謝的維護以及營養健康[6]。類胡蘿卜素是黃玉米籽粒中十分重要的營養素和呈色物質,以異戊烯焦磷酸為前體,經異戊二烯焦磷酸異構酶等的催化,經類胡蘿卜素生物合成途徑產生[7],被人體吸收后能轉化為VA,主要包括葉黃素、玉米黃質和β-胡蘿卜素。大量研究證明,不能由人體自身合成、只能通過食物或膳食補充劑獲得的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在保護視力、免疫力調節以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8-9]。黃酮類化合物和阿魏酸是玉米酚類物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黃玉米粒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和阿魏酸多以結合態形式(可達90%以上)存在,它們與總抗氧化活性直接相關[3]。

此前的研究多集中于玉米基本營養組分、常見生物活性成分的組成以及不同加工方式對其含量及性質的影響[10-12],基于玉米分層剝皮、脫胚工藝及配套裝備的研發,采用半濕法分層破胚剝皮加工工藝,可實現對玉米籽粒皮層、胚芽、胚乳等不同部位分離提純、對營養物質初步富集的目的,靶向代謝組學技術應用可為進一步完善玉米營養物質組成、構建其代謝輪廓提供支撐[13]。本研究選用鄭單958為研究對象,利用分層剝皮碾磨技術,由外到內收集4 個組分,以玉米類胡蘿卜素等特征成分及酚酸等次生代謝物質為指標,完善玉米活性成分的分布輪廓,明確其與玉米籽粒不同部位抗氧化活性的關系與貢獻,為營養健康玉米食品的創制以及玉米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理論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玉米粒(鄭單958) 北京斯恩賽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β-胡蘿卜素標準品 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葉黃素、玉米黃質、β-隱黃質標準品 美國ChromaDex公司;甲醇、甲基叔丁基醚(methyltert-butylether,MTBE)、N-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N-甲基三氟乙酰胺(N-methyl-N-(trimethylsilyl) trifluoroacetamide,MTBSTFA)(均為色譜級) 美國TEDIA公司;總抗氧化能力試劑盒 江蘇省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乙醇、碳酸氫鈉等其他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

1.2 儀器與設備

PYG40玉米剝皮機 陜西漢中三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TGL-16M臺式高速冷凍離心機 湖南湘儀離心機儀器有限公司;SB-1200DT超聲波清洗機 浙江寧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6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MD200-2氮吹儀 上海滬析實業有限公司;Milli-Q Advantage超純水系統 美國Millipore公司;Alliance E2695高效液相色譜儀 美國Waters公司;1290超高效液相色譜儀、Q TOF 6545質譜系統 美國Agilent公司。

1.3 方法

1.3.1 樣品制備

將實驗用玉米全籽粒于室溫條件下加水預潤15 min(著水率0.035%),入剝皮機采用循環往復的進料方式逐層破胚剝皮,獲得玉米外皮層、內皮層、胚芽和胚乳4 個部分,為保障數據的準確性,用于本部分實驗的胚芽與胚乳輔以手工剝離收集。獲得的4 個不同部位的玉米樣品及玉米全籽粒樣品經粉碎機粉碎、過20 目篩,于-20 ℃保存備用。

1.3.2 基本組分測定

分別采用GB 5009.3—2016《食品中水分的測定》[14]、GB 5009.9—2016《食品中淀粉的測定》[15]、GB 5009.5—2016《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16]、GB 5009.6—2016《食品中脂肪的測定》[17]、GB 5009.4—2016《食品中灰分的測定》[18]、GB/T 5009.10—2003《植物類食品中粗纖維的測定》[19]中的方法測定各部分玉米樣品的水分、總淀粉、蛋白質、脂肪、灰分及粗纖維含量。

1.3.3 玉米特征性成分的提取與測定

參考Ndolo等[20]的方法對樣品中類胡蘿卜素進行提取并測定其組成。

1.3.3.1 類胡蘿卜素的提取

分別取玉米全籽粒、外皮層、內皮層、胚芽和胚乳樣品各500 mg與5 mL水飽和正丁醇混合,旋渦振蕩混勻后密封置于通風櫥中振蕩提取15 min,于室溫下暗處靜置60 min,重復上述振蕩-靜置提取操作2 次。于室溫下4000 r/min離心5 min,合并上清液,旋蒸干燥。用甲醇定容至50 mL,進行抽濾,隨后將獲得的樣品避光保存備用。

1.3.3.2 類胡蘿卜素標準曲線的制備

分別將β-胡蘿卜素、葉黃素、玉米黃質和β-隱黃質標準品與甲醇混合制備成質量濃度為2.5 μg/mL的標準品母液,等體積配制成混合標準樣品溶液。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測定單組分標準樣品和混合標準樣品溶液,依據各單組分標準樣品的保留時間確定混合標準樣品中各組分。使用甲醇將配制好的混合標準樣品分別稀釋為原質量濃度的4/5、3/5、2/5、1/5和1/10,制作標準曲線,以標準樣品的相對峰面積(y)對應標準品的質量濃度(x)進行線性回歸,依據標準曲線進行定量分析。

1.3.3.3 總類胡蘿卜素的測定

使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在450 nm波長處測定1.3.3.1節中提取得到樣品的吸光度,以β-胡蘿卜素作為參考,依據標準曲線計算總類胡蘿卜素含量。

1.3.3.4 高效液相色譜測定類胡蘿卜素的組成

使用高效液相色譜測定1.3.3.1節中提取得到樣品中葉黃素、玉米黃質、β-胡蘿卜素及β-隱黃質的含量。色譜條件為:YMC Carotenoid S-3色譜柱(4.6 mm×100 mm,3 μm);柱溫35 ℃;進樣量20 μL;流動相:A為甲醇∶MTBE∶超純水=81∶15∶4(V/V),B為MTBE∶甲醇=90∶10(V/V);流速1 mL/min;梯度洗脫程序:0~9 min,100%~75% A、0%~25% B;10~12 min,0% A、100% B;12~13 m i n,0%~100% A、100%~0% B;13~15 min,100% A、0% B;采用光電二極管陣列檢測器,檢測波長450 nm。

1.3.4 酚類物質的提取與測定

1.3.4.1 游離酚及結合酚的提取

參考梁潤平等[21]的方法并稍作改動。分別取玉米全籽粒、外皮層、內皮層、胚芽和胚乳樣品各1 g于50 mL離心管中,加入20 mL甲醇,旋渦振蕩1 min,功率100 W下超聲處理1 h。10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有機相,重復提取操作2 次,合并3 次有機相。40 ℃旋蒸干燥,加入2 mL色譜純甲醇復溶,抽濾后得到游離酚提取物,置于-20 ℃避光貯存備用。

向游離酚提取后的沉淀物中加入20 mL 2 mol/L NaOH溶液,室溫避光下振蕩消化1 h,用6 mol/L鹽酸調節體系至pH 2~3,加入等體積的正己烷脫脂,脫脂后用等體積的乙酸乙酯進行萃取,重復乙酸乙酯萃取共5 次,合并有機相。從常溫逐步升溫至45 ℃旋蒸干燥,殘余物用甲醇定容至10 mL,得到結合酚提取物,置于-20 ℃避光貯存備用。

1.3.4.2 游離酚和結合酚含量的測定

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進行測定。制作標準曲線:向10 mL棕色容量瓶中分別加入100 μg/mL沒食子酸標準品溶液0、0.05、0.10、0.20、0.30、0.40、0.50 mL,加水稀釋至6.0 mL,隨后分別加入0.5 mL Folin-Ciocalteu試劑、3 mL 75 g/L Na2CO3溶液,混勻加水定容后避光放置60 min。在760 nm波長處對食子酸標準品溶液進行比色測定,確定標準曲線。樣品測定:取0.1 mL提取物于10 mL棕色容量瓶中,按上述步驟進行測定,根據沒食子酸標準曲線計算游離酚和結合酚的含量,總酚含量為游離酚含量與結合酚含量之和,結果以每100 g玉米樣品中所含沒食子酸當量表示(mg/100 g)。

1.3.4.3 游離黃酮和結合黃酮含量的測定

采取NaNO2-Al(NO)3方法測定。制作標準曲線:向10 mL棕色容量瓶中分別加入100 μg/mL兒茶素標準品溶液0、0.5、1.0、1.5、2.0、2.5、3.0 mL,加水稀釋至3 mL,依次加入0.15 mL 50 g/L NaNO2溶液反應5 min,加入0.15 mL 100 g/L AlCl3·6H2O溶液混合反應5 min。再向混合液中加入1 mL 1 mol/L NaOH溶液反應15 min,蒸餾水定容至10 mL混勻備用。樣品測定:向1 mL酚類物質提取物中加入1.5 mL蒸餾水,按照上述方法依次加入NaNO2溶液、AlCl3·6H2O溶液和NaOH溶液,充分反應后,蒸餾水定容至10 mL混勻備用。于415 nm波長處對樣品及標準品溶液進行比色測定,根據標準曲線計算游離黃酮和結合黃酮的含量,總黃酮含量為游離黃酮含量與結合黃酮含量之和,結果以每100 g玉米樣品中所含兒茶素當量表示(mg/100 g)。

1.3.4.4 單體特征酚的測定

參考柴多等[22]的方法并略作修改。超高效液相色譜條件:Poroshell 120 EC-C18色譜柱(2.1 mm×100 mm,2.7 μm);柱溫35 ℃;進樣量5 μL;流動相:A為甲酸∶水=0.1∶100(V/V),B為甲酸∶乙腈=0.1∶100(V/V);流速300 μL/min。梯度洗脫程序:0~2 min,95% A、5% B;2~20 min,95%~55%A、5%~45% B;21~32 min,100% A、0% B。質譜條件:電噴霧離子源;負離子全掃描模式;離子源干燥氣溫度350 ℃;干燥氣流速10 L/min;霧化氣壓強40 psi;鞘氣溫度400 ℃;鞘氣流速12 L/min;毛細管裂解電壓-3.5 kV;毛細管出口電壓135 V;碰撞能量(30±5)eV;掃描范圍m/z100~1000。

根據已報道[3,5-6]的玉米中酚類物質含量分別配制梯度濃度標準品溶液,以標準品相對峰面積(y)對標準品質量濃度(x)進行線性回歸,依據標準曲線進行定量分析。

1.3.5 玉米籽粒不同部位抗氧化活性測定

1.3.5.1 樣品提取液制備

參考包怡紅等[9]的方法并略作修改。分別取玉米全籽粒、外皮層、內皮層、胚芽和胚乳樣品各2 g,以甲醇溶液為溶劑、按照固液比1∶20(g/mL)混合,超聲處理1 h(500 W,50 ℃)。4000 r/min離心10 min,收集上清液。重復上述操作2 次,合并上清液。旋蒸干燥后用體積分數為90%的甲醇溶液定容至50 mL,得到待測樣品,置于4 ℃避光貯存備用。

1.3.5.2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測定

參考梁潤平等[21]的方法并略作修改。取1 mL待測樣品與3 mL 0.1 mmol/L DPPH自由基甲醇溶液混勻,室溫避光反應30 min,于517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以3 mL DPPH自由基甲醇溶液作為空白組,1 mL樣品溶液與3 mL甲醇溶液混合作為對照組。按下式計算DPPH自由基清除率:

1.3.5.3 鐵離子還原能力測定

FRAP溶液的制備:將pH 3.80.3 mol/L醋酸鹽緩沖液、10 mmol/L TPTZ工作液及20 mmol/L FeCl3溶液按10∶1∶1(V/V)混勻,現用現配。取待測樣品50 μL,加入200 μL FRAP工作液,混勻后37 ℃下反應10 min,于593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以不加樣品的體積分數為90%的甲醇溶液作為對照。按下式計算鐵離子還原能力:

1.4 數據處理

采用MassHunter Workstation B.06.00軟件對質譜數據進行定性定量分析:以軟件及相關文獻報道中各化合物的保留時間、兩對離子對及相對比例進行定性;以定量離子對、標準曲線進行定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玉米籽粒不同部位的特征性成分分析

實驗獲得的玉米外皮層、內皮層、胚芽和胚乳4 個部分得率分別為7.07%、7.21%、10.65%和68.40%。得到的玉米外皮層中水分質量分數(10.65±0.02)%、總淀粉質量分數(13.48±0.91)%、蛋白質質量分數(5.57±0.42)%、脂肪質量分數(5.02±0.28)%、灰分質量分數(0.65±0.06)%、粗纖維質量分數(39.35±1.38)%;內皮層中水分質量分數(12.86±0.12)%、總淀粉質量分數(29.16±1.47)%、蛋白質質量分數(9.17±2.10)%、脂肪質量分數(5.97±0.34)%、灰分質量分數(1.70±0.18)%、粗纖維質量分數(28.90±1.29)%。對照Serna-Saldivar[10]的研究,玉米外皮層部分主要由玉米果皮、交叉細胞、管細胞以及部分種皮構成,內皮層部分主要由玉米種皮、糊粉層及部分外胚乳構成。

依據標準曲線(表1)對玉米籽粒不同部位的特征性成分進行了定量分析。由表2可知,本實驗用玉米全籽粒中總類胡蘿卜素含量為37.53 mg/kg,接近國內報道的“京甜5號”(39.68 mg/kg)等鮮食玉米品種[9],略高于國外報道的黃玉米(19.3~26.4 mg/kg)[23]。這可能是因為玉米中還存在其他可導致黃色的未知色素成分,而使用比色法計算總類胡蘿卜素的含量時無法排除這些未知色素的影響[24]。比較來看,總類胡蘿卜素、β-胡蘿卜素和玉米黃質在胚乳及內皮層中含量高于胚芽,玉米特征性成分在外皮層中的含量最少。總類胡蘿卜素含量在胚乳、內皮層及胚芽中分別為44.36、33.05 mg/kg和18.62 mg/kg,結合3 個部分在玉米籽粒中的占比,胚乳、內皮層和胚芽對整個玉米籽粒總類胡蘿卜素的貢獻分別約為80.84%、6.35%和5.28%,與文獻報道接近[20]。但在相關文獻中,胚乳對玉米籽粒總類胡蘿卜素含量的貢獻占比更高,可達90%~107%,而玉米皮及胚芽的貢獻則分別約為4.3%和1.4%[20]。可能的原因是玉米中的有色特征性組分主要存在于糊粉層和外胚乳,而在分層剝皮得到的分離部位中,糊粉層和部分外胚乳存在于內皮層中,剩余的外胚乳與淀粉質胚乳保存于胚乳部位。由表2可知,玉米籽粒不同部位中β-胡蘿卜素含量在內皮層中含量最高,為1.08 mg/kg,胚乳、胚芽次之。

表1 類胡蘿卜素的標準曲線Table 1 Standard curves for quantification of carotenoids

表2 玉米籽粒不同部位的特征性成分含量Table 2 Contents of characteristic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parts of corn kernel mg/kg

玉米中的類胡蘿卜素多為極性類胡蘿卜素,如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等。如圖1所示,4 個主要的峰分別為葉黃素、玉米黃質、β-隱黃質和β-胡蘿卜素。由表2可知,玉米全籽粒中的類胡蘿卜素主要以玉米黃質為主(占比約為30.24%),其次為葉黃素和β-隱黃質(占比分別約為14.79%和14.55%),β-胡蘿卜素的相對含量略少(約為2.40%),這與此前報道的研究結果一致[20,25]。玉米不同部位中不同種類類胡蘿卜素的含量存在一定差異:內皮層中玉米黃質、β-隱黃質、β-胡蘿卜素的含量顯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葉黃素主要富集于胚乳部位。胚乳中玉米黃質和葉黃素含量較高,占比分別為22.02%和14.52%;胚芽中玉米黃質、葉黃素含量較高,β-隱黃質含量次之,分別占比約為29.91%、21.70%和14.93%;內皮層中的玉米黃質、β-隱黃質和葉黃素占比分別約為33.13%、13.07%和11.59%;外皮層中玉米黃質、β-隱黃質和葉黃素的占比則分別為14.75%、8.23%和6.69%。β-胡蘿卜素在4 個部分中的類胡蘿卜素中占比均不高,在1.92%~4.46%之間。根據洗脫順序及光譜吸收最大值,圖1中一些未被標記的峰可能是葉黃素及玉米黃質的順式異構體[26]。

圖1 玉米籽粒不同部位分離的特征性成分及標準品混合物液相色譜圖Fig.1 Liquid chromatograms of carotenoids separated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corn kernel and standard mixture

2.2 玉米籽粒不同部位的酚類物質含量分析

玉米籽粒是具有抗氧化活性作用的酚類物質的重要來源[27]。酚類物質通過提供氫離子或電子,可捕獲自由基,通過螯合陽離子清除體內自由基。一些種類的酚酸可以結合過渡金屬,作為過氧化反應酶抑制劑,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進而對機體提供保護[28]。如表3所示,玉米籽粒不同部位的游離酚、結合酚以及總酚含量分別具有顯著差異(P<0.05)。玉米全籽粒中總酚含量為248.61 mg/100 g,與相關報道中的結果接近[29],其中游離酚占總酚含量的17.42%。玉米外皮層、內皮層、胚芽和胚乳部位的總酚含量分別為1321.85、1088.75、278.21 mg/100 g和30.08 mg/100 g,說明玉米酚類物質多存在于玉米皮層及糊粉層中,在胚乳中含量很少。玉米中的酚類物質多以結合態存在,游離酚在玉米外皮層、內皮層部位的總酚含量中占比分別為16.66%和20.92%,說明內皮層中含有相對較多的以游離態存在的酚類物質,如游離酚和可溶性共軛酚,后者可能繼續被氧化從而為總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產生一定貢獻[30]。

由表3可知,玉米中的黃酮類物質,多以結合態存在,因其貢獻比例高,不同部位總黃酮含量與結合黃酮變化趨勢一致。玉米外皮層和內皮層中的總黃酮含量顯著高于胚芽、胚乳以及全籽粒(P<0.05)。玉米外皮層和內皮層間總黃酮含量無顯著差異(P>0.05),均在2300 mg/100 g左右,二者的游離黃酮及結合黃酮含量也均無顯著差異(P>0.05)。

表3 玉米籽粒不同部位的酚類物質含量Table 3 Contents of phenolic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parts of corn kernel mg/100 g

酚類物質是具有一個或多個羥基的化合物[31]。酚酸可被分為羥基苯甲酸衍生物和羥基肉桂酸衍生物兩大類,其中羥基苯甲酸衍生物包括對羥基苯甲酸、原兒茶酸、香草酸和沒食子酸等,是木質素和可水解單寧等的重要組成部分,多以結合態存在;羥基肉桂酸衍生物主要包括咖啡酸、阿魏酸和芥子酸等,可通過酯鍵與纖維素、木質素等細胞壁結構相連接[32-33]。依據標準曲線(表4)對玉米籽粒不同部位的單體酚類物質進行了定量分析,結果表明,表5中所列的17 種酚類物質在玉米各個部位均有檢出,其中含量較高的特征酚包括香草醛、對羥基苯甲酸、阿魏酸、丁香醛及對羥基肉桂酸,與Prasanthi等[27]的研究結果接近。香草醛、對羥基苯甲酸在玉米全籽粒、外皮層、內皮層中均約占該部位單體特征酚總量的33%左右,在胚芽和胚乳部分略低,分別占比約25%和28%;丁香醛在各部位的含量均約占該部位單體特征酚總含量的6%~8%。阿魏酸在玉米中含量較為豐富,其中大部分存在于玉米皮和糊粉層中,在胚乳中的含量較少[34]。阿魏酸可通過共價鍵與細胞壁組織中的阿拉伯木聚糖結合,形成結合態阿魏酸。根據Adom等[4]的報道,玉米中游離態、可溶性結合態、結合態阿魏酸的比例分別約為0.6%、7%和93%,這些結合態的阿魏酸一方面可能賦予玉米多糖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另一方面可能在加工過程中被釋放,以提高加工產品中營養物質的生物可利用率[29,35]。

表4 單體酚類物質的標準曲線Table 4 Standard curves for quantific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表5 玉米籽粒不同部位的單體特征酚含量Table 5 Contents of individual phenolic acids in different parts of corn kernel mg/100 g

2.3 玉米籽粒不同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分析

如圖2所示,玉米外皮層和內皮層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顯著高于胚芽和胚乳部位(P<0.05),前兩者分別約為后兩者的4~5 倍。各部位樣品在不同指標實驗中表現出的抗氧化活性強弱存在一定差異,但總體變化趨勢相似。由圖2可知,內皮層的鐵還原能力相對較好,除胚乳部位顯著較低外(P<0.05),其他各組無顯著差異。

圖2 玉米籽粒不同部位的抗氧化活性Fig.2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parts of corn kernel

2.4 玉米特征性成分及酚類物質與籽粒不同部位抗氧化活性的相關性分析

對類胡蘿卜素及酚類物質與抗氧化活性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確定玉米籽粒中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如圖3A所示,玉米籽粒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鐵離子還原能力與總酚、游離酚、結合酚、總黃酮、游離黃酮和結合黃酮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與總類胡蘿卜素含量未表現出顯著相關性(P>0.05),說明玉米籽粒的抗氧化活性與酚類物質含量高度相關。由圖3B可知,單體特征酚對玉米籽粒抗氧化活性的主要貢獻來自于香草醛、對羥基苯甲酸和丁香醛,上述3 個特征酚類物質與玉米籽粒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鐵離子還原能力均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此外,丁香醛酸和沒食子酸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別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和顯著正相關(P<0.05),沒食子酸和咖啡酸與鐵離子還原能力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阿魏酸是除上述提到的組分外,與酚類物質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的組分(P<0.01),但其與抗氧化活性的相關性并不顯著(P>0.05)。

圖3 玉米籽粒活性物質與抗氧化活性的相關性分析Fig.3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phytochemical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corn kernel

3 結論

基于玉米分層剝皮技術,結合靶向代謝組學檢測方法,分析了分離得到的玉米外皮層、內皮層、胚芽和胚乳中類胡蘿卜素等玉米特征性成分及酚類物質等次生代謝物質的主要組分與含量,并明確了其與抗氧化活性指標的相關性。結果表明,類胡蘿卜素主要存在于玉米籽粒的糊粉層和外胚乳中,4 個主要組分包括玉米黃質、葉黃素、β-隱黃質及β-胡蘿卜素,其中,除葉黃素主要富集于胚乳部位外,其他3 個主要組分多存在于內皮層部位。玉米籽粒不同部位的游離酚、結合酚以及總酚含量分別具有顯著差異(P<0.05),總黃酮含量與結合黃酮變化趨勢一致,主要以結合態形式存在于果皮、種皮及糊粉層中。玉米籽粒各部位共檢出單體特征酚17 種,其中香草醛、對羥基苯甲酸、阿魏酸等含量較高。各部位樣品在不同指標實驗中表現出的抗氧化活性存在一定差異,但總體變化趨勢相似,玉米內皮層和外皮層部位的抗氧化能力相對更高。玉米的抗氧化活性與其酚類物質含量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單體特征酚對抗氧化活性的貢獻主要來自于香草醛、對羥基苯甲酸和丁香醛。綜上,玉米內皮層部位,主要由玉米種皮及糊粉層構成,具有相對較高的活性物質含量、更好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可為增加玉米加工產品附加價值、提高玉米原料綜合利用率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人人射| 国产久草视频|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hezyo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在线第一页|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天堂伊人|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欧美激情福利| 丝袜美女被出水视频一区|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www.亚洲一区| 91视频精品| 91青草视频|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黄色视频影|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国产精品999在线| 日韩视频福利| 欧美精品成人| 亚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1区2区|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2022精品国偷自产免费观看|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国产成熟女人性满足视频| 欧美色香蕉| 日韩AV无码一区| 日韩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小说|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一区在线| 色偷偷综合网| 久草视频一区|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亚洲青涩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99草精品视频| 91精品网站| 久草热视频在线|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一区二区影院|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国产精品视频3p|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精品剧情v国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