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遠

中國跆拳道隊隊員吳靜鈺因在賽場動如脫兔,而有個“鈺兔”的美稱。她連續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奪冠,一次又一次地走進人們視線,給人以驚喜和力量,吶喊與希望。
2008年8月20日北京奧運會女子49公斤以下級別的比賽一直留在吳靜鈺記憶深處,回味無窮。當時她已是世錦賽冠軍了,對手泰國人貝德蓬則是年輕選手,她勝出的可能性極大,被寄予了厚望。
“啊”,比賽一開始吳靜鈺就大喊一聲,在氣勢上壓倒對方。貝德蓬頓時心理壓力巨大。首局1分30秒時,吳靜鈺抓住機會,以漂亮的橫踢先得1分。貝德蓬因消極比賽被黃牌警告。第二局,吳靜鈺仍占據著場上的主動。貝德蓬展現出強大的抵抗力,雖然被動,但沒有再失分。第三局,吳靜鈺繼續進攻,貝德蓬因消極比賽再次被黃牌警告。她知道自己大勢已去,放棄了進攻,吳靜鈺奪冠了。
吳靜鈺仔細回想這一切,似乎早已命中注定。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這天恰好是她的生日。當時,她還在省隊訓練,心想:“如果我能在北京奧運會上奪金,就太棒了。”結果,她真的奪冠了!站在領獎臺上,她親吻著胸前的金牌“金鑲玉”,幸福無比。她流淚、歡呼、揮拳、蹦跳,這是她為中國跆拳道隊奪得的第一枚奧運女子小級別金牌。“金鑲玉”,她的名字中也有個同音的“鈺”字,竟是如此巧合。吳靜鈺成了國際體壇的焦點人物,那一年索馬里還發行了一張以她為主題的紀念郵票。

讓棒球少年體驗跆拳道
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吳靜鈺實現了衛冕夢想。2016年里約奧運會,她遺憾地止步4強,淚灑賽場。2021年東京奧運會,她再次折戟。在吳靜鈺的運動生涯里,她為了奧運會,退役后曾兩次復出,四戰奧運會,每一次都是負重前行。為了備戰里約奧運會,吳靜鈺復出,那時她身體透支嚴重,訓練一小陣子就覺得無力,得休息一會,而且鼻炎發作,連打噴嚏都要蹲在地上哭,無法繼續訓練,只有調整,等身體稍稍恢復后再來。然而,里約奧運會她失敗了。為了彌補這一遺憾,2019年她又一次復出,出征東京奧運會。她說:“因為我對跆拳道這個項目特別熱愛,賽場是我發光發熱的地方。我年歲漸大,深知備戰過程中的痛苦,但我想把跆拳道這事干明白。”此時的吳靜鈺已是一個孩子的母親,她希望能為孩子樹立榜樣,讓女兒看到媽媽為實現目標頑強拼搏的樣子。
四屆奧運會,吳靜鈺成功過,也失敗過。她感慨:“20多年的跆拳道生涯有輝煌有低谷,在這些成功與失敗中,我更加坦然了。”東京奧運會后,她宣布退役。
2021年退役后,吳靜鈺繼續從事跆拳道運動,擔任中國跆拳道協會副主席。一年多來,她帶著對跆拳道的情結,盡心盡責。
吳靜鈺負責的是反興奮劑和賽事、文化、項目宣傳。這幾年,國家對興奮劑提出了“零”容忍,每個項目協會都成立了反興奮劑部門。吳靜鈺和同事一起宣傳在先,她說:“我們安排了輕松的課程,寓教于樂,每月對運動員進行教育。我們開發了拓展活動,以游戲、有獎競猜的形式進行反興奮劑的宣傳教育,還跟蹤了運動員的食品和行程安全。”
中國跆拳道協會有自己的公眾號、視頻號,吳靜鈺從運動員、青少年和家長的需求出發,宣傳跆拳道,推送的內容都是比較嚴謹、權威的信息。當了協會副主席以后,吳靜鈺說:“剛開始有點緊張,工作要講規矩、規范,流程不能亂,我花了很多時間去了解適應。”
前踢、橫踢、下劈……此前,吳靜鈺曾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3年。學校原來的跆拳道教師是外聘的,吳靜鈺到來,讓學生可以接受更專業的學習。學習跆拳道和太極拳的學生都是大學一、二年級的。一開始,吳靜鈺引來很多目光,“啊,這是奧運冠軍!”她的體能康復教練是人大教師,無論是寫教案還是授課,吳靜鈺都向師傅請教,多去觀摩。
學生是零基礎,吳靜鈺從最簡單的教起。一學期近半,學生們橫腿、前踢都會了,她覺得當教師很有成就感。她的課堂氣氛活潑,課前帶領學生做游戲熱身,把關節、肌肉活動開了再學習。碰上表現不佳的學生,她開玩笑說:“不要逼我起腿!”

奧運冠軍開設跆拳道選修課,很多學生搶著在網上報名。有些未報上名的,吳靜鈺也允許他們旁聽。初為人師,吳靜鈺十分自如,不僅教學生跆拳道技術,也教他們做人做事的道理。她說:“跆拳道包含了很多禮儀。”吳靜鈺認為,運動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學生需要有健康的體魄,運動能磨煉意志。
回憶起這段時光,吳靜鈺覺得大學生年輕有活力,和他們在一起很美好。她和學生的年齡相差了一代,被親切地稱為“教師姐姐”,課后學生會問她一些比賽經歷。空閑時,她漫步校園,欣賞風景,靜聽“一勺池”的流水。在人大期間,吳靜鈺和先生一起出版了“奧林匹克三部曲”書籍《奔跑奧林匹克》《冬韻奧林匹克》《吳靜鈺之無影腿》,和大家分享成長經歷,傳播奧運精神。
時光變遷,吳靜鈺一直從事和跆拳道相關的工作,跆拳道成為她人生中無法割舍的部分。她常說:“如果一個人一輩子就干一件事,能把它做到極致,無論是跆拳道還是別的,好多東西都是共通的。”
吳靜鈺參加了四屆奧運會,是兩屆冠軍得主。丈夫侯琨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外語專業,是奧林匹克文化推廣人,也是里約奧運會的火炬手。2017年女兒出生,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為她取名為Gloria,意為榮耀、光環。
吳靜鈺業余生活中喜歡唱歌、烹飪,但最喜歡的還是從事公益活動和學習。她曾以世界跆拳道聯合會人道主義基金會大使身份到約旦難民營慰問。那里收留的難民沒有國家、人權、未來和希望,住在沙漠上的鐵皮屋子里,連綠植都沒有,每天祈禱、乞討。吳靜鈺很震驚,回國一周后情緒才有所緩解。她覺得應該珍惜當下生活,給更多人帶去希望。平時,她去學校宣講自己的奧運經歷,告訴學生經歷過磨難、坎坷后,要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
2021年東京奧運會后,吳靜鈺進入長江商學院學習。班上的同學大多來自商界,吳靜鈺發現越優秀的人越謙虛、勤奮,越懂得把握自己和當下。
如今女兒已有6歲,吳靜鈺笑稱自己仍是位“新手媽媽”。她的教育理念是言傳身教,孩子要健康成長,家長要樹立良好的品德,幫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吳靜鈺陪著女兒學跳舞和跆拳道。女兒的跆拳道已經練習一年多,馬上就要考黃帶了。有時候訓練累,女兒表達過想放棄,吳靜鈺鼓勵她繼續前行。侯琨陪著女兒玩卡丁車,騎小輪車,讀繪本,疫情前經常帶著孩子參與世界各地的奧林匹克活動,比如阿根廷青奧會、日本跆拳道大獎賽等。他認為孩子要見多識廣,多看看世界,多了解世界。
如果不是疫情,吳靜鈺會經常回到自己的老家“瓷都”景德鎮。說到家鄉,她一直為之驕傲,地方小但名氣大,當地人很好客。她每次回家都要去陶瓷市場轉轉。受當地氛圍影響,她用橡皮泥給女兒制作各種小動物雕塑。在她看來,不僅是陶瓷精致漂亮,當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是感人。吳靜鈺覺得自己身上也有這精神,做事特別能沉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