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羅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在于他的獨特和 勇敢,他時而活得像個隱士,與山川草木做朋 友;時而又活得像一棵樹,堅毅果敢,永遠挺 起身軀。雖然他是孤獨的代言人,但他以孤獨 的方式,讓世人認識了他。他向世人傳達了一 種姿態——人類應該心靈單純、簡單生活。
一百多年前,梭羅用他樸素的文字,描繪 了瓦爾登湖的無窮魅力,他用孩子般的純真擁? 抱自然,用獨特睿智的思維探索著人與自然的? 關系, 堅定地維護著自然的古典生態。他相信: 人類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純美天性。
梭羅在獨居的兩年時間里與大自然融為一 體,他用最簡單最原始的方法開墾、播種、收 獲,拋開塵世紛擾,遠離喧囂,貼近那一泓寧 靜的湖水。一切自給自足,如同回到野蠻人的 困苦時代。但是在梭羅看來, 如此簡單的生活, 豐盈而美好,是能夠獲得力量的方式。
梭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讓我們看到生活的? 另一種可能, 生活可以很簡單。人群熙熙攘攘,? 生活忙忙碌碌,為了過上更高品質的生活,我 們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我們追求房子、車子、 華服、美食,追求更多的榮譽和財富,被迫生活得這樣周到和認真,崇奉自己現有的生活方? 式而否定變革的可能,認為生活只能這樣繼續。? 然而,鳥翼被系上了黃金,鳥兒便永遠不能再 翱翔天空。表面上, 是我們占有了物質;實際上, 是物質侵蝕了我們。很多人在追求物欲的路上? 漸行漸遠, 早已忘記去問問自己的內心。其實,? 人的活法有很多種,并不是為了外在物質竭盡? 全力才叫活著,親近自然、自食其力、追索內? 心中的曲徑也是一種選擇。就像梭羅那樣,把? 不屬于生活的一切剔除得干凈利落,把生活逼? 到絕處, 保留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梭羅想要告訴全世界的年輕人:得到身外之物? 容易,舍棄身外之物卻很難。當你無法對抗物? 質世界的誘惑,擺脫欲望給生命戴上的枷鎖時,? 剩下的最后方法就是過簡樸的生活,人想要活? 到極致,就需要刪繁就簡,才可以更從容地享? 受人生,當你的雙手不再緊握,你才能收獲更多。
物質上的簡樸也許能讓我們的身體變得自 在,靈魂上的自由還需要生命的獨行。孤獨與 生俱在,靈魂只能獨行。
梭羅在四季更替中,享受著獨處帶給他的 樂趣。望著湖中碧波蕩漾,聽牛蛙的鳴叫、夜鶯的歌唱,看搖曳的白云,他的心靈也因此得 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他說,我沒有碰到比孤 獨更好的同伴了,因為當他感到寂寞時,整個 大自然都成了他的伴侶,他的心境如同瓦爾登 湖的湖面,寧靜得只有漣漪而沒有激蕩。他有 屬于自己的太陽、月亮和星星,他有一個完全 屬于自己的小世界,仿佛是地球上唯一一個人 類。梭羅感到能跟大自然做伴是如此甜蜜,木 屋周圍的每一個聲音和景象包含著無窮無盡的 友愛。他幾乎每天都會與各種小動物打交道, 他懷著善意與他們互動,幾乎和萬物融為一體,? 就連一支小小的松針都成為他的朋友。他一個 人的日子過得實在是太愜意了,但他并不是想 成為真正的隱士,梭羅的小木屋曾迎來一些訪 客,有漁民、獵戶、詩人和哲學家,他們一起 探討人生,隨后,又奔向世俗生活,成為這里 的過客。梭羅喜歡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思想,? 但是他仍然覺得最美好的時光還是一個人獨處 時的日子,他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務 農、讀書、探索自然。空間上的距離并不足以? 讓人感覺寂寞,其實最遠的距離是心與心的距 離。因為任憑我們的兩條腿怎么使勁走,就算 兩個人挨得再近,也不能讓兩顆心挨得更近。? 置身于人群之中,相聚時間短促,社交往往廉價, 彼此來不及獲得任何新的有價值的東西,有時 可能比獨處更為寂寞。
美麗的瓦爾登湖不僅是梭羅的棲身之所, 也是他精神的家園。靈魂的港灣,讓他擁有了 樸素淡泊的心境,這生命的水源也成了他思想 的源泉。他也絲毫沒有辜負大自然的饋贈,常 常一邊走路一邊觀察思考,落在他眼里的所有 事物都值得探究。他沉浸在瓦爾登湖的純凈中, 在那片寧靜里暢想人生,思索著社會的問題, 這本就是他來到這里的初衷:過一種省察的生 活,去面對人生最本質的問題。他想找出那些 生活早已經教給他,他卻沒有發覺的道理。他 不想在臨終的時候留有遺憾,糊里糊涂地度過一生,梭羅說過, 有了思考, 我們就會心志健全, 通過心靈有意識的努力,我們就可以超然獨立 于各種行動及其后果之外,世間萬物不管好壞,? 都像激流似的打從我們身邊逝去。這段重塑自? 我的奇異經歷讓他認識到:只有一個人獨處的 時候,你才能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在日常的 生活中,你可能是老板或員工、丈夫或父親、? 妻子或母親,唯獨不是自己。當你決定走一條 特立獨行的路時,你注定要感受孤獨,給予自? 己一些獨處的時光,讓生命擁有足夠留白,你 的心靈才能得到最大的滿足,內心也會因此充 盈而豐富。
做一個內心充盈的人。梭羅提倡大家要像 好奇的旅行家一樣,經常到我們的船尾看看景 色。不要只顧著在前進的途中奔波,你需要時 常靜下心來感受風景,充實精神。
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物質上享受到了? 空前的富裕,精神上卻面臨著貧瘠。每天都有? 忙不完的工作,卻沒有時間慢下腳步去思考、? 去感受生命中的美好。人們為了追求高品質的? 生活而忙碌奔波,卻不知道,多少金山都彌補? 不了精神世界的匱乏,所謂的高品質應該與金? 錢無關,與地位無關,卻與我們的內心息息相關, 要用心去生活。梭羅之所以能在瓦爾登湖恣意? 地生活而不覺孤獨,全然是因為擁有豐富的知? 識儲備,以及充盈的內心世界。如此,他才能? 站在不同常人的角度,甚至能夠將自己從所處? 的日常生活中剝離出來,去分析問題,感悟真理。
那么,如何擁有充盈的內心呢?梭羅想告 訴我們,讀書和寫作能讓我們在崎嶇的人生路 上靜觀內心、自我反省、豐富精神、充盈內心。 大多數時候, 梭羅都在小桌前放一本荷馬的《伊 利亞特》,閱讀、寫字,與自己的靈魂對話, 在工作間歇翻一翻某些詩篇,閱讀的過程中能 滋養心靈,他也未曾停止寫作。當你用豐富的 內心填充孤獨的靈魂,便不會寂寞,當你有一 個充盈的內心,也不再害怕風吹雨打,更不會因為外在的因素而放棄自己,勇敢地追尋自己 想要的人生。
生命不休,學習不止。不過看書只是改變 的第一步。書籍可以提供知識,但無法提供行 為,如果真正想讓生活通過讀書慢慢發生改善, 還需要將這些書中的知識和觀點加以實踐。我 們要掌握自己的人生,切莫隨波逐流。
在瓦爾登湖生活了兩年兩個月之后,梭羅 離開了那兒,很多人認為梭羅是過夠了那種艱 苦生活,所以又逃回了現實世界。但梭羅說: 我離開森林, 就跟我進入森林, 有同樣的理由。 我覺得也許還有好幾種生命等著我去過,我不 必把更多時間交給這一種生命。梭羅不會把自 己固化在一種生活模式之下,他要追求更多的 生活方式。對梭羅這種類型的人來說,生活的 真諦不在于追求最好,而在于體驗更多。作為 普通人的我們也不妨如此,在自己疲倦時換一 種生活方式,辭職旅行、去小城定居、換一份 新工作,無論選擇什么都可以,當然這些選擇 并不代表著它們成為我們生活的重點,只是給 麻木的生活來一次緩沖,也許生活的形式只有 五彩斑斕才會令人難忘,沒有一點瘋狂,生活 就不值得過。
在快節奏的生活里,在擁擠的地鐵上,你 是否記得如此倉促過活,是為了什么,是為了 生活安穩踏實,還是自我價值實現,抑或只是 為了滿足你的欲望?難道你只能活成與他人相 同,大家都認為對的樣子嗎?梭羅想告訴你的 是,你要做你想做的而不是應該做的,活成自 己希望的樣子,而不是社會和別人希望的樣子, 你應該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別人告訴 你或者要求你的生活方式。一個人若能自信地 向他夢想的方向行進,努力經營他所向往的生 活,那么他一定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今天,我們讀完梭羅,理應從他的隱居經 驗中,獲得一些感悟。
難道只有返璞歸真,歸隱大自然才是真正的生活嗎 ? 其實不是, 生活可以是各式各樣的,? 無所謂好壞,最重要的是跟隨本心,而不是嚴 守世俗的規則。梭羅去湖畔隱居,并不是為了? 讓人們效仿他,他希望世界上的人,越不同越好。 每一個人都應該謹慎地找出適合自己的生活方 式,而不是沿用父母的或者是隨便某個人的。? 無論是對生活產生了新的看法,還是對未來有? 了新的打算,抑或堅持當下的生活,只要腳步? 堅定地走下去,哪一種都無可厚非。梭羅希望? 人們不要盲目追求物質,去擁抱純真自然的生? 活。但在這個聲色犬馬的時代里,要一個人對 生活無所求,實在很難,但對“所求”多一些 節制,則是理性的。我們無法也無須放棄自己? 對生活的索求,但有時是否也該有些出世的精? 神來面對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呢 ?
可以說, 《瓦爾登湖》是簡單生活的權威 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 的討伐,是久遠傳世的文學名著,是一部啟示 人類心靈的圣書。盡管我們不能像梭羅那樣去 體味孤寂的山林生活,但依舊可以在當下的每 一刻里,尋找自己內心那一泓清澈的“瓦爾登 湖”,讓心靈得到洗滌。
百余年后的今天, 《瓦爾登湖》之所以 成為經典并被人喜愛,是因為它已成為一種文 化符號,成為與平庸現實相抗衡的詩與遠方。 現實的壓力讓人們無處可逃,而《瓦爾登湖》 所體現出來的復歸本真、親近自然、追隨內心 的桃花源式生活,讓越來越多的人心神向往, 讀《瓦爾登湖》更像是一次靈魂的洗禮,給我 們片刻安寧。最后只希望在喧囂的人間煙火中, 每個人都能保持自我,不攀比,不附庸,生活 極簡,靈魂豐盛。
[ 作者簡介 ] 李紅霞,女,漢族,河南洛陽人, 就職于洛陽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學院,實驗師, 本科,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