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站
白楊在中國現代電影史和話劇史上都占據 著重要地位,是一位優秀的劇影雙棲明星。白 楊 17 歲時就因主演《十字街頭》成為當時轟動 上海灘的電影明星,一夜之間成為大眾的偶像 情人,并享有“中國嘉寶”的美譽。早早就成 名的白楊在很小年紀就開始了自己的演藝生涯, 正是這些早年的積累特別是話劇演出為她日后 的輝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初登大熒幕
白楊原名楊成芳,原籍湖南省汨羅市古侖 鄉,1920 年出生于北京,因家道中落,幼年時 代被托養在農村的奶媽家生活。后來她回到北 京后,只斷斷續續地上了四年學。在楊家三姐 妹中,二姐楊成亮長得最漂亮,當時也是她要 報考上海聯華影業在北京開辦的第五分廠電影 人才養成所,并且自作主張地替年僅 11 歲的三 妹白楊報了名。結果考試那天,二姐被戲迷朋 友拉去看戲而錯過了考試機會,而年幼的白楊 在考場外遲遲等不來二姐,正準備離開的時候, 被養成所的主考官王瑞麟發現。王瑞麟覺得她 是個好苗子,把她拉入了考場。因此從某種意 義上說,王瑞麟是白楊演藝事業的伯樂和引路 人。王瑞麟也是中國早期電影事業的開拓者, 后來成為著名導演。考官們都被這個笑起來有 兩個酒窩的小女孩所吸引,再加上白楊在學校 有過登臺表演的經歷,所以形象俏麗且具有表 演天賦的白楊不久就接到了錄取通知書,成為 養成所里最小的學員。養成所不僅錄取了她,而且還替她取了一個藝名叫楊君莉。她非常珍 惜來之不易的機會,積極磨煉演技,并且在第 二年就參與了影片《故宮新怨》的拍攝,這也 是上海聯華影業第五分廠在北京拍攝的唯一一 部影片。
電影《故宮新怨》的導演是侯曜,劇中主? 要人物由劉莉影、王斌(濱)、殷秀岑扮演,? 包括配角白楊都畢業于養成所。這部影片格調? 并不高,技巧也有限,演員又是初出茅廬的新人, 是養成所一手培養的,所以這部影片算不上是? 一部成功作品,影響也不大,后來很少有人提 及這部電影。白楊在這部電影中飾演了一個和 她年齡相仿的“小丫頭”,雖然只有很少的戲份, 但她盡力演得入情入理,真切自然。一方面, 她展露了藝術天賦;另一方面,她表演還比較? 稚嫩,帶有明顯的舞臺腔,具有表現主義的色彩。 但不管如何,這是白楊踏入演藝生涯的第一部 作品,意義不同,值得記憶。
二、參加學生話劇團體
喜愛表演的白楊在上海聯華影業第五分廠 解散之后就參加了北平劇聯組織的進步話劇團 體——“苞莉芭”(俄文“斗爭”的意思)劇 團和新球劇社。“苞莉芭”是由中國左翼戲劇 家聯盟北平分盟的負責人于伶和宋之的領導的 一個革命戲劇團體,成員大多是革命的愛國青 年,大家都很喜歡這個年齡幼小的小妹妹,白 楊在這里先后出演了左翼話劇《亂鐘》《戰友》 《自由了的范西》等劇目。
新球劇社于 1931 年成立于北平,負責人? 是今是學校的美術老師俞竹舟,成員有藍馬、? 周道(周英學)、李顯京、董世錦、劉果航、? 張季純、凌子風、張仃、李增援、魯韌、白楊、? 吳玲、魏照風等人, 基本是進步學生。張季純,? 原名繼純,山西陽城人,劇作家。他于 1928 年? 考入國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戲劇系學習,畢業? 后于 1932 年加入北方劇聯,因此這個劇聯也是?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個進步團體。可能因為? 藍馬和白楊同在養成所一起培訓的緣故,白楊? 也加入了這個劇團。1932 年 8 月,藍馬在第一? 次出演新球劇社的《戰友》一劇,擔任主要角? 色老劉,白楊在這個劇中扮演了一個配角女大 學生。之后,白楊又參加了新球劇社在清華大學、 燕京大學、朝陽大學、北平大學商學院、今是? 學校、匯文中學等大中學校的多次演出,并且? 演出的話劇大多都是政治色彩十分濃厚的作品。 為了能夠在當時環境保守的北京舞臺順利演出, 參加演出的演員們煞費苦心,采取了一系列的 方式方法與警方和校方斗智斗勇,積極擴大愛? 國宣傳。
1932 年,從北平大學藝術學院戲劇系畢業 的楊村彬和與同班同學王家齊、劉靜沅等人共 同籌建了北平戲劇學會,經常在北京一些大學 演出外國名著,喜歡表演的白楊在結識了楊村 彬后就加入了他們的演出活動。1933 年 9 月 30 日在北平的協和禮堂,楊村彬導演了熊佛西的 早期話劇作品《喇叭》,這次演出由白楊擔任 劇中的女主角冬姑。只有 13 歲的白楊初生牛犢 不怕虎,在排練時就受到楊村彬的肯定和贊揚,? 表演結束后更是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盡管白? 楊由于年齡小,表演方面還很幼稚,有很多不足, 但其清新脫俗的演技已經展現了她非凡的藝術 天賦。
雖然白楊很喜歡這種學生劇團的火熱生 活,也愿意為抗戰事業進行宣傳,但是這些團 體都是靠學生和老師的捐款來維持,演員不會有任何收入,即便有也無法維持生活,因此這 些劇團一般都不能持久,喜歡表演的白楊不得 不另找出路。這段火熱的話劇生活不僅讓年輕 的白楊鍛煉了演技,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在先進 的文化組織的引導下,在愛國學生的熏陶下, 她堅定了一生始終在先進文化的道路上奮力前 行的決心和勇氣。
三、加入中國旅行劇團
中國旅行劇團(下文簡稱“中旅”)于 1933? 年 11 月在上海成立, 1947 年在南京結束活動,? 這是中國現代話劇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演出場? 次最多、影響最大的職業演出團體,也代表了? 當時中國最高的藝術水平。這是團長唐槐秋在? 留學法國時借鑒歐洲旅行劇團的形式在中國發? 起組織的民間職業劇團,完全依靠演出的收入? 來保證全團的活動經費和生活費用。1934 年 7? 月,唐槐秋帶領剛創建不久的劇團北上巡演,? 在北京和天津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話劇熱潮, 震驚了兩地的話劇界。“中旅”作為中國話劇? 人才的培養基地,涌現了許多話劇界的優秀人? 才,其中就有話劇“四大名旦”中的白楊和舒? 繡文,著名的性格演員戴涯、趙慧深, “話劇? 皇帝”藍馬和石揮等, 他們都曾參與過“中旅” 的演出。白楊大約于 1935 年春進入“中旅”,? 度過了一段難忘的職業演劇生涯。
“中旅”能夠培養出許多藝術人才有很多 寶貴經驗,其中一個主要經驗就是戲演得多, 勤于實踐。“中旅”第一次到華北,從 1934 年 2 月到 1936 年 4 月間,在短短 20 多個月的時 間里, 就在 6 個城市共演出過 30 個劇目 390 場。 而他們當時的成員僅僅只有 20 多人,可想而知? 幾乎每個人上場表演的機會都有很多。這也許? 是由于職業化的壓力不得不這樣拼命干,但也? 正是這樣敢于放手讓年輕人去實踐,才使許多? 對舞臺完全陌生的青年在短期內就磨煉出了演技。在實踐中鍛煉演技, 培養人才, 這是“中旅” 的一個寶貴經驗,這對于現在的劇團依然有著?? 啟發意義。
白楊在“中旅”只有半年多的時間,主要 出演了《梅蘿香》《少奶奶的扇子》《茶花女》 三個劇目,由于合作的演員水平很高,白楊的 演技在短時間內得以迅速提高。由于劇團的女 主角凌羅在天津第一次公演之后就離開劇團, 于是剛剛加入劇團的白楊就直接參與了重要角 色,在《少奶奶的扇子》中擔任主演少奶奶徐 喻貞,而與白楊配戲的則是唐槐秋的女兒即后 來大名鼎鼎的“話劇皇后”唐若青,在這個劇 中作為配角出演少奶奶的母親金女士。這個劇 目的成功出演使白楊獲得極高的人氣,1935 年 7 月劇團到天津進行第二次公演的過程中發生 了一件趣事,在一場演出結束后有兩位貴婦等 候白楊多時,并堅持要送給她兩把昂貴精美的 扇子,理由是演出現場白楊拿的扇子不夠完美, 從這個可愛的舉動可以看出觀眾對白楊的關注 和喜愛。白楊在《茶花女》中扮演瑪格麗特的 女伴奧蘭伯,得到大家的好評,這是一個完全 不同于少奶奶的角色,她的表演也可圈可點, 顯示了她駕馭不同角色的高超能力。同樣,她 出演的《梅蘿香》也十分出色,成功地讓觀眾 領略了她不同的美,把一個女子墮落的過程淋 漓盡致地表演出來,讓人感受到女主角內心的 無奈和悲哀。因此,從白楊在“中旅”的演出 經歷就顯露了她以后成為杰出演員的特質,那 就是注重內心的豐富層次,駕馭不同角色的獨 特魅力。
白楊在“中旅”不僅提高了演技,而且結 識了馬彥祥。馬彥祥出身于名門,父親馬衡是 中國考古學的先驅、著名的金石學家,自 1917 年起就任職于北京大學,后擔任故宮博物院的 院長。馬彥祥的母親葉薇卿乃上海灘五金大王、 近代中國買辦資本家葉澄衷之女。馬彥祥于 1928 年畢業于上海復旦大學中國文學系,在校期間師從洪深學習戲劇理論,參加復旦劇社的 演劇活動,很快在劇社脫穎而出。隨著劇社聲 譽日隆,他逐漸在話劇界嶄露聲名,在復旦校 外他也成為不同劇社爭相延攬的人才。唐槐秋 1934 年在全團北上巡演的臨行前夕就向馬彥祥 發出邀請, 于是馬彥祥出任了“中旅”新戲《女 店主》的導演, 并且他還隨著“中旅”到天津、? 開封、鄭州一帶進行公演。因此,馬彥祥和白? 楊一個在“中旅”擔任導演,一個擔任演員, 在這半年多共同的演劇生活里相識相愛,1935 年他們二人從石家莊歸來后離開北京到南京, 加入了中國舞臺協會。這段婚姻雖然僅僅維持 了一年,白楊甚至都沒得到馬家父母的承認, 但不可否認的是白楊通過馬彥祥走上了電影之 路,并且結識了上海電影界、話劇界的著名人 物。1936 年, 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二廠剛剛成立, 正是需要演員的時候,白楊沒有錯失這個機會,? 經馬彥祥的舉薦,她成功加入了該公司,并很 快在電影界嶄露頭角。白楊于 1937 年主演了電 影《十字街頭》,成功塑造了劇中的女主角楊 芝瑛,1937 年 4 月影片上映后好評如潮,白楊 從此一舉成名,在上海成為影劇兩棲紅星。
從白楊早年的經歷可以看出,在北京參與 話劇的經歷是她后來成為明星的堅實基礎。雖 然這一時期白楊的表演還不成熟,但是這些演 出為她積累了不少經驗,磨煉了她的演技,這 為她日后成為話劇“四大名旦”和著名的電影 演員做了充分的準備。更為重要的是,她在這 一時期結識、合作了很多話劇界、電影界的著 名前輩和志同道合的同仁,這些良師益友給予 了她很多有益的幫助和指導,這些都是她人生 經歷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
[ 作者簡介 ] 陳清茹,女,漢族,北京市社會科 學院歷史所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 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史、近 代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