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智慧養老的發展軌跡、態勢與進路

2023-02-08 07:03:39王曉慧
決策與信息 2023年2期

王曉慧

[摘? ? 要] 近年來智慧養老為破解傳統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難點,促進養老服務資源的優化配置帶來了全新機遇。我國智慧養老的發展經歷了萌芽、起步、探索、推廣四個階段,實踐中形成了智慧居家養老、智慧社區養老、智慧機構養老、三位一體智慧養老四種模式,目前智慧養老試點示范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在地域上分布不均且存在基層養老服務響應不及時、缺少對服務加盟商的有力監管、養老信息平臺對醫療衛生服務資源整合不充分、忽略人文關懷等問題。為推進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下一步政府必須明晰智慧養老的功能定位和發展理念,確立智慧社區養老模式的核心地位和智慧養老服務內容的核心項目,創新市場和社會各主體的協作方式。

[關鍵詞] 智慧養老;人口老齡化;養老服務;養老信息平臺;社區居家養老

[中圖分類號] C91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23)02-0062-12

一、引言與文獻回顧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當前和未來較長一段時期的基本國情,截至2021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到2.67億,占總人口的18.90%[1]。老年人口尤其是高齡老年人、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獨居老年人等人數的不斷攀升使傳統養老服務體系面臨巨大挑戰,養老服務質量距離老年人的期望還存在較大差距。21世紀以來,以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飛躍發展,并且廣泛應用到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以跨時空互動性為核心的智慧社會形態加速形成。

在此背景下,養老服務發展迎來了四大變化:第一,養老服務脫離了物理上的空間性,促使老年人的生活與活動空間成為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傳感網絡空間,老年個體居住在某個空間不再意味著只能享受相應空間的養老服務資源,而是通過網絡便捷地享受到其他空間的服務;第二,智能腕表、手環等可穿戴設備、自助式監護設備、智能服務機器人等多元化智能設備對老年生活的嵌入也使養老服務在時間維度上呈“一直在線”狀態,即隨時隨刻都在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監測等服務;第三,以智慧養老信息平臺為鏈接,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醫療機構、社會組織等主體的協同聯動縮短了“服務到家”時間,而大數據下個性化養老服務的推薦縮短了老年人的選擇時間,使養老服務供需對接的效率大大提高;第四,由各類技術形成的虛擬網絡空間呈現出整合性、分享性的特征,更多的主體可以進入,供給主體日趨多元。近年來,傳統的養老服務逐步走向智慧養老,為突破傳統養老服務發展瓶頸,促進養老服務資源的優化配置帶來了全新機遇。

伴隨著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和飛速發展的數字技術,學界對智慧養老的研究日漸豐富。國外學者對智慧養老的研究主要關注如何利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傳感技術等促進智慧養老領域基礎設施的建設、智能家居功能系統的設計、智能環境的搭建,如Suryadevara N K(2013)提出建立一個智能的、靈活的信息驅動系統,通過實時監視、分析、預測老年人的健康狀況[2];Peine A(2009)、Nikayin F(2013)指出不同設備、平臺的彼此隔閡嚴重限制了智慧養老服務快速市場化的實現[3-4]。同時在對老年人對信息技術接受度的研究上,如Murata A(2005)、Walsh K(2011)探討了易用性、預期收益對老年人接受智慧養老服務的影響,認為老年人傾向使用容易操作、預期收益高的智慧產品和服務[5-6]。國內學者對智慧養老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研究主要集中在必要性和框架搭建兩大方面。朱海龍(2016)指出智慧養老的運用能在根本上增強老年人的主體性,能夠最大程度地消除勞動力人口缺失的風險,最大程度地滿足老年人的需求[7];張博(2018)指出“互聯網+”思維給社區居家養老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有助于解決當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中的困境[8]。廖楚暉(2019)從智慧養老頂層模式建立、平臺機制運行、仿真模擬及評價優化等方面搭建了全局性協同的智慧養老服務框架[9];陳莉(2016)、向運華(2016)、丁文均(2019)指出為推進智慧養老服務的發展,政府應搭建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臺,制定智慧養老標準化體系及相關法律法規,改革社區管理制度,以信息技術為引擎推動養老服務產業升級,提升老年人信息技術水平和智慧養老產品的可操控性,充實智慧養老服務內容[10-12];郭驊(2017)認為作為智慧養老的重要支撐,智慧養老平臺要以信息為基礎、以知識為核心、面向業務[13]。近兩年,許曉蕓(2019)、張泉(2020)、陳友華(2021)等學者也開始關注智慧養老推進過程中的困境問題,如標準滯后、信息平臺缺乏統籌、產業秩序與鏈條尚未形成[14-16]等。

綜合來看,現有研究為分析我國智慧養老發展問題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和實踐參考,但在研究視角、主題、層面上尚存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和空間。一方面,當前大多數研究對智慧養老的介紹較為籠統,對智慧養老發展歷程、整體運行機制等研究明顯不足;另一方面,鑒于我國智慧養老發展處于初級階段,相關數據和調查資料較少,研究多聚焦在某一地區或宏觀設想,全國總體發展情況的研究較少。如何把握我國智慧養老制度的設計初衷及其發展歷程?現階段智慧養老取得了怎樣的成就、存在怎樣的問題?如何加快推進智慧養老服務從試點示范走向全域覆蓋?研究這些問題,對于準確把握我國智慧養老發展、有效保障并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實現積極老齡化戰略目標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已有文獻在這方面尚有不足。本文通過追溯智慧養老的發展歷程,闡釋智慧養老發展取得的主要成就與面臨的主要瓶頸,進而為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出合理化建議,以加快推進智慧養老從試點示范走向全域覆蓋,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二、智慧養老發展的軌跡與主要特點

我國智慧養老發展可以追溯到21世紀初,依據主導力量、技術創新方式和里程碑事件可以將其劃分為四個階段,不同階段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一)萌芽階段:地方語音呼叫等系統的嘗試

為了應對老年人的突發緊急情況,21世紀初部分地方開始推出基于語音呼叫或互聯網的“一鍵通”緊急救助服務,信息化養老的概念出現。2007年12月蘇州市滄浪區成立全國首個“虛擬養老院”,蘭州等地也開始相繼探索 “沒有圍墻的養老院”,拉開了探索智慧養老的序幕,但因發展動力不足,各地區推進緩慢。直到2011年9月國務院印發《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要求 “加快居家養老服務信息系統建設,做好居家養老服務信息平臺試點工作”,并指出建立老齡信息采集、分析數據平臺,健全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跟蹤監測系統,養老服務信息化工作才開始大力推行。同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年)》強調,要“提高社會養老服務裝備水平”“加強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老齡辦和民政部在中西部地區的12個省21個城市啟動社區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設項目,旨在搭建社區照顧的信息化平臺,完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同年科技部也把國家社會養老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研究及應用示范工程列入“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要求以現代科技手段優化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該階段智慧養老的雛形——信息化養老開始出現,但依賴于市場主體的自發性探索,主要是圍繞簡單的語音呼叫系統開展試驗,國家層面尚未形成智慧養老的概念,但隨著對養老服務信息化的認知不斷深入,政府開始制定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的規劃,智慧養老理念開始萌發。

(二)起步階段:老齡辦主導智能化養老實驗基地建設

2012年全國老齡辦首次提出“智能養老”的概念,倡導利用現代智能科技服務于養老產業,首屆全國智能化養老戰略研討會初步探討了智能化養老的基本理論、科技應用、技術標準和發展方式等問題,之后每年都組織召開智能化養老戰略研討會,各地老齡辦領導、學者、企事業單位及養老機構代表共同為智能養老產業發展建言獻策。2013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指出,“發展居家網絡信息服務”。為全面推進智能化養老事業和產業的發展,全國老齡辦成立全國智能化養老專家委員會,負責研究智能化養老服務事業和產業發展方案,制定智能化養老系統的標準和技術,指導智能化養老實驗基地、產業園建設與相關設備的研發等,同時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華齡涉老智能科技產業發展中心,在全國范圍內推進智能化養老實驗基地和全國老齡智能科技產業園建設。據統計,2013年全國批準籌建的智能化養老實驗基地達17家,投資規模超過100億元人民幣,《全國智能化養老實驗基地管理辦法》《全國智能化養老實驗基地建設規范》等行業規范相繼出臺,用以規范試驗基地的建設、管理和運營,并確立了“一個智能化管理平臺,四大服務功能區和六大智能化系統”的基地構成模式;全國首個老齡智能科技產業園——華齡智能科技產業園落地江蘇常熟,該產業園設立老年創意園、體驗功能區、老齡智能科技產品生產基地、智能化養老實驗基地等區域,集產品研發、生產、交易、展示、培訓等功能于一體。

全國老齡辦牽頭的一系列工作為我國智慧養老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智慧養老進入起步階段,但許多政策與實踐問題有待深入研究,呼吁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與規劃。

(三)探索階段:國家開始頂層設計并進行物聯網技術試點

2014年國家發改委等印發了《關于加快實施信息惠民工程有關工作的通知》,將“養老服務信息惠民行動計劃”列為重要內容,要求建立養老服務、醫療護理等機構間的網絡互聯、信息共享服務機制,重點推進養老服務機構信息化建設,推廣遠程健康監測,拓展養老機構專業化服務的惠及面,推進養老、保健、醫療服務一體化發展。兩個計劃先期在15個省份、45所大型醫院、200個養老服務機構開展試點,大幅提升養老信息服務水平。同年,民政部和國家發改委確定在全國選取了42個地區推進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改革的重點之一即加快信息平臺建設。同年,民政部辦公廳根據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 14 個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印發 10 個物聯網發展專項行動計劃的通知》,印發《關于開展國家智能養老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的通知》,北京市大興區新秋老年公寓等7家養老機構開始開展國家智能養老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試點工作。這標志著對智慧養老的探索從社會行為上升為國家部署。2015年民政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下發《關于開展養老服務和社區服務信息惠民工程試點工作的通知》,旨在推進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在養老服務和社區服務領域的廣泛應用。隨后民政部確定首批養老服務和社區服務信息惠民工程試點單位和地區,包括151個養老機構信息惠民試點、137個居家和社區養老信息惠民試點、96個社區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建設試點、46個智慧社區建設試點。同年印發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做好養老服務業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和2016年發布的《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等多個文件,在規劃、土地、財稅、金融、人才等方面為智慧養老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該階段國家開始重視智慧養老的發展,從頂層設計物聯網和互聯網的技術試點,環境型政策和供給型政策雙管齊下以促進智慧養老技術的研發、產品創新和市場發展。各類市場主體開始利用專業優勢進入智慧養老業,積極研究智慧養老解決方案,智慧養老相關創業公司集中成立,融資數量和融資金額逐年攀升,智慧養老進入探索階段,但該階段智慧養老的信息協同、共享范圍有限,產品標準及規范不統一,發展思路和方向尚不明晰。

(四)推廣階段:國家開展智慧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工作

2017年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衛計委聯合發布的《智慧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以下簡稱為《行動計劃》),成為我國智慧養老第一個國家級產業規劃,標志著我國智慧養老發展進入全面發展階段。同年7月三部委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智慧養老應用試點示范的通知》,全面拉開了智慧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工作大幕,11月份公布了首批智慧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名單。此后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別公布了第二批、第三批和第四批智慧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名單。此后,為鼓勵和規范市場參與智慧養老業,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文件。2018年工信部、民政部和國家衛健委聯合制定了《智慧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憑健康碼出行給疫情防控帶來了很大便捷,但也給部分老年群體造成了不小的困擾,這一問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政府開始意識到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為了讓廣大老年人更好地適應并融入智慧養老環境,2020 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從老年人日常生活的7個場景出發,給出相應的智慧技術解決方案,12月工信部印發《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方案》同樣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這一階段,國家高度重視智慧養老工作,供給型、需求型和環境型政策工具并用以助推智慧養老的發展,但從這3種政策工具在總體政策工具中所占比重來看,環境型和需求型政策數量較少,供給型政策工具處于主導地位,其中供給型政策工具中又以示范工程為主,旨在通過應用試點建設,引導相關市場主體探索出符合我國實際、可復制、可推廣的智慧養老產品應用和服務模式,各級政府、相關市場主體躍躍欲試,開始積極探索。但總的來說當前有關市場需求發掘和市場環境規范的政策不足,《行動計劃》各方面任務尚未完全實現,技術創新、產品服務供給、應用試點示范、推廣普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產業環節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三、智慧養老發展的主要成效與問題

(一)智慧養老的具體實踐模式

智慧養老的運作邏輯是借助互聯網環境和智能技術搭建養老信息平臺,實現分散型、碎片化的養老服務力量與資源的協調與整合,優化養老服務體系內部不同主體間的協同關系、運行流程,并通過供需雙方的數據分析實現需求的無縫對接。簡單而言可以概括為圍繞老年人的需求,打造“智能終端+信息平臺+線下服務”生態(如圖1),即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支撐下構建養老服務信息平臺,通過智能腕表、智能檢測設備等智能終端將采集的信息或老年人及其家庭主動提交的需求信息匯總到信息平臺,信息平臺及時處理和響應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服務需求”,派送“服務要求”到合作的養老服務主體,養老服務主體及時提供相應的服務,實現“線上”(信息平臺)的精準定位和“線下”(實體服務機構和人員)的專業服務相融合,并基于數據分析,及時回應老年人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不斷擴展和改進養老服務項目。

為滿足居家、社區、機構等不同場景老年人的需求,當前智慧養老形成了智慧居家養老、智慧社區養老、智慧機構養老、三位一體智慧養老四種發展模式。

智慧居家養老以老年人住所的適老化改造為基礎,以智能腕表、一鍵呼叫器、互聯網視頻設備等智能設備為依托,利用現代技術整合家庭、社區、養老服務商、健康醫療單位等養老服務主體與服務資源,構建起智能化、高效、便捷的居家養老服務平臺,促使老年人既可以通過網絡下單助餐、助潔、代辦等服務以及遠程健康咨詢服務,實現老年人“像呼叫滴滴一樣呼叫服務”,又可以通過安裝智能護理床、紅外線跌倒報警器、智能手環等智能終端實時監測生理指標、生活安全,實現智能看護,還可以根據長時間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狀況、生活習慣和需求內容為老年人推薦最為合適的養老項目以及其他私人訂制服務,最大程度地滿足老年人足不出戶的養老需求。烏鎮居家養老照料中心、蘇州的“居家樂”等都屬于此類。

智慧社區養老以社區養老服務站或中心為依托,通過打造健康中心、日托中心、助老食堂、文娛課堂等功能區,配置安裝“就餐信息系統”、各類智慧養老設備等途徑,為老年人提供慢病監測、健康指導、餐飲、文化娛樂、短期住養等服務,并搭建社區養老信息平臺,遠程監控老年人居家情況,并滿足老年人線上預約服務。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與醫療機構、家政服務公司以及其他養老服務主體合作,以實現老年人服務需求的快速滿足。該模式多采用民辦公助的模式建設、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運營。各個地區推行的智慧健康養老示范社區建設試點基本均屬于這一類型,武漢的東亭社區樂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網點就屬于此類。

智慧機構養老除了引導市場打造持續照料退休社區以外,更主要的是基于便攜式健康監測、緊急呼叫等設備和信息技術手段對傳統的養老機構進行改造。考慮到老年人社區居家養老的意愿較為強烈,并逐步推進現有養老機構轉化為康復護理院,主要由專業的醫護人員為長期臥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療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長期護理服務的患者提供健康護理、康復促進、臨終關懷等服務。北京昌平匯晨養老機構將4000臺最新移動終端設備廣泛應用于老年公寓各管理層,通過使用NEC研究開發的一卡通系統,實現門禁、定位以及緊急呼叫等功能,另外保險、地產等公司建設的高端養老社區也屬于此類。

三位一體智慧養老則打破了傳統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的界限,服務站既具備養老機構的入住、康復護理功能,又具備日托、上門服務等輻射到居家老年人的功能,有效促進社區養老、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的深度融合發展。具體而言,在機構內部安裝智能檢測設備、智能護理床、智能訓練儀等設備并向社區老年人推薦智能腕表、紅外線檢測儀等居家設備,利用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將養老服務機構、醫療機構、社區、社會組織、企業以及政府等不同服務主體和服務資源有效整合起來,集老年人入住(包括全托和日托)、老年人前來享受服務和服務人員上門服務三種服務形式于一體,使不同需求的老年人與養老服務機構、醫療機構、社區企業、社會組織、志愿服務組織等養老服務供給主體實現無縫銜接,以“一站式”養老服務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貴陽市曜陽養老服務中心、武漢市“長江康養”養老服務網點等都屬于這一類型。與其他三種模式相比,該模式在兩個方面有明顯的優勢。一是地域優勢。該模式下的養老服務中心一般建在社區內或社區之間,輻射多個社區,即使是居住在該中心的老年人也不需要脫離原先居住的環境,而居住在家的老年人在家附近就能享受便利的養老服務,且往往控制在老年人步行20分鐘之內可到達。二是規模優勢。該模式下的養老服務中心通過養老服務信息平臺整合了數家養老服務主體的資源,能夠精準匹配供給方和需求方,且這一模式一旦形成也較為容易大面積鋪開,實現連鎖化經營。

智慧社會的融合性特征使得四者的關系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互滲透,互相融合,比如智慧養老機構能夠通過職能再造擴大機構服務范圍,通過嵌入到社區為老年人提供服務;智慧居家模式離不開社區這一載體,居家老年人的飲食、健康管理等均通過社區提供;三位一體智慧養老服務點更是以多個社區為服務范圍。

(二)智慧養老試點示范建設情況

2017年至2020年工信部、民政部、國家衛計委(衛健委)已公布的四批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名單共涉及297家示范街道(鄉鎮)、69個示范基地。

智慧健康養老示范街道(鄉鎮)主要通過建立老年人信息系統平臺,整合居家養老、醫療保健、緊急救助等社會資源,配備智慧老年產品,為多個社區老年人提供家政、日間照料、健康監測、緊急救助等醫、養、康、護四位一體的服務。通過調研可知,297家智慧養老示范街道(鄉鎮)涉及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域分布不均,東部智慧養老示范街道(鄉鎮)個數(154個)超過了中西部個數之和(73個+70個),其中浙江以38個排名第一,四川34個位居第二,上海31個位列第三。雖然上海等發達地區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成果,但總體來看智慧養老示范街道(鄉鎮)的建設情況不容樂觀。許多智慧養老示范街道(鄉鎮)在申報之后并沒有真正落地實施,即使在已經推進智慧養老服務模式的地方,街道建成的養老服務信息平臺一般只整合了家政、生活照料等一般性養老服務,接入平臺的養老服務組織和企業有限且不能保證服務提供的及時性,不可避免地出現老年人下單需求后無養老服務商響應的情況。而且,養老服務平臺目前只是在形式上對服務對象進行電話回訪,缺少對加盟商的有力監管。更為突出的是,現有平臺幾乎沒有整合醫療衛生服務資源,使得大部分老年人因為信息阻滯而無法享受預約掛號、健康咨詢等重要服務,一旦老年人在家中出現緊急情況,平臺也無法保障老年人及時獲得專業救助。部分地區過于聚焦技術,忽略了智慧養老的人文關懷特征,未充分全面評估老年群體的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僅追求基本信息傳遞功能的實現,缺乏對老年群體迫切的、深層次的需求信息的挖掘,導致大量的技術應用并未實現提升養老服務水平、降低養老服務成本的預期目標,相反卻造成部分上門服務的高成本、低效率和大量資源閑置的問題。一項對上海四個街道的調查研究顯示,社區智慧養老的總體使用率不高,僅46.2%,而且不同社區之間差異大,有的社區的使用率僅為15.5%[17],一些地區則供不應求。

智慧養老示范基地是推廣智慧養老產品和服務、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和示范帶動作用的地級或縣級行政區。從智慧養老示范基地的分布情況來看,當前69個示范基地的數量與地區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并不完全正相關,而且仍有超過1/3的省(直轄市、自治區)1沒有1個智慧養老示范基地。究其原因,相較于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而言,智慧養老效益往往具有滯后性、潛在性、隱蔽性,不能形成立竿見影的經濟或社會效益,地方性配套實施方案出臺滯后,智慧養老產業政策難以落到實處。此外,我們還發現智慧養老示范街道(鄉鎮)和智慧養老示范基地在分布上不完全一致,這說明了多數地區仍處于低層次的“單打獨斗”階段,未實現集群集聚發展。“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各自為戰”的發展模式影響著智慧養老跨空間優勢的發揮,既阻礙了各類服務資源的跨區域流動,又使得區域內重復建設,難以滿足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新要求。

四、推進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進路

(一)明晰智慧養老的功能定位和發展理念

作為新時代解決養老問題的“新工具”,智慧養老服務與傳統養老服務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是相互替代還是相互補充?事實上,智慧養老既不是對傳統養老模式的替代,也不能作為新模式與傳統養老模式并列共同構成新的養老服務體系,而是對傳統養老服務體系的整體性升級和發展,是新的養老理念和技術手段對傳統養老服務的再造。智慧養老絕不是簡單地在機構、社區、家庭安裝智慧養老系統或設備,否則可能導致智慧系統、技術資源、運算能力的非精準應用,難以同養老的各項需求有效對接,導致資源浪費與效能折損。自智慧養老產生以來,“叫好不叫座”的聲音不絕于耳。究其原因,是智慧養老服務產業發展中過度追尋“科技感”“高大上”,呈現明顯“重技術、輕需求”“重產品、輕服務”“重概念、輕場景”的特點,一味地追求技術至上不僅使得科技“智能”變為實踐“無能”,造成不少養老資源的閑置與浪費,也不斷侵蝕著養老服務本應具有的脈脈溫情,無形中破壞了廣大民眾對智慧養老的信任。創新養老技術的同時要跟進養老服務,即讓科技服務于養老,這才是技術應用的根本目的。

因此,智慧養老不僅要技術創新,更要追求人文溫度,其發展既要兼顧技術能力不同的老年群體的需求,避免新技術帶來的“技術鴻溝”,又要通過理念的轉變、資源的整合和組織的協同為老年人提供高效的服務。一方面,要全面了解并動態把握老年人的實際需求。長期以來,我國較少關注老年群體在服務選擇上的主動性、參與性和主觀意愿的表達[18],對老年人的實際需求把握不準確。我國智慧養老的發展要首先瞄準養老服務供給長期面臨的供需矛盾,建設分層分級的老年人口綜合數據平臺,并注重年度需求評估。另一方面,要保證智慧養老產品和服務的安全可得。個人對產品的安全感知、可獲得的難易程度、有用感知直接影響其使用意愿,智慧養老服務體系的設計過程中要重視宣傳的作用,并重新審視技術發展帶來的倫理風險,保證老年人隱私數據、人身與財產的安全。同時考慮老年人的經濟可承受力。武漢市于2013年將“為65周歲以上老年人免費發放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求助信息系統‘一鍵通’”列入惠民項目,但之后推進工作一度停滯,一個重要原因是加盟服務商提供有償服務的價格與老年人的預期差別大,一份送餐服務最低23.5元超出了老年人的接受能力[19]。智慧養老產品和項目帶有一定的福利性,雖然近些年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有能力且有意愿購買養老服務,但老年人對產品和服務的經濟承受力仍然相對較弱,因此需要鼓勵企業開發經濟適用的智能設備,提供價格親民的智慧服務,采用普惠性補貼和特定人群補貼相結合的方式在城鄉推廣[20]。可按照年齡、健康狀況、經濟狀況等條件提供階梯式補貼的標準與方案,對于高齡老人、失能老人的有關智能設備,要采取財政托底的方式部署到位,鼓勵各地在財力保障允許的情況下向其他老年人覆蓋。

(二)確立智慧社區養老模式的核心地位

作為宏觀社會的縮影,社區是社會管理的基層單元,是居民生活的共同體,也是有序整合人流、物流、信息流、資本流等資源的基礎平臺。由于長期居住在社區,加上“安土重遷”的傳統文化,老年人更愿意在環境熟悉、生活便利的社區接受相應的服務,而作為一個地域概念,社區又能安置各種養老服務設施并引入相關社會資源,為老年人提供可靠、便利、可及的養老服務。未來一個時期我國應著力構建以社區為著力點的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即確立智慧社區養老的核心地位,智慧居家養老、智慧機構養老和三位一體智慧養老的補充地位。

智慧社區養老的發展要以社區為載體,通過資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的運作理念,整合社區內部以及周邊的養老服務設施(如日間老人照料中心、老年活動中心)、醫療衛生設施(如衛生服務中心、醫護所、智能醫藥箱)、文體設施(如健身器材)以及養老機構等服務資源,通過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形式,采用改建、擴建、新建等方法,打造智慧社區養老綜合體,形成養老服務、社區醫聯體與社區網格管理相融合的健康養老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專業化、精準化、標準化的健康管理、安全照護、緊急救助、生活服務、文化娛樂、輔具租賃、精神關懷等服務,滿足社區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第一,加快布局智慧養老設施設備。綜合考慮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生活習慣,在對電梯、道路、文化與娛樂等場所或設施進行適老化改造的基礎上,加快老年食堂、老年活動中心等場所建設,并在社區老年人集中活動的場所、家庭等地方布局SOS呼救器、自助式檢測設備、智能健康服務機器人等智慧養老終端設備,結合活護理、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等日常照護服務場景,跌倒報警、走失報警等安全防護場景,以及其他較常見的場景,安裝或配置適用于老年人的設施設備。

第二,提高醫療保健服務能力。加快布局智慧養老信息化系統、智能醫藥箱、智能健康檢測監測設備等社區智能設施,設立“健康小屋”,使老年人可以自助查詢、評估自己的健康狀況,并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診療信息的分析中,為老年人提供更合理的、更適合個人的保健或醫療服務方案。健全“小病診療在社區、大病治療到醫院、養護回社區、急慢分治”的醫養模式,同時重點關注空巢、失獨等家庭,為行動困難的特殊老人提供上門服務,讓所有社區老年人體驗到基層醫療保健服務的專業性、精細化。

第三,搭建標準化的社區養老信息平臺。基于社區養老信息平臺建立起“需求信息發出—信息接收并處理—服務提供”的完整閉環系統,打造以“三助(助餐、助醫、助潔)一護(日常護理)一救(緊急救助)”為核心的小規模、多功能、智慧化的“15分鐘醫養生態圈”。對于一般服務而言,老年人或家屬通過老年智能手機或者其他智能移動設備在平臺上進行服務搜索和下單,社區依據信息平臺中信息的變化及時安排服務人員或聯系服務商,在老年人要求的時間、地點為其提供相應的服務。對于緊急救助服務而言,基本流程如下:當老年人發生緊急情況時,通過智能手環或其他設備向社區養老信息平臺發送呼救信息,社區平臺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定位老年人地理位置并與其展開在線通話,同時通知老年人親屬,并根據老年人的情況通知附近的醫療、消防隊、派出所等救護機構,確保急救人員以最短的時間收到信息并到達現場,同時從平臺中提取老人自然信息和醫療信息輔助醫療判斷與救治。

第四,進一步推進和優化家庭醫生工作。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中介與相關醫療機構進行簽約,保證每位老人有一名家庭醫生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實時評估老年人個體健康狀態,主動發現其亞健康趨勢并提前預警。

(三)確定智慧養老服務內容的核心項目

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可知,老年人的需求呈現多層次、遞進的特點。智慧養老使得服務主體、服務空間以及服務范式三個維度發生轉變,即以傳統人工參與為主向機器主導或人機協同轉變,單一空間向虛實結合的復合空間轉變、需求側驅動向大數據驅動下自動發現需求并提供相應的服務,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將得到更大程度的滿足。為了不斷深入推進智慧養老服務,市場要細分老年人群體的需求和消費結構,通過統一化與個性化相結合的供給模式積極回應老年人多樣化、個性化的養老需求。其中標準、安全、便捷、舒適的遠程照護、專業護理和生活照料應是最為核心的服務內容。

首先,遠程照護是智慧養老最優于傳統健康養老服務的一項服務。智慧養老服務模式依托智能手環等可穿戴設備和智慧養老信息平臺,與醫院急診科和院前急救單位建立合作關系,基于老年人個體健康數據為老年人提供精準的急診急救服務與助醫服務。通過傳感器技術和無線傳輸技術,實時遠程監控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狀態,若老年人發生跌倒或者因病情突發出現緊急情況時,智能終端感知設備能夠在第一時間發出信號,并定位老年人所在位置,確保老年人在第一時間得到救治。與此同時,醫生可以通過老年人的電子健康檔案獲取老年人既往的疾病用藥史、遺傳病史、生活習慣、體檢結果等數據,輔助醫療診斷,快速、精準地制定急救方案并施救,提高診斷效率和救治成功率,為老年人提供安全保障。

其次,專業護理服務要依托互聯網技術與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產品,將老年人與醫療機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護理機構以及子女等家庭成員連接起來,實現老年人健康監測數據、醫療化驗數據、用藥記錄等的同步,實現對老年人全天候照護,一方面提醒老年人按時吃藥,指導其進行康復訓練;另一方面通過穿戴式設備、外圍式設備和視頻設備,實時查詢老年人心率、血壓、脈搏等生理信號、活動量、地理位置,全面記錄老年人的歷史體征數據,一旦老年人體征數據出現異常,信息系統會及時發出異常報警信號,進而工作人員及時對老年人施助。

最后,生活照料服務要利用數字技術構建完備的居家生態環境系統,系統主動或根據老人需求開關家用電器、調節溫度與濕度等環境指標,并對老人居住環境進行監測,同時當老年人有助餐、助潔、助浴、助行、代買等服務需求時,通過個人前往養老服務中心、一鍵呼叫或網上預約等方式聯系到養老服務中心時,中心工作人員自行安排服務人員或通過派單給相應的服務機構,服務人員按照服務規范、流程為老年人提供相應的生活服務。大數據支持下老年人按照生活方式、經濟水平、興趣愛好等得到進一步細分,市場提供的生活照料服務將更加符合老年人自身特點。

(四)創新市場和社會各主體間的協作方式

智慧養老打破了傳統的產業間的鮮明界限,強調養老資源、技術、設備等各要素共享共存,從產業上游的養老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研發到下游的不同類型、不同層級養老產品與服務的輸出,共同構建起智慧養老服務體系。根據合作模式的不同,大致可歸納為以下五類基礎方式。

其一,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養老信息平臺+第三方養老服務機構。此種方式以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通過構建信息平臺對各方服務資源進行整合,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則根據社區和老年人需求選擇合適的第三方養老服務企業為老人及時提供便捷的家政服務、專業醫療、康復護理、心理慰藉等上門服務。該方式是對傳統社區養老方式和居家養老方式的創新,服務兼有福利性和營利性,有利于緩解社區人力資源不足、服務不專業、服務質量不高等方面的缺陷。

其二,養老護理機構+養老信息平臺+醫療機構。養老護理機構在專業護理等方面具有競爭優勢,此種方式以養老護理機構中心,將針對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專業照護服務作為醫養結合方式深度融合的切入點,通過布局如智能養老設備、構建養老信息平臺加快養老機構的智慧化改造,并通過養老信息平臺與醫療機構展開醫養結合服務。其中要創新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醫療流程,通過人工智能實現老年人健康狀況的自動檢測,根據不間斷、全方位的健康數據跟蹤,智能評估老年人身體與心理的健康狀況,并基于數據分析提出智慧決策,在第一時間識別老年人緊急救助需求,主動通知醫療機構,使老年人及時得到救助。

其三,智能軟硬件制造商+養老信息平臺+第三方養老服務機構。智能軟硬件制造商具備最強的技術優勢,此種方式以智能軟硬件制造商為核心,通過自主研發的終端產品和平臺參與養老服務市場,第三方養老服務機構入駐養老信息平臺并通過提供優質服務成為制造商的長期合作者,老年人及其子女通過智能終端發送養老服務需求,智能軟硬件制造商通過平臺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并由第三方養老服務機構提供服務,在此過程中制造商可以根據老年人對產品功能的需求及時更新、研發相應的智能終端產品,進而推動智能終端產品的完善。

其四,第三方養老服務機構+養老信息平臺+醫療機構。該方式以龍頭第三方養老服務機構為核心,利用政府在資金、人員、場地等方面的支持,通過養老信息平臺整合其他服務商、社會組織、志愿者等主體以及醫療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服務,并獲取服務的反饋信息。此種方式的主要特點是第三方養老服務機構起初依托于政府、社區的大力支持,往往只需投入養老服務的硬件和軟件就可以在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投入運營,以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為切入點,撬動自費購買,逐步擴大規模,形成品牌。

其五,醫療機構+養老信息平臺+第三方養老服務機構。該方式選擇具有醫療技術資源優勢的醫療機構為核心企業,發揮其在醫療康復、日常保健、緊急救援方面的競爭優勢,借鑒英國技術支撐的護理服務系統(Technology Enabled Care Services)的設置與運營經驗,通過遠程醫療、護理服務為老年人長期照護和康復服務提供支持,并推廣自我護理小程序,協助老年人提升健康管理素養以及自我管理。而針對老年人居住分散的特點,可以借鑒美國移動醫聯網方式②,即建立老年人醫療服務車隊,運用RBIF、傳感等物聯網技術為老年人提供上門診療、送醫送藥、日常體檢、健康狀況檢測、醫療護理等服務。此外,加強老年疾病醫學研究、智能技術應用,以智慧醫療服務帶動其他服務。

[參考文獻]

[1]? 民政部. 2021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2-09-01.https://images3.mca.gov.cn/www2017/file/202208/20

21mzsyfztjgb.pdf.

[2]? Suryadevara N K, Mukhopadhyay S C, Wang R, et al. Forecasting the behavior of an elderly using wireless sensors data in a smart home[J].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13,(10).

[3]? Peine A.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technological configuration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the case of Smart Homes[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2009,(3).

[4]? Nikayin F, MD Reuver. Opening Up the Smart Home: A Classification of Smart Living Service Platfor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Services and Mobile Applications (IJESMA), 2013,(2).

[5]? Murata A, Iwase H. Usability of touch-panel interfaces for older adults[J]. Human Factors The Journal of the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Society, 2005,(4).

[6]? Walsh K, Callan A. Perceptions, Preferences, and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Older-Adult Community Care Settings in Ireland: A Case-Study and Ranked-Care Program Analysis[J]. Ageing International, 2011,(1).

[7]? 朱海龍.智慧養老:中國老年照護模式的革新與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3).

[8]? 張博,韓俊江.“互聯網+”下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研究[J].宏觀經濟管理,2018,(12).

[9]? 廖楚暉.智慧養老服務總體性問題破解與實現路徑[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9,(6).

[10]? 陳莉,盧芹,喬菁菁.智慧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構建研究[J].人口學刊,2016,(3).

[11]? 向運華,姚虹.養老服務體系創新:智慧養老的地方實踐與對策[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6,(6).

[12]? 丁文均,丁日佳,周幸窈,歐陽贏.推進我國智慧養老體系建設[J].宏觀經濟管理,2019,(5).

[13]? 郭驊,屈芳.智慧養老平臺的辨析與構建[J].貴州社會科學,2017,(12).

[14]? 許曉蕓.資源短缺抑或資源依賴:智慧社區養老服務的資源困局[J].蘭州學刊,2019,(5).

[15]? 張泉,李輝.從“何以可能”到“何以可行”——國外智慧養老研究進展與啟示[J].學習與實踐,2019,(2).

[16]? 陳友華,邵文君.智慧養老:內涵、困境與建議[J].江淮論壇,2021,(2).

[17]? 張亞男,陳蔚蔚.基于PSR模型的上海社區智慧養老發展路徑研究[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7,(4).

[18]? 代利鳳.智慧養老綜合體服務:緣起、風險與政策應對[J].廣西社會科學,2019,(10).

[19]? 毛羽,李冬玲.基于UTAUT模型的智慧養老用戶使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以武漢市“一鍵通”為例[J].電子政務,2015,(11).

[20]? 向運華,劉辭濤.農村普惠型養老服務實現路徑探索[J].決策與信息,2021,(9).

[責任編輯:李利林 朱苗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专区|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亚洲无码37.|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69av在线| 人与鲁专区| 亚洲天堂伊人|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五月天婷婷网亚洲综合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91久久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欧美成一级| 日韩第九页| 在线中文字幕网|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亚洲—日韩aV在线| 谁有在线观看日韩亚洲最新视频| 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精品三级网站|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www在线观看|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亚洲性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色久综合在线|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裸舞福利在线视频合集| 香港一级毛片免费看|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伊在人亞洲香蕉精品區| 日本欧美精品| 欧亚日韩Av|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国产精品视频a|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日韩天堂网| 日韩第九页|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国产免费自拍视频|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欧美日韩| 中文字幕有乳无码| 熟女日韩精品2区|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男人天堂伊人网|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激情另类|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免费看片| 很黄的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五月天综合| 日韩一二三区视频精品| 免费不卡在线观看av| 中文字幕伦视频|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国产AV毛片|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