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用左手在胸前畫著圓圈,右手向屋門口那邊一指,說:“這就是四面包圍,圍點打援!以部分兵力包圍敵人的城鎮或要點,誘敵增援,集中主力殲滅援敵于運動之中,其目的不在打被圍之敵,而在于打增援之敵。”
楊成武和林彪相識于1929年。當時楊成武剛加入紅軍不久,林彪已經是紅4 軍第1 縱隊的司令員。當時,林彪不僅向楊成武等人下達作戰命令,還經常與他們討論如何分析敵人、如何安排、如何面對困難等等。多年后,楊成武寫過一篇文章《林彪講第一堂戰術課》。全文如下。
1931 年第三次反“圍剿”之后,林彪在紅1 軍團第4 軍任軍長,我在紅4 軍第11 師第32 團任政委。當時,部隊正在整訓和籌糧,準備進行第四次反“圍剿”。在攻打贛州之前,有一天,上級通知我們到軍部進行訓練演習。我和團長向玉成騎馬趕了幾十里路來到軍部,一看各師團主官都從四面八方趕來了。
我們在一個大院里圍圈坐定后,林彪說:“要想打好仗,我們必須學習些軍事理論,不斷提高作戰指揮能力。為了進行攻打贛州的準備,今天我們搞一次小演習,學習幾個最常見的戰術。我們先來說說什么叫迂回包圍和中間突破。”說著,林彪一擺手,立刻從旁邊跑來幾個戰士。他說:“我們暫時叫他們甲、乙、丙、丁吧!”

左圖為長征時期的林彪,右圖為1935 年楊成武到達陜北時留影
林彪先叫戰士甲站在院子的中間,說:“你偽裝敵人,比如說,你就是贛州的敵人吧!”他又叫過戰士乙,命令道:“你從左邊包抄過去,準備從左翼進攻敵人。”
于是,戰士乙端著槍從左邊向甲跑去,當達到甲附近時,立即臥倒,成戰斗姿態。林彪說:“這叫做左翼迂回。”接著,他又命令戰士丙做了右翼迂回的底座,戰士丁做好從正面進攻的準備姿態。
然后,林彪揮動兩臂做了一個自兩側向中間合抱的動作,說,“乙和丙的動作,就是迂回包圍。”說完,他收回兩臂,右手并攏五指,猛然向正前方一插,說:“丁的動作,就是中間突破!什么叫迂回包圍呢?就是指繞向敵人側后,配合正面部隊,對敵人形成包圍的作戰行動。中間突破是什么意思呢?中間突破也叫中央突破,即對敵防御陣地或作戰部署的正面中央部位實施的突破行動。”
林彪環視了一下正看得入神的指揮員們,問道:“明白了嗎?”院子里立刻活躍起來,有的趕快回答:“明白了!明白了!”有的微微點頭,顯出仍略有所思的樣子,也有的開始交頭接耳起來。
林彪說:“好!我們再說說什么叫四面包圍和圍點打援。”
他指著甲說:“你還是敵人,是贛州。”他又對乙說:“你是紅軍圍城部隊。”戰士乙立即持槍跑至甲的周圍,做環繞運動。接著,林彪用手向北邊一指,說:“那邊是敵人援軍來的方向。現在我命令丙和丁,迅速進至贛州以北設伏,準備打援!”兩名戰士快速向北跑去,在屋門口兩側臥倒,成戰斗準備姿態。然后,林彪用左手在胸前畫著圓圈,右手向屋門口那邊一指,說:“這就是四面包圍,圍點打援!以部分兵力包圍敵人的城鎮或要點,誘敵增援,集中主力殲滅援敵于運動之中,其目的不在打被圍之敵,而在于打增援之敵。”
這次林彪還沒有發問,大家已經三三兩兩地議論起來。最后,林彪說:“演習勝利結束,下一個科目開飯!吃完飯你們就回去吧。”
整個所謂的“演習”僅用一個多鐘頭的時間,但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準確地說,這不是一次什么“演習”,而是林彪講的一堂戰術課,或者說算是帶演習動作的示范課。他僅用幾個戰士就把復雜的作戰行動演示出來了,使大家耳聞目睹,一下子就明白了。這就是我聽到的第一堂戰術課,從此便引起我學習研究戰術的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