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苦山
被問到問題時,阿梅卡(Ameca)會用藍寶石般的雙眼注視你。那張臉上是不是隱約露出了一絲微笑?“是的,我是一個機器人。”它如是回答。另一個阿梅卡站在附近的四人組里,好奇地朝這邊看,試圖加入進來。“目前而言,它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派對客人,”阿梅卡的創造者威爾?杰克遜(Will Jackson)表示,“不管誰和誰對話它都要都插一腳,從不閉上嘴。”
杰克遜先生是英格蘭西南部法爾茅斯的一家小型機器人公司“械造藝術”的老板,他正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阿梅卡的眼睛里裝有攝像頭,開發者們正在訓練這些機器人學會識別面孔,從而確定交談時是哪一方在聚精會神或是進行眼神接觸。以這種方式向機器人傳授禮儀,是在“制造可以與人類共同生活、工作的類人機器”這一漫長而復雜的過程中邁出的又一步——更重要的是,這種方式是安全的。如阿梅卡和其他機器人展示出的那樣,人們正在向著這個目標取得巨大進展。
一些大公司也開始涉足這個行業。2022年9月30日,特斯拉、太空探索和推特的老板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公布了擎天柱(Optimus),這是一個笨重、沒有面孔的原型機,它猶豫地走上舞臺,向觀眾揮手致意。它是用現成的部件建造的。隨即,一個使用特斯拉設計組件制造的更精致的版本被推上臺來。雖然它還不能走路,但馬斯克先生說,他們正在取得進展,等到這款機器人量產后,其價格可能下降到約20 000美元。
這個價格是基本款阿梅卡成本的十分之一。杰克遜先生參加了擎天柱的揭幕儀式,他認同機器人的價格會隨著量產而下降。(到目前為止,他已經賣出了11臺阿梅卡,并計劃在美國開設一家工廠以提高產量。)但他想知道的是,馬斯克先生所推出的具體是哪一種機器人。揭幕儀式上播放了擎天柱在特斯拉工廠搬動零部件的視頻。然而,汽車工廠里早已充斥著世界上最成功的機器人——它們可以運輸、焊接零部件,給零部件涂漆,還可以組裝汽車。這些機器人看起來不像人,因為它們不需要像人。
杰克遜先生堅持認為,制造類人機器是為了完成與人類互動有關的任務。舉例來說,只要稍加開發,阿梅卡或許就能成為老年人的陪護——照顧他們,告訴他們最喜歡的電視節目即將開始,而且可以反復提醒健忘的老人卻永遠不會感到厭煩。為此,械造藝術公司的目標是教機器人學會國際象棋等桌上游戲,但只掌握到剛剛好的水平即可:會經常出錯、可以被人類擊敗的水平。
杰克遜先生斷言,為了順利地與人類互動,機器人需要一張臉。“人臉是我們擁有的具有最高帶寬的通信工具,”他說,“你用一個表情所能傳達的信息比你用聲音能傳達的更多。”因此,由電動硅膠肌膚制成的阿梅卡的面孔非常具有表現力。
械造藝術是為娛樂表演制作可動人形機器人起家的,盡管該公司能夠構建高度逼真的面孔,但阿梅卡的臉被刻意設計成了人們預想中科幻世界的機器人該有的樣子:它的皮膚灰白,關節清晰可見,而且沒有頭發。因此,它得以免于掉入“恐怖谷”——當一個人工制造的存在從“看上去明顯不是人類”變化成“更接近真人、但又不夠像真人”的樣子時,就會產生這種“恐怖谷”錯覺。在相似程度達到這一臨界點時,人們會對其外觀感到不安。當該造物與人類的相似度進一步提升至幾近完美時,人類面對其外觀的自在程度便會隨之回升。
然而,一些機器人專家確實在尋求這種完美。除了輔助人類,機器人還可以做他們的代理替身。日本大阪大學智能機器人實驗室主任石黑浩就依照自己的形象建造了一個機器人。他最近公布了另一款,其外貌形似日本數字大臣河野太郎。他的想法是,人們可以用本人的聲音借助自己的替身發言,也可以用其他人經修正后、宛如自己的聲音來發言。顯然,河野先生的替身將被用來代替大臣本人出席公關場合。
盡管阿梅卡沒那么像人類,但它也可以扮演替身的角色。它在對話時更加喋喋不休——這種多話特征源自一種名為“大型語言模型”的外部人工智能程序,阿梅卡通過無線網絡和互聯網與之進行交互。
械造藝術公司還致力于硬件和軟件方面的研究,以便將計算機視覺領域的最新發展迅速納入其機器人中。而且,杰克遜先生坦然承認,阿梅卡的其他部分也需要改進作業。當被問及是否會走路時,機器人回答說:“很不幸,我還不會,但我希望很快就學會。在那之前,我會一直被拴在地上。”附近的角落里,一組實驗腿躊躇滿志地站著。
不同的公司在制造人形機器人時選擇了不同的方向。杰克遜先生出生在一個從事小型機器人制造的藝術家家庭,因此自然而然地走上了為主題公園、博物館和電影業制作現代機器人的道路。和他小時候的機器人相比,如今的它們在復雜性方面不斷進化。有些用來充當交互式向導,另一些則被大學用作研究平臺。在新冠大流行導致的封鎖期間,每逢業務枯竭,械造藝術公司便將所有資源都投向研發中的阿梅卡,這是該公司迄今為止最先進的模型。
諸如特斯拉等其他開發者有能力組織更大規模的研發行動,但并非總能成功,日本汽車制造商本田的事例就說明了這一點。本田的小型人形機器人阿西莫(Asimo,為紀念艾薩克?阿西莫夫而如是命名,阿西莫夫曾寫過數篇關于機器人的科幻小說)一度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人形機器人。本田于20世紀80年代啟動此項目,盡管阿西莫可以行走(不過很笨拙)、理解語音指令、移動物體,但該公司還是在2018年中止了這個項目,轉而專注于更實用的機器人形式,比如老年人的移動設備。
一些機器人專家已然把業余愛好做成了生意。倫敦的影子機器人公司所制造的類人機器手是目前市面上最靈巧的機械手之一,而它最初不過是一群業余愛好者在其創始人家的閣樓上開會的產物。然而,大多數研發團隊都是從大學里冒出來的。其中最著名的團隊之一是波士頓動力公司,它始于麻省理工學院。該公司旗下類形似綠巨人的人形機器人阿特拉斯(Atlas)已經成為網絡視頻的熱門主題——它跑步、跳躍和后空翻的樣子傳播甚廣。但阿特拉斯主要是一個研究項目,投入生產的成本太高。該公司確實銷售步行機器人,但是是一種四條腿的名為斑點(Spot)的狗型機器人。
兩足機器人的優點之一是它理論上能夠去到任何人類能到的地方。這包括穿越不平的路面和上下臺階。位于俄勒岡州科瓦利斯的敏捷機器人公司所制造的指位(Digit)就可以真正做到這一點。
指位的開發基礎是凱西(Cassie),凱西是由俄勒岡州立大學機器學習研究所開發的一具會行走的軀干。2022年5月,它創下了機器人中100米跑的最快紀錄用時24.7秒,遠遠落后于尤塞恩?博爾特(Usain Bolt)的9.6秒。
不同于凱西的是,指位有類似胸部、雙臂和雙手的結構——盡管沒有手指。位于其“頭部”的是激光雷達,這是一種類似于雷達的光學裝置,可以利用激光構建四周的三維模型。敏捷公司的首席技術官喬納森?赫斯特(Jonathan Hurst)表示,指位的設計初衷不是為了做成人形。相反,它是一個“以人類為中心”的機器人,旨在成為供人們使用、以實現更多事情的一種工具。
指位機器人正在搬動、堆放分格箱
指位的首批工作地點之一可能位于某家線上零售商或貨運公司經營的配送中心。有些配送中心已經在使用自動化的貨物處理方式,但通常是在一片專門圍起的區域內,以防止他人誤入,從而避免受傷。在其他地方,配送任務仍然是勞動密集型的。通過將指位設計成能與人類安全地并肩工作,它也許就可以逐步改變這種情況——例如,可以讓它搬動、堆放分格箱。之后,它可能會進化到能夠幫卡車卸貨,再慢慢發展到學會送貨上門、把快遞件從面包車搬到收件人家門口。指位設計的終極目標是能夠通過對它說話來下達指令。
敏捷公司計劃在2024年前實現對指位的量產。該公司正與幾家大型快遞公司合作(具體公司名未透露),研究指位如何能與人們安全地合作。如果該機器人的傳感器檢測到某人,它會停下動作,然后繞過他們。然而,赫斯特博士說,它很快就會獲得一張簡化的面孔,以幫助傳達它的意圖。例如,一雙可動的眼睛會通過看向某個特定方位來表明它要朝哪個方向走,而朝某人投去一瞥就能表示它已經注意到了對方。
為了能讓機器人順利地與人類互動,這種安全系統是必須的。目前,它們的使用主要受標準的產品責任與安全法約束。然而,一些人認為,我們需要制定專門針對機器人的法律,以確保它們的安全運行。每個科幻愛好者都知道,阿西莫夫在80年前設計了一套這樣的定律,其具體內容是: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除非違背第一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除非違背第一或第二定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身的存在。
但是,每個科幻愛好者同樣知道,阿西莫夫的故事情節經常圍繞著這些定律出了某種岔子展開。
對于他設計的機器人指位,赫斯特博士表示:“我認為它們非常安全。但我們需要真實的統計數據和監管環境來證明這一點。”
馬斯克先生則說,擎天柱將包含一個在必要情況下可用作“關機鍵”的設備。雖然機器人本身會連接到無線網絡,但關機鍵不會,所以它是一個可以防止遠程干擾的獨立結構。
對于阿梅卡的安全問題,杰克遜先生則正在采取一種工程方法。他觀察到,人類四肢能夠避免傷害他人的一個原因在于它們能夠同時保持緊實和松弛。不幸的是,在機器人身上模仿出這一點所需的小型又強力的驅動器還沒發明出來。不過,他正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如果阿梅卡在學了社交禮儀之后又做出毆打你這種失禮行為,那么教它社交禮儀也就沒什么意義了。
資料來源 The Econom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