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石小英 范永建

明代朱元璋的皇后馬秀英,是中國古代有名的賢后之一。她雖出身富豪之家,又貴為帝后,但富而不奢,貴而不驕,一生隨夫南征北戰,憂勤相濟,助丈夫成就千秋大業。她關心民間疾苦,勇于進諫,體貼嬪妃,功德傳于內外,聲名遠播,備受世人尊重和愛戴。
馬皇后(1332—1382),本名馬秀英,南直隸鳳陽府宿州(今安徽宿州)人。其母鄭媼早卒,父親馬公無子,視秀英為掌上明珠。秀英自幼聰明,能詩會畫,尤善史書,性格倔強。時俗女子從小纏足,秀英堅決不纏,人稱“馬大腳”。后馬公因殺人避仇而遠遁他鄉,托好友郭子興照顧其女,他自己不久便客死他鄉。郭子興夫婦遂收養其女為義女,視如己出?!睹魇贰肪硪话僖皇逗箦弧啡缡禽d:“馬公素善郭子興,遂以后托子興。馬公卒,子興育之如己女?!盵1]
元順帝時,政治腐敗,災荒連年,階級矛盾尖銳,農民起義即紅巾軍起義如火如荼。此時,在濠州(今安徽鳳陽)的郭子興趁勢于1352年春起兵響應。窮困潦倒,走投無路的朱元璋投奔于郭子興麾下,加入紅巾軍。因朱元璋作戰勇猛,謀略出眾,郭子興對他“甚見親愛”,將其從九夫長擢升為紅巾軍將領。其時,朱元璋25歲,還未成婚。郭子興與夫人張氏商量,決定將時值20歲的養女秀英嫁給朱元璋,于是軍中稱朱元璋為“朱公子”。
在朱元璋成為郭子興的乘龍快婿,又在紅巾軍中嶄露鋒芒之時,遭到了很多人的妒忌。這些人在郭子興面前搬唆、挑撥。郭子興是一個性情暴躁、輕信多疑之人。他聽信讒言,對朱元璋進行猜忌和打擊。每打仗凱旋,其他將領都要拿出擄來之物獻給郭子興;但朱元璋紀律嚴明,嚴禁將士搶奪民間財物,即便繳獲一些戰利品,也全部賜給部下。郭子興見唯獨朱元璋“無所獻”,很不高興,認為這是對他的不尊重。馬氏獲悉后,為了“慰悅其意”,則罄其所有,“悉以遺子興妻張氏,張氏喜,后又和順以事之,由是疑釁漸釋”[2]。此后,馬氏只要看見郭子興與朱元璋關系有隙,便“輒為彌縫”[3]。這樣,朱元璋才不斷得到郭子興的信任和提拔。

馬皇后(1332—1382)像(明宮廷畫家繪,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朱元璋的“威名日著”,使郭子興的三個兒子心生妒忌。朱元璋多次受到他們的打擊。據史書記載,郭子興的幾個兒子曾拘禁朱元璋,斷絕其飲食。馬氏悉知后焦灼萬分,偷偷跑進廚房,一見蒸餅剛熟,便拿起幾個揣藏在懷中就跑,待到取出與朱元璋時,發現胸部已被燙傷。史書如是載:“后竊炊餅,懷已進,肉為焦。”[4]朱元璋深為感動。郭夫人憐惜馬氏,親自求情,朱元璋被釋放。
馬氏是一位“聰明出人意表”,且又“好詩書”“精女紅”的巾幗佳人。她關心朱元璋,不僅體現在上述生活方面,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在其治國平天下創建帝業方面也給以大力支持。《明史》卷一百一十四贊其:“從太祖備極艱難,贊成大業”。
在朱元璋率軍馳騁于疆場之時,馬氏相伴左右,傾心相助。馬氏精明能干,善于文札。朱元璋出兵打仗,軍中公文、書信,都委托馬皇后保管處理。馬氏將一切軍狀文書,管理得井井有條?!睹魈鎸嶄洝肪硪话偎氖咻d:“上每有識記書札,輒命后藏之,倉卒取視,后即于囊中出而進之,未嘗脫誤?!盵5]大軍打下建康(今南京)后,馬氏“親率妾媵完緝衣鞋,助給將士,夜分不寐。”[6]陳友諒兵臨城下,正當朱元璋軍事上處于劣勢的危急關頭,馬皇后“盡發宮中金帛衣服,遣內豎送于軍,以賞戰士”,穩定了軍心,“士皆奮力,拔柵,遂敗友諒而俘其眾”[7]。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掃平群雄,登上皇帝的寶座,冊封馬氏為皇后。史載朱元璋常向群臣談起馬皇后的賢德,稱贊其可與長孫皇后媲美。曰:“朕起自布衣,登得帝位,外靠功臣,內恃賢后,為朕司書,為朕隨軍,為朕親緝甲士衣鞋,種種勞苦,不勝枚舉。古稱家有良婦,猶國有良相,今得賢惠如后,朕益信古語不虛?!盵8]馬皇后聽后卻說:“夫妻相保易,君臣相保難。陛下既不忘妾于貧賤,愿無忘群臣百姓于艱難。且妾安敢比長孫皇后賢,但愿陛下以堯舜為法耳?!盵9]她多次勸說朱元璋注意選拔人才,建議擇賢而用,反對任人唯親。朱元璋即位后,欲授予馬皇后親族官爵。馬皇后不私親族,斷然回絕,并言:“國家官爵當與賢能之士,妾家親屬未必有可用之才。且聞前世外戚之家,多驕奢淫逸,不守法度,有至覆敗者。”“人主雖有明圣之資,不能獨理天下,必擇賢以圖治”[10]。不過,她認為,對賢才也不能求全責備,“宜赦小過以全其人?!边@種任人唯賢,不唯親的用人之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漢唐以來的外戚干政現象在明代的發生。
朱元璋雖出身寒微,但秉性嚴厲,易怒。他為了防止臣下功高震主,不惜制造一系列冤獄,大肆戮殺功臣。馬皇后隨事言諫,被減刑寬宕者多人。如《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四十七載,參軍郭景祥與其子有矛盾,有人通報朱元璋說“其子持矟欲殺父”。朱元璋聽后大為震怒,決意“必誅此子”。馬皇后獲悉后,勸道:“吏言恐不實。況老郭止一子,殺之不實則枉矣,又絕其后?!庇谑乔踩丝辈鞂嵡?,果不其然。隨后,對馬皇后說:“非汝見之明,吾幾殺此子矣?!盵11]李文忠鎮守嚴州,酷吏楊憲舉報他不聽勸告,大量任用張士誠舊部。朱元璋立刻將其召回,令轉守揚州。馬皇后得悉,覺得有所不妥,又出面勸阻,曰:“嚴,敵境也,輕易將不宜。且文忠素賢,憲言詎可信?”朱元璋覺得馬皇后之言很有道理,令李文忠還守嚴州,“后卒有功”。[12]
馬皇后勤于治理后宮,閑暇之時則翻閱史書,為宮中嬪妃講解古訓,因宋代多賢后,“命女史錄其家法,朝夕省覽”[13],并作《內訓》一卷,傳視六宮。除了制度規范外,更為重要的是她還憑借自身高尚的人格修養,以身作則,為后宮嬪妃樹立行為楷模,給予她們潛移默化的教育。她雖貴為一國之后,身處富貴,卻不忘布衣,認為“身處富貴當為天地惜物”[14],“平居服大練,服浣濯之衣,不喜侈麗,衾裯雖敝,不忍易”。宮內每次縫制衣服,她將剪裁所剩的邊角料“緝為被褥”??椆ぶ谓z荒颣棄遺者亦緝而織之,以賜諸王妃公主,謂曰“生長富貴,當知蠶桑之不易,此雖荒颣棄遺,在民間猶為難得”[15]。她還告誡公主們要“勤女工”,而不能“無功受?!?。她的言傳身教,堪稱一位德行高尚的賢母?!睹魇贰焚澠洹澳竷x天下,慈德昭彰”,是明朝的“第一皇后”。
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馬皇后因病逝世,終年51歲。死后,葬于孝陵,位于今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謚號孝慈皇后。重病時,群臣請求為其祈禱祭祀和尋求名醫診治。馬皇后未同意,對朱元璋說:“死生,命也。禱祀何益。且醫何能活人。使服藥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諸醫乎?!盵16]她彌留之際,還勸告朱元璋:“愿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瘪R皇后去世后,“帝慟哭,遂不復立后?!睂m人亦賦詩緬懷其恩德:“我后圣慈,化行家邦。撫我育我,懷德難忘。懷德難忘,于萬斯年。毖彼下泉,悠悠蒼天。”[17]
總之,馬皇后是歷史上少有的賢后之一。她以寬厚明達、純樸善良的美德,協助其夫朱元璋成就千秋帝業,對明初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更是影響深遠。從一定程度上說,朱元璋能從一個無名小卒,成為一代王朝的開國之君,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確實離不開馬皇后的幫助。
注釋:
[1][4][14][15][16][17]張廷玉等:《明史》卷一百一十三,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3505頁,第3505頁,第3506頁,第3506頁,第3508頁,第3508頁。
[2]“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臺北)校印《明太祖實錄》卷一,中文出版社(臺北)1962年版,第14頁。
[3][5][6][7][9][11][12][13]“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臺北)校印《明太祖實錄》卷一百四十七,第14頁,第2306頁,第2303頁,第2305頁,第2305頁,第2306頁,第2304頁,第2310頁。
[8]“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臺北)校印《明太祖實錄》卷九十二,第1608—1609頁。
[10]李國祥等:《明實錄類纂》“宗藩貴戚”卷,武漢出版社1995年版,第9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