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饃,是晉南人心尖上的情結、指尖上的文化、舌尖上的美食。
晉南人一生離不了饃。生日蒸花饃,嬰兒滿月要蒸鼓鼓饃、棗長花饃,周歲娃娃要吃魚饃,孩童十二歲要蒸項圈饃,青年人結婚時蒸花糕饃,老人過壽時蒸桃饃……民間祭祀、中秋賞月、春節團圓,更要家家戶戶蒸花饃。
花饃在晉南農村歷史悠久,流傳甚廣。經過幾千年的傳承,花饃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的一部分。“頓頓不離饃”是晉南人的生活,“事事不離饃”是晉南人的禮俗。
農歷臘月二十七,耄耋之年的王九玲要為第一次回家過年的曾孫女,蒸一鍋動物造型的花饃。
王九玲把醒發好的面團揪成幾個直徑3厘米左右的面團,拿起其中一塊面團塞進站在一旁的曾孫女手里。小女孩高興得手舞足蹈,拿起面團在手心里揉搓起來。
“我們先做兔子的身子,把面團團成一個圓圓的球。”在老人的指導下,小女孩把面團揉成一個橄欖球狀。幾番指導后,手里的面團初具雛形,“我們再給兔子安上兩個眼睛。”王九玲從旁邊的碗里拿出兩顆紅豆,指導曾孫女放在兔子的頭上。
紅豆陷進柔軟的面團里,一只兔子頓時栩栩如生。“哇,小兔子!小兔子!”小女孩興奮地拍手跳躍。
除了兔子花饃,王九玲還為女兒捏了餛飩花饃。餛飩花饃在晉南,代表著老人對出嫁女兒的殷切祝福。每年過年,不論女兒身在何處,王九玲都要給女兒蒸幾個餛飩花饃。
水和面粉的比例、發酵時間、成熟時間,以及如何捏出好看又不易散的花樣,這些小妙招,是每個家庭口口相傳的“秘籍”。
王九玲有自己的“獨門秘籍”。這一天,她傾囊相授,悉心傳授給了曾孫女。伴隨小女孩的歡聲笑語,一次跨越四代人的傳承在案板上完成了。
趙銳也是這樣被媽媽解云仙教授的。解云仙是“云仙面塑”創始人,也是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萬榮面塑”代表性傳承人。
“我打小就喜歡面塑這門傳統手藝,有機會就跟著鄉鄰學捏花饃。加上我父親也愛好這個,言傳身教,我逐漸將這一愛好變成謀生主業。”解云仙的手藝來自父親的口傳心授。
臘月二十八,走進解云仙的云仙面塑門店,只見她雙手飛動,靈巧地捏完了一個直徑20厘米左右的魚穿蓮花饃造型。一層直徑20厘米左右的面餅打底,四周用紅棗點綴成蓮花瓣的形狀,紅棗和面餅層層疊落,最后兩條活靈活現的金魚就立在了蓮花底座上。
捏這樣一個魚穿蓮花饃大約需要8分鐘,造型復雜一點的用時會長一些。
花饃要好,首先要把饃蒸好。“面粉選精華雪花粉,用農家的老酵子,歷經3重發酵,手工反復揉壓成型,40分鐘高壓蒸汽成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時間成本高昂,所以產量有限。但我們堅持沿用古法,堅持零添加,傳承這一份老工藝、老手藝。”這是解云仙的堅持,也是她的花饃30多年來深受喜愛的原因。

王九玲悉心指導曾外孫女捏花饃。圖/暢婉潔
云仙面塑已發展成產業。有傳統工藝面塑鋪,還有面塑藝術研究所,“祝福要用,結婚要擺,滿月酒也要擺出來圖個吉利,逢年過節花饃還被當作禮品饋贈親朋好友,花饃被賦予的意義多了起來,這幾年的需求量大增。”在趙銳的手里,花饃有了新的使命。從以食用為主,到食用和觀賞皆宜;從兒童喜歡的卡通形象,到青年偏愛的游戲角色,再到傳統戲劇類、神話類人物形象,還有3D真人塑像,面塑這門老手藝煥發出新活力。
云仙面塑的花饃定價從幾十元到上萬元不等,趙銳打開春節期間的訂單冊,密密麻麻,多樣的花饃展示著人們不同的需求。
春節前訂單暴增,解云仙和趙銳親自上陣。“沒到晾饃環節就被買走了,所有架子都空了,只能現做現發。”趙銳說。
剛出鍋的花饃冒著熱氣,一架巨大的風扇對著熱氣騰騰的花饃吹著。“吹涼后要抓緊裝箱發出去,每天要往全國各地發300多箱。”解云仙指著幾個正在忙碌裝箱的工人說。
春節在北京值班的李強,元旦就收到了媽媽從山西寄來的花饃。
“以前寄花饃,擔心路上發霉變質,現在沒這些顧慮了,兩三天肯定到了。”李強的媽媽對各家快遞了如指掌。
花饃,通過四通八達的物流網,到達散落在天南海北的晉南游子手中。
便捷的物流,縮短了游子們的思鄉之情,讓游子們以最快的速度吃到家鄉的美食。“逢年過節都會收到親戚寄的很多家鄉美食,一吃到這些家鄉美食,就感覺自己離家近了些。”春節期間在廣西邊境執勤的丁強打開剛收到的一袋花饃,就著榨菜吃了起來。這是丁強最喜歡的吃法,他小時候就經常這樣就著榨菜啃熱騰騰的饃饃。
鄉愁是什么?“可能就是媽媽親手蒸的那鍋熱氣騰騰饃饃的味道吧。”丁強說。春節假期結束,游子們要跟家鄉告別了,他們或多或少都會帶上一些花饃,那是親人的祝福,也是游子們心心念念的鄉愁。
王九玲的女兒、孫女拎著行李乘車離開,行李箱一角碼放著王九玲親手制作的餛飩花饃,列車徐徐開動,曾孫女已開始期盼下一個春節的到來。
家的味道或許并不在舌尖上,而是在一年的期盼中,在揮之不去的美好記憶里。
一方有一方的風俗,一方有一方的水土標記。晉南人的餐桌是饃的天下,豐富的烹飪手法制作出千姿百態的佳肴。逢年過節,熱氣騰騰的饃端上桌,是主人的待客之道。送客出門,拎些主人親手制作的花饃,更顯真心誠意。
如今,花饃被賦予豐富的使命,食用、觀賞、社交,寓意多元,吉祥如意龍鳳花模、福如東海祝壽花饃、百年好合喜慶花饃、喜生貴子滿月花饃……
通過靈巧的雙手,晉南人寄予花饃美好寓意,賜予花饃深刻的文化內涵和對美好生活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