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
近年來,“互聯網+醫療”快速發展,既滿足了一些患者的需求,也推動了醫院發展,被稱為“一場醫患間的雙向奔赴”。
疫情期間,互聯網醫療發揮了重要作用,開辟了抗疫第二戰場。很多醫院主動開通互聯網醫院發熱門診,互聯網醫療平臺也積極推出發熱門診專區或渠道,在線服務出現發熱、咽痛、咳嗽等相關癥狀的患者。
但互聯網醫療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相關政策及法規正在不斷完善,互聯網醫療將進入規范和高質量發展期。
“這10年,特別是近5年,互聯網醫療發展非????!敝袊缈圃航】禈I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秋霖表示,我國互聯網醫療已經通過三級跳進入全面發展階段。
2018年以前,由于政策不明朗,基本上以行業自發探索為主。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印發,互聯網醫療在政策推動下進一步快速發展。2020年之后,“互聯網+醫療健康”發揮了比較重要的作用,開辟了抗疫第二戰場,醫生和患者對互聯網醫療的認知進一步提高,使得互聯網醫療既有企業動力,又有政策推力,還有用戶動力,實現全面發展。
陳秋霖在調研中發現,在互聯網上提供服務的醫生超過50%是這幾年上線的。2020年以來,醫療機構融入互聯網力度和深度明顯加強,在線上提供服務的醫生明顯增加,線上尋求服務的患者也明顯增加。
“互聯網+醫療”主要包括第三方互聯網平臺和醫院自建互聯網醫院兩種模式。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在線醫療用戶達2.98億人,占整體網民的28.9%。
“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边@是新興行業的治理難題,陳秋霖十分擔心互聯網醫療行業出現這種困局,“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亂象苗頭,如以藥養醫的線上化、先開藥后補方等行為。”
互聯網催生了新的醫療服務,也給一些“老字號”醫院帶來新的活力。
作為上海首家婦產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因紅色屋頂被上海市民稱為“紅房子醫院”,在群眾中有著良好口碑。近年來,借助互聯網,醫院推出分時段精細化預約、智能問診等措施,服務流程顯著縮短,患者滿意度同步上揚。
據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黨委書記華克勤介紹,醫院的患者有67%是非本地疑難雜癥患者,他們慕名而來,但因為路途遙遠,病情復雜、病程遷延等原因,不少人中途放棄、耽誤病情,或者錯過最佳診療期。互聯網醫療工具初步實現了醫患時空對接,不僅幫助患者找到對口醫生,更將診療服務從診中提前至院前,延伸至院后。
以“好大夫在線”平臺為例,16年來平臺吸引431位“紅房子醫院”醫生自主入駐,涉及科室18個,總服務患者65.4萬人,全院醫生網上診室總瀏覽量4.2億次,線上直播義診185場,發布科普文章5000余篇。
“大多數醫患矛盾、糾紛源于醫患溝通不足?!比A克勤發現,在互聯網的幫助下,新型醫患關系產生,從醫生主導、病人盲從,向醫患合作、共同參與的模式轉變。對患者而言,線上平臺除了能與目標醫生直接聯系外,還能因相似經歷、訴求結識許多“患友”,抱團產生“群蜂效應”,相互交流。
比如,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醫生王文君收治不孕不育患者,這些患者在好大夫在線咨詢后就診,因病結識,組建“come baby”患友群,彼此交流就診心得,生育后接龍祝福,緩解疾病帶來的壓力。
患者們彼此轉告醫生出診信息,轉發醫生的科普文章,了解不同的治療方案。很多人從一名“小白”成長為“同伴志愿者”,最終“升級”為母親。
“由醫生、護士、患者、同伴志愿者協同參與的醫患社群,向著相同目標出發,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彼此間的信息差。”華克勤說,在新型醫患關系下,醫生的個人品牌也不斷傳播。
“互聯網可以促進醫療服務信息的無障礙流通,當信息可以很方便獲取的時候,背后的醫療服務體系結構一定會隨之改變?!焙么蠓蛟诰€創始人王航表示,“擅長某種疾病治療的醫生、科室、醫院可以通過互聯網精準聚集越來越多的病人,從而進一步提升診療水平。這種情況下,患者也能夠獲得更專業的治療,效果更好,治療時間可能更短?!?h3>助力醫院高質量發展
互聯網與醫療相結合,重塑了醫療的業務流程和模式,觸發了醫院跨越式發展。
“互聯網可以促進醫療服務信息的無障礙流通,當信息可以很方便獲取的時候,背后的醫療服務體系結構一定會隨之改變。”
“從2000年起,一批第三方平臺率先探索‘互聯網+醫療模式,加速公立醫療機構逐步建立涵蓋在線咨詢預約、在線繳費等院外醫療服務,從本質上緩解看病難問題,為公立醫院高質量醫療服務埋下種子?!比A克勤說。
在她看來,第三方平臺的互聯網工具派生出醫患“社群”及醫生診療團隊,賦能醫療服務和醫患關系,倒逼醫院管理者思考如何將信息技術與醫療深度融合,推動公立醫院在服務模式、學科建設、科研轉化等方面實現高質量發展。
“利用好互聯網平臺進行患者管理,不僅可以幫助患者獲得高質量醫療服務,也可以幫助醫生收集到大量、優質的隨訪數據,助力科研成果落地轉化。”華克勤表示,“互聯網+醫療”從不同維度出發提升了醫院的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水平和滿意度評價,這些正是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
互聯網也加速了三四線城市醫院的發展。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任衛東對此深有感觸,“以前我們的診療范圍主要限于醫院附近區域的病人,通過使用互聯網醫療,診療范圍擴大到全國”。
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高解春認為,互聯網能助推實現醫院間標準化的信息共享,以及不同信息系統交互和整合,助推實現臨床質量控制智能化、實時警示、危機值管理,助力臨床研究,實現多學科協同管理。
但他也指出,線上線下同步協同診治對行業監管提出新要求。“有的時候一邊鼓勵,一邊限制,主要是怕監管失控,這就需要互聯網醫療發展相關法規不斷完善?!?/p>
2022年6月,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局聯合發布《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試行)》,主要從業務監管、藥品管理、醫療機構監管、人員監管4個方面對互聯網診療實施全方位監管,被業內認為是“史上最嚴”。
此外,《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互聯網醫療將進入規范和高質量發展期。業界期待,互聯網醫療在規范中創新,在制度創新和行業創新的互動下螺旋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