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要:室內體育課是小學體育課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學生學習體育健康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但是從當前教學實際來看,小學室內課的教學內容比較單一枯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整體教學質量不高。本文在分析室內體育課特點的基礎上,詳細地闡述了自制體育器材的創新性應用策略。
關鍵詞:自制體育器材? 體育課? 室內課? 創新運用
在以往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小學室內體育課堂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教育教學形式和內容比較單一、枯燥,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教師的教學也缺乏創新。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傳統的體育室內課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自制體育器材是促進小學體育室內課教育發展的有效形式。因此,在以后的小學體育室內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采用自制體育器材的形式來豐富室內體育課教學,以此提高室內體育課教學水平。
1室內體育課在體育課中的必要性
體育課教學本身就包括室內體育課,從學生的角度來講,小學生天性活潑,對任何新鮮事物都保持著一定的好奇心,他們愿意接受新鮮事物、新的教學方法。[1]因此,自制體育器材作為體育課堂的一種教學方式,非常適合作為體育室內課的一項教學內容,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參與室內體育課的積極性。
2室內體育課在體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育過程中,傳授給學生知識固然重要,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應當引起教師的重視。體育課在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是體育課的開展場所不僅僅局限于田徑場,室內體育課也是體育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精心設計的室內體育課對于加深學生對體育課的理解和認知具有重要作用,能夠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自主鍛煉的習慣,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室內體育課可以為室外體育課奠定理論基礎。因此,室內體育課對于整個體育教育發展可以說起到了關鍵作用。[2]
3自制體育器材為小學體育室內課帶來的積極影響
3.1增強小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
自制體育器材本身就是在學生具有一定理解和審美的基礎上進行自我創作的一項活動,在創作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進行開發和培養。通過各種自制體育器材,如自制紙球、自制沙包、自制毽子等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手眼協調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在室內體育課上教師可以通過講授不同形狀、不同類型的自制體育器材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體育器材的美,在進行創作的同時,教師還可以將關于這一運動項目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審美和理論知識將得到大幅度提高。
3.2強化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能力
在室內體育課自制體育器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研討出本組要制作的體育器材的種類、大小、形狀、顏色、圖案,在小組討論制作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制作過程,對鍛煉學生的專注能力、探索問題能力有積極的影響。
3.3鍛煉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
自制體育器材是需要學生動手去做的一項活動,在做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手、眼、腦三者的協調配合。如制作沙包,第一步裁剪出六塊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布,第二步將這六塊布的十一條邊縫在一起,第三步將縫好的正方體翻過來,第四步將沙包里放入適量的沙子等內容物,最后將口封住,一個完整的沙包就制作完成了。在制作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互相交流分享經驗,加強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自制體育器材需要按照步驟來進行,還需具有空間感和立體感,制作沙包將布縫在一起的過程中需要在腦中有明確的印象,才不會將邊縫錯。
3.4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自制體育器材是一項能夠激發學生創造性的活動,借助手工制作,能夠創造出多種多樣的富有藝術特色的體育器材。自制體育器材不僅環保而且美觀耐用,可以向學生傳遞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自制體育器材對于小學生來說能夠增加體育課堂的趣味性,還可以利用自制體育器材開展一堂與此相關的體育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都會大大提高。例如,可以讓學生開展單手投擲網球大小的紙球比賽,比一比誰投得準。每組學生站在開始線前,依次將球投向大小相同的紙箱,累計進球次數最多的小組可以獲得貼紙獎勵。通過自制體育器材這樣有趣的活動,可以讓學生們在室內體育課上充分動起來,從而打造動靜結合的室內體育課。
4自制體育器材在體育室內課中的創新性運用策略
4.1通過自制體育器材豐富體育課堂教學內容
在體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發展特點,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選擇既要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也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教學活動開展的同時要不斷調整和優化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而自制體育器材的室內課能極大地豐富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及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2圍繞體育室內課的教學目標,優化自制體育器材教學設計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體育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體育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但是,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不高,難以有效達到教學目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室內課自制體育器材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和調整教學目標和計劃,使其符合學生的認知、身體發展規律,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自制體育器材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顧德新.“技術”+“素質”=融合———談小學籃球教學中技術練習與素質練習的雙管齊下[J].體育教學,2020,40(1):22-24.
[2]張帆,鄧芳.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室內體育課技能教學中的運用——以乒乓球《正手攻球》室內技能教學課為例[J].新課程·小學,201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