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曉強,李小瓊,洪忠明
(重慶市武隆區白馬鎮農業服務中心,重慶,408527)
武隆區是重慶東南門戶,近年來在退耕還林政策和高效益果園經濟雙向推動下,農民種植了大量果樹。以武隆區白馬鎮為例,2014年—2019 年退耕還林面積達852.4 hm2,絕大部分種植果樹,其中,枇杷種植面積約166.67 hm2。目前,武隆區枇杷種植面積約3 700 hm2,大五星枇杷種植面積占80%,其他枇杷品種占20%。大五星種植面積雖大,但經濟效益作用發揮不明顯。筆者現對武隆區低海拔高溫伏旱區大五星枇杷栽培技術進行總結與探討,以期提高種植者的生產效益。
枇杷屬薔薇科枇杷屬常綠果樹,成熟早,是“果木中獨備四時之氣者”[1],因葉片形狀似琵琶而得名。武隆低海拔高溫伏旱區種植的大五星枇杷一般7 月開始花芽分花,9 月開始現蕾開花,次年5 月成熟,果肉橙紅色,屬于紅肉枇杷。以大五星為代表的紅肉枇杷具有產量高、樹勢強的優點,其果實鈣含量高,微量元素豐富[2]。
大五星枇杷喜年平均溫度15 ℃的溫暖氣候,年降雨量1 000 mm 以上,土壤pH 值5.5~6.5,坡度小于20°南向緩坡為宜,-3 ℃左右時其耐寒力比桃、李等果樹弱。在武隆低海拔高溫伏旱地區,海拔800 m 以下無霜凍地區都可栽培,海拔過高容易發生凍害影響花穗、幼果越冬,從而影響產量。枇杷比較耐陰,但在花芽分化期(7月)仍需較強的高溫和光照,此時正值該區域夏末秋初高溫少雨期,有利于花芽分化,促成高產。因此,在武隆低海拔高溫伏旱地區,種植大五星枇杷盡可能選擇光照良好、交通便利、土質疏松、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水源充足、透氣性好、不易積水且保水保肥力強的地塊。
定植前1 個月左右,最好深翻園地土壤,暴曬消毒殺菌使土質疏松,將表土堆成堆,熟化后可用作定植基質土。坡地種植要坡改梯和魚鱗坑栽培,挖長寬高80 cm×80 cm×100 cm 大窩;移栽時一定要施基肥,在大窩底層先放雜草、樹枝、稻草等10 kg 以上,后放腐熟農家肥10 kg和復合肥0.5 kg 拌勻。平壩種植時要特別注意控水,最好采用深溝高畦或筑墩栽種。大五星枇杷根系不發達,再生力較弱,不耐移栽,移栽要選用根系發達且株高大于30 cm 的健壯苗。幼苗出圃前須將葉片剪去1/3 左右,移栽深度在幼苗根頸處為宜,過淺不易成活,過深根系不發達易成“小老樹”,移栽后踩實保證根須與基質土充分接觸。裸根苗春季萌芽前定植為佳,而袋苗“清明節”前栽植為佳,也可9—10 月秋雨季節進行秋植。綜合氣候、海拔、光照、通風等因素,武隆低海拔高溫伏旱區移栽時株行距3 m ×4 m,每66 m2種植56 株左右為佳[3]。
土壤管理:成年期大五星枇杷在夏秋季可用雜樹枝、雜草、農作物秸稈等覆蓋樹盤,可有效降低果園地溫和保持土壤濕度,施促花肥時(約9 月中旬)一并壓入施肥窩(或施肥溝)從而培肥土壤;建議每年冬季全園中耕疏松土壤1次,以10~20 cm 為宜,對防除地下害蟲和病害也有一定效果。
施肥:大五星枇杷幼樹第一年施肥以促進樹體生長和培養樹形為主,新梢老熟即可施肥,每月株施氮肥(尿素)5~10 g 加清糞水3~5 kg混合液;第二年有部分開始試花掛果,但盡量不掛果或少掛果,以增強大五星枇杷樹勢,2、3、5、9、11 月各施肥1 次,共5 次。各月株施氮肥(尿素)50 g 加清糞水5~10 kg 混合液,2 月和11 月每株分別加過磷酸鈣50 g 混施,3 月每株加硫酸鉀50 g 混施;7 月停止施肥并控水。第三年開始有一定產量時施肥4 次,分別為3 月上旬每株施硫酸鉀75~100 g,5 月下旬每株施氮肥75~100 g,9 月下旬和11 月下旬每株分別施磷肥50 g[4]。第四、五年后將進入豐產期,成年樹施肥應以增施鉀肥為主。這是由于鉀是酶活化劑,也被稱為水果品質元素,能促進光合作用、糖代謝,增強抗逆性和果實著色等;另外,枇杷果實含鉀高,采收枇杷后帶走樹體大量鉀素。大五星枇杷全年施肥3 次以上,以確保當年產量和恢復樹勢。即促花肥:現蕾前施用(9 月上旬左右),施肥量約占全年總施肥量的1/4。建議成年樹每株施餅肥2 kg、有機肥(腐熟牛糞、豬糞、羊糞等)20 kg 和三元復合肥1 kg。壯果肥:春梢抽生前7 天內施用(3 月上旬左右),施肥量占全年總施肥量的1/4 左右,建議成年樹每株施餅肥2 kg、尿素0.25 kg、磷肥1 kg 和有機肥(腐熟牛糞、豬糞、羊糞等)20 kg。采果肥(“月子肥”):果實采收前施入(5 月中旬左右),施肥量占全年總施肥量的1/2 左右,建議成年樹每株施餅肥5 kg、三元復合肥2 kg 和有機肥(腐熟牛糞、豬糞、羊糞等)100 kg,及時促進樹勢恢復并保證來年枇杷豐產。根據樹體長勢、著果情況,綜合氣候、病蟲害防治等,根外追肥時可以多次單施或混施殺蟲劑殺菌劑,常用葉面肥有磷酸二氫鉀(施用濃度0.3%)、尿素(施用濃度0.3%)等。
排水與灌水:大五星枇杷適度耐陰忌澇,積水容易造成爛根和死樹,尤其花芽分化期(7—8月)更要注重果園排水情況,保持適當干旱更有利于花芽分化;而幼果發育時期(3—4 月)應適度灌水,特別是花穗生長期(9—10 月),也是武隆低海拔秋季干旱期,必須灌水抗旱,否則對花穗的生長發育有嚴重影響。
大五星枇杷主干明顯,樹體明顯分層,分枝具有明顯的頂端優勢,只有頂芽及其附近的幾個腋芽才萌生枝梢,其余下部的腋芽都成了隱芽,頂芽頂端生長變成中心枝,抽生腋芽向四面延伸變成側枝。大五星枇杷密植建議用疏散分層形樹形[5]。
疏散分層形:枇杷苗木成活后從離地約80 cm 處切斷,讓中心干延長枝直立生長,第二年整形時選留生長健壯側枝4 條并向四周均勻分布杯狀的2 層枝群,留樹高2~2.5 m。該樹形便于修枝整形、施藥、采果和套袋等田間管理,光照好,樹與樹的行間距保持0.8~1 m,利于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發生。
修剪方法:大五星枇杷常用修剪方法有抹芽、疏剪、長放和短截等,修剪要點一是疏剪細弱密生枝,只留強壯側生枝1~2 條,其余細弱枝全部剪去;二是剪除交叉重疊枝,兩枝交叉重疊必剪去一枝;三是并生枝序短截或剪除,局部稠密并生枝序要短截或剪除;四是徒長枝結合樹勢、樹形情況,從枝基部剪除或回縮培養成結果母枝;五是結果枝和結果母枝只剪去衰弱枝。
大五星枇杷春梢、夏梢都能成花穗,每枝花穗花朵60~200 朵,為了提升枇杷商品質量,必須疏花疏果[6]。
疏花:肉眼能看見花穗時疏除花穗1/3~1/2的花量,可增加花穗抗逆性,從而提高著果率。但在海拔略高區域有倒春寒影響,不疏花或少疏花。對于未掛果而生長過旺的植株環剝主干或主枝,施用多效唑和采用長放修剪等方式促進枇杷開花結果。
疏果:果實蠶豆大小時,約2—3 月春暖后疏果,每穗只留果2~3 個,其余全部疏除,選留果時要注意著果部位,避免碰傷撞傷。
果實套袋:疏果后全面噴施殺蟲劑和殺菌劑混合藥液1 次預防病蟲害,藥液晾干后即可套袋。推薦使用專用果袋,報紙、牛皮紙等自制果袋費時費力不可取。果實套袋可預防日灼、鳥鼠危害、減輕裂果、減少藥液污染果面和促進果實著色,提高枇杷果品商品性;但是也會增加果袋、套袋勞動力等生產成本,降低果實甜度,鳥害和日灼不嚴重地區也可以不套袋。
果實充分著色成熟后分批采收,若作長途運輸可以適當早采收。采收以晴天無露水10:00 前和16:00 后為宜,陰天更好,雨天和高溫烈日不能采果。由于枇杷皮薄柔軟多汁,果面還有一層淺絨毛,采摘應先外后內、先下后上,采摘時宜扶果穗或果梗小心剪下,避免碰傷果實和擦傷果面絨毛,采后輕放于轉運箱或果籃中。采果后應及時分級包裝,分級銷售,增加經濟效益。
大五星枇杷病蟲害防治不是簡單的殺滅病蟲害,而是建立有害生物(病蟲害)的科學管理體系。病蟲害防除應根據天氣狀況、物候期、病蟲害發生狀況和周邊環境的相互關系,因地制宜科學制訂防治措施,將病蟲害損失控制在允許范圍內。防治方法實踐工作中要以預防為主,綜合考慮制訂必要防治措施[7]。
葉斑類真菌病害:包含灰斑病、角斑病等,引起枇杷葉片早期掉落,也可導致枇杷果實腐敗變質。最重要的防治措施是加強田間水肥管理,特別是及時排灌水,并做好冬季田間清園管理,清理病葉病枝等,可用甲基托布津、代森錳鋅等殺菌劑防治。
炭疽病:主要為害果實,同時為害葉片和嫩梢。主要防治措施是加強果園排水,增施鉀肥,提高枇杷抗病能力,也可以在果實套袋前用波爾多液、多菌靈等殺菌劑防治兩次。
枝干腐爛病:俗稱“爛腳病”,為害枇杷根莖、主干為主,直至整株死亡,主要由于枇杷果園通風光照不夠造成。建園種植時不宜過密宜稀,植株嫁接口應距離地面10~20 cm,枇杷苗栽種不宜過深,發現病害后立即刮凈病斑,同時在傷口上涂抹石硫合劑等保護,可殺滅越冬病蟲源,極大地減少病蟲害[8]。
枇杷黃毛蟲:每年發生4~5 代,羽化后產卵在嫩葉背面,孵化幼蟲立即取食嫩葉,直至枇杷全樹葉片被毀,化蛹于葉背、枝干,次年5 月初出現成蟲。做好冬季清園,包括寄主植物殘體等,刮除果樹翹皮從而消滅越冬蟲卵,同時在產卵期幼蟲期用敵百蟲、殺滅菊酯等防治。
梨小食心蟲:主要為害果實,也為害枝梢,成蟲白天靜伏,夜間單卵散產于葉背,并在樹干翹皮、剪鋸口和植物殘體等部位結繭越冬。冬季清理果園內寄主植物殘體,刮除果樹翹皮從而消滅越冬蟲卵,使用黑燈光、性信息素、糖醋液和束草誘集誘殺,發蛾高蜂期用敵敵畏、敵百蟲、殺滅菊酯等防治。
天牛:由樹皮下鉆蛀植株木質部形成長蛀通道,直至整株死亡,以低齡幼蟲在枝干內越冬,天牛成蟲大多產卵于粗枝條或枝叉皮層下,幼蟲孵化后在樹皮下蛀食木質層。用棉花球蘸取(也可用注射器)敵敵畏等殺蟲劑堵塞蟲孔,并用黃泥封塞洞口后熏殺幼蟲;產卵期戳開裂皮,捕殺蟲卵;用鐵絲在蟲道內勾出幼蟲或在蟲洞內戳死幼蟲。
在武隆地區發展大五星枇杷,存在樹體易衰弱,花穗抗逆性弱,以及先進生產管理技術缺乏,生產期間病蟲害嚴重,同質化競爭嚴重等諸多不利因素。但武隆低海拔高溫伏旱區四季分明、亞熱帶季風氣候和適宜土壤條件為大五星枇杷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境內高速高鐵陸運、烏江水運和仙女機場空運的立體交通全面形成,能讓物流更便捷,成本更低,可促進枇杷產業發展。在各級黨委政府統籌和引導下,各經營主體應加大與科研院所合作,提高枇杷產業管理技術水平,標準化生產,打造或引進枇杷加工企業,開發利用枇杷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延伸產業鏈,提升枇杷產業經濟價值,促使枇杷產業沿著規模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從而增加種植戶經濟效益,鞏固武隆區脫貧攻堅成果和促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