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非
(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 廣東 518000)
網絡主播是伴隨著網絡直播平臺的迅猛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興傳播主體,其自身的定義和演變歷史,包括未來網絡主播行業的發展態勢,都將是網絡社會關注的焦點和熱點話題。尤其,當下各大直播平臺以及傳統媒體都在積極推動“直播+”布局,與旅游、教育、美妝等產業相結合,努力構建內容豐富的直播生態體系。網絡主播作為其中的主要參與者,也必將影響到整個直播行業的生態環境和發展環境。
由于當前的網絡主播行業入職門檻較低,加之網絡直播平臺豐厚的獎勵機制和利益驅使,使得大量的社會人員加入到網絡主播的行業中來。另外,網絡主播作為新興職業,國家和相關部門對網絡主播的監管在立法和執法方面也在進一步完善。然而,目前依然存在網絡主播為博人眼球、賺取經濟利益,觸碰法律和道德的底線,法律素養不足等問題。如何加強網絡主播行業的法律素養,使行業更規范化、合理化,是當前網絡社會和網絡空間治理的一個重要難題。
網絡主播的產生源于網絡直播平臺的興起與蓬勃發展,這一職業的產生與媒介技術的迭代更新密切相關。近年來,由網絡主播和直播行業所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逐漸引起學術界和業界的廣泛關注。目前,學術界對網絡主播的研究也正在興起,分別從倫理角度、新聞傳播角度、法律規范角度對其進行深入探討,也因此對網絡主播的定義有了較為清晰的界定。
筆者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總結,最終對網絡主播的定義進行了歸納。網絡主播,顧名思義就是以網絡直播平臺為傳播載體,并通過網絡視聽方式與網民進行在線實時互動交流的表演者或主持人。在直播過程中,受眾會對其表演或主持的內容進行打賞,或購買網絡主播售賣的物品,進而來獲取相應的報酬,并與直播平臺進行分成。
網絡直播從1.0時代也就是廣播電視直播時代,發展到2.0時代游戲直播時代,再到3.0時代也就是“泛生活直播+”時代,與此同時網絡主播行業發展到一個新紀元。
當前,由于網絡直播已經與行業進行深度融合,使得泛娛樂類直播廣泛興起,并且催生出各個領域和不同樣態的網絡主播從業者。有直播吃飯、睡覺等簡單生活類,有唱歌類、才藝類、服務類等多種形式,還有涉及教育、游戲、美妝、文化等多領域的網絡主播。網絡主播行業未來的發展也將伴隨著直播平臺的技術變革進行優化創新,并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進而創造出更多新業態。
當前,網絡主播作為新興職業,由于監管難度較高,使得網絡主播成為網絡空間違法違規、污染社會風氣的放大器。惡俗、低俗、媚俗等標簽貼在網絡主播的身上,而且其規模和數量龐大,往往會有色情、暴力等違法犯罪內容的直播場景頻頻曝光。
在網絡社會,“眼球經濟”成為一些網絡主播追逐利益的信條,為了能夠吸引大量粉絲和關注度,一些網絡主播在直播過程中不惜傳播色情、暴力等違法犯罪的內容,從而滿足受眾的獵奇心理和窺私欲。
例如,某網絡平臺主播直播“造人”、“黃鱔門”等傳播色情內容的新聞屢屢刷屏;網紅主播在直播中使用大量暴力語言和詞匯辱罵受眾被叫停。
網絡主播涉黃、涉暴以及涉賭的直播行為層出不窮,情節較輕者,可能會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面臨著罰款、拘留等行政處罰;情節嚴重者,甚至觸犯了我國《刑法》。事實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條就對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作出規定,以牟利為目的,制作、復制、出版、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隨著一系列有關規定的出臺,直播行業的風氣有所好轉。然而,還是需多方力量形成監管合力才能有效遏制直播亂象頻頻發生。
現如今的傳播環境已經進入了全民直播的時代,甚至日常生活中的吃飯、睡覺、逛街都可以成為網絡主播進行直播的題材。比如網絡主播在餐廳、健身房、公園等公眾場所進行直播時,由于場地和人員流動不受限制,在直播過程經常會涉及到身份不特定的人群進入直播的鏡頭中來,然而這些人其實并不知道自己已經被錄入到直播中來,在未經本人同意的情況下,或許自己的所作所為和一舉一動都被大量網民觀看。
例如有媒體報道,某網絡直播平臺的主播以網約車司機的身份在接單的同時對乘客進行直播,在此過程并未告知乘客正在進行直播,并以談話誘導的方式使對方暴露更多個人信息,整個直播過程將近有18萬觀眾在線收看。乘客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偷拍、被直播,這種行為不僅對乘客的隱私權造成侵犯,同時也會給乘客的心理健康和個人生活帶來困擾。大量類似的網絡主播侵犯他人隱私的事情頻頻曝出,會對網絡社會的安定和良序發展帶來不利因素。
網絡空間的公開性使得網絡主播在直播中暴露大量與自身無關的場景和畫面,甚至會涉嫌侵犯他人隱私權和肖像權。隨著互聯網直播技術的發展,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的界限逐漸模糊。通過直播泄露、曝光他人的隱私,成為直播吸引流量的慣用手段。窺私欲加上利欲心的驅使,使得許多網絡主播、商家、直播平臺都對此趨之若鶩。
近年來,隨著網絡主播行業的迅猛發展,大量的社會人員參與到其中,現已形成龐大的產業鏈條,產生大量的經濟效益。作為新興職業的網絡主播的繳稅納稅問題往往被忽略,出現這種亂象的原因一方面與網絡主播自覺納稅的法律意識不強有關;另一方面很多網絡主播并不是直播平臺的雇員,往往是通過和經紀公司或MCN機構簽約的形式進行直播,甚至有的是以個人名義在平臺直播,這就容易導致稅務部門在征收個人所得稅時缺乏相應的和必要的依據,進而給很多網絡主播留下偷稅漏稅的可乘之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勞務報酬”等個人所得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因此,網絡主播主動繳納個人所得稅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總體而言,網絡主播的依法納稅情況和現狀不容樂觀,相關部門和直播平臺對網絡主播的納稅監管和規范措施仍需進一步完善。
網絡主播行業要想杜絕違法違規亂象頻出的問題,就必須從立法、執法、相關平臺、主播自身等多方面進行規范。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立法機構及時制定符合行業發展現狀的法律規范與條例,執法部門也應該形成有效的監管合力,加強對網絡主播的監督和處罰力度。同時,直播平臺和網絡主播也應該明確自身責任和義務。
在面對一個新興行業或職業時,法律的監管和規范往往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如果沒有具體的法律法規對網絡主播行業加以規制,那么常常會導致從業者利用法律漏洞、打法律擦邊球,在網絡直播過程中進行違法違規活動,而執法者和司法部門就會缺乏明確的法律條例和規章制度對其進行處罰,從而很難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
應該明確網絡主播的監管主體。針對網絡主播的違法行為應該進一步明確監管主體責任、細化監管范圍。對于網絡主播偷稅漏稅行為,稅務部門和網信部門之間應該加強涉稅信息交換共享以及行政管理的協作,對網絡主播的偷稅漏稅行為進行法制監管;在網絡主播“直播帶貨”的過程中,一旦出現虛假宣傳,則需工商部門和消費者協會進行聯合打擊,積極維護線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要想有效打擊網絡主播行業的違法行為,就必須加強對網絡主播行業的執法監督,從而使得該行業在法律規定的合理范圍之內健康有序發展。針對網絡主播的違法行為,可以采取政府監管和行業監管相結合的方式。
一方面,執法機關應當注重各個監管部門之間的協同監管,加強對于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嚴格明確網絡主播哪些“不可為”,加強對網絡主播違法行為的事前預警機制和警鐘效果。
另一方面,可以成立與網絡主播相關的地方性行業協會加強自律監管,加強行業協會的自律監督作用,并使其成為常態化監督機制。
同時,還應當加強對網絡主播行業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網絡主播從業人員的違法成本。網絡主播從業者屢次違法違規進行直播的行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違法成本太低。因此,必須要加強對違法違規進行網絡直播行為的處罰力度,必要時可對違法主播進行刑事處罰,網絡主播一旦逾越法律底線,公然挑釁法律權威,就必須讓其付出沉重的代價,依法依規從嚴處罰,從而形成法律權威的強大威懾力。
當前,網絡直播的準入門檻比較低,網絡主播從業者的素質良莠不齊,這也是當下網絡直播違法違規亂象頻發的重要原因之一。加之,網絡主播中尤其是網紅主播動輒就是上萬的受眾群體,如若主播未受過良好的法治教育,法律意識淡薄、法治素養缺失,非常容易逾越道德和法律底線,以“三俗”、違法違規的直播內容來博取受眾的關注,將會污染網絡社會和網絡空間的發展環境和風氣。
基于上述分析,相關的執法監督部門應適當提高網絡主播從業者的準入門檻。要建立起全國范圍內的網絡主播從業資格培訓和考試制度,實施直播行業網絡主播從業資格等級認證。只有通過從業資格培訓和相關考試內容的人員,才能從事網絡主播行業,在直播平臺開設自己的直播間,進行網絡直播活動。例如,從2019年開始,北京、上海、成都和杭州等十多個城市就已成為全國首批網絡主播持證上崗試點城市。不論是已經成為網絡主播的新媒體從業人員,還是將要涉足該行業的新主播,都要持證上崗,需要等到取得《網絡節目主持人崗位合格證》后,才能正常工作。這一舉措有利于規范網絡主播行業,使得該行業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當然,還可以在《網絡節目主持人崗位合格證》考試的科目中增加與網絡直播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題目和培訓內容,進而提升網絡主播的法治素養。通過開展網絡主播法治素養教育培訓常態化機制,來提高從業人員遵紀守法的思維和理念,進而從源頭上預防和杜絕各種不道德和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網絡空間和現實社會的聯系更加緊密。網絡主播行業作為互聯網發展過程中的產業,其產生和發展的過程經歷了初步探索和成熟發展階段,現如今已經步入穩定的行業發展軌道,并且隨著“直播+產業”的深度融合,使得網絡主播能夠進一步探索自身的價值取向和行業潛力。
希望能夠利用網絡直播這個規模龐大的新興媒介技術傳遞社會正能量,從而發揮網絡社會的線上線下聯動效應,并借助網絡主播強大的意見領袖作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避免違法亂紀的直播亂象充斥整個網絡空間,從而維護網絡空間的公共秩序。
筆者認為,要想能夠規范該行業的秩序,使其朝著健康有序的軌道發展,必須正視當下網絡主播行業存在的違法違規亂象。同時,要借助法律的規范性和強制性力量,通過完善相關領域的立法工作和加強執法監督力度,對網絡主播行業實施嚴格監管和規范,明確從業者及其有關平臺的責任和義務,從根本上解決該行業存在的不法行為。最終,發揮網絡主播行業的正面效益,進而豐富廣大網民的業余生活,并增加社會就業崗位,促進經濟發展,弘揚社會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