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鵬
2023年最火爆的獨角獸企業當屬OpenAI。在剛剛過去的11月,OpenAI又上演了一場商業懸疑大戲。號稱“ChatGPT之父”的薩姆 · 奧特曼在“瘋狂的5天”里,經歷了被閃電免職、加入微軟、最終又復職的戲劇性反轉。一轉再轉的劇情,給炙手可熱的人工智能技術又添了一把火。
近年來,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及其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引起了全球廣泛關注。“人工智能在科學中的應用”(AI for Science)也正在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為我們深入理解和解決復雜問題提供了全新的途徑。
經過100多年的挖掘拓展,科學革命已經越過了拐點,進入報酬遞減期??山獾摹爸i題”日漸枯竭,“容易摘的果子”日益稀少,當初那種做實驗總結線性關系,然后得到基本原理,形成重大科學發現的范式已經過時。以信息技術為引領的跨學科、跨領域集成創新日漸成為主流,探尋更加復雜的結構、特性和規律并利用其為人類服務成為主要的科學研究方向,研究過程中理所當然需要更加自動化和智能化的識別和匹配手段。
過去的幾十年里,科學家一直致力于開發各種算法和模型來模擬和解釋自然現象。隨著AI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們能夠利用大規模數據集和強大的計算能力來訓練深度學習模型,從而更好地理解和預測自然現象,AI for Science在此背景下應用日益廣泛,從預測天氣到核聚變裝置設計,AI算法和模型正在各個領域幫助我們解決傳統方法遇到瓶頸的問題。
在生命科學領域,AI for Science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在基因組學、蛋白質三維結構預測和藥物篩選設計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材料科學領域,AI for Science通過分析大量的材料數據和模擬實驗,成功地預測了新型材料的性質和行為,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快速地發現新材料,優化材料性能,并提供更精確的材料設計建議,有助于推動能源存儲、電子器件、催化劑等領域的創新。在化學領域,AI for Science展現了巨大的潛力,通過模擬和預測化學反應、發現新的化學反應路徑,極大地提高化學合成的效率。在天文學領域,AI for Science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發現新的恒星、行星和星系。
AI for Science具有巨大的潛力,能夠更有效地處理和分析海量數據,更準確地支持預測和決策,從而減少科學實驗的成本和風險。正如經濟合作組織(OECD)的報告指出的:雖然人工智能正在滲透科學界的所有領域和階段,但它還遠未發揮出全部潛力。
但是,AI作為一種“黑箱”技術,在科學研究中的可解釋性和可信度仍不夠高,如何設計準確可靠的算法和模型,提高算法的可解釋性和安全性是不能忽視的問題。此次奧特曼復職的戲劇性事件背后,是OpenAI公司在兩種發展理念之間的激烈分歧:應該加快技術商業化發展,還是更側重控制AI安全?
11月初,首屆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會在英國布萊切利公園舉行,會議達成了世界首個AI協議:《布萊切利宣言》。全球28個國家一致認為,目前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國際合作,了解并共同管理人工智能的潛在風險,確保用安全、負責任的方式開發和部署人工智能,以造福全球社會。
AI for Science或將不斷突破科學邊界,不斷提高可解釋性和可信度,幫助我們更深入地探索自然規律,解決更加復雜的科學難題,并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多福祉。讓我們一起期待AI的未來發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