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耀
結腸癌屬于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疾病,該疾病主要出現在患者的結腸黏膜上皮,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結腸癌的發病主要與患者的飲食習慣有關,隨著近些年來我國人民飲食習慣的轉變,導致該病的發病率顯著升高。針對該病,手術治療最為理想[1]。然而,傳統的開腹手術給患者機體造成極大的創傷,不僅會使患者在術后出現比較強烈的疼痛,還容易引發多種并發癥,不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2]。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在腹腔鏡技術支持下開展手術治療可以取得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3]。因此,本文旨在探討結腸癌患者采用腹腔鏡根治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9 月~2020 年3 月本院收治的70 例結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各35 例。研究組男女比例為21∶14;年齡40~72 歲,平均年齡(47.0±8.7)歲;結腸癌分期:A 期17 例,B 期10 例,C 期8 例;發病部位:乙狀結腸4 例,右半結腸11 例,左半結腸20 例。參照組男女比例為20∶15;年齡42~70 歲,平均年齡(47.3±8.4)歲;結腸癌分期:A 期18 例,B 期11 例,C 期6 例;發病部位:乙狀結腸5 例,右半結腸10 例,左半結腸20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規檢查,確認患者符合手術需求,并在術前實施常規腸道準備。參照組實施傳統開腹手術。研究組實施腹腔鏡根治術,手術流程如下:患者取仰臥位,行全身麻醉。利用4 孔法為患者建立氣腹,置入腹腔鏡后探查患者腹腔,確認病灶體積、部位及與周圍組織關系。游離患側結腸后,通過布帶對患者的橫結腸以及腸末端處進行結扎,切除病灶組織,吸除腹腔內的膿血以及積液,留置引流管,對手術切口進行止血后縫合,完成手術。兩組在術后均采用相關預防感染處理。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肛門排氣時間。②比較兩組術后疼痛評分,在術后24、48、72 h,根據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定患者疼痛程度,評分0~10 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越疼痛。③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吻合感染、切口感染、腸梗阻。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2.2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肛門排氣時間比較研究組手術時間與肛門排氣時間短于參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肛門排氣時間比較()

表2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肛門排氣時間比較()
注:與參照組比較,aP<0.05
2.3兩組術后疼痛評分比較 術后24、48、72 h,研究組疼痛評分均低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疼痛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術后疼痛評分比較(,分)
注:與參照組比較,aP<0.05
結腸癌多發于40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該病具有危害性大、發病率高以及進展迅速等特點。患者在發病初期往往無明顯的癥狀,隨著患者的病情進展,逐漸出現腹痛、貧血以及消化不良等嚴重癥狀后才會被患者發現[4-6]。因此,早診斷、早治療是治療結腸癌的關鍵,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并延長其生存時間[7]。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進步,對該病的早期診斷率有了大幅提高,可以及早發現患者的病情,并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目前,手術是臨床治療結腸癌的首選方法,在術后聯合放療以及化療等輔助治療可以很好地避免患者復發[8]。傳統的手術治療方式為開腹手術治療,優點在于能夠徹底地為患者清除病灶,手術視野也比較理想[9]。缺點則是會給患者造成較大的創傷,容易引發腸梗阻、切口感染等多種并發癥,不利于術后恢復,還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結合腹腔鏡技術對患者進行治療,則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能減輕對患者的創傷,促進術后恢復。
本次研究結果證實,對患者采用腹腔鏡根治術治療可以有效避免出現并發癥,明顯減輕患者的術后疼痛,能夠取得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在腹腔鏡支持下對患者進行手術,能夠在保證手術視野的情況下有效減輕對患者的機體損傷,還可以更好地觀察患者的淋巴結,防止損傷患者的正常組織,提高對并發癥的預防效果[9]。腹腔鏡手術降低對患者機體的侵襲,不僅可以減少患者的術中出血量,還可以減輕應激反應,防止患者術后出現劇烈的疼痛,促使患者可以更快的下床活動,從而加快患者的胃腸道功能恢復[10]。在對患者施術的過程中能夠對患者的病灶情況進行綜合性的評估,從而制定對患者更具有針對性的手術方法,保證手術的有序進行,防止出現風險事件[11]。需要注意的是,腹腔鏡手術對施術者的操作水平要求較高,需要由工作經驗豐富的醫師進行操作[12]。同時,還需要選擇合適的手術時機對患者進行手術,才能夠取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結腸癌患者采用腹腔鏡根治術治療的臨床療效更為確切,不僅可以有效減輕對患者的創傷,還可以防止出現術后并發癥,降低術后疼痛,從而加快患者的術后恢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