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藝 LIU Si-yi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溫州 325003)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機遇,大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2020年9月22日,我國在聯合國大會上首次提出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政治承諾。綠色金融創新對于推動能源轉型、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國務院于2021年9月22日發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提出應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建立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而綠色信貸是綠色金融領域起步最早、發展最快的產品,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2021年6月,央行印發《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方案》,將綠色信貸等業務正式納入考核業務的覆蓋范圍。綠色信貸要求銀行在貸款過程中將融資企業的環境信息作為考察標準納入審核機制中,銀行的貸款業務對綠色低碳企業進行支持,對高污染、高耗能企業加以限制,有助于推動綠色產業的發展,優化產業結構。
2017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浙江等省份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推動了浙江省綠色金融的發展。近年來,浙江省出臺了一系列綠色金融政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在綠色信貸方面,浙江省發布了《浙江省碳排放配額抵押貸款操作指引》、《浙江銀行業保險業支持“6+1”重點領域助力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等政策支持其發展。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末,浙江省綠色信貸余額已達1.88萬億元,占全國總量的9.6%。
在浙江的產業結構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浙江實現了由農業主導經濟向工業化經濟的轉變。隨后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率先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實現從工業化經濟向現代服務型、創新型和數字經濟的轉變,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此過程中,浙江省產業結構趨于高級化、合理化,三次產業結構呈現出第三產業占比上升,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占比有所下降的趨勢。浙江省綠色信貸政策的實施可以調整資本的流通方向,引導信貸流向綠色產業。研究綠色信貸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綠色信貸在國外的研究開始較早。Cowan(1999)定義綠色信貸研究的是綠色經濟發展的資金融通問題。Paul Thompson等(2004)認為綠色信貸是指銀行在信貸業務中會以環保考核結果作為是否發放貸款的依據。Fangmin等(2011)認為綠色信貸對產業結構升級起到正向的促進作用。
我國的綠色信貸研究發展相對較晚。2007年,國家環保總局等部門發布《關于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首次提出了綠色信貸,我國自此開始構建綠色信貸政策體系。在綠色信貸與產業結構優化的關系方面,徐勝等(2018)選取我國31個省份2004-2015年的數據進行灰色關聯分析,結果顯示綠色信貸與二三產業的關聯性較強,同時通過回歸模型驗證出我國綠色信貸調整產業結構升級的效果顯著。錢水土等(2019)通過灰色關聯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為綠色信貸與第三產業關聯度最高、第二產業次之、第一產業最低。同時選取我國2004-2017年各省面板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表明綠色信貸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產業結構優化。丁志剛等(2022)研究發現浙江省綠色信貸與輕工業、重工業占比的關聯度最強,其次是第三產業。
綜上所述,雖然我國綠色信貸研究起步較晚,但已得到學界的重視,已有不少學者通過建立灰色關聯模型等方式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綠色信貸發展對產業結構的影響,基本能夠得出綠色信貸與三次產業有正向關聯性,有助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結論。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分析浙江省綠色信貸與三次產業的關聯度,有助于豐富區域性產業結構理論。
綠色信貸是重要的綠色金融工具,主要通過商業銀行發揮作用。綠色信貸可通過資本形成、資本導向、信用催化和產業整合的方式引導資金投向,使企業向綠色環保方向轉型,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資本形成理論指出可以通過儲蓄的方式聚集資本,進行再投資。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其中的資金有一大部分來源于外部的融資。而在我國,信貸是最主要的融資方式。因此,在我國政府積極出臺綠色金融政策的背景下,綠色信貸可以在資本形成的過程中,控制其流向,進行差別化貸款,讓資本更多地投入綠色環保企業,對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加以限制。通過這樣的方式,環保企業會有更多資金繼續發展和優化節能環保項目,研發新產品,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會推動“兩高”企業發展環保技術、轉變生產方式。通過相關政策的出臺可以推動綠色產業的發展,促使高耗能產業轉型,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資本導向機制指的是金融機構以營利為目的,在投資時將資金投向具有高回報、高收益的產業,而低效益企業會由于資金匱乏導致發展逐漸落后,體現出市場化選擇的趨勢性。綠色信貸在審批時以企業綠色生產、低污染、低耗能為前提,要求企業達到國家的綠色環保標準,對“兩高”產業的貸款審核進行控制。由于政府政策的導向,商業銀行在授信過程中受到制約,會提高了企業的貸款門檻,使資金更多地流向綠色環保的企業。
信用催化機制發揮了金融機構的信用創造作用,通過乘數效應擴張資本的數量,加快資本形成的速度,使資本快速聚集起來,增加了閑置資源的使用率。通過信用催化機制實現綠色產業的增值效應,進一步提高這些企業的資金創造能力,對銀行信貸有正反饋作用。同時,綠色信貸也會對“兩高”企業起到遏制作用,限制其資金來源,使這部分資金可以投入綠色產業中,形成資金的良性循環。綠色信貸政策向市場釋放出信號,表明國家支持綠色產業發展的決心,減少投資者的不確定性,讓資本更多地流向綠色產業。
綠色信貸相關政策使高污染的重工業發展受到限制,生產要素向綠色產業聚集,形成規模經濟效應,提高綠色產業的競爭力。綠色信貸的投放具有一定的標準,綠色評價等級越高的企業可以獲得越多的授信額度。在產業的整合下,符合國家環保政策的產業會整合成為主導產業,并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在此過程中,綠色產業被整合,獲得資本與資源的傾斜,夕陽產業則被淘汰,促進產業的優化升級。
目前學術界對綠色信貸的發展情況有兩種可采用的衡量方法。第一種是用綠色信貸的余額在所有信貸余額中的占比來表示,第二種是通過高耗能產業利息支出的占比來表示。由于浙江省綠色信貸發展數據披露不完全,樣本期間較短,所以本文采取第二種方法,即通過浙江省六大高耗能產業利息支出占工業產業利息總支出的比例反向衡量綠色信貸發展水平,即用(1-高耗能利息支出占比)進行衡量,表示為綠色信貸比(GCR)。
本文用浙江省三次產業增加值與地區GDP的比值作為衡量產業結構變化的指標,分別表示為第一產業占比(AGR)、第二產業占比(IGR)和第三產業占比(SGR)。
數據來源為《中國工業統計年鑒》、《中國經濟普查年鑒》、國家統計局網站。其中,2017年高耗能工業產業利息支出的數據采用插值法填補。
灰色關聯模型根據序列曲線幾何形狀的相似度來判斷其聯系是否緊密,其步驟如下:
①確定綠色信貸比為參考序列,三次產業占比為比較序列,對序列進行歸一化處理,得到{X0(k)}和{Xi(k)}。
②計算差序列,計算公式為:
③計算極差最大值為:
計算極差最小值為:
④計算灰色關聯系數為:
其中,θ為分辨系數,取值為0.5。
⑤計算灰色關聯度為:
基于上述計算過程,對浙江省2003-2020年的綠色信貸比與三次產業占比的灰色關聯度進行計算,得出灰色關聯度分別為r1=0.5107,r2=0.8028,r3=0.6336。結果顯示,提高綠色信貸比可使三次產業占比提升。灰色關聯度r2>r3>r1,即浙江省三次產業與綠色信貸比的灰色關聯度從大到小依次為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和第一產業。即綠色信貸比與二次產業的關聯性最大,其次是第三產業,第一產業最小。
浙江省工業水平位于全國前列,而第二產業的發展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和資源,同時也將產生巨大污染排放,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在綠色信貸方面,浙江省建立了信貸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正面清單,推動省級“零碳”試點單位和低碳工業園區的低碳項目,支持高碳企業低碳化轉型,推動信貸資源向綠色低碳項目傾斜。因此浙江省綠色信貸比與第二產業占GDP的比重關聯性最強,反映出浙江省綠色信貸政策對第二產業優化效用最明顯。近年來浙江省第三產業的發展較快,第三產業包括節能環保行業。綠色信貸可對第三產業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推進產業的升級與優化,其對浙江省第三產業的作用大于第一產業。最后,浙江省并不是農業發達省份,綠色信貸與第一產業占比的灰色關聯度最小,綠色信貸政策對第一產業的優化作用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綜上所述,實證結果與浙江省產業發展現狀相匹配。浙江省綠色信貸的發展對第二產業結構優化已經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對第三、第一產業的優化升級仍需進一步推動。綠色信貸資金的投入有助于資本的良性循環,未來應進一步增加對綠色環保產業的投資,限制對“兩高”企業的貸款,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綠色環保是產業優化升級的方向,未來的產業要以綠色、節能、環保、低能耗的行業為主導。
本文通過灰色關聯模型研究浙江省綠色信貸對產業結構優化的影響,并提出以下建議。
在實踐過程中經常發生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例如企業對銀行信貸產品、信貸政策了解不充分,銀行不能及時獲取監管機構發布的企業環境違法信息等。企業、銀行與政府之間如果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做不到數據及時共享,會影響綠色信貸的執行效果,造成貸款延誤或者信貸損失現象的發生。這些經驗表明信貸支持綠色產業應著重于金融機構信貸產品與企業的對接,完善金融與環保部門的溝通協調機制。所以應建立有效的綠色信貸信息共享平臺,對金融機構與企業的供需做好協調和對接工作,同時政府應及時發布企業的環境違法信息,發揮好橋梁和紐帶作用,提高綠色信貸對接、審批等工作的效率。
首先,政府應建立統一的綠色信貸監管評估標準。現在綠色信貸存在標準體系不統一、統計范圍過小等問題,降低了綠色信貸政策的實施效力和可操作性。因此政府應完善綠色信貸指導目錄和評估機制、制定環境風險評價標準,使監管部門能夠有針對性地工作,提高公平性。其次,政府應完善綠色信貸的法律法規。綠色信貸在我國仍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相關的法律法規并不完善,現階段發布的政策文件大部分是指導意見,沒有嚴格的監管標準,立法層次較低,沒有約束力。因此政府應完善綠色信貸配套的法制建設,制定具有權威性的綠色信貸法律法規,提高立法層次,提供法律支撐。同時,也應建立起綠色信貸相配套的信息披露機制、激勵約束機制等。
首先,商業銀行應建立起完善的綠色信貸全流程管理體系。在貸款流程上,應對全過程嚴格審查,加強資產的風險管理控制。同時應加強對綠色信貸客戶的管理,及時獲取客戶的環保評級信息并進行調整。其次,商業銀行應加強綠色信貸產品的創新。目前浙江省商業銀行已推出碳排放權抵押貸款、排污權抵押貸款等產品,應在此基礎上繼續加快環境權益類信貸產品創新,推出有效的綠色信貸產品。最后,商業銀行應加強對綠色金融人才的培養。綠色金融作為一個新的研究方向,在綠色環保的發展方針下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商業銀行可與相關院校、培訓機構通過設立訂單班等方式聯合培養相關人才,建立起從實習到就業的一體化培養體系。
首先,企業應制定個性化的綠色發展戰略。戰略的實施過程中要求企業采取措施改進組織架構、提升員工素質。例如應通過培訓等方式培養員工的綠色發展觀念,建立起綠色發展的企業文化。其次,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應進行綠色技術的創新研發,在原材料、生產技術、產品使用等各個方面進行管控,開發和生產綠色產品,減少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源和能源消耗,杜絕資源浪費,更多地使用清潔能源。同時應重視節能減排,遵守最基本的節能環保法律法規。最后,各企業應加強綠色發展的意識。企業應積極響應國家綠色發展的號召,重視對政策法規的學習,認識和理解政府對綠色產業實行的優惠政策,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推動企業綠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