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丹 高飛 王淇民 王明國
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南陽 473000
腦膠質瘤是起源于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的顱內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和病死率均較高,且治愈率較低。目前其治療方式還是首選手術切除,來緩解患者的癥狀,但治療效果并不理想[1-3]。該病的發病機理還不明確,因此探討其機制對于病情的控制和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意義重大。X 盒結合蛋白1(XBP1)是一種可以結合于目的基因構建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相關蛋白質[4-5]。Twist 相關蛋白1(Twist1)是一種結合在基因上游特異核苷酸序列上的蛋白質[6-7]。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已經證實可以通過誘導神經元或膠質細胞促進癌細胞的凋亡抑制和異常分化[8-9]。但在國內關于XBP1、Twist1、VEGF 與腦膠質瘤的相關性還尚無研究。因此,本研究通過對腦膠質瘤標本和健康腦組織標本中XBP1、Twist1、VEGF的表達水平進行檢測比較,分析其在該病中的臨床意義,以期能夠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定的依據。
選取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保存的50 例腦膠質瘤組織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8 例,女性22 例,年齡(37.66±5.66)歲。根據預后不同將其分為生存組(35 例)和死亡組(15 例)。其生存組男性18 例,女性17 例,年齡(37.60±5.47)歲,病程(1.31±0.47)年;死亡組男性10 例,女性5 例,年齡(37.80±5.97)歲,病程(2.00±0.38)年。同時選取40 例正常腦組織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24 例,女性16例,年齡(37.75±7.68)歲。
經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20192),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⑴經病理學診斷確診為腦膠質瘤者[10-11];⑵均為原發性腦膠質瘤者;⑶入院前未接受放化療治療;⑷無磁共振檢查禁忌;⑸無腦部手術史;⑹臨床資料完整者。
⑴患者非首次入院;⑵合并有其他血液疾病、惡性腫瘤者;⑶合并有內分泌疾病者;⑷合并風濕免疫及結締組織病變者;⑸心、肝、腎功能異常者。
將收集的腦組織的石蠟標本進行切片,脫蠟后滴加一抗,孵育后滴加試劑1,在37 ℃中孵育,然后進行免疫組化染色、脫水、樹脂封固,鏡下觀察,拍照,評定XBP1、Twist1、VEGF表達,上述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5.1.判定標準 在染色均勻的區域,選取5 個高倍鏡視野,依照陽性細胞數量與染色強度進行判定:陰性(-)0 分,弱陽性(+)1~2分,中度陽性(++):3~4分,強陽性(+++)。
5.2.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病例組與對照組XBP1、Twist1、VEGF 表達水平;觀察XBP1、Twist1、VEGF 在患者不同臨床病理特征中的表達水平;分析影響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分析患者XBP1、Twist1、VEGF 表達對生存時間的影響。
采用SPSS 21.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比較;logistic 回歸分析危險因素;Kaplan-Meier 進行生存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相比,生存組和死亡組XBP1、Twist1、VEGF陽性表達均較高,且死亡組高于生存組,見表1。

表1 病例組腦膠質瘤組織與對照組正常腦組織XBP1、Twist1、VEGF表達比較[例(%)]
XBP1、Twist1、VEGF 與患者組織分化、臨床分期以及KPS評分有顯著相關性見表2。

表2 XBP1、Twist1、VEGF與腦膠質瘤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例(%)]
XBP1、Twist1、VEGF 均是影響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見表3。

表3 影響50例腦膠質瘤患者預后的危險因素分析
隨訪期間死亡15 例,存活35 例,生存時間為5.00~56.00個月,平均29.56個月,與XBP1、Twist1、VEGF陰性表達相比,陽性表達時患者的生存時間較短,P<0.05,見圖1。

圖1 XBP1(A)、Twist1(B)、VEGF(C)與50例腦膠質瘤患者的Keplan-Meier生存曲線圖
膠質瘤是惡性程度極高的顱內腫瘤,國內外許多神經外科研究人員一直對該病的治療方法進行改進,但由于該病具有分化較低、侵襲性較強、增殖迅速的特點,所以無論是手術切除還是術后結合放射與藥物進行化療的方法,都無法提高其治愈率[12-14]。現階段,臨床工作者多采用影響學檢查來評估患者病情的發展,但是該檢查方式費用較高,檢查時間較長,且準確度較低。因此,開發腦膠質瘤早期診斷標志物是目前治療膠質瘤的研究方向[15-16]。在本研究發現,腦膠質瘤患者腦組織中XBP1、Twist1、VEGF陽性表達率高于正常腦組織;這提示,XBP1、Twist1、VEGF 均與該病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本文針對其臨床意義進行探討,同時為臨床診療提供新的理論依據。
當XBP1 的表達受到抑制時,腫瘤細胞活力會降低[17-18]。于佳龍等[19]和Liu 等[20]指出,VEGF 與膠質瘤的新伸出的螺旋狀毛細血管密切相關,主要通過神經遞質分泌的形式來促進下游的信號級聯反應。本研究將腦膠質瘤組織標本按照預后情況分為生存組和死亡組,檢測組織XBP1、Twist1、VEGF 表達,結果發現,死亡組腦組織中XBP1、Twist1、VEGF 表達高于生存組。本研究猜測,Twist1 與腦膠質瘤的發展、轉移和不良預后有一定關系,但并未得到證實。因此,本研究檢測了XBP1、Twist1、VEGF在患者不同臨床病理特征中的表達,結果發現,XBP1、Twist1、VEGF與患者組織分化、臨床分期以及KPS評分有顯著相關性,這說明,其與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有密切的聯系;這提示,當以上3 個指標在機體中的表達升高時,預后就越差[21-23]。除此之外,本研究還對患者發生腦膠質瘤的危險因素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XBP1、Twist1、VEGF 均為患者發生腦膠質瘤的獨立危險因素,進一步提示在臨床治療中加強對以上指標的干預,可對改善患者病情及預后有一定的作用。有研究表明,XBP1可能是通過PI3K∕Akt信號通路對腦膠質瘤細胞的生物學特性產生了一定影響,可能是通過下調凋亡蛋白對細胞周期進行阻滯和抑制細胞增殖[24-26]。也有學者指出,Twist1 可能是通過抑制P53 介導的細胞凋亡功能來促進腫瘤細胞的惡性轉化,主要是通過抑制其街道的基因轉錄過程來實現的[27-28]。VEGF 是目前已知效用十分明顯的調節微生物正常生長代謝所必需的因子,對醫療研究作用巨大,其可以促進扁平上皮細胞的增殖,促進大小分子的通過度,進而誘導腫瘤螺旋狀毛細血管的伸出[29-30]。這都表明其在腦膠質瘤病情監測方面起到了較高的臨床作用。但是,關于XBP1、Twist1、VEGF對該病的作用機制還是不夠明確。
本研究還對患者進行了隨訪,分析XBP1、Twist1、VEGF與生存時間的相關性,結果發現,與XBP1、Twist1、VEGF 陰性表達相比,XBP1、Twist1、VEGF陽性表達的患者生存時間較低;這說明,XBP1、Twist1、VEGF可作為判斷膠質瘤侵襲、轉移預計預后的監測指標。
綜上所述,XBP1、Twist1、VEGF 在腦膠質瘤中表達較高,與臨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的相關性,并與患者預后生存關系密切,可參與腦膠質瘤臨床生物學進展,這為臨床監測、治療以及預后提供了一個理想分子靶點。但本研究只是進行了初步探討,且樣本量較小,對于其作用機制并不明確,還需進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