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冰 謝偉梅
揭陽市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揭陽 522095
近年來,由于生活方式的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的增加,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以及惡性腫瘤等多種疾病的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化。早診斷、早治療是影響疾病預后的重要環節。健康體檢是人們了解自身身體健康狀況、排查疾病、發現疾病危險因素的重要手段。但在以往的體檢工作中,經常發生體檢者因對體檢流程、體檢注意事項等不甚了解而引起的醫療不良事件[1]。因此,在健康體檢中心進行合理有效的護理方案才能更好地優化服務,更好地滿足群眾需求。程序化護理要求在開展體檢工作前預先制定好護理工作的程序,使相應的護理工作人員能夠按照分工落實好各自的職責,使體檢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2-3]。
我們針對程序化護理在健康管理中心的應用效果及對體檢者滿意度的影響進行進行了以下研究。
選取2021 年1 月至12 月在揭陽市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進行檢查的100 例體檢者進行隨機對照試驗,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組和程序組,各50 例。程序組男24 例,女26 例,年齡21~68(41.31±1.38)歲,受教育年限(11.45±6.08)年。常規組男27 例,女23 例,年齡20~69(41.45±1.46)歲,受教育年限(11.45±6.08)年。兩組資料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的要求
納入標準:⑴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加的體檢者;⑵語言功能正常、能夠進行有效溝通者。排除標準:⑴急性病患者;⑵發熱患者;⑶傳染病患者。
常規組接受常規體檢護理:在體檢前,護士告知體檢相關注意事項,并指導體檢人員按體檢表逐項完成檢查;體檢結束后,收取體檢表。程序組實施程序化護理,方法如下。
3.1.組建程序化護理團隊 由1 位護士長和2~4 位護士組成。護士長負責制定程序化護理計劃,制定各級各班護理人員的工作職責,把每項工作具體落實到每個人,增強護士的責任感。護士嚴格按照預先制定的護理計劃實施護理措施[4-7]。
3.2.體檢前護理 營造干凈、舒適的體檢環境。根據年齡、性別、經濟狀況和既往病史,制定針對性強的體檢套餐。做好體檢預約工作,分時間段預約體檢,按小時將上午分為4個時段,下午分為3個時段,每個時段預30~50例體檢者,體檢者按照預定體檢時間體檢。護理人員在體檢前1 d 短信告知本次檢查的具體時間(日期和體檢當天的時間段)、注意事項和體檢流程。
3.3.體檢時護理 體檢所需的物品和材料由專人管理,及時補充。體檢者到達健康管理中心,護理人員認真核對身份信息,打印體檢表,根據各個檢查室實時體檢人數合理安排檢查項目順序,并制作體檢流程圖,將該流程圖打印、粘貼在體檢表上。體檢者按照流程圖進行體檢。護士巡查各自負責的檢查室,實時調整排隊人數,控制檢查室人流量,提高檢查效率,減少體檢者的排隊時間。對于容易發生擁堵、耗時較長的檢查項目——彩超,設置專人登記、排號,并引入智能叫號系統,盡量減少潛在體檢不良事件。為老年人、體弱者和孕婦等行動不便人士提供一對一援助[8]。對于緊急情況如暈針、低血糖、體檢者出現不良情緒等,制定各級各班的應急預案,并組織學習,護士遇到緊急情況時能夠積極應對。
3.4.體檢后護理 體檢結束后,分析、總結檢查結果,建立完整的電子檔案,并對體檢結果異常的患者提出建議與指導。對于確診為慢性病的患者,為其制定可行的護理方案,同時指引到相關專科門診就診,接受專科治療[9-11]。
⑴觀察兩組體檢效率,包括等待時間、體檢時間。⑵觀察兩組護理滿意度,通過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定。
用SPSS 24.0軟件統計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程序組等待時間、體檢時間比常規組短[(6.11±1.78)min比(12.15±1.64)min、(40.12±4.47)min 比(58.24±6.12)min],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17.646、16.907,均P<0.001)。
程序組很滿意25 例,滿意24 例,不滿意1 例,總滿意度98.00%(49∕50);常規組很滿意20 例,滿意21 例,不滿意9 例,總滿意度82.00%(41∕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111,P=0.008)。
健康體檢是預防和發現疾病的重要措施。人民群眾希望通過體檢能夠了解自身身體機能,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以及早期發現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然而,隨著體檢需求的不斷增長,健康管理中心護理工作的壓力較大,很多體檢者對健康管理中心服務質量不甚滿意,對醫院的形象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12-14]。因此,探索一種有效的護理模式對于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程序化護理是一種高效的、有計劃的、系統的管理方法[15];是從體檢者的需求出發,從行為、態度、環境等方面來提高體檢者的舒適度,保持良好有效的溝通,盡最大可能減少體檢者的不良情緒[16-17];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是根據實際需求設計可行有效的護理計劃,護理人員按照既定的程序按部就班地開展工作,從而使護理質量得到保障[18-19]。程序化護理模式強調對體檢工作程序的全面綜合分析,使體檢工作的整體流程順暢,為各環節的開展提供人員、設備和管理保障。優化人員、設備和管理方法,能夠提升體檢質量和效率,能夠提升體檢者的滿意度,同時減少體檢潛在不良事件,能夠促進體檢工作的順利、有序開展[20-21]。
研究結果顯示,程序組體檢等待時間、體檢時間比常規組短;程序組總滿意度比常規組高;這說明程序化護理在健康管理中心的應用效果顯著。這是因為程序化護理注重個體化服務,將體檢者的需求和護理要求作為護理工作的核心[22-23]。通過布置溫馨舒適的體檢環境,在顯眼位置粘貼指引標識,詳細講解相關體檢套餐內容、可能出現的不適情況和應對措施等,能幫助體檢者減輕緊張不安,能提高體檢者對體檢項目的認知,提高其體檢配合度,使體檢工作能夠順利開展[24-26];通過設立導檢護士,嚴格規范體檢秩序,能優化體檢流程,確保體檢工作有序進行,有效減少體檢等待時間;同時,根據體檢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有效減少跌倒、低血糖、暈針等不良事件的發生[27]。程序化護理人員的專業素養較高,責任心強,能夠快速有效地應對體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高體檢效率[28-30]。
綜上所述,在健康管理中心應用程序化護理,能夠有效縮短體檢者的等待時間和體檢時間,提高體檢效率和體檢者的滿意度,值得在健康管理中心護理管理中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