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宇 徐國亭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手術部,南陽 473000
腹腔鏡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結直腸手術領域中,其安全性、有效性已經得到臨床研究證實,且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諸多優勢[1-3]。雖然腹腔鏡技術對于術后康復進程有了顯著改善優勢,但其術后康復仍然受到疼痛影響。由于腹腔鏡結直腸手術創傷、切口以及腰腹部不適引發的術后疼痛,引起機體交感神經刺激、機體氧耗增加等一系列不良生理及心理反應,延長了康復時長。臨床常用腹橫肌阻滯(TAP)鎮痛模式效果確切,應用于腹部手術價值已經得到臨床證實,但有研究提出該模式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且維持時間短[4-5]。相較于TAP,超聲引導下腰方肌阻滯(QLB)具有更優的鎮痛范圍,且對于切口疼痛、內臟痛有著明確抑制功效。基于此,本研究將對QLB 在腹腔鏡結直腸手術中的應用及對術后不同時間點視覺模擬評分(VAS)進行分析,以期使得腹腔鏡結直腸手術阻滯選擇更趨于合理化、規范化。
選擇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2020 年10 月至2022 年6 月收治的行腹腔鏡結直腸手術患者121 例進行前瞻性研究,分析患者的病歷資料后根據麻醉方案的不同將患者分為觀察組(61 例)和對照組(60 例)。觀察組實施QLB,對照組實施TAP。觀察組:男34 例、女27 例;年齡41~65(51.27±3.49)歲;美國麻醉師協會(ASA)分級:Ⅰ級29 例、Ⅱ級32 例。對照組:男32 例、女28 例;年齡41~66(51.52±3.13)歲;ASA分級:Ⅰ級30例、Ⅱ級30例。兩組腹腔鏡結直腸手術患者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可作對比分析。(1)納入標準:符合腹腔鏡結直腸手術專家共識手術適應證[6-7];可自主參與VAS 評估者;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存在嚴重心肺、凝血等功能異常;存在結直腸手術禁忌證者;對局部麻醉用藥過敏或存在長期阿片類藥物史。
本次研究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文號:21-W0012)
兩組均進行標準術前評估及腸道準備工作,術前檢測生命體征,觀察組實施QLB,引導患者取側臥位,將超聲(美國SonSite 便攜式彩色二維超聲儀)探頭放置于腋前線髂嵴水平,可見腹壁三層(腹外、內斜肌、腹橫肌)肌肉聲像,并將探頭平移到腋后線水平,可見腰方肌、腹膜后脂肪,確定穿刺部位,采用22G神經穿刺針麻醉用藥[20 ml 0.25%羅哌卡因(生產廠家:河北一品制藥有限公司,規格為10 ml:75 mg,國藥準字H20113463)]。對照組實施TAP,引導患者取平臥位,將線陣探頭放置于肋緣下、劍突外側處,并將探頭長軸放置于肋緣平行處,直到可視腹直肌聲像,沿著肋緣向外側方向進行探頭移動直至腹直肌聲像消失,而腹外內斜肌聲像出現處,確定穿刺部位(腹橫肌及內斜肌間隙),每側均采用22G神經穿刺針麻醉用藥(20 ml 0.25%羅哌卡因)。阻滯30 min 后進行阻滯平面評估,達到T10-T12 平面表明阻滯成功。
所有患者均給予標準麻醉操作,麻醉誘導用藥包括2 μg∕kg 舒芬太尼(國藥準字H20 054171;廠家:宜昌人福藥業;規格為 1 ml:50 μg)+3 mg∕kg 丙泊酚(生產廠家:廣東嘉博制藥有限公司,規格為20 ml:200 mg,國藥準字H20051842)+0.6 mg∕kg 羅庫溴銨(生產廠家: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規格為2.5 ml:25 mg,國藥準字H20103495),維持麻醉用藥包括1.5%七氟醚(生產廠家:上海恒瑞醫藥有限公司,規格:120 ml,國藥準字H20070172)+0.1 μg·kg∕min瑞芬太尼(生產廠家: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規格:5 mg,國藥準字H20030200)持續泵入麻醉。同時根據患者心率與血壓情況調整瑞芬太尼泵入速度,促使生命體征始終維持在基礎值±20%左右,并調整七氟醚吸入濃度促使腦電雙頻指數始終維持在40~60。術后根據患者疼痛情況給予麻醉用藥。
對比兩組術后不同時間點疼痛評分:于術后4、6、12、24 h 檢測靜息時刻的VAS 評分,包括切口及內臟兩項疼痛評估指標,患者根據切口及內臟表現情況主觀自評(0~10分),分數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嚴重。對比兩組阻滯相關指標:記錄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總消耗量(術中+術后)、術中補液量及失血量。對比兩組術后鎮痛期間不良反應:外周神經阻滯后所有研究對象發生惡心嘔吐、呼吸抑制、瘙癢總概率。
將腹腔鏡結直腸手術患者數據納入SPSS 23.0 軟件中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觀察指標包括疼痛評分、阻滯相關指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觀察指標為鎮痛期間不良反應率)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統計學結果顯示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術中補液量、失血量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總消耗量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行腹腔鏡結直腸手術患者阻滯相關指標對比()

表1 兩組行腹腔鏡結直腸手術患者阻滯相關指標對比()
注:觀察組在超聲引導下確定穿刺部位進行腰方肌阻滯,對照組在線陣探頭引導下確定穿刺部位實施腹橫肌阻滯
觀察組鎮痛期間不良反應率[3.28%(2∕61)]明顯低于對照組[15.00%(9∕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28,P=0.025)。見表2。

表2 兩組行腹腔鏡結直腸手術患者術后鎮痛期間不良反應對比[例(%)]
術后兩組每個觀察時間點切口痛VAS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觀察組術后每個觀察時間點內臟VAS 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行腹腔鏡結直腸手術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疼痛評分對比(分,)

表3 兩組行腹腔鏡結直腸手術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疼痛評分對比(分,)
注:觀察組在超聲引導下確定穿刺部位進行腰方肌阻滯,對照組在線陣探頭引導下確定穿刺部位實施腹橫肌阻滯
目前腹腔鏡結直腸手術在我國臨床開展已經有20 余年,且技術逐漸趨于成熟,相關手術層面、解剖標志等關鍵技術均得到規范及廣泛認同。隨著加速康復外科理念興起,術后疼痛管理引起臨床重視,雖然腹腔鏡結直腸手術創傷較小,術后恢復較快,但術后鎮痛也會影響到康復效果,不僅僅是手術相關不良反應,還會限制患者早期活動,引發認知障礙甚至演變為術后慢性疼痛,因此加強疼痛管理是有必要的[8-9]。但目前腹腔鏡結直腸手術的鎮痛模式尚未統一,腹腔鏡結直腸手術鎮痛模式主要包括硬膜外鎮痛、局部鎮痛技術等,其中局部鎮痛技術屬于多模式鎮痛重要方法之一,可以減少全麻用藥劑量及不良反應,且持續時間較長,有一定緩解術后急性期疼痛功效,加速術后康復。
QLB 屬于軀干神經阻滯技術,廣泛應用于腹部手術疼痛管理,其工作機理是通過藥物由胸腰筋膜(TLF)逐漸擴散到椎旁間隙,繼而阻斷部分交感神經,阻滯同側脊神經,緩解內臟痛,發揮T7-L4 的廣泛阻滯范圍[10-11]。同時超聲實時引導下進行阻滯,位置淺表,且內部結構及臟器清晰可見,可以顯著提高阻滯成功率,降低穿刺對周圍組織的損傷。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術中補液量、失血量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舒芬太尼、瑞芬太尼術中用量一致前提下,觀察組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總消耗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均P<0.05)。其原因在于TAP擴散范圍局限導致鎮痛功效不佳,因此需要加大藥物劑量,而QLB具有較好擴散范圍及鎮痛功效,繼而縮減用藥劑量。術后各時間點兩組切口痛VAS 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觀察組術后各時間點內臟痛VAS評分更低。其原因在于TAP擴散范圍太過局限,僅僅位于腹橫肌平面,因此可抑制切口疼痛,但對內臟疼痛抑制效果不佳,導致患者未得到更多獲益。而QLB 技術通過對TLF 的阻滯作用發揮區域阻滯及鎮痛功效,TLF 不僅僅為藥液擴散通路,本身也存在脊神經分支及交感神經,富含機械系刺激及疼痛感受器,繼而同時發揮切口及內臟鎮痛功效[12]。觀察組鎮痛期間不良反應率更低。其原因在于QLB 操作位點更加淺表,且超聲分辨率較高,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腹腔內注射、腸管損傷風險。
綜上所述,QLB 應用于腹腔鏡結直腸手術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術后內臟疼痛評分,減少鎮痛藥物用量,降低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