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影



[摘 要]“三生課堂”,即“情生·理生·志生”課堂,是“三生”理念指導下的課堂。它指向新課標提出的育人目標的落實,對小學英語課程設計有一定啟迪。以譯林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下冊Unit 8 Birthdays“Story time”的教學為例,教師在“三生”理念指導下開展英語繪本融合課程設計,以學生情感狀態、思維品質、志趣生成為切入點,通過挖掘教材深意、整合繪本資源、多元融合設計等多種策略,有效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真正落實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三生”理念;繪本融合;主題意義
[中圖分類號] G623.3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36-0062-04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英語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要以主題為引領,“遵循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原則,緊密聯系現實生活,體現時代特征,反映社會新發展、科技新成果,聚焦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等三大主題范疇”。因此,英語課程主題的設計,要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師應堅持英語課程設計原則,將核心素養的培育貫穿小學英語教學全過程,通過打造“情生·理生·志生”的“三生課堂”,有效提升學生的語用能力,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筆者以譯林版英語教材五下Unit 8 Birthdays“Story time”的教學為例,具體闡述“三生”理念引領下英語繪本融合教學的設計與思考。
一、聚焦情感狀態,挖掘教材深意
譯林版英語教材在編排時選取了許多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涉及“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三個話題,知識點由易到難呈螺旋上升的趨勢。“三生”理念指導下的英語課堂教學,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豐富資源,挖掘和活用文本中的語言知識;要指導學生閱讀文本,分析文本潛藏的文化信息,體會其中蘊含的內涵和價值。這樣的英語教學,能潛移默化地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值得注意的是,教材雖是英語課堂的主要教學資源,但其內容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教學時,教師不應把教材視為神圣不可侵犯的,不敢越教材一步,要堅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英語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教師在分析教材文本時,要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建構單元整體教學概念,注意整合單元知識,強化學生對語言的整體輸入和輸出,幫助學生在加深對話題意義理解的基礎上,建構知識體系,實現遷移學習。課堂教學時,教師要以語篇為載體,引導學生以主題意義探究為目的,在語言實踐活動中,融合知識學習和技能發展。一是通過感知、預測、分析、概括,獲取、比較、應用、評價,完善知識輸入,建構知識體系;二是通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發展思維品質,形成文化理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生”課堂要求教師精心創設學習情境,自然引出探究問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給予學生充足的、可支配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經歷個人真學、組內深學、全班樂學和人人會學的過程,讓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冥思苦想和豁然開朗的體驗,能大膽自信地表達自己個性化的理解,能和教師、同學進行從容淡定的互動。
“三生”課堂強調學生學習的親歷性、主動性、深刻性和系統性。課堂教學允許不同學生有不一樣的收獲與進步。以譯林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下冊Unit 8 Birthdays的教學為例,第一課時旨在體現本單元主題,聚焦“人與自我”。課文圍繞Su Hai、Miss Li與Mike討論生日日期和不同的慶生方式展開,意在讓學生初步感知英語序數詞的用法,以及日期的表達方式。通過研讀教材,教師發現了較多可深入挖掘的知識點。比如,為什么Su Hai和Su Yang一起過生日?這能激發學生回憶已學的“twins”一詞。Su Hai和Su Yang兩姐妹和Mike的慶生方式為什么不同?這個問題能促使學生深入分析語篇。以后者為例,學生的回答如下。
S:Su Hai and Su Yang are from China. Mike is from the UK.
T:Yes. You are right. They ar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s.
在對話中,學生通過討論分析,找到了他們慶生方式不同的原因。教師給予學生肯定,總結出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文化。如果對話到此結束,學生就不能獲得提升文化自信的機會。這時,教師繼續追問,讓學生聯系自身實際思考。
T:What do you do on your birthdays?
S:I eat a cake.
T:You see,although we are Chinese,we also eat a cake. And do you know that in many western countries,people also eat noodles?
S:Really?
學生露出疑惑的表情,教師在PPT上展示外國人生日吃面條的圖片(見圖1),同時將板書左邊的內容變成面條的樣子。
學生在教師語言和圖片的雙重信息刺激下,慢慢領悟到世界各國的文化正在不斷融合,中國文化已逐步走向世界。教師通過對文本的深度挖掘,以及追問策略的使用,培養了學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了學生的文化意識。
二、聚焦思維品質,整合繪本資源
繪本融合教學是開展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效手段,復習、鞏固、遷移、拓展和運用單元核心知識是繪本融合教學的核心目標之一。教師要在單元教學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繪本,制訂繪本教學目標,篩選繪本中與單元核心知識相關聯的詞匯、句型和語言知識進行教學,使新舊知識間產生關聯,促使學生構建新的知識體系;要引導學生在關聯性、實踐性、綜合性和創造性的英語活動中自主探究,建構主題意義,從而將繪本知識有機融合在單元整體中,提高學生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繪本與課文之間的融合教學,教師可以分析文本主題,選擇主題類似或相近的繪本,進行課內閱讀的融合;可以借助內容、意義上的聯系,或將輔助語句嵌入語篇進行關聯教學。筆者在教學時就綜合運用了多種策略:(1)教學前,嵌入與本課主題和內容相匹配的繪本,為學生創設有意義的情境,鋪墊相關知識;(2)教學時,嵌入繪本語句、插圖和情節,作為單元不同板塊學習的過渡和實踐運用的內容,承上啟下,促進學生語言知識的內化;(3)教學后,借助繪本對教材內容進行復習、鞏固和拓展,推動學生知識的內化和能力的遷移。
開展繪本融合教學的方式有三:一是將繪本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二是將繪本作為教材的拓展學習內容;三是安排獨立的繪本閱讀,或配合單元話題和內容安排繪本閱讀。教師開展教學設計時,應從繪本的閱讀難度、話題、語言及文化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與教材文本的互補性等方面,思考融合教學策略;應充分利用繪本中的文字與非文字信息,在準確理解和把握繪本主題意義的基礎上,對語言、插圖和情節等方面的細節予以關注,特別要注意教學提問環節的設計與優化。
在講解完課文后,學生對生日日期的英文表達方式以及中外習俗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對生日的意義仍不夠明確。對這一特殊日子,學生只是簡單地理解為一個聚會、玩耍的日子,未能認識到生日背后,蘊藏著母親給予自己生命這一偉大意義。這時,教師播放課件(見圖2),師生一問一答,以blank filling(填空)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Birthday”的意義。
當教師問道:“Birthday is a day for ...?”學生都愣住了,思考片刻后,有學生回答“Me!”教師先對這一答案給予肯定:“Yes,its a day for your birth.”再追問道:“Who gives birth to you and how?”這樣的點撥啟發,不僅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將繪本Where do babies come from?自然而然地引入課堂教學中。
作為對主題的補充,教師可以對繪本進行有選擇的使用。教師通過聚焦從母親懷孕到孩子出生的整個過程,讓學生了解了自己是如何出生的,還引導學生體會母親的舉動,感受她的辛苦(見圖3)。
T:After listening,Jill hugs Mum tightly. Why?
S1:Because Mum is tired.
S2:Because Mum is hard.
在學生對母親懷胎十月生下自己的不易和艱辛有所體會后,教師及時總結:“同學們,你們的生日也是母親的受難日!”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在生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應當做些什么?”在討論交流后,有的學生說:“我們可以擁抱母親。”有的學生說:“我們可以給媽媽做一張卡片,并跟她說‘我愛你。”具體教學片段如下。
T:Your birthday is also your mothers suffering day. What else can we do on birthdays?
S1:We can hug mother.
S2:We can make a card for Mum and say I love you.
經過上述教學,學生都認識到是父母給了自己生命,此時他們心中充滿了對父母的感恩之情。這時,教師通過兩個問題,深化學生的感恩意識——“When are your parents birthdays?”“What do you want to do for them?”這兩個問題提醒學生,除了常懷感恩之心,在平時也要多關心父母。
在課堂最后一個環節,教師要求學生將對父母的愛大聲地說出來。教師收集了學生和父母的合照,當照片出現在課件上時,學生全體起立并大聲說出“Thank you,Dad/Mum. I love you!”學生的大聲表白,將課堂的感恩氛圍烘托到極致。繪本融合教學強調角色的代入感。角色代入就是將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人物,把自己的情感代入其中,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中體驗、感受人物的情感起伏,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更好地解讀文本,領悟故事內涵。上述教學,教師成功打造了一個“情生·理生·志生”的“三生課堂”,真正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了實處。
三、著眼志趣生成,多元融合設計
英語學科作業設計應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教師要基于英語新課標與教學目標,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將繪本納入單元整體框架中,創新作業設計和實踐活動。
1.優化作業分層設計,利用繪本激發興趣
踐行優化分層設計作業的教改理念,要從聽、說、玩、演、唱、讀、寫、看、思、辨等多方面入手,以心理內驅調動英語繪本語言表達運用的外驅力,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要發揮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在多樣化作業的自主選擇中,體會英語繪本語言訓練作業帶來的成就感,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快樂地成長;要依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從低到高依次遞進,在課程目標指引下,明確每個階段繪本閱讀的知識目標及能力目標,精練融合作業,讓籠統作業變分層作業,避免作業“一刀切”,提升繪本融合教學的作業質量。
2.融合繪本分層作業,減輕負擔立德樹人
根據學生所處的不同層級,融合繪本設計作業,可設計基礎夯實型、發展提升型、融合實踐型這三類作業。教師對不同水平的學生的發展方向,應有精準定位和評估,讓作業成為融合繪本、因材施教的有效手段。教師應基于小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心理特征、思想情緒、學習習慣和興趣愛好等,設計繪本融合作業,同時應讓作業兼顧科學性、豐富性、趣味性、人文性和生活實用性。教師要本著減量求質的原則,巧妙設計繪本融合作業,讓作業不再成為一種任務,而是能夠真正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3.融合繪本分層設計,精準定位因材施教
作業是課堂講讀活動的延伸,指向學科思維的落地。因此,本節繪本融合課的作業設計,要滲透本單元的知識,體現布魯姆認知目標分類中的分析、綜合和評價等目標。融合繪本的作業設計,要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不同程度以及不同學習需求,進行分層設計,使作業充分體現豐富性、趣味性以及生活實用性,真正實現因材施教。本課的作業設計分為必做和選做兩類(見圖4)。必做作業包括談論Su Hai和Mike的生日,以及制作思維導圖展示自己的生日。選做作業為觀看不同國家過生日的視頻,選擇其中一個完成“文氏圖”;閱讀更多與生日有關的繪本。
值得注意的是,英語教材中的文化知識,囊括中外兩種文化。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圖文對照,培養學生“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同時,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這也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綜上所述,英語教學要聚焦學生的情感、思維和意志狀態。聚焦學生的情感狀態,讓學生在體驗、分享和評價的過程中,體會淡定、思慮和喜悅的情感;聚焦學生的思維狀態,讓學生在建構、反思和頓悟中,經歷由模糊到清晰、由零散到系統、由膚淺到深刻的過程。讓學生通過真學、深學、樂學、會學,實現情緒、情感、情懷的成長,推進學理、道理、真理的認知生成,實現志趣、志氣和志向的逐步達成,并使這三方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 薛琳瑛.小學英語主教材與繪本融合的主題式閱讀教學策略[J].小學生(上旬刊),2022(5):49-51.
[2] 沈潔.小學英語教材與繪本融合教學探究[J].校園英語,2022(6):100-102.
[3]李淑媛.圍繞主題意義促進學生英語閱讀深度學習的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2(10):45-49.
[4]王薔,孫萬磊,趙連杰,等.大觀念對英語學科落實育人導向課程目標的意義與價值[J].教學月刊·中學版(外語教學),2022(4):3-14.
(責編 蔡宇璇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