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麗
[摘 要]民間美術是美術教學的重要資源,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還能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術課堂中,教師可通過情境導入、多元展示、課堂交流、作品賞析、自主實踐、多元活動等策略,適時開展民間美術教學,充分發揮民間美術的藝術價值,使學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促進學生美育、德育等方面的發展。
[關鍵詞]民間美術;實際應用;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7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36-0044-03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小學教育體系中的美術教學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民間美術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它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強大的藝術生命力。作為融民族精神、特色和文化于一體的獨特藝術形式,民間美術是美術教學的重要資源。教學民間美術,不僅能豐富美術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民間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促進學生美育、德育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教師應重視民間美術教學,讓民間美術走進小學美術課堂,帶領學生感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領悟民間藝術作品的審美意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一、情境導入,初步了解民間美術
“實踐出真知”,這個道理在美術學習中也同樣適用。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他們的想象力豐富,喜歡自己動手操作,探索新的、未知的事物。進行民間美術教學,教師不妨根據學生的特點,先圍繞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民間美術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場景的感染下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再通過開展手工制作活動,使學生對民間美術形成初步的感知。
例如,湘教版美術教材四年級下冊《春節到》一課,主要內容是講述春節的習俗。教學的導入環節,教師提問學生:“同學們,在過春節的時候,人們通常會在家里張貼哪些東西來體現濃濃的年味呢?”有的學生說:“人們會在門口張貼春聯。”有的學生說:“我們會在家里張貼一些年歷、年畫等。”還有的學生說:“我們會張貼農民畫和門神畫。”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紛紛回憶過春節時的場景。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民間過春節時張貼的年畫、農民畫以及門神畫等美術作品,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本堂課學習內容的興趣。同時,教師向學生詳細講解門神畫的由來,分析門神畫是怎樣來表達辟邪祈福的美好寓意的。課尾,教師引導學生共同設計并制作門神的服飾。學生按分工組建小組,如專門研究服飾顏色的色彩組、擅長構圖的繪畫組、制作服飾的制作組等。學生在分工合作中不斷激發想象力與創造力,加深對民間美術的認識,也能更好地鍛煉動手操作能力,提升自身的美術水平。
二、多元展示,體會民間美術特色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教育教學中嶄露頭角。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而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不僅能向學生展示更加豐富多彩的美術作品,拓寬學生的美術視野,還可以通過視頻、圖像、動畫等多元形式,增強美術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更加愿意學習美術,享受美術學習。進行民間美術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現民間美術的特色與內涵,多種形式滲透民族文化,以構建更加高效的美術課堂,促進學生美術綜合素養的發展。
例如,教學湘教版美術教材五年級上冊《家鄉的古建筑》時,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帶領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建筑的類型、特征及范圍,向學生講述與古建筑相關的歷史典故。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上只是進行單純的口頭講解,學生就會產生枯燥乏味之感,從而逐漸對美術學習失去興趣。因此,教師不妨利用多媒體技術,以更加生動的形式將古建筑的宏偉風貌呈現出來,并利用視頻、動畫等動態呈現形式,向學生直觀形象地講述古建筑的特點。如亭閣的屋頂屬于飛檐類別,呈流線型,實際上它的結構由三角形或梯形組成,每個部分都可以看作是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或正方形組合。通過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向學生講述古建筑線畫寫生的步驟及要求,不僅能讓學生更加輕松地理解古建筑的線條畫法,增強學生民間美術的學習效果,還能開闊學生的美術視野,為學生的古建筑速寫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使美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高效。
三、課堂交流,探索民間美術內核
我國民間美術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是勞動人民生活經驗和生活智慧的結晶,蘊含著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發現、認識、鑒賞民間美術的藝術魅力,還要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歷史意義和人文底蘊,探索民間美術深厚的文化內核。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圍繞民間美術開展交流和討論,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實現不同思維的相互碰撞,使學生對民間美術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與認識。
例如,教學湘教版美術教材四年級下冊《中國龍》一課時,教師先向學生展示龍的圖片,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龍身上的部位和現實生活中的哪些動物相似呢?”經過仔細觀察和激烈的討論,學生得出結論:“龍頭上的角像鹿角。”“龍的身子很像蛇。”“龍的爪子像老鷹的爪子。”“龍身上的鱗片很像魚鱗。”……在不同思維的碰撞中,學生初步掌握了龍的特點。教師再向學生詳細講解龍的特征、演變歷史,加深學生對龍的印象。然后,教師提問:“通過剛才的學習,大家已經充分了解了龍的形象。其實,龍本身是不存在的,是人們虛構出來的。那么,請大家想一想,古人為什么會覺得龍是這樣的形象呢?”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結合剛學習的知識進行分組討論,發散學生的思維,探索龍的象征意義和文化內涵。有的學生說:“龍本來就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一種圖騰崇拜。它是由好多種動物拼合起來的,所以集合了這些動物的特點。”有的學生說:“龍的形象是一步步演變而來的。一開始,龍的形象比較抽象、簡潔,后來逐漸豐富、華麗,代表著人們對生活的期盼越來越高,生活也越來越好。”有的學生說:“在人們的想象中,龍有強大的本領,能呼風喚雨。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我們都是龍的傳人。因此,龍要看起來神勇、尊貴、威武。”……通過交流與合作、研究與探討,學生不僅掌握了龍的特征,更加了解了龍的文化內核,使學生產生作為龍的傳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提高了學生對民間美術中龍的形象的認知。
四、作品賞析,發揮民間美術價值
教學民間美術,不僅可以使美術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還能讓學生基于認知經驗更加直觀地理解美術知識,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民間美術的資源豐富而繁雜,有的作品寓意美好,能夠很好地展示民間的文化與風俗,而有的作品容易給學生帶來不好的影響。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合理地選擇適合教學的民間美術資源。如可以選擇一些流傳至今的經典作品,或者具有正確價值導向的優秀作品,讓學生進行賞析。這樣可以真正發揮民間美術的教學價值,正向引導學生學習,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美術教學效率。
例如,教學湘教版美術教材一年級下冊《有趣的拓印》時,教師先展示課前收集的一些經典民間印畫作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欣賞優秀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步感知紋理的立體感。然后教師向學生講解制作印畫所需的工具和步驟,并示范印畫作品的制作過程。最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獨立制作獨具特色的印畫作品。在民間美術作品的熏陶下,學生的美術素養和審美能力逐漸得到提升。
又如,教學湘教版美術教材三年級上冊《趣味動漫》后,教師利用皮影戲及其人物造型來進行拓展延伸。教師先呈現一些有趣的皮影戲視頻片段,讓學生觀察皮影戲中的人偶造型,初步了解皮影戲的構成及其內涵;再選擇一些符合課堂主題、能給予學生正面影響的皮影造型,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這樣,一方面,能給予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導向;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知皮影造型。最后,在這些較為經典的人物造型的引導下,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親自實踐。通過繪畫、裁剪等方式,學生自主創作出各式各樣的皮影人偶造型,在實踐中進一步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里,教師優選一些經典、優秀的民間美術作品來引導學生進行賞析學習,使得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相關的民間美術知識,提升了審美能力,增強了美術課堂教學效果。
五、自主實踐,創新民間美術作品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依據學生的真實學情和認知規律、個人意愿,鼓勵學生深入探究,大膽地進行藝術創新。民間美術正是激發學生創作興趣和靈感的有效素材。教師可以提前為學生準備一些與民間美術相關的創作材料,在課堂上分發給學生,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自主進行創作實踐。自主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促進學生美術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例如,教學湘教版美術教材一年級下冊《剪貼組拼小村莊》時,教師鼓勵學生依據自己的喜好,自主設計剪貼畫的色彩變化。同時,教師提示學生可以采用民間的剪紙或繪畫的方式來完成剪貼畫,圖案的內容可以是花草樹木,也可以是可愛的小動物,還可以是大山與河流等。學生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作出來的剪貼畫豐富多彩,充滿了童趣和創意。
又如,教學湘教版美術教材三年級上冊《花手帕》時,教師先帶領學生觀看介紹扎染工藝的視頻,讓學生初步了解這門手藝,再向學生講解扎染工藝的起源、發展、特點及其文化內涵,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扎染工藝。然后教師為學生提供簡易的扎染工具,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扎染手帕,深入體會扎染藝術的魅力。在扎染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更多的美術技能,對民間美術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這樣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有效促進了學生美術素養及思維能力的提升,為學生今后的獨立創作奠定基礎。
民間美術來源于生活。因此,教師要重視生活元素的運用,利用生活中的美術素材,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將民間美術融入課堂教學當中。同時,教師也要注意挖掘學生的創作潛能,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力,以更好地實現美術教學的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六、多元活動,領悟民間美術內涵
民間美術是我國寶貴的藝術資源。民間美術教學,除了課堂這個主陣地,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與民間美術相關的課外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能夠更加切身地體會到民間美術的魅力,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樣也有助于學生繼承和弘揚民間美術,最終實現美術教學的目標。
進行民間美術教學,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基于當地的民間美術資源,聯合學校舉辦“民間美術進校園”活動,邀請一些德藝雙馨的民間美術藝術家到學校開展相關的講座,為學生提供民間美術方面的指導,激發學生對民間美術的學習興趣。如可以在班級內開展“民間美術作品創意大賽”,鼓勵學生自主創作一些民間美術作品,展示、交流作品后評選出優秀的作品,并給予創作者一定的獎勵,用實際行動鼓勵學生大膽發揮自己的創作才能;也可以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去相關的民間美術展覽館進行參觀學習,讓學生在欣賞民間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更加全面地理解民間美術知識,領悟民間美術的內涵。通過這些多元化的活動,不僅能讓學生對當地的民間美術資源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開闊學生的美術知識視野,還實現了美術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的結合,增加學生學習美術的途徑,提升了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同時,對民間美術的學習和領悟,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認同感,并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促進民間美術的傳承和發展。
民間美術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要在美術教學中融入更多的民間美術知識,豐富美術教學內容和學生美術學習體驗的同時,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民間美術的內涵,以培養學生傳承傳統文化與藝術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促進學生美術綜合素養的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 雷紅喜.民間美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3):159-160.
[2] 石劍青.將民間美術資源引入小學美術教學的應用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2(8):119.
[3] 王宏偉.民間美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學刊,2017(6):75-78.
[4] 曹鋒.追本溯源:將民間美術資源引入小學美術教學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10):240.
[5] 趙佳銘.中國傳統民間美術元素在小學美術教材中的應用分析[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9.
(責編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