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甫 左天生
【摘要】中國共產黨一百年的奮斗歷程展現了波瀾起伏的歷史圖景。在時光長河的滌蕩下,中國式現代化經歷從革命時期的工業化思想探索,到“四個現代化”的豐富發展與“中國式的現代化”的提出,再到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開辟,中國式現代化的百年歷程呈現清晰的歷史脈絡。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持續推進,將更有信心和能力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勝利。
【關鍵詞】百年黨史∣中國式現代化∣歷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必須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1]現代化概念雖然肇端于西方,但就其探索而言卻不僅僅限于西方,而是全人類共同探索的主題。中國共產黨的百年黨史下現代化建設探索正是將理論與不斷變化發展的現實實際相結合的科學理論。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工業化思想探索
1919年五四運動成為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在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中,中國共產黨在中華大地上應運而生。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清楚地認識到,實現工業化(現代化)是中華民族實現民族獨立的根本前提,但首要任務是必須要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新中國,必須在完成首要任務后再開始工業化探索。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關注工業化這一問題,并對工業化道路作出積極探索。1922年,陳獨秀在《造國論》中提出“采用國家資本主義,由中央或地方(省及市)政府創造大的工業、商業、農業”[2]的現代化道路探索,展現了中國早期現代化意識。進入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主要矛盾。1933年,毛澤東提出在現在的階段上,中心任務就是革命戰爭,經濟建設也要圍繞這個中心任務。1935年,中國共產黨在瓦窯堡會議上提出必須建立最廣泛的反日民族統一戰線,在此思想指導下,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抗爭。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出,要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為走向工業化奠定政治基礎和制度基礎。1945年,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報告中提出沒有工業就沒有鞏固的國防,將工業發展上升到國家安全的角度。1949年3月,毛澤東提出要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向工業國,這將是未來國家建設的總體任務和主要路徑。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關于工業化的思想是極其豐富的,是在中國革命實踐基礎上得而來的,同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高度一致,深刻體現了我們黨在“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的同時,已經開始展望“建設一個新世界”,工業化思想的前瞻性思考,成為新民主主義時期制定方針路線的依據。
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四個現代化的豐富拓展
1949年新中國成立,在經過3年的國民經濟恢復后,為擺脫落后挨打的局面,將落后的農業國建設成富強的工業國,新中國領導制定了包括工業、農業、商業、科技等一系列發展的“一五計劃”,推動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建設。1954年,周恩來總理提出要建設有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等計劃,從此我們黨開始了對現代化實踐的深入探索。1956年,黨的八大召開,在正確分析我國主要矛盾的基礎上,并提出盡可能迅速地實現國家工業化,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并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提出借鑒蘇聯現代化建設中的缺點和錯誤,不能走老路,不能重蹈覆轍。1964年,周恩來總理根據國家發展的現狀,改變了工業與農業發展的位置,并將現代交通運輸業改為現代科學技術,形成新的“四個現代化”要求,并提出向現代化強國目標邁進。為了實現四個現代化目標,毛澤東提出了在“分兩步走”的計劃中:“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盵3]雖然在后面的發展中由于急躁冒進、急于求成,沒有遵循科學發展規律,經歷了一系列的重大挫折,但是黨一直沒有放棄建設現代化的追求,在黨的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黨的十一大上都堅持著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夕,我們黨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始終以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并積極支持其他不發達國家的經濟建設,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發展?!八膫€現代化”從理論內容到實踐踐行都得到不斷豐富拓展,反映了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美好愿望和憧憬,鼓勵了無數中國人以極大的熱情投身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中。
三、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中國式的現代化”的提出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決定將全黨的工作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中國式的現代化探索。1979年,鄧小平明確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概念,從此成為中國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新的目標追求。1982年,黨的十二大提出將“兩個文明”一起抓作為戰略方針寫入正式文件,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一步深化了對于現代化的認識。1987年,鄧小平提出“三步走”戰略,在第三步目標達成后最終能夠基本實現現代化。從此,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了實現代化的目標奮勇前進。1997年,江澤民提出“新三步走”戰略,提出新世紀的十年讓人民群眾的小康社會更加富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2002年,將“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寫入黨章,系統地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2007年,黨的十七大進一步將小康社會目標從“全面建設”調整為“全面建成”,在黨的十八大中得到進一步落實??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式的現代化在跨越式發展中不斷前進,在對基本概念進行明確表述后,逐步形成了如“三步走戰略”到“新三步走戰略”,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建設同步發展的現代化布局。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國經濟發展躍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從溫飽不足,向著全面小康跨越。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實現了“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奮斗目標,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開辟
在新時代十年發展的現實進程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明確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4]以國家制度和治理推動其他各類主體的現代化建設,最終在統籌兼顧中實現治理目標和社會現實的統一。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5]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十四五”時期發展的主要目標同國家發展的遠景目標進行有機銜接,構建成國家新的頂層設計,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于未來建設發展的自信自立精神。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一百周年大會上提出我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創造性地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重要概念。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是“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6]從本質要求講“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盵6]進一步豐富發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發展要求,并從“三件大事”和“十六個方面”全面總結了新時代十年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和成就,這都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實踐過程。新時代十年中國的偉大變革,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不僅日益強大,更是一個愈加自信、開放包容,愿意為全人類做出貢獻的中國。馬克思深刻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盵7]中國式現代化不是臆想和空想,而是幾代中國共產黨人歷經千辛萬苦從實踐得來的。百年歷程下中國式現代化的一步步更新發展,充分證明了“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這一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
參考文獻
[1]讓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放射新的時代光芒[J].理論導報,2021,No.401(05):27-30.
[2]任建樹:《陳獨秀著作選編》第2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481.
[3]人民日報理論部.中國式現代化[M].北京出版社,2021:69.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23.
[5]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
[6]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23,23-24.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0-471.
【基金項目:安徽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研究生專項研究課題(21mllyjszx018);安徽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及相關專業研究生專項研究課題一般項目(22mllyjszx019)?!?/p>
(作者簡介:韓甫,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2021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左天生,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2021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作者單位:安徽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