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現鋒
【摘要】所謂法律思維,通俗地說就是以法律的角度和邏輯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檢察官法律思維既具有法律職業者法律思維的一般性,亦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把握法律思維要點,熟練運用法律思維,是檢察官實踐司法辦案,實現法律信仰的有力武器。
【關鍵詞】法律思維∣檢察官∣司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要把對法治的尊崇、對法律的敬畏轉化成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睓z察工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環節,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檢察官法律思維是檢察官法治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云,積習成性,積性成命,培育檢察官“法律思維”,使之成為檢察官習慣性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把習近平法治思想內化于心,外踐于行,對于檢察事業的發展和社會公平正義的維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法律思維與檢察官法律思維
所謂法律思維,通俗地說,就是以法律的角度和邏輯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比如,漢高祖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者抵罪”,即可作一種法律思維理解。鄭成良《論法治理念與法律思維》用比較的方法對法律思維的特點進行了概括,他認為法律思維與其他思維相比至少具有以下特點:1.以權利義務為線索;2.普遍性優于特殊性;3.合法性優于客觀性;4.形式合理性優于實質合理性;5.程序問題優于實體問題;6.理由優于結論。以上特點的概括,可以作為法律職業者法律思維準則的參考標準。檢察官法律思維既具有法律職業者法律思維的一般性,亦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我國檢察制度的特色決定了檢察官在司法格局中的法律監督者的身份,檢察官承擔著刑事檢察、民事行政檢察及公益訴訟四大業務,代表著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維護公平正義。檢察官的這種地位和職能對其審查、判斷、處理案件的法律思維方式必然會產生深刻影響,促使其務必秉持客觀公正立場,在運用經驗直覺、價值判斷、利益衡量等實質推理獲得司法結論時,更加注重社會公益和實質正義的實現。比如,刑事檢察中檢察官承擔著指控犯罪的訴訟職能,同時也承擔著保護被指控人合法權益的訴訟職能,既不能冤枉一個好人,也不能放過一個壞人,此之謂不枉不縱。又如民事行政案件,檢察官既要維護當事人雙方的合法權益,又負有對人民法院與相關行政機關的法律監督之責,一手托兩家甚至一手托幾家,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作出正確結論的前提下,還要以案結事了政通人和為目標??傊?,由于檢察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獨特的角色定位,其從法律角度看待和分析問題、以法律的方式和途徑解決社會問題的形成了獨特的法律思維方式與思維習慣。
二、檢察官法律思維的幾個要點
(一)信仰法律,追求天理、國法、人情的和諧統一
美國法學家伯爾曼有句名言:“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形同虛設?!睓z察機關作為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檢察官具體承擔懲治和預防犯罪、對訴訟活動進行監督等職責,是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別需要堅定法律信仰,增強做好檢察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律設大法,禮順人情,檢察官法律思維要繼承中華法律文化的優良傳統,辦理案件“上達天道天理,下體人情民意”,努力實現天理、國法、人情的和諧統一,努力實現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皺z察辦案決不能只守住形式‘不違法底線,必須將天理、國法、人情融為一體,情同此心,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真正、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時任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在第十五次全國檢察工作會議上如是說。新冠疫情初期,哄抬物價、暴力擾亂防疫工作、生產偽劣口罩等防疫物資……面對復雜多樣的基層沖突和違法犯罪案件,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連續發布十批55個典型案例,及時有力指導涉疫案件。對于因隱瞞旅居史等致病毒傳播或傳播風險的案件,有意見按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責,最高檢認為不能為了嚴而嚴,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緊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提出激活刑法第330條妨害傳染病防治罪,最低法定刑可為拘役,兼顧了天理國法人情,實現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相統一。
(二)審查案件遵循法律思維邏輯
我國是成文法典國家,包括檢察官在內的法律職業者均是依法辦案,其法律思維的基本模式為演繹式,亦即人們常說的大陸法系司法三段論,通過這種邏輯思維模式,以實現“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然而,客觀世界的復雜多變,決定了檢察官審查案件法律思維模式的不拘一格。至少除了諸如三段論式的演繹法、歸納法等形式邏輯在法律思維中的具體運用外,檢察官個人的經驗與價值判斷、情感與法律知識、利益與目的衡量等非形式邏輯思維也不可或缺。事實上,檢察官在處理案件,特別是疑難復雜、存在爭議的案件過程中,形式邏輯和非形式邏輯的思維方法往往是交互使用的。尤其是出于案結事了等多種辦案目標的考慮,檢察官個人往往更側重于運用經驗和價值判斷等非論證思維方法去作出平衡裁決。再者,類比推理也是檢察官經常使用的一種思維方式,尤其是辦案經驗豐富的檢察官處理一般案件的時候,使用起來得心應手,方便快捷,處理復雜案件往往也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檢察工作中適用指導性案例其實主要運用的就是類比推理方法。筆者曾經辦理過一起民事裁判結果監督案件,法院認定了作為汽車銷售一方為購買方向第三人借款,且在購買方未償還借款又無其他任何擔保的情況下將車輛予以交付的事實,經審查認為不符合日常經驗法則,法院認定事實有錯誤。又根據該判決書認定某合同部分條款的事實,選擇性地忽略了合同中另一部分條款,按照司法解釋中關于對案件事實的認定違反邏輯推理法則(前提不充分不足以推出其結論)的規定,以認定當事人雙方存在借貸關系之基本事實缺乏證明為理由,向法院提出再審檢察建議,后經再審改判。
(三)不偏不倚,像幾何學一樣精密司法
貝卡利亞說:“應當用幾何學的精確度來解釋法律的問題。因為這種精確度足以制勝迷人的詭辯、誘人的雄辯和怯懦的懷疑?!睓z察官也要以此為標準,做到審查案件明辨是非曲直,處理案件客觀公平公正。中國人傳統的價值觀講究中庸之道,所謂“中”,意思就是不偏不倚,恰到好處,孔子說:“刑罰不中,則民手足無所措?!毙塘P失中,人民群眾在案件中就感受不到公平正義,并且“手足無所措”,無所適從,刑罰也就失去了一般預防的作用。他還說過,“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睙o訟是求固然理想,做事謀始以求消滅紛爭于未然,避免將來陷入訴訟,然而一旦發生爭議或爭斗,客觀上需要公權力介入,訴訟就幾乎不可避免了。關于訴訟,無論是刑事案件或是民事、行政案件,客觀上都關系著當事人個人及家庭的命運,甚至足以改變其一生的軌跡。所以,“你辦的其實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北本┦腥嗣駲z察院劉哲檢察官以此為題的文章一經《檢察日報》和正義網載出,這句話就迅速刷屏,引起了包括檢察官在內的法律人的巨大共鳴。“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就最講認真?!睓z察官辦理案件也要最講“認真”,要時時處處戰戰兢兢、臨深履薄,從辦案件就是辦人生的思想認識出發,切不敢有任何一絲一毫地疏忽大意,以免葫蘆僧判斷葫蘆案。
參考文獻
[1]鄭成良:法治思維與法律思維[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4):7.
[2]諶其果.法律思維:一種思維方式上的檢討[J].法律科學,2003(2):10.
[3]劉治斌.法律思維:一種職業主義的視角[J].法律科學,2007(5):54.
[4]張衛平.法治思維與政治思維[J].浙江社會科學,2013(12):143.
[5]李瑜青、張建.法律思維內涵與特征再思考[J].東方法學,2012(2):132
(作者單位: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