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蘊含著對我國優良傳統文化中哲學理念、文化內核和思想精髓的繼承,更通過對傳統文化進行符合時代的揚棄、為傳統文化創新指明前進方向和有機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發展等手段實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本文旨在探討并闡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我國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起到的作用,以期對進一步提升其實效提供助力。
【關鍵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基,歷經千年的沉淀,積淀了豐富的哲學思想、文化內涵和思想精髓。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我們黨的最新指導思想,是在中國特殊歷史時期和社會條件下,結合中國實際和時代背景形成的。在繼承傳統文化基礎上,其不斷推動傳統文化的創新和發展,為推進中華文化的創新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誕生背景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深入,社會主要矛盾自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發展和政府治理面臨著頻發的新問題、新挑戰和新訴求,在這個過程中,原有的制度和理念已經難以完全滿足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實際。例如,具體到傳統文化這一特定領域,傳統的治理模式和思想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發展的指導作用、促進作用逐漸難以跟上隨著全球化程度不斷提高的實際,從而相比以往更為需要有更為符合中國發展實際的新指導思想和理論成果。自總書記當選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后,以其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黨的重要指導思想中汲取精華,對它們進行了總結和融合,并以此為基礎實現了對這些寶貴理論成果的現代化、中國化改造,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不僅富含著基于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所獲取的寶貴歷史經驗,是貼合新時代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現代化建設的科學思想指導和行動指南,也是對我們黨重要理論成果的高質量創新,是具有高度延展性和價值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所在[1]。
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
(一)哲學理念上的傳承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根源上來說,就來自于我國上下五千年深厚的歷史底蘊和革命與發展過程中的實踐經驗,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其形成與發展的根系和養料。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對我國優良傳統文化思想中哲學理念的具象化體現。例如,我國歷來強調求真務實、崇實黜虛的精神,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即處處體現著實事求是的理念,講求在微觀上精準把握基層實際,強調實干興邦,避免空談誤國。又比如,對于“天人合一”這一古代哲學重要命題,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則具現化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依托生態文明建設從根本上實現我國國民“人”與自然環境“天”的協調和共處,對這一哲學命題做出了精彩解答。再比如儒家思想中的“仁愛”“誠信”等傳統價值觀,“大同世界”“天下為公”等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分別以核心價值觀、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等方式予以現代化的表達,不僅體現出了其思想精髓,也為哲學理念的實踐價值開發提供了堅實基礎。
(二)文化內核上的沿革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不僅提出了諸如核心價值觀等高度概括化、簡明化的內容,同時也蘊含著深刻的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文化自信等思想內核,在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相契合的同時,通過明確的指導思想為全社會凝聚了主動積極繼承與發展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在政治文化領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君子之道”“仁政”等重要思想內核,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發展,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黨的建設新時代”等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強調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保證,充分挖掘出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價值和潛力。在社會文化領域,將我國傳統價值觀中“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核心進行總結和完善,提出了覆蓋社會各個方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功推動了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在文化建設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兼顧了我國傳統文化的長遠發展,提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強調推動文化自信、文化創新、文化繁榮等方面的工作,以進一步促進中華文化的現代化和國際化[2]。
(三)思想精髓上的提煉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長于以高度簡潔、融會貫通的方式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建設和我國發展實際的有機結合,特別是精煉黨的重要理論成果,結合我國優良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高度概括,將深奧復雜的哲學思想以簡明扼要的語言表達出來,將傳統思想引導轉化為解決當代實際問題的理論與實踐。比如依托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重要理論,創造性提出“五位一體”“四個全面”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精準把握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最簡潔的語言表達出最完整和最核心的要點。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
(一)對傳統文化進行符合時代的揚棄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我國傳統文化是揚棄的、創新的,一方面強調其價值,提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承與創新,以充分發揮其對群眾、對干部的指引作用,另一方面也注重對傳統文化進行適度、科學的改造與發展,有機結合時代背景和工作實踐,剔除其固化、負面、不再符合時代發展需求和人民群眾需要的部分,進一步激發出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活力。
(二)為傳統文化的創新指明前進方向
我國所具備的深厚歷史底蘊和人文寶藏,實際上有著無比寶貴和獨特的價值,然而其價值的體現有賴于基于時代背景和現實需求對其進行創新和優化。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強調的中國夢、創新驅動、科技興國等戰略目標,無一不是立足于我國文化強調創新和創造,鼓勵人們開拓創新思路和方法,有效促進了我國文化的創新和發展,并為傳統文化的創新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
(三)有機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發展
在國際化的大背景下,傳統文化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繼承和發展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所強調的文化自信、和平發展、命運共同體等重要理念和思想,充分彰顯了中國的國際形象和文化軟實力,不僅能夠在國內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而且在國際上獲得了高度認可,進一步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促進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舞臺。
四、結語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不僅是推進中華文化不斷創新、走向世界舞臺的重要舉措,也是增進人民凝聚力和認同感、匯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合力的重要指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應當始終秉持其理念和精神,積極挖掘和領悟其中的傳統文化價值和哲學思想,以此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孔聰.繼承與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傳統文化思維[J].山東干部函授大學學報(理論學習),2019,No.424(01):31-34.
[2]范玉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底蘊[J].人民論壇,2019,No.641(S1):132-133.
[3]俞均.習近平的傳統文化觀分析與研究[J].知識文庫,2018,No.431(08):34.
(作者簡介:武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教育;工作單位: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