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恒倉 陳聰 李洪亮 朱慶 黃山(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試油試采分公司)
井下作業是石油系統最艱苦行業之一,員工是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工作的,對修井設備自動化有著強烈的要求。在井下作業發展過程中,實現修井設備環?;?、自動化、智能化[1],能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耗,提升井下作業生產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確保生產運行持續且高效地進行,解決以往工作中經常出現但難以處理的諸多問題,實現對自動化施工系列配套設備遠程控制[2]。
目前國內外作業環保自動化工藝技術主要分兩類:
1)高度集成多模塊自動化工藝技術:包括作業平臺系統、自動吊卡系統、自動上卸扣系統、油管扶正推拉系統、油管舉升系統、環保地面排管控制等多系統高度集成配套應用。地面1人就可操作,自動化程度高,但成本高(一套系統上千萬元),對作業場地平整度要求高,搬運及組裝費用耗時長,國內油田應用較少。
2)多模塊半自動化工藝技術:包括作業平臺系統、管橋滑道舉升系統等不同多模塊的集成配套應用形式。施工時司鉆、井口、地面各1人即可實現管柱順利起下,作業安全性高,目前國內油田應用較多,但設備笨重,搬運繁瑣,安裝需吊車配合,同時需要上機械設備平作業場地。在實用性上存在不足。
深入了解國內外自動化工藝技術后,對比實際施工現場,通過走訪調查,開展PDCA循環,發現四個突出問題:一是井口操作臺控制、收集溢流效果存在不足,易污染井場及周邊環境,員工操作時易滑倒,存在安全隱患;二是作業管橋及滑道工藝技術落后,功能單一,機械自動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低;三是使用管柱液壓鉗上卸扣,需人工拉拽,易發生崩扣、夾斷手指等危害;四是修井機繃繩錨定時,打樁易損壞地下管線,造成人員傷害。地錨附著力小,樁眼強度低,需反復丈量調整,單井拆裝繩卡高達64次,耗時過長。
結合井下作業環保自動化工藝技術和施工現場突出的問題,不斷創新研發四項技術。按照5W2H原則制定對策并實施:
1)研發隨車式環保操作平臺技術。利用平臺實現接液收集,平臺裝置安裝在自背井架尾部,機械牽引收放應用,立好井架后能夠自動化控制平臺與作業井口高度,將作業井口套裝在多功能環保操作臺裝置中央,連接好井控設備及井場污油回收設備,作業時產生的污油污水引入裝置后,用自吸罐回收處理,即可實現小修井起下管桿安全、環保、自動化高效施工的目的[3]。并與作業機一體裝配、隨作業機一體搬運;機械自動化升降調節作業高度;控制收集作業井口油管溢。隨車操作平臺裝置見圖1。

圖1 隨車操作平臺裝置Fig.1 Operating platform device with vehicle-mounted
2)研發隨車分體式油管貓道技術。利用修井機液壓為動力源,采用剪刀式舉升實現高度舉升下放,用液壓缸和滑輪組控制貓道對油管前后輸送[4]。利用液壓帶動四連桿控制推手和鉤臂實現管自動上下滑道,輔助無線控制,實現油管起下過程中的作業施工自動化,且收起時懸掛在平臺背部。隨車分體式油管貓道裝置見圖2。

圖2 隨車分體式油管貓道裝置Fig.2 Tubing catwalk device with vehicle-mounted separated type
3)研發隨車式管柱起下自動上卸扣技術。該裝置底部為管柱卡緊機構,利用修井機氣壓實現卡瓦抱卡油管本體,起下油管時減少一個油管吊卡的應用操作,并實現油管對中井口法蘭中心,可預防和消除油管起下過程中因油管不對中井口造成油管絲扣損傷。管柱卡緊機構上為管液壓上卸扣裝置運動的滑軌機構,實現液壓上卸扣裝置的進入與退出起下管柱,最上部為油管液壓上卸扣裝置。整個裝置輔助手動控制和無線控制裝置[5],收起時置于井架底座中心空隙內一體搬運。從而提高了作業效率,減輕了員工勞動強度,預防了液壓鉗傷害員工手指的安全隱患。隨車式管柱起下自動上卸扣裝置見圖3。

圖3 隨車式管柱起下自動上卸扣裝置Fig.3 Automatic buckle loading and unloading device with vehicle-mounted pipe string
4)研發隨車式鉆孔繃繩錨定技術。裝置由鉆孔旋樁、螺旋地錨及固定機構組成。鉆孔旋樁裝置以修井機的液壓動力為動力原,利用液壓馬達旋轉的帶動鉆頭旋轉和驅動頭升降,實現鉆孔和旋入螺旋地錨。利用固定環套將繃繩和地錨快速連接實現繃繩錨定[6]。隨車式鉆孔繃繩錨定裝置見圖4。

圖4 隨車式鉆孔繃繩錨定裝置Fig.4 Drilling guy line anchoring device with vehicle-mounted
針對研發過程中出現的技術難題,通過創新四項技術,找到了有效的解決途徑。技術難題解決途徑見表1。

表1 技術難題解決途徑Tab.1 Solutions of technical difficult problems
1)隨車多功能環保操作平臺裝置技術參數:平臺可調節升降高度1.1~2.0 m;平臺允許井口與車輛偏差度,前后28 cm,左右17 cm;平臺規格2.87 m×2.4 m×0.25 m;平臺最大儲液量400 L,平臺承載重量2 000 kg。其特點:與車輛連接固定,隨修井機一體搬運;游動密封,污油污水導流收集接液;折疊收起,施工操作空間大;護欄采用鋼鏈掛接,拆卸快速,安全性能好。
2)隨車分體式油管貓道裝置技術參數:前舉升起升重量500 kg,后舉升起升重量400 kg;前舉升高度0.7~2.3 m,后舉升高度0.50~1.65 m;油管前后輸送距離1.4 m;油管自動上下滑道裝置的單向,向上舉升重力300 kg、向橫向推送力100 kg;無線遙控距離50~100 m。其特點:油管氣動鎖緊機構卡緊油管;液壓滑軌機構控制進退;采用電磁控制機構[7]。
3)隨車式管柱起下自動上卸扣裝置技術參數:控制方式為電控/液控;最大扭矩4 kN·m;最高額定轉速100 r/min;最低額定轉速30 r/min;開口尺寸180 mm;系統額定壓力16 MPa;設備質量小于或等于680 kg;控制電壓:DC24 V;外形尺寸1 366 mm×600 mm×962 mm。其特點:油管舉升前后輸送系統懸掛在平臺上,隨車搬運;舉升系統前部與油管滑道固定行走,后舉升與滑道滑動固定;液壓缸與滑輪組配合實現液壓缸單倍行走,輸送雙倍距離;連接模塊化組裝,井場適應性強。
4)隨車式鉆孔繃繩錨定裝置技術參數:設備高度2.2 m;旋轉扭矩718 N·m;鉆樁上下行程1.85 m;液壓馬達轉速30~120 r/min;螺旋地錨高度2 m;固定環套固定銷直徑28 mm。其特點:模塊化組裝,適應性強;油管上滑道系統采用液壓推動連桿機構實現上管;油管上、下滑道裝置與滑道快速安裝固定。
井下作業環保自動化施工配套裝置研發成功后,通過了質量健康安全環保體系相關認證,在中小修井作業施工現場試驗,解決了作業施工中井口溢流污染環境難題,消除安全隱患,減輕員工勞動強度,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燃油等能源損耗[8-9]。通過試驗,月施工井數雖然由10口增加到13口,但施工效率確提高了30%,燃油費用降低了29.7%。
配套裝置累計推廣應用5 500口井,節省成本2 777.5萬元。其中節省各種車輛燃料能源成本費用4 500元/d,減少人工費用550元/d,實現凈利潤1 361萬元。
推廣應用的隨車式環保自動化施工系列配套裝置,實現了環保接液,其接液效率達到98%,提高作業效率30.3%,大幅降低能源損耗,創效1 300余萬元,燃油費同期對比降低了29.7%,在現場應用中見到了良好的節能效果,為今后井下作業自動化設備提供有力的借鑒作用。目前井下作業自動化設備應用和發展前景,急需各類技術人員進行更深入的探索與研究[10]。例如完成油管舉升集成一鍵操作,井口油管的自動接送,油管上扣時自動對中,自動吊卡控制起下油管,及油管卸扣后的液體防飛濺技術和油管自動轉運定位技術,從而實現井口無人操作,推動自動化技術和水平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