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奇
(萊陽市河洛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山東萊陽 265309)
近年來,為解決傳統蘋果套袋技術用工成本高、蘋果品質下降等問題,我國引進蘋果免套袋技術,促進了蘋果產業發展,提高了果品產量與質量。為進一步發揮免套袋技術優勢,筆者對蘋果免套袋技術與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進行了深入研究,進而促進我國蘋果產業的健康發展。
相比于傳統蘋果套袋技術,免套袋技術具有減輕環境污染、降低成本、提高果實品質的優勢(如圖1)。第一,減輕環境污染,在果樹栽植與果實成長期間,生產人員無需使用到一次性蘋果袋等材料,后續不會在材料使用與處理期間破壞當地生態環境,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理念。第二,降低成本,可以大幅減少用工成本與材料成本,在傳統蘋果套袋模式中,單個紙袋的平均使用成本在0.25 元左右,由材料成本、套袋工費、摘袋工費等部分組成,每公頃果園的蘋果套袋成本在7 萬~8 萬元。采用蘋果免套袋技術,可以節約這一部分生產成本,一般情況下可以降低30%的總體生產成本。第三,提高果實品質,采用免套袋技術的蘋果檸檬酸、琥珀酸等成分含量明顯高于套袋蘋果,且優質果率也得到明顯提升[1]。

圖1 蘋果免套袋結果狀
在品種選擇環節,生產人員需要從外觀品質、抗病性、生長周期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明確側重點,以確定蘋果品種的選擇依據。目前來看,常見蘋果品種包括煙富系列、澳洲青蘋、瑞香紅、俄勒岡2號、秦脆、信濃甜等。例如,對蘋果生長周期有著嚴格要求,并要求蘋果清脆可口時,可選擇煙富系列中的3 號、7 號、10 號等品種,如煙富10 號蘋果在10月下旬成熟,品質上乘、色相片紅,果肉硬度達到8.78 千克/厘米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到15%左右,口感極佳,還可以明顯抗苦痘病與枝干輪紋病等病害。
首先,在矮砧集約蘋果園中,生產人員需要以疏除作為主要修剪手段,嚴格遵循適度回縮以及疏放結合的原則,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采取疏除、開角以及回縮等多種方式進行整形修剪。對處于幼樹期的蘋果樹,以疏除中心干競爭枝、重疊密生枝與過粗枝為主,并在中心干上按照特定排列形式來選留長勢較好、角度方向適宜的主枝。對處于盛果期的蘋果樹,以疏除密生枝、中心干上過粗枝以及陡長枝為主,并對長度超標主枝和過弱結果枝進行回縮處理。其次,在喬砧成齡蘋果園中,生產人員著重采取回縮、抬干以及疏除手段,以蘋果樹樹冠上部透光和下部良好通風為修剪目的。一般情況下,需要分多次開展落頭修剪作業,把落頭高度控制在65%~75%行距左右,把過低主枝抬升到定干高度處,將延長枝回縮至預備分枝部位,采取回剪手法來處理結果枝組,以及綜合采取放、拉等手法來培育全新下垂結果枝組[2]。
為提高蘋果樹光能利用率,促使果實發育、蘋果花芽分化和提高果實品質,需要應用到高光效樹形模式,具體可采取矮砧密植模式與喬化成齡模式。其中,矮砧密植模式是把行間作業帶控制在1.5~2.0米,果園覆蓋率保持為60%,每畝留枝量控制在3 萬~4 萬條,盡可能將蘋果樹整形為高紡錘形或是細長紡錘形,并要求蘋果樹樹冠透光率不低于35%(如圖2)。為此,可以把蘋果園每畝產量控制在4000 千克左右,且優質果率超過80%。而喬化成齡模式則是將行間作業帶保持在1.0~1.5 米,果園覆蓋率保持在70%~80%,每畝留枝量控制在5 萬~6 萬條,將蘋果樹樹形改造為小冠開心形、大冠開心形或是改良紡錘形,并要求樹冠透光率不得低于25%,這類蘋果園的畝產量在3500 千克左右,優質果率略低于矮砧密植模式,但仍可保持在75%以上[3]。

圖2 矮砧密植模式
為提高果實外觀品質,避免因果實色澤晦暗而影響市場銷量與價格,可選擇應用果實著色技術,生產人員在蘋果樹生長與果實發育期間定期在葉片上均勻噴多元素復合肥,以及在樹冠下部放置反光膜來反射自然光線。同時,在果實采收前一段時間,生產人員分多次摘除果實周邊區域遮光葉片,并將果實轉動1~2 次(如圖3)。

圖3 促進蘋果著色
首先,在土壤管理方面,生產人員提前在果園開展起壟覆蓋作業,修整上下部寬度分別為45、110 厘米,高度在20 厘米左右的弓背形土壟,在表面覆蓋地膜或無紡布等材料,為苗木營造適宜、穩定的生長環境。隨后,開展行間生草作業,在果園內播種黑麥草、紫花苜蓿等草種,或是在現場保留自然生長的蒲公英、馬唐、紫花地丁等草種。果園生草將起到促進苗木根系發育、減輕病蟲害、提高葉片光合效能與果實品質等多重作用。同時,需要嚴格控制草體生長高度,待草頂端距地高度超過0.5 米后,立即開展割草作業,并把留茬高度控制在0.1 米左右。
其次,在肥水管理方面,生產人員在采果后施加基肥、花期追肥,合理選擇肥料品種與控制單次施肥量。例如,在施基肥時,盡量使用有機無機復合肥,一般情況下將單株蘋果樹施肥量控制在5~10 千克,具體視蘋果樹長勢與土壤肥力情況而定。隨后,在苗木栽植完畢后立即澆灌,并在萌芽期、幼果期等時間段內分多次灌溉。
3.1.1 高標準建園首先,優選蘋果品種,在不影響蘋果產量與果實品質的前提下,盡量選擇具備免疫或是高抗遺傳特性的品種。例如,挑選新紅星與國光品種,可以把桃小食心蟲與金紋細蛾等害蟲的幼蟲成活率控制在7%以內,并預防葉螨與蚜蟲等次生害蟲。也可挑選煙富7 號品種,此類品種的抗病害性能優越,可以預防苦痘病、枝干輪紋病等。其次,要保證苗木質量,檢查蘋果苗木是否存在越冬幼蟲、不健壯以及黑星病、綿蚜等病蟲害,禁止栽植質量檢驗不達標的苗木,將不合格苗木進行集中處置,避免病蟲害擴散[4]。
3.1.2 打造通透樹冠蘋果樹樹冠生長繁茂,噴涂的農藥很難進入到樹冠內部,降低了害蟲消殺效果,經過一段時間后還會再次出現同類問題。因此,需要搭配采取打造通透樹冠與農藥消殺措施,生產人員提前對郁閉蘋果樹進行透光改造,控制樹冠枝條數量與密度。既可以提高病蟲害防控效果,有效消殺樹冠內部區域的各類害蟲,還可以減少農藥用量。
3.2.1 燈光誘殺在蘋果免套袋栽培期間,包括鱗翅目蛾類、鞘翅目金龜子類等害蟲都具備趨光特性,夜間會聚集在光線較亮區域內。因此,生產人員可采取燈光誘殺技術,夜間在蘋果園內擺放若干盞高壓黑光燈或是頻振式殺蟲燈,利用光線將各類害蟲吸引到燈具周圍區域,借助電流、頻振沖擊力來消滅害蟲。此方法多用于消除蘋果小卷葉蛾等種類害蟲,成本低、易于操作、效果顯著,不影響蘋果樹正常生長,但無法消滅蟲卵。
3.2.2 枝干涂白為處理枝干害蟲與越冬害蟲,并提前預防蘋果樹在生長期間出現枝干日灼、延遲萌芽開花與霜凍等多種問題,生產人員可采取枝干涂白措施,準備生石灰、拌合水、大豆汁與食鹽等材料,將各類材料按比例加水攪拌,攪拌完畢后獲取涂白劑,在蘋果樹枝干與樹干上均勻涂刷涂白劑,嚴格控制涂刷厚度,要求南側樹干涂刷厚度略大于北側樹干。
3.3.1 植物源農藥防控在傳統蘋果園栽培模式中,普遍使用高毒性與高污染性的化學藥劑來消滅害蟲,對當地生態環境、蘋果樹長勢與果實品質均造成明顯影響,嚴重時還會出現土壤污染、大氣污染、果實農藥殘留超標等問題。因此,在綠色可持續發展背景下,生產人員需要更換農藥品種,由新型植物源農藥取代原有化學農藥,此類農藥的毒性與污染性較小,在高效殺滅各類害蟲的同時,可以將環境污染程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3.3.2 激素誘劑防控激素誘劑防控是利用人工合成或提取的昆蟲激素來干擾蘋果園內害蟲行為,起到減少害蟲繁衍量、消滅成蟲的作用。例如,在以減少害蟲繁衍量為目的時,生產人員在蘋果樹樹干等部位放置由性外激素制成的誘芯,驅使雄性成蟲迷失方向、錯過繁衍時期。在以消滅成蟲為目的時,則在樹冠中部懸掛若干數量誘捕器,在誘捕器內放置昆蟲激素誘芯,使用誘捕器來捕捉成蟲,然后集中銷毀。
綜上所述,應用蘋果免套袋技術是蘋果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生產人員需提高對蘋果免套袋技術的重視程度,明確技術核心優勢與局限性,掌握品種選擇、整形修剪、高光效樹形培養等方面技術的應用方法,并落實包括高標準建園、打造通透樹冠、植物源農藥防控在內的多項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以推動蘋果免套袋技術的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