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媛
(灤州市農業農村局 河北灤州 063700)
果實品質與果樹的種植技術息息相關,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果樹的種植技術也在不斷的進步,而果實的品質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技術指標,如果果實的品質能夠得到提高,那么這一技術就可以得到推廣。果樹的種植技術涉及到了許多方面,比如果樹的選擇、土壤的選擇、種植方式的選擇等等。所以,要從多方面著手,才能改善果實的品質。
在果樹的生產中,對病蟲害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直接關系到果實產量和品質,也會影響到果農的經濟收入,如圖1 所示。噴施農藥是一種很常見的病蟲害防治措施,但有些果農對農藥的選用不準確和使用不科學,對其用量也不嚴格,雖然可以殺死果樹上產生害蟲,減輕病蟲的危害程度,但也會引起病蟲的耐藥性,造成大量的有益昆蟲死亡,從而破壞果園的生態平衡,降低果樹的產量和品質。

圖1 果樹病蟲害危害狀
果實脫落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營養。造成營養缺乏的因素有很多,有可能是因為肥料使用不當,造成了營養物質不能滿足果實發育的需要;又或者是疏花疏果工作不到位,造成了結果過多,超過了目前的營養狀況。以上兩個因素都會造成果實掉落,致使果樹產量和質量下降。
目前,我國果樹產業仍處于產品單一的狀況。由于觀念和經營水平的限制,農戶在選育新品種時,為了保證自身的經濟效益,多數栽培的都是市場上較為穩定的品種,因為不同果樹品種分布有很大差別,產量也有很大差別。如果果樹的品種是一樣的,那么一旦發生了問題,市場就會變得不穩定,其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的能力也不足,從而造成銷量下降[1]。
果園屬于一種經濟林,而造林的主要目的是以獲取優質果實的經濟效益為主,因此,要打造好果樹的自然生長環境。在眾多的自然條件中,土壤的營養是非常重要的。果樹的栽培要及時地進行施肥,尤其是在幼樹和開花期,對樹體和果實的生長發育有需求,需要好的自然條件。在施肥時,要注意合理地控制養分的比例、種類和用量,以平衡大量元素氮、磷、鉀和其他微量元素。提倡以農家肥替代化肥,從而取得較好的效果。此外,在栽培果樹時,要注意保持足夠的水分,防止干旱和積水;保持足夠的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保持適當的溫度、濕度,有利于養分的高效積累。
果樹的生長發育除受到自然因素的影響外,還受到人工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的果樹栽培技術已相當成熟,可以采取人工干預的技術手段,如控制溫度、澆水、施肥、營養等。在果樹的人工栽植中,應確保其樹體結構的合理,既有水平的,也有豎向的;合理的高度控制,便于管理和采收;保證適當的密度、足夠的空間,保證樹枝和樹葉可以伸展,并展示出寬大的樹冠;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進行適當嫁接、合理配置品種,以提高栽培效果。
在原有的種植流程中,都是以果農的經驗為基礎進行栽培,并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新世紀以來,我國重視發展農業,重視果樹生產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針對果樹的種類,采取多種方法,以保證產量和質量。比如,矮密栽培是一種科學栽培方法,如圖2 所示,其優點是投資少,效益高,該技術縮短了果樹的生產周期,有利于及早進入結果期,為果農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而且,這樣的栽種方法,可以增強光合作用能力,對果樹的生長發育光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在當前的果樹栽培中,應以科學依據進行考量,合理應用新技術,以增加果實的產量,實現其應有的經濟效益,促進我國果樹產業高質量發展[2]。

圖2 果樹矮密栽培
果園建設要確保良好的基礎設施。果樹的生長環境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概念,它包含了外界的自然條件,如土壤、水分、溫度、濕度、光照等,還要考慮到果樹的密度、高度、授粉、冠幅、嫁接、管理等因素。果樹的生長環境是由自然和人工因素共同決定的,它既影響果樹的生長,也影響果樹的果實品質。例如,果園應選擇適宜的氣候、肥沃的土壤、方便的灌溉、良好的排水系統,以保證果樹在不同的自然條件下,都能滿足果樹的生長需要。在自然條件達不到要求時,可以采取人工措施,如松土、施肥、除草等,為果樹的生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第一,要加強農業生產技術的應用。在種植時,要把果樹的水分、營養等作為切入點,對土壤、營養、水源條件進行優化,積極掌握適宜的管理技術和經營方式,為果樹的健康生長奠定基礎。在技術較為成熟的地區,要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利用現代果樹栽培技術,采用矮砧、寬行密植、紡錘形整形修剪等新的栽培方式。充分發揮水肥一體化和無人機防治病害蟲如圖3 所示的優勢,可節約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

圖3 利用無人機防治果樹病蟲害
第二,強化對栽培技術要點的控制。在果樹栽植后,要對其進行后續的管理。在果樹正式進行栽植之前,要根據果樹品種、土壤肥力等因素,進行密度設置、土壤養護,根據品種選擇適當的管理方式,以保證果樹的正常生長。
光照度對果實影響很大。在新疆,果實品質很好,味道也很好。這主要是因為新疆的晝夜溫差較大,白天陽光充足,晚上氣候涼爽,有利于果實中的糖分生成。因此,在果樹栽植過程中應注重光照問題,從而加強對果樹的溫度控制。還有就是要在適宜的溫度下生長。在某些地區,冬天氣溫低時,應考慮修建大棚,為果樹創造適宜的生長條件。比如,用透明膜搭建大棚,既能增加光照,又能提高氣溫。在晚上的時候,要將大棚覆蓋起來,確保不會有過多的熱量流失。這可以使果樹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下生長,果實的生長發育速度會更快。不同果樹的生長狀況是不一樣的,要針對果樹生長情況進行科學把握,從而保證果實的產量和品質。
首先,在種植果樹的時候,要適當地噴灑藥劑,這是目前為止,最有效的殺蟲方法。從本質上來說,殺蟲劑的作用很大,而且效果也很好,但是很多果農都會過量使用殺蟲劑,造成了大量的農藥殘留,形成了很多的安全隱患。因此,必須加強對殺蟲劑的管理和控制,既要選用合適的殺蟲劑,又要嚴格控制用量。
其次,積極引進生物控制技術。在防治各類果樹病蟲害時,應積極推進物理防治與生物防治的有機結合,盡量減少藥劑的使用概率,采用生物鏈的作用和效果,或采用誘殺劑等手段,從源頭上解決病蟲害的問題[3]。
3.6.1 疏花疏果果樹的坐果數量(坐果率)是影響果樹生長發育的一個關鍵因素。在種植前期,良好的生長環境可以確保果樹的正常開花。在此期間,要合理地進行疏花,以保持優良的果實品質。在中期,適當的人工疏花可以確保果樹的正常開花,在這個時期,要選擇人工輔助授粉,以確保坐果率和果實產量。在后期,通過科學的人工授粉,可以保證大量的結果。
3.6.2 套袋果實套袋技術是指在完成了果樹疏花疏果工序后,在幼果期將果實套袋,采摘前1 個月再摘下。該技術在北方得到了廣泛地推廣,不但能使果實的顏色、光澤度、果形等得到改善,而且能減少農藥、化肥的殘留量,從而提高果實的品質。果農應根據當地的氣候、病蟲害等因素來決定紙袋的層數,例如,一般選用雙層紅色木紙漿紙袋如圖4 所示。此外,套袋的時間和方式也有一定的要求,北方一般在當地麥收的前后,清晨的露水干后是最好的時機。在套袋時,將幼果放入袋中,并將其懸在紙袋中在中心,用金屬絲固定袋口。

圖4 果實套袋
總之,在現代農業生產中,果樹的種植既可以提高農戶的經濟收入,又可以防止土壤受到侵蝕,從而改善生態環境。在果樹種植中,要提高對果樹的管理水平,面對各種問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積極應對,保障果樹的健康穩定生長,為果樹的規模化生產提供有力的支持。提高果品質量,與品種選擇、施肥、日常管理密切相關。在提高果品質量之前,必須對以上幾個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以達到提高果品質量、增加經濟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