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玉
(運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山西 運城 044000)
茶文化起源于我國古代,古時候的勞動人民已經開始種植茶這種經濟作物,并且普及到日常的生活中,人們經常聚集在一起進行品茶,也產生了與茶相關的貿易形式,因此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內容。茶作為我國普及比較廣的飲品,除了帶給人們物質上的享受之外,也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放松身心。很多古代的文人墨客通過飲茶活動聚集在一起,討論著彼此感興趣的話題,飲茶過程中還會搭配音樂、舞蹈、詩詞歌賦等其他藝術形式,更好地幫助人們滌清心靈,享受精神的片刻寧靜。
圍繞著茶相關的話題,產生了很多物質層面的內容,例如:泡茶使用的茶具、飲茶的清雅場所、煮茶的火爐等等,這些都能夠成為美術創作中的元素。除了物質層面的內容之外,在精神層面,很多文人墨客也通過茶文化相關的活動抒發內心的情感,留下了很多傳世佳作。例如:茶文化中存在很多富有內涵的生活哲理,發人深省的名人、名家故事,還有引人入勝的茶樂以及特定歷史時期形成的價值觀等等,這些都豐富了茶文化的內涵,也為美術創作提供了更多的意象,可以幫助開拓創作者的眼界和心境。
首先,在文化價值方面是相互契合的。這是因為:一方面,美術作品一般都是以寫實主義為主,通常是對一些生活中的場景、人物、環境等進行描繪。同樣,茶文化也是以勞動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場景為主進而形成的文化內容。另一方面:美術作品中往往還會通過特定的場景來表達作者創作時的內心情感,而茶文化在形成時,也會將一些生活哲理、名人故事等融入其中,進而體現一定的為人處世原則或者是價值觀等等。因此,從這兩方面可以看出,茶文化元素與美術創作在文化價值層面是相互契合的,因此能夠將茶文化的相關元素融入到美術創作中,進而豐富美術創作的種類,為創作過程增加更多的靈感。
其次,在內容上也是相互契合的。美術作品一般會將真實存在的事物融入到創作中,例如:山水、花鳥魚蟲等都是美術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對于茶文化來講,采茶的農具、品茶的茶具等都是文化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可以說茶文化和美術創作在內容上也是高度契合的,再加上各種美術技巧的應用,進而形成了不同的美術風格,對于茶文化元素的表達更具審美意境。
我國茶文化經歷了長期的發展,從我國古代開始就成為了美術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社會背景、生活方式等外在因素的影響,茶文化在不同時期美術創作中的審美意境表達也有所區別:
首先,唐朝美術作品中的茶文化元素,其審美意境表達主要是以反映真實的茶文化生活場景為主。唐朝時期由于經濟較為發達,人們的物質生活比較富足,品茶成為了人們重要的娛樂和社交項目,因此這一時期的美術作品,也主要是以記錄品茶的生活場景為主。例如:唐朝著名畫家閻立本創作的《蕭翼賺蘭亭圖》中,就描述了幾個人物一起煮茶和品茶的場景,場景中還包括當時使用的茶具及生活布景等等,表達了唐朝時期主人使用茶招待客人的生活場景。而《宮樂圖》則描述了宮廷中飲茶、品茶等場景,其中還包括演奏樂器、喝酒等相關場景。因此,可以說茶文化在唐朝非常流行,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宮廷到民間、從家庭聚會到娛樂場所,都能夠看到茶文化相關的元素,也為美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不僅真實地描繪出當時人們的生活場景,而且也表達了作者獨特的思想情感,成為供后人敬仰的美術作品[1]。
其次,宋朝美術作品中的茶文化元素,雖然仍舊以描寫真實的品茶場景為主要內容,但是與唐朝的美術創作有所不同,其中描述的品茶場景多以民間的茶園或者是茶市為主。這是因為宋朝時期的商業活動較為頻繁,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品茶場所,而且還可以通過茶市進行茶葉、茶具等物品的買賣。例如:劉松的《茗園賭市圖》中就描繪了南宋繁榮的市井生活,其中以民間的茶園為核心場景,伴隨著賣茶的小販、品茶的客人、倒茶的小二等多個人物,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南宋普通的商業街生活。雖然美術作品中描繪的是鬧市的場景,但是與品茶人物內心的舒適、愉悅、放松的心境形成較為鮮明的對比,通過“鬧中取靜”的表現手法,表達了作者的內心豁達之情[2]。
最后,明朝美術作品中的茶文化元素,明朝時期我國的茶文化經過了上千年的發展歷史,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階層、不同年齡、身份的人物都對品茶活動特別喜愛,已經成為美術創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3]。例如:《事茗圖》中描述了好朋友品茶聚會的場景,其中主人在依山傍水的茅草屋中進行煮茶,等待著正在前來做客的客人,旁邊擺放的茶具也是非常講究的,這說明明朝時期的文人墨客已經將品茶作為招待客人的重要方式。明朝時期的美術作品依然以描述真實的茶文化生活場景為主,而且通過逼真的人物形象和對周圍事物的描述,更能體現當時美術創作技藝的高超,而且在場景的選取方面,也大多數以生動有趣、環境優美、愜意的場景為主,更好地表達了當時創作者的內心世界。
我國的茶文化經過了上千年的發展,其中包含了多種類型的元素,這些元素為美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因此,在將茶文化融入到美術創作中時,需要重視茶文化元素的融入:
首先,茶文化生活場景內容的融入。根據上文的描述可知,我國古代對茶文化生活場景的描述主要以煮茶、品茶的場景為主,但是針對采茶、制茶的場景描述則寥寥無幾。主要是因為在古代采茶、制茶主要是由辛勤勞作的勞動人民進行的,當時這些勞動人民的社會地位比較低,因此美術創作的文人墨客對他們的關注度不夠,因此相關的作品非常稀少。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勞動人民的地位不斷提升,通過采茶、制茶等勞動場景,能夠讓人們更好地了解到茶文化的內容,更加真實地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場景。因此,在將茶文化生活場景融入到美術創作中時,可以將采茶、制茶的場景加入進去,不僅可以形成獨具特色的美術作品,而且可以拉近創作者與群眾的距離,能夠使得作品得到更多人的鑒賞和認可。同時,品茶的過程中,相關的茶具、以及品茶場景等經過了較長時間的發展,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為美術創作也提供了不一樣的素材,以“茶文化”為創作靈感的美術作品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元素補給,優秀的作品也會層出不窮,更好地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其次,茶文化視覺元素的融入。視覺元素也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需要在美術創作中進行適當的引入,用來豐富美術作品的元素。視覺元素可以包括煮茶的茶具、泡茶的茶壺等等,這些都是直觀、具體的實物,也經常出現在古代的畫作中,通過視覺元素的形式,使得整個構圖比較飽滿,生活場景的描述也更加細致。除此之外,視覺元素還包括了美術作品中人物的相關動作,例如:煮茶的手法、倒茶的方式、品茶的姿勢等等,這些元素都可以給人直觀的感受,不僅能夠增加一定的視覺效果,而且可以將古代與茶文化相關的生活場景描述的更加細膩,可以體現出美術創作的高超技藝[4]。視覺元素在融入到美術創作中時,可以參考以下幾點:一方面:視覺元素需要以寫實的方式進行,將實物或者人物的動作融入到畫作中,真實地反映生活的場景,讓欣賞者能夠通過美術作品,感受到當時人物的狀態、實物的真實形態等內容;另一方面:視覺元素在融入時,也可以引入其他的創作方式,但是要注意方式的恰當性,避免過于浮夸而導致畫作整體的不協調。
最后,茶文化精神層面內容的融入。對于大多數的美術作品而言,都是通過描述一定的風景、人物、實物,進而表達出特定的思想情感。因此,在將茶文化元素融入到美術創作時,也需要注重精神層面內容的融入[5]。一方面,創作者需要對茶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包括茶文化在不同時期反映出的生活場景、價值觀、哲理等等,了解相關內容的背景、產生原因以及適用的場景,才能夠更好地將這些精神層面內容融入到美術創作中,使得美術作品的內涵得以升華,與欣賞者產生更多精神層面的共鳴。另一方面,茶文化精神層面的內容與真實的生活場景不同,在進行融入的過程中需要尋找契機,通過合理的方式將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結合在一起,給人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這就對美術創作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對茶文化精神層面的內容有較為深入的了解,而且需要熟練掌握美術創作的技巧、方式,以及二者融合的形式等等,還需要對古代與茶文化相關的美術作品進行研究,從中汲取創作靈感,使得現代美術創作的寓意更加深遠。
茶文化與美術創作的融合是一項復雜的過程,因此要求美術創作者熟練地掌握融入的方法和技巧,并且實際運用到真實的創作過程中。茶文化在美術創作中的融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首先,焦點透視法。這是美術創作中普遍使用的一種創作方法,其概念主要是指通過創作技巧將作品中的大場景集中為一個點,然后圍繞這個點展開周圍場景的繪圖,使得最終創作出的畫作更加生動,能夠給人帶來更好的視覺感受。焦點透視法起源于西方,在被引入到我國之后得到了較為普遍的應用。該方法也適合將茶文化融入到美術創作過程中,這是因為:一方面,當前我國的美術創作主要是圍繞茶文化相關的生活場景展開的,生活場景中人物的動作、行為較為復雜,生活場景中的物品比較多,周圍的環境事物也較為密集,非常適合焦點透視法的應用。另一方面,焦點透視法是一種優秀的美術創作方式,可以為作者提供更多的創作靈感。采用焦點透視法的創作方式,能夠巧妙地利用人眼構造和空間場景的特點,更好地將茶文化內容呈現在作品中,有助于激發作者的創造力,進而形成獨具風格的美術體系。
其次,視覺藝術法。該創作方法主要是將茶文化中的一些視覺元素,通過特定的創作手法,使其更加合理地展示在作品中,讓人們能夠感受到視覺元素中包含的藝術氣息。在古代與茶文化相關的畫作中,主要是通過寫實的手法,將視覺元素直接放入作品中,雖然能夠更加真實地呈現具體的場景,但是其內涵和深意方面都有所欠缺。因此,在將茶文化融入到美術創作中時,可以通過視覺藝術法,對采茶等場景中的一些視覺元素進行藝術化的改造,將作者要表達的情感融入進去,或贊賞、或批判,可以通過較強的視覺沖擊,能夠更好地引起觀賞者的共鳴,留給人們無限的想象空間。
最后,邊緣描述法。這也是美術創作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方法,根據其名稱可知,這種方法主要是在進行創作之前,先將美術作品的邊緣進行描繪,進而勾勒出作品的大致輪廓,然后再對其中的一些細節進行填充,最后形成完整的美術作品。在過去,邊緣描述法被應用的場景較少,主要是因為這種創作方式較為機械,而且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需要先將作品進行區域劃分,然后將多個區域分別使用邊緣描述法勾勒出大致的邊緣輪廓,然后再拼接成完整的整體[6]。邊緣描述法也對美術創作者的技藝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作者需要在進行下筆之前就對整幅作品有大致的輪廓,并且能夠按照心目中的輪廓將其落到作品中。在后續的填充過程中,也需要對內部的細節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包括物件的數量、大小、所占比例等等,避免臨時性元素的增加或者減少,也需要盡量降低修改的可能性,這些都對作者的技藝以及應用邊緣描繪法的熟練程度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茶文化與美術藝術之間具有緊密的關系,在中國畫的發展過程中,茶文化為歷代畫家帶來了豐富的創作靈感,在優秀畫作文化底蘊的強化、高遠意境的塑造和呈現中發揮出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在現代美術創作當中,為了能夠促使茶文化更好的融入美術創作過程,美術創作主體不僅有必要對歷代繪畫藝術與茶文化的融合方法進行借鑒,而且需要面向新時期審美需求的轉變,講茶文化生活場景、視覺元素、精神內涵滲透到美術創作當中,依托焦點透視法、視覺藝術法、邊緣描述法等多元化的技法,提升茶文化在美術作品中的呈現效果,進而促使美術作品借助茶文化的內涵與意蘊,展現出更具文化底蘊的審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