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星辰
(福建省福鼎市名山茶葉有限公司,福建 福鼎 355200)
改革開放后,世界各國的文化開始進入了中國的主流市場,而面對外來文化的沖擊,我國很多傳統文化的傳承受到挑戰。為了更好地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也為了繼承和傳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應該更深層次的研究福鼎白茶的傳播和發展歷史,進而站在文化社會學的角度,來凸顯福鼎白茶的時代象征和意義,從而通過把控福鼎白茶互動和交流的過程,來提高福鼎白茶的傳播范圍和弘揚深度,使越來越多人熟知福鼎白茶,繼承福鼎白茶。
白茶系中國六大名茶之一,因其成品芽頭肥壯,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白茶原產于福鼎,全稱福鼎白茶。其主要品種有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以及新研制的工藝白茶等。產白茶的樹種主要為大白茶樹、大毫茶樹和菜茶樹等。福鼎太姥山的“綠雪芽”是福鼎白茶的母株,歷經千百年,汲天地之精華,一枝獨秀,為茶中珍品。福鼎白茶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是福鼎市的一項重要的農業文化遺產。在福鼎市,白茶種植和加工已經有著上千年的歷史,福鼎白茶作為其中的佼佼者,歷經千年傳承,成了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
白茶屬微發酵茶,其制作手法獨特,不炒不揉,文火足干,以適度的自然氧化,保留了豐富的活性酶和多酚類物質。其中“白毫銀針”取肥壯單芽為主要原料,“白牡丹”則取一芽一葉或二葉,“貢眉”(壽眉)取一芽二、三葉為主要原料。白茶初制工藝流程有鮮葉、萎凋、堆積、干燥、揀剔,其中主要為萎凋和干燥兩道工序,萎凋又分為自然萎凋和復式萎凋兩種。而精制工藝流程有:毛茶、揀剔(手揀)、正茶、勻堆、烘焙、裝箱。受氣溫影響,白茶制作技藝還分為正常氣候初制和不正常氣候初制,其中不正常氣候初制采用“八成干”萎凋、“六成干”萎凋和加溫萎凋等方法。白茶湯色杏黃清澈品亮,入口毫香顯露,清鮮甘醇[1]。而與之相隨的茶藝表演滌器、投茶、沖水、賞茶、聞香、品茗等程序,富有獨特的審美內涵。
白茶生長發育中對溫度條件有較高的要求,適宜生長在年平均氣溫為15℃~25℃,且生長期內超過10℃的活動積溫在5000℃的地區。茶樹生長中的最低氣溫在10℃,當平均氣溫穩定超過12℃,白茶開始萌芽;春季氣溫對白茶的影響要比秋季和夏季要高。若是日平均氣溫在20℃~25℃之間,白茶生長極為旺盛;若是日平均氣溫在30℃以上,則會減緩茶梢生長速度;日平均氣溫在35℃以上,白茶生長發育進程將會停止,一旦高溫天氣持續時間較長,將會造成新梢枯萎、白茶脫落;進入到秋季后,若是平均氣溫不足14℃,此時秋梢生長進程將會停止;進入到12月份后,若是日平均氣溫不足10℃,此時茶樹將會進入冬眠期,不再生長;若是氣溫下降到2℃,白茶則焦爛枯萎;溫度不足-2℃時,會造成茶花脫落,直到死亡。一定的晝夜溫差會影響茶樹內積累的光合物質量,白天較高的溫度,光合作用中產生的光合物質較大;夜間一定的低溫,會降低呼吸產物的消耗量,晝夜溫差越大,對于優質高產白茶的形成就越有利。
福鼎市多年平均氣溫為17.6℃,年內各月的平均氣溫均在5℃以上,7月平均氣溫最高,為26.5℃,1月平均氣溫最低,只有7.3℃。從3月份開始,氣溫不斷上升,此時進入到白茶萌芽期;12月份的平均氣溫不足10℃,此時白茶進入到休眠期,該過程中除了夏季異常高溫天氣外,其他時間段均比較適宜白茶生長發育。白茶種植過程中對于溫度的要求較高,喜歡在較為溫暖的環境中進行生長。適合白茶生長的平均溫度在15℃左右,如果溫度高于15℃,會加快白茶的生長速度,但是如果溫度過高,就會導致白茶生長速度較為緩慢,并且容易出現白茶老化的現象。如果溫度高于35℃左右,白茶會停止生長,因此在進行白茶種植的過程中需要控制好白茶種植區域溫度[2]。
白茶在生長過程中對于水分要求較多,必須保證土壤中含有充足的水分,才能夠保證白茶正常生長。白茶種植區域降水量需要保證在1500mm,如果遇到較為干旱天氣,可以采取灌溉的方式為白茶補充水分。如果白茶在生長過程中水分不足,會對白茶質量以及產量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白茶屬于綠色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進行光合作用,從而形成白茶內部有機物,因此,白茶對于光照也有一定的需求。白茶在吸收充足的光照后,有利于白茶的生長。白茶光照較為充足,能夠保證白白茶面生長較好,以及口感更加濃郁,能夠有效提高白茶產量以及質量。
白茶在生長過過程中對于熱量也有要求,熱量的變化決定了白茶生長周期,能夠為白茶產量提供保障。如果在冬季,茶園熱量不足會導致白茶生長速度較慢,也可能會白茶出現凍傷等情況,影響白茶質量以及含量。如果白茶生長過程中,晝夜溫差過大,也會導致白茶產量和質量降低。
對茶園種植土壤進行有效管理,其主要目的是確保白茶樹能夠健康生長,使其在收獲期產出優質白茶。建設茶園時,首先要保證周邊3km沒有化工廠、垃圾場、重金屬礦廠等,避免工業垃圾、廢水流入茶園,對白茶種植帶來危害;其次,確保茶園用于種植的土壤能夠營養豐富,PH值呈弱酸性或酸性,并且保持土壤厚度適中;第三,白茶種植區域衛生標準應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生產的相關標準,同時要對土壤中寄生蟲與重金屬含量進行有效遏制[3]。種植茶樹過程中,以農家肥為主要肥料,適當追肥,從而提高土壤有機含量,避免土壤水分蒸發,提升土壤活性。
對茶樹進行合理修剪,不但能夠擴充白茶生產面積,而且還能夠確保白茶具有良好質量。另外,對茶樹進行合理修剪其益處較多,諸如,通過修剪發現蟲害,可在第一時間對其進行消殺,更好的確保茶樹健康。茶樹在幼苗階段,便應定期對其進行修剪工作,這樣茶樹在成熟后,才可以擁有較好的外形。對成年茶樹來說,定期修剪不但能夠保持其穩定的生長狀態,還能夠有效遏制其徒長,同時更加方便農戶后續白茶采摘作業。通常情況下,茶樹修剪方式可以分成2種,即輕修平與輕修剪。前者修剪重點是剪掉多余枝椏,從而有助于幼芽生長,后者修剪重點是茶樹軀干部分,促進其生長,提高白茶品質與產量。
福鼎白茶種植管理當中,采摘管理至關重要。采摘過程中,基于不同的采摘高度,導致采摘質量有所區別,與此同時,也會對生長階段茶樹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采摘管理工作,務必要注意下述2個主要方面。首先,務必要對茶樹自身的特征與適切性予以全面了解,諸如,生長周期、規律等,進而對茶樹種植具有更為宏觀的認知,有助于實現白茶高質高量。其次,種植過程中,應對茶樹實際生長情況及生長特征進行考量,掌握其生長規律,使其紋路更加清晰。對白茶生長規律有一定了解后,便需要為日后白茶采摘予以準備,并對采摘具體實施步驟進行合理規劃。另外,采摘技術也格外重要,成熟采摘技術能夠對白茶品質帶來較為直觀的影響。所以,采摘白茶過程中,務必要進行合理采摘管理工作,同時按照規劃方案實行合理采摘,從而更好的保證白茶品質。
福鼎白茶種植需要鋪撒一定量的追肥以及基肥,提高土壤的肥沃度,進一步保障幼苗的生長。追肥主要是指在通過特定設備以及特定手段對人類、動物糞便進行高溫堆肥以及無害化處理后,形成的有機肥料,在茶園中,開挖溝渠將該類肥料施入到土壤中。基肥主要是指通過有機農業系統生產的有機肥料,其需要經過1~6個月的堆肥,并保障肥料自身充分腐熟后,方能投入到種植肥料的應用當中。基肥主要包含了餅肥、綠肥以及作物殘體等,基肥需要對茶園種植土壤開夠深施[4]。
一般來說,福鼎白茶的種植,一年僅需要施加一次基肥,并且總用量為全年的一半以上,基肥的施加需要在10月下旬以及11月上旬之間,具體時間應當根據茶葉采摘時間決定,在茶葉完全采摘完成后,便可對種植土壤進行深耕,同時施加基肥。追肥一年施加三次,第一次追肥的施加,主要作用在于催生幼苗生長,施加催芽肥,施加時間在2月下旬~3月上旬之間,用量為全年追肥量的二分之一,具體的施加時間應當根據幼苗的生長情況決定。第二次追肥的施加時間應當控制在5月中下旬左右,其追肥的用量在全年用量的五分之一。第三次追肥時間在7月下旬~8月上旬之間,追肥的用量為全年追肥總用量的三分之一。
茶樹在種植的過程中,時常會遭受病蟲害威脅。若要保證白茶當季產量與質量,務必要做好病蟲害管理工作,定期對茶樹進行檢查。若茶園出現積水,便需要對其積水予以外排,同時控制灌溉水量,避免出現水澇[3]。在秋冬季,應注意茶園中落葉的清掃工作,避免出現堆積情況。與此同時,為茶樹適當追肥能夠提高茶樹整體抗病能。另外,通過可通過不同種類的藥劑,對病蟲害進行有效防治。通常情況下,夏季病蟲害發生率較高,所以,務必要對其做好應對準備,同時做好防治工作。
時代不斷發展衍生出了諸多新技術,精細化管理便是諸多衍生技術中的一種。現階段,白茶種植管理,務必要適當對白茶予以精細化管理,其應用效果決定了白茶當季的產量同時對白茶種植戶的經濟利潤也有一定幫助。精細化管理實行的過程中,相關管理單位針對其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將精細化管理應用到白茶種植全過程中當中,同時提升管理強度,從而充分展現其管理的有效性。基于精細化有效管理,確保白茶質量的同時,推動白茶更好內外銷,白茶企業的經濟利潤也得到了有效保證。
結合我國現階段福鼎白茶生產技術來說,全自動生產模式尚未完全成熟,其相應的技術水平也較為薄弱。與此同時,加工過程中已然存在一些棘手問題,諸如加工環境不達標等。時代不斷發展推動科技技術不斷優化與創新,白茶加工技術也同步得到了有效發展,不但更好地保證了白茶口感,而且也扭轉了傳統白茶的刻板印象。白茶加工新技術的普及應用,使白茶在加工過程中實現了資源最大化運用,與此同時其生產污染少,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響應了我國環保節能生產的發展理念。所以,采用先進白茶加工技術,提升白茶種植效率,促進白茶實現高產與高質。另外,良好的儲存方式,保持白茶原品質,使工廠對其進行加工過程能夠更加健康。科學不斷發展,先進技術不斷涌現,將新技術應用到白茶加工當中,有助于實現白茶高產與高質,更好的滿足全球貿易需求,促進福鼎白茶更好發展。
基于福鼎白茶產業不斷發展,科學技術不斷創新,涌現出諸多白茶加工新工藝,其中動態循環白茶烘干機的應用取得了顯著效果,其摒棄了傳統烘干機干燥不均的情況,有效提升了白茶加工整體質量 。動態循環烘干機是利用熱風對白茶進行吹風烘干,巧妙的解決了傳統烘干機的烘干不全面的短板,在烘干過程中,白茶處于懸浮狀態,全方位對其進行烘干,避免了不均烘干的情況,顯著提升了白茶烘干質量。另外,傳統烘干機在工作中采用煤火供給,而動態循環烘干機采用電力供給,使用電力代替煤火,不但減少燃燒帶來的環境污染與火災風險,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成本支出,與我國環保節能理念相匹配的同時,對白茶質量予以了有效保障。
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福鼎白茶需要通過深入挖掘自身的物質和文化資源,來豐富人們的業余生活,陶冶人們的情操,以在此基礎上更好地促進福鼎白茶的傳播交流。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挖掘其的歷史底蘊,來塑造相應的文化品牌,進而通過積極推廣福鼎白茶的衍生產品,來擴充其的宣傳發展內容。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開展種茶,品茶等交流文化活動,來使茶文化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進而在政府的引導下,來實現社會的共同參與。
首先,政府應積極發揮其的主導作用,進而通過對福鼎白茶的開發與弘揚,來使人們意識到傳播福鼎白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還應在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來做好相應組織宣傳活動,以使福鼎白茶能夠走進校園,走進社區。其次,還可以教育為突破口,來使學生們能夠對福鼎白茶有著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認識,從而通過課堂實踐活動的開展,來幫助學生了解福鼎白茶的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進而在精神和物質文明的高度配合下,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學生修身養性,同時也能使學生更加客觀地看待福鼎白茶的傳播與發展。再者,可以在公共交通工具和新媒體的配合下,拓寬和擴大福鼎白茶的宣傳途徑和范圍。比如,通過在公交,地鐵上播放相應的福鼎白茶視頻,來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到福鼎白茶的相關內容,感受到福鼎白茶的魅力所在。最后,也可以通過開展相應的福鼎白茶的講座活動,來更好的傳播福鼎白茶的相關知識,以使人們能夠更加明確福鼎白茶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
首先,可以在福鼎白茶的聚集地通過旅游項目的打造,來提高福鼎白茶的知名度,比如,通過建設一些仿古茶亭,來加深人們對福鼎白茶的體驗。與此同時,還可以通過積極建設相應的福鼎白茶的主題樂園,以及特色的旅游村,來使人們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茶園的優美風光,茶葉的制作過程,進而明確其背后所蘊含的悠久的文化歷史。其次,還可以在信息互聯網技術的加持下,來建立福鼎白茶的旅游項目,進而通過營造福鼎白茶的體驗環境,來使游客能更好地了解和認識福鼎白茶,并且在此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通過舉辦一些相關的娛樂活動。比如,泡茶、制茶等,來使游客在互動和交流中,感受福鼎白茶的魅力以及體會其中的內涵精髓。最后,我們還可以通過與相關企業、園林、學校的合作,來積極建設福鼎白茶的人才培訓基地,以借此來實現福鼎白茶理論知識和實踐的有效銜接,從而在此基礎上培養出更多了解福鼎白茶,喜歡福鼎白茶的專業型綜合人才,進而借助專業人才的積極參與,來更好的傳播和弘揚我國的福鼎白茶。
綜上所述,通過強化福鼎白茶的傳播力度,拓寬相應的宣傳途徑,可以更好地建立起人與福鼎白茶之間的聯系,從而通過提高人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來使我國優秀的福鼎白茶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傳播和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