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人
(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0213)
鄉村振興戰略旨在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的增加和鄉村社會的全面進步。 我國西南地區的經濟結構中第一產業占比仍相對較高,農業生產活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顯著。基于此,飼料產業作為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劉寧等(2023)研究了鄉村振興下飼料企業實現綠色轉型的途徑。 在推動飼料企業高質量發展中,致力于研發無毒、無殘留、無副作用的綠色飼料產品,以實現鄉村振興目標。梅學華等(2023)調查了重慶市城口縣的地源飼料現狀, 發現該地區豐富的地源性飼料, 特色養殖業如城口老臘肉和山地雞養殖發展迅猛, 為西南地區山地現代畜牧業提供了借鑒作用。 趙靜等(2023)研究了中國飼料糧生產布局的時空變化及其影響因素。 通過分析飼料糧產量變化和影響因素, 提出了促進飼料糧生產的政策建議。 石自忠和胡向東(2022)預測了種植結構調整對中國飼料糧供需和畜禽養殖的影響。研究發現,減少飼料糧種植面積對畜禽養殖規模增長的推動作用大于擴大種植面積的作用,因此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楊春濤等(2022)綜述了經濟作物副產物在牛羊飼料中的應用。
李十中(2022)探討了構建生物食源產業與生物能源產業體系。 生物經濟發展對于實現碳中和目標和促進生物食源產業與生物能源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思路。杜月紅等(2021)研究了甘肅中部旱農耕作區秸稈飼料供求平衡及畜牧業發展潛力。通過調查分析,提出了促進旱作農區草畜一體化發展的有效發展模式。 這些文獻對于了解飼料產業在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優化種植結構、提高飼料利用率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政府提出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 旨在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王海南等,2018)。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目標是通過整體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村產業發展、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農村民主建設和農村社會文化建設, 全面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全面進步和協調發展。基于此背景下, 飼料產業作為農業生產的關鍵支撐,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因此,飼料作為畜牧業和養殖業的重要生產要素, 直接影響著畜禽產品的質量和產量。一方面,市場需求的增長推動飼料行業發展。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對高品質畜禽產品的需求逐漸增加, 這對飼料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生產更為安全、環保、高效的飼料產品。另一方面,技術創新拉動飼料行業變化。 鄉村振興戰略要求農業產業實現現代化和智能化,飼料產業也需要加強科技創新,推動生產方式轉型升級,提高產業競爭力(韓亮,2023)。
由于缺乏飼料產業的行業數據披露, 因此本文使用飼料行業的市場指數分析其變化情況。 飼料行業的市場波動顯著, 但長期保持著相對平穩的上升趨勢, 在2019 年至2020 年亦刷新指數新高。與此同時,飼料行業的成分證券成交量和成交金額逐年增加, 這也反映了飼料產業的活躍程度和經濟價值。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和需求的增加,飼料產業為當地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也提升了居民收入水平,從而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 數據顯示農業占比在西南地區的經濟中仍然較高, 而飼料產業作為農業的重要支撐產業,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2.1 西南地區飼料產業發展潛能 首先,根據重慶市統計局和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數據顯示, 重慶市2020 年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2749.0502 億元, 其中牧業總產值為871.8522 億元,占比31.71%。根據國家統計局2020 年數據顯示, 四川省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9216.4008 億元, 其中牧業總產值為3613.8112 億元, 占比39.21%。 根據國家統計局2020 年數據顯示,貴州省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4358.6162 億元, 其中牧業總產值為1019.0142 億元,占比23.38%。 根據國家統計局2020 年數據顯示,云南省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5920.5206 億元, 其中牧業總產值為2315.4082 億元,占比39.11%。 根據國家統計局2020 年數據顯示,西藏自治區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233.5343 億元, 其中牧業總產值為119.6891 億元,占比51.25%。綜合上述數據表明,四川和云南在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和牧業總產值方面表現較為突出, 而貴州的農林牧漁業發展相對滯后,農林牧漁業的占比在過去幾年中逐漸下降。重慶市的農林牧漁業發展則較為平穩, 占比在30%左右,略高于貴州省,西藏的牧業規模較小但占比較高。
其次,參考歷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整體上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1994 年至2020 年,四川、貴州、云南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均有明顯增長, 尤其是四川和云南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增長較為顯著, 西藏的農林牧漁業總體發展則形成劇烈波動特征。
最后,參考歷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四川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在該地區經濟中的占比呈現上升趨勢。 1994 年,四川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占該省GDP 的比重為39.25%,而到2020 年,該比重上升至39.21%。這說明農林牧漁業在四川省的經濟中的地位并沒有明顯下降, 仍然在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重慶市和云南省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在該地區經濟中的占比呈現波動上升的趨勢。雖然重慶市在1994 年至2020 年間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在GDP 中的比重出現了波動,但總體上呈現上升趨勢。 而云南省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在該省GDP 中的占比也有所上升,盡管波動不大,但表明農林牧漁業在該省的經濟中依然占有一定地位。 貴州省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在該地區經濟中的占比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1994 年,貴州省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占該省GDP 的比重為29.29%,而到2020 年,該比重下降至23.38%。 這表明貴州省的經濟結構在過去幾十年中發生了顯著變化, 農林牧漁業在該省的經濟中的地位逐漸減弱。 四川省在該地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方面始終保持領先地位。無論是1994 年還是2020 年,四川省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都明顯高于其他地區,其次是云南省,再次是重慶市和貴州省,西藏的農林牧漁業發展則有著劇烈波動。
2.2 飼料產業發展路徑分析 鄉村振興背景下,飼料產業發揮關鍵作用。數據顯示,西南地區的畜牧業持續增長,總產值穩步上升。借助豐富農產品資源和先進農業體系, 飼料產業有望提升農產品品質、助推畜禽養殖,實現經濟增長與農民收入雙贏。
首先,西南地區資源豐富,涵蓋多樣化糧食、油料、豆類等農產品。這些材料構成飼料生產的要素,為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玉米、大豆、豆粕等是關鍵飼料原料, 而西南地區正好成為這些作物的豐產地,為飼料生產提供充足支持。
其次,鄉村振興推動農業現代化,為飼料產業技術創新帶來機遇。 現代農業需高效、綠色、安全飼料支持畜牧養殖,催生技術創新、生產升級。 采用新工藝、優化配方設計及智能技術,提高飼料營養和效益, 滿足不斷升級的農產品質量與市場需求。
再次,西南地區農業在經濟中占重要地位,為飼料產業創造廣闊市場。農業比重較高,農戶畜禽需求增長,飼料作為主要成本,需求亦隨之擴大。城市居民對優質畜禽品需求提升, 高品質飼料需求將同步增大,為飼料產業帶來廣闊市場潛力。
最后, 西南地區地理與氣候條件有利畜牧養殖,為飼料產業創造優越環境。 溫暖氣候、豐富資源, 適宜發展畜禽養殖, 為飼料產業提供市場需求。同時,適宜水產養殖,海洋飼料需求逐漸增長,進一步拓展產業前景。
飼料產業作為農業生產的關鍵要素, 在西南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李文祖,2021)。從優化農產品質量、推動畜禽養殖業發展;促進農業現代化;多元化鄉村經濟發展以及助力農民增收等方面, 飼料產業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和積極的作用。
3.1 養殖業助推 飼料產業提升農產品質量,促進畜禽養殖業。 養殖業對飼料品質需求直接影響畜禽健康與生長。 西南地區資源豐富,包括玉米、大豆等,是飼料主要原料。 通過飼料優化、營養提升和利用效率,提供優質飼料,促進畜禽生長與產量。高品質飼料滿足市場需求,助推畜禽業經濟效益,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3.2 農業現代化 飼料產業助力農業現代化。 飼料產業是現代農業重要組成部分, 依靠科技創新和升級推動現代化。 科研和技術創新提高飼料效率與環保性。現代生產方式和智能設備提高產量、降低成本,增進農民經濟效益。發展飼料產業升級農業鏈條,推動農產品附加值提升,助力農業可持續發展。
3.3 鄉村經濟多元化 飼料產業發展多元化鄉村經濟。飼料產業不僅促進畜禽養殖,還帶動養殖設備、獸藥等相關產業。產業鏈成形增加就業和經濟。飼料業發展還推動農村旅游,整合畜禽養殖與農村旅游,激發農村文化資源,改善農村經濟。
3.4 經濟增收與政策支持 飼料產業發展助農民增收,服務鄉村振興。飼料產業是農民重要經濟來源,優質農產品提升銷售收入。參與生產與養殖產業鏈,多方位增值增收。 政府支持飼料業發展,加大財政扶持、科研投入,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助力鄉村高質量發展。
綜上所述, 飼料產業在鄉村振興中具有關鍵性作用。 通過提供優質飼料、促進農牧協同、拓展養殖收入、創造就業、促進產業轉移和生態保護,它有助于推動西南地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在鄉村振興實踐中, 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增強對飼料產業的支持,提供政策和技術支持,推動創新,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