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劉彬 張桂霞
原發性高血壓在我國臨床具有極高的發病率,其對心、腎、腦、眼等靶器官的損害突出,且日益受到臨床重視,因此與原發性高血壓各方面相關的研究是重點。另外,血壓水平的高低對機體的危害程度影響較大,因此與本類患者血壓水平分級相關的研究是重點[1-2]。既往,臨床中與高血壓相關的研究指標中,血漿腎素活性(PRA)、血管緊張素(Ang)、同型半胱氨酸(Hcy)、內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等血液指標的研究較多,且多數研究認為其在本類患者中的表達相對異常,但是上述血液指標與高血壓分級的關系研究不足,導致其在高血壓診治,尤其是血壓水平分級中的參考價值有待進一步深入探究[3-5]。本研究就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漿PRA、Ang、Hcy、ET-1、NO 的表達變化及其與血壓分級的關系進行探究及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1 年6 月佳木斯市中心醫院收治的82 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選取同時期的27 例健康同齡者為D 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納入標準:(1)年齡20 歲及以上;(2)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對高血壓的標準。排除標準:(1)合并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疾病;(2)妊娠期或哺乳期;(3)精神與溝通異常;(4)近1 個月內出現創傷或手術史;(5)近1 個月內進行高血壓相關治療。D 組納入標準:(1)年齡20 歲及以上;(2)體檢健康。排除標準:(1)妊娠期或哺乳期;(2)近1 個月內出現創傷或手術史。根據血壓分級將患者分為A 組(高血壓3 級)27 例、B 組(高血壓2 級)27 例及C 組(高血壓1 級)28 例。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學委員會批準,入組人員均對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采集四組外周空腹靜脈血,血標本采集前4.0 h 靜臥,血標本采集量為4.0 mL,將血標本以1 000 r/min 的離心速度離心5 min,取血漿進行PRA、Ang、Hcy、ET-1 及NO 等指標的檢測,采用酶聯免疫法進行定量檢測。兩名經驗豐富者嚴格按照標準進行檢測。然后統計及比較四組PRA、Ang、Hcy、ET-1 及NO 水平及陽性率,其中Ang 檢測血管緊張素-Ⅰ(Ang-Ⅰ)及血管緊張素-Ⅱ(Ang-Ⅱ)。血漿PRA 普食臥位下>0.79 μg/(L·h)為陽性,Ang-Ⅰ>0.88 μg/L 為陽性,Ang-Ⅱ>30 ng/L 為 陽性,Hcy>15 μmol/L 為陽性,ET-1>60 ng/L 為陽性,NO<28 μmol/L 為陽性。采用Spearman 秩相關分析血漿PRA、Ang、Hcy、ET-1 及NO 與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分級的關系。
1.3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中的數據檢驗軟件為SPSS 23.0,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重復測量的計量資料進行方差分析,進一步的兩兩比較進行SNK-q檢驗;關系分析采用Spearman 秩相關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四組一般資料比較 A 組男15 例,女12 例;年齡20~73 歲,平均(46.3±7.3)歲;病程1.0~25.0 年,平均(11.3±2.0)年。B 組男16 例,女11 例;年齡21~74 歲,平均(46.6±7.0)歲;病程1.2~25.5 年,平均(11.5±2.2)年。C 組男17 例,女11 例;年齡21~75 歲,平均(46.5±7.2)歲,病程1.2~26.0 年,平均(11.6±2.3)年。D 組男16 例,女11 例;年齡22~75 歲,平均(46.3±7.5)歲。四組的性別與年齡比較,A 組、B 組及C 組的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四組PRA、Ang、Hcy、ET-1 及NO 水平比較 A 組、B 組及C 組的PRA、Ang、Hcy 及ET-1均高于D 組,且A 組及B 組均高于C 組,A 組均高于B 組,A 組、B 組及C 組的NO 均低于D 組,A 組及B 組均低于C 組,A 組低于B 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四組PRA、Ang、Hcy、ET-1及NO水平比較()

表1 四組PRA、Ang、Hcy、ET-1及NO水平比較()
2.3 四組PRA、Ang、Hcy、ET-1 及NO 陽性率比較 A 組、B 組及C 組的血漿PRA、Ang、Hcy、ET-1 及NO 陽性率均高于D 組,A 組及B 組均高于C 組,A 組均高于B 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四組PRA、Ang、Hcy、ET-1及NO陽性率比較[例(%)]
2.4 血漿PRA、Ang、Hcy、ET-1 及NO 與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分級的關系分析 Spearman 秩相關分析顯示,血漿PRA、Ang、Hcy 及ET-1 與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分級均呈正相關,而血漿NO 則與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分級呈負相關(P<0.05),見表3。

表3 PRA、Ang、Hcy、ET-1及NO與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分級的關系分析
原發性高血壓是臨床高發病,對患者的危害體現在多個方面,也是導致腦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故臨床對于原發性高血壓的防控重視程度較高。而在高血壓相關的研究中,RAAS 系統及相關指標變化波動是常見的研究方面,其中的PRA 及Ang 指標的失衡可導致血壓的異常波動,因此其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的檢測研究可見[6-7],但是其對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分級的檢測價值研究不足,因此對PRA 及Ang 與高血壓分級的關系研究仍極為必要。Hcy 作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影響因素,其呈現高表達狀態時,可導致氧自由基的大量生成,進而導致血管內皮損傷的發生及加重[8-10],其在高血壓患者的血液中普遍呈現高表達狀態,但與高血壓分級的關系研究同樣不足。ET-1 作為有效反映血管內皮損傷發生及嚴重程度的指標,其在各類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中的研究較多[11-12],且多數研究顯示,其在高血壓患者中呈高表達,與血管損傷程度密切相關[12-13],但是與原發性高血壓分級關系的針對性研究極為匱乏,導致其在高血壓診治中的參考價值仍有待深入探究。NO 作為與血管舒張密切相關的指標,其在高血壓患者中的研究是熱點[14-16],多數研究顯示,其在高血壓患者中呈現低表達狀態[17-20],但是其與高血壓嚴重程度的關系研究也是研究較少的方面,因此對于不同分級高血壓的診治參考價值研究不足。
本研究就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漿PRA、Ang、Hcy、ET-1 及NO 的表達變化及與血壓分級的關系進行探究,結果顯示,A 組、B 組及C 組的PRA、Ang、Hcy 及ET-1 均高于D 組,且A 組及B 組均高于C 組,A 組均高于B 組,A 組、B 組及C 組的NO 均低于D 組,A 組及B 組均低于C 組,A 組低于B 組(P<0.05)。A 組、B 組及C 組的血漿PRA、Ang、Hcy、ET-1 及NO 陽性率均高于D 組,A 組及B 組均高于C 組,A 組均高于B 組(P<0.05)。Spearman 秩相關分析顯示,血漿PRA、Ang、Hcy及ET-1 與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分級均呈正相關,而血漿NO 則與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分級呈負相關(P<0.05)。因此上述指標對于原發性高血壓的血壓分級具有較高的檢測作用,對于疾病控制效果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綜上所述,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血漿PRA、Ang、Hcy、ET-1 及NO 表達顯著異常,且與血壓分級有密切的關系,對于原發性高血壓的診斷及分級有較高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