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楚偉 許宏俊 劉濤生 林悅濤
冠狀動脈急性阻塞導致心臟肌肉缺血壞死,促使心臟功能受損的急性病癥就是急性心肌梗死,其會進一步引發心源性休克、重度心律失常等,擴大病灶的梗死面積;另外其還會誘發心室壁瘤、乳頭肌功能失調、反復性心包炎等并發癥,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1-2]。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首選的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可以快速解除冠狀動脈阻塞,恢復心肌血供,有利于患者心功能、預后效果的改善[3]。較多研究證實,心肌會在心肌梗死發病后的0.5 h 后逐步壞死,約8 h 后會完全壞死,由此可見,盡早疏通血管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心肌的壞死程度,在改善患者預后、降低病死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5]。本文主要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時間窗介入治療的效果對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1 年10 月-2022 年9 月于普寧華僑醫院進行治療的80 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經心肌酶譜、心電圖、臨床癥狀確診;臨床資料完整;存在PCI 治療適應證[6],首次接受PCI 治療。排除標準:介入治療后存在嚴重并發癥;存在認知障礙、老年癡呆或精神病史;慢性心功能不全、陳舊性心肌梗死。依據其發病后到介入治療所用時間差異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 例。本研究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介入治療,對照組發病到介入治療時間為3~12 h,研究組發病到介入治療時間為3 h 內。具體如下:(1)PCI 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因此術前需要告知患者、家屬操作流程和風險。幫助患者完成常規術前檢查,對患者進行心電監護,對治療所需設備進行檢查,保證其能正常運行,同時將急救藥品準備好。(2)術前應用心梗“一包藥”[阿司匹林腸溶片(生產廠家: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53035,規格:100 mg)和替格瑞洛片(生產廠家: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93166,規格:90 mg),口服用藥,劑量分別為阿司匹林腸溶片300 mg、替格瑞洛片180 mg]。(3)通過冠脈造影檢查明確患者的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并依據此開展治療。先進行右側橈動脈穿刺,在橈動脈放入動脈鞘,從動脈鞘放入導絲,接下來便順著導絲將造影導管置入,然后在主動脈部根部的兩端冠狀動脈開始位置進行造影,等待全部冠脈都顯露出來以后,確診患者狹窄的具體部位、整體范圍及程度,大體估量側支循環的相關情況。抽出造影導管,輕輕旋轉把導絲置入患者靶血管中,經過患者狹窄處,最終到達患者血管遠處,沿導絲將球囊放到冠狀動脈的遠端,將球囊導管固定,之后反復多次的通過壓力泵充盈球囊,以此擴張冠狀動脈狹窄部,然后置入支架。術后常規口服替格瑞洛片和阿司匹腸溶片,劑量分別為阿司匹林腸溶片300 mg、替格瑞洛片180 mg,持續服用3 d,同時間隔12 h 進行低分子肝素(生產廠家:齊魯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0429,規格:0.4 mL∶5 000 IU)皮下注射,劑量為5 000 IU,共注射3 d 觀察效果。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評估兩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治療后3 d 通過TIMI 心肌灌注分級評估,其將造影結果分為0~3 級4 個等級,其中冠脈未再通包含0 級和1 級;冠脈再通包含2 級和3 級,總有效率=2 級有效率+3 級有效率[7]。(2)評估兩組的睡眠質量。治療前、治療后30 d 依據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問卷(PSQI)評估,共包含他評項目5 個,自評項目9 個,其共包含7 個因子,即睡眠效率、日間功能、睡眠時間、睡眠質量、睡眠障礙、催眠藥物及入睡時間,總分0~21 分,分數越低睡眠質量越好[8]。(3)觀察兩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指標包含心源性休克、惡性心律失常、再梗死、心力衰竭。(4)觀察兩組治療前、治療后30 d 的心功能、心肌酶相關指標變化情況。通過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兩組的心功能進行評估,指標包含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抽取患者5 mL 空腹靜脈血,通過全自動凝血分析儀對腦鈉肽(BNP)進行檢測,通過放射免疫法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鈣蛋白T(cTnT)進行檢測[9]。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應用SPSS 20.0 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進行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 對照組女19 例,男21 例;年齡61~79 歲,平均(71.44±6.31)歲;Killip 分級:11 例Ⅰ級,19 例Ⅱ級,10 例Ⅲ級。研究組女18 例,男22 例;年齡62~80 歲,平均(71.71±5.99)歲;Killip 分級:10 例Ⅰ級,18 例Ⅱ級,12 例Ⅲ級。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研究組總有效率(92.50%)比 對照組(72.50%)高(χ2=6.305,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例(%)]
2.3 兩組睡眠質量對比 治療前兩組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日間功能、睡眠質量、催眠藥物、入睡時間、睡眠障礙、睡眠時間、睡眠效率評分均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睡眠質量對比[分,()]

表2 兩組睡眠質量對比[分,()]

表2(續)
2.4 兩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對比 研究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7.50%)比對照組(35.00%)低(χ2=5.316,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情況對比[例(%)]
2.5 兩組心功能、心肌酶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對比 兩組治療前的心功能、心肌酶相關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LVEF 高于對照組,LVESV、LVEDV、BNP、CK-MB、cTnT 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5。
表4 兩組心功能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對比()

表4 兩組心功能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對比()
表5 兩組心肌酶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對比()

表5 兩組心肌酶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對比()
PCI 可以迅速解除冠狀動脈阻塞,恢復心肌血供的同時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心肌梗死發展中,壞死的心肌組織會從心外膜逐漸發展到心內膜[10]。相關研究指出,梗死后6 h 內恢復心肌細胞血供可以最大程度挽救心肌細胞,縮小心肌壞死面積的同時避免發生全層透壁性心肌梗死,由此可見越早給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 效果越好[11]。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比對照組高,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比對照組低(P<0.05),表明發病到介入治療時間控制在3 h 內可以降低患者預后發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有利于治療效果的提高。分析原因在于早期PCI 可以充分完全地將梗死血管開通,有利于患者預后的改善[12]。早期PCI 具有挽救瀕死心肌的作用,可以阻滯左室擴張,降低梗死面積和左室梗死程度,改善心室重構,從而推動治療效果的提高[13]。
飲食均衡、適量運動、睡眠重組是對健康進行評估的標準,而急性心肌梗死會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或生理應激反應,最常見的就是睡眠障礙,其不僅會加重病情,還會延長患者的康復周期[14]。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細胞缺血、缺氧壞死導致,針對此類患者首選的治療方式為PCI[15]。相關研究指出,早期直接給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不僅可以降低心肌不可逆性損傷發生率,還可以擴大心肌存活面積[16]。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睡眠質量評分比對照組低(P<0.05),表明早期PCI 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睡眠障礙情況。心肌酶相關指標是對心肌損傷程度進行評估的重要指標,臨床中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理想的治療方式、時機就是降低心肌細胞的壞死數目,縮短其缺血時間[17]。本次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LVEF 高于對照組,LVESV、LVEDV、BNP、CK-MB、cTnT 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發病到介入治療時間控制在3 h 內有利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分析原因在于早期PCI 可以恢復患者的左室壁運動同步性,同時可以解除局部血管狹窄情況,穩定心肌電活動的同時有利于患者心室重構狀態的改善[18]。另外早期PCI可以避免心肌不可逆壞死的出現,降低心肌損傷程度,因此對改善患者預后來講意義重大[19]。
在PCI 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需要依據病變程度合理選擇球囊,如果血栓的程度相對較輕,則在選擇時需要遵循從小到大的的原則;其次在支架的選擇方面,最常用的就是球囊膨脹型,具有較好的徑向支撐力;針對遠端極度彎曲的病變血管,應給予環狀支架[20-21]。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病到治療時間控制在3 h 內更好,不僅可以提高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睡眠質量,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