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新愛 余芳
維持性血液透析作為臨床應用率較高的治療方式,與之相關的各方面研究多見,而皮膚瘙癢作為在本類患者中發生率較高的一類不良情況,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存質量,導致患者生存質量低下。因此,皮膚瘙癢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重點防控方面,而對其防控措施的制訂與實施是臨床研究的重點[1-2]。臨床中關于維持性血液透析皮膚瘙癢的研究中,其發生發展影響因素的研究多見,但是研究項目相對雜亂,且部分因素的研究差異較大[3-5],導致其參考價值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分析。本研究現調查研究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膚瘙癢發生情況及影響因素,以為本類患者皮膚瘙癢的防控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9 年6 月-2022 年3 月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100 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納入標準:(1)年齡18 歲及以上;(2)于本院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3)透析時間≥3 個月。排除標準:(1)合并濕疹、神經性皮炎或銀屑病等皮膚疾病;(2)溝通障礙;(3)認知障礙;(4)膽汁淤積癥;(5)合并神經系統疾病;(6)臨床資料不完整。年齡<60 歲53 例,≥60 歲47 例;性別:男60 例,女40 例;透析齡:>12 個月80 例,≤12 個月20 例;原發病情況:糖尿病腎病69 例,非糖尿病腎病31 例;透析器分類:高通量透析71 例,低通量透析29 例;尿素清除指數(Kt/v)值:<1.4 15 例,≥1.4 85 例;血紅蛋白水平:<110 g/L 38 例,≥110 g/L 62 例;白蛋白水平:<35 g/L 36 例,≥35 g/L 64 例;C 反應蛋白(CRP)水平:<10 mg/L 77 例,≥10 mg/L 23 例;全段甲狀旁腺激素(iPTH)水平:≥300 pg/mL 61 例,<300 pg/mL 39 例;血磷水平:>1.61 mmol/L 31 例,≤1.61 mmol/L 69 例;肝炎病毒感染情況:有16 例,無84 例;皮膚干燥癥:有78 例,無22 例。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同時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統計100 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皮膚瘙癢發生率,采用問卷的形式統計患者的年齡、性別、透析齡、原發病情況,于本院進行透析器分類、Kt/v 值、血紅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CRP 水平、iPTH 水平、血磷水平、肝炎病毒感染情況及皮膚干燥癥等方面的檢測及檢查,然后統計及比較不同年齡、性別、透析齡、原發病情況、透析器分類、Kt/v 值、血紅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CRP 水平、iPTH 水平、血磷水平、肝炎病毒感染情況及皮膚干燥癥患者的皮膚瘙癢發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膚瘙癢發生的影響因素。采用Duo 氏瘙癢評分量表對患者進行皮膚瘙癢方面的評分,其對皮膚瘙癢程度、分布范圍、發作頻率、夜間睡眠干擾等方面進行評估,以未出現量表中的情況為無皮膚瘙癢發生,存在量表中的情況為存在皮膚瘙癢[6]。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檢驗軟件為SPSS 23.0,計量資料用()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皮膚瘙癢發生情況 100 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發生皮膚瘙癢63 例,發生率為63.00%。
2.2 是否發生皮膚瘙癢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是否發生皮膚瘙癢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齡、性別、血紅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及CRP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是否發生皮膚瘙癢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齡、原發病情況、透析器分類、Kt/v 值、iPTH 水平、血磷水平、肝炎病毒感染及皮膚干燥癥情況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是否發生皮膚瘙癢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例(%)]

表1(續)

表1(續)

表1(續)
2.3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膚瘙癢發生的影響因素分析 賦值情況:皮膚瘙癢,否=0,是=1;透析齡,≤12 個月=0,>12 個月=1;原發病情況,非糖尿病腎病=0,糖尿病腎病=1;透析器分類,高通量透析=0,低通量透析=1;Kt/v 值,≥1.4=0,<1.4=1;iPTH 水 平,<300 pg/mL=0,≥300 pg/mL=1;血磷水平,≤1.61 mmol/L=0,>1.61 mmol/L=1;肝炎病毒感染情況,無=0,有=1;皮膚干燥癥,無=0,有=1。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透析齡、原發病情況、透析器分類、Kt/v 值、iPTH 水平、血磷水平、肝炎病毒感染情況及皮膚干燥癥均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膚瘙癢發生的影響因素(P<0.05),分析情況見表2。

表2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膚瘙癢發生的影響因素分析
維持性血液透析作為終末期腎病的有效治療方式,其在臨床的應用率較高,同時也是臨床研究較多的治療方式。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研究,除透析治療效果等方面外,與之相關的各類不良情況的發生率也是研究占比持續升高的方面[7-9],而皮膚瘙癢作為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發生率較高的一類不良情況,其除可導致患者機體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感外,對于患者的生存質量、情緒狀態乃至預后等多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良影響,因此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皮膚瘙癢的預防與治療是臨床研究重點之一[8-10]。而要實現對本類患者皮膚瘙癢的有效防控,對其影響因素的掌握則是必要前提。臨床中現存的維持性血液透析皮膚瘙癢發生的影響因素較多,且涉及個人基本情況、治療方式、并發癥及合并癥等多方面的情況,涉及面較廣,較為復雜,同時研究結果差異較大,尤其是CRP、血磷及其他血液指標的研究差異顯著[11-13],因此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皮膚瘙癢發生影響因素的全面細致研究極為必要。
本研究探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膚瘙癢發生情況及影響因素的結果顯示,100 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發生皮膚瘙癢63 例,發生率為63.00%,這與既往研究結果差異不大[1],但同時說明,本類患者的皮膚瘙癢發生率仍較高,亟待進行有效控制,而是否發生皮膚瘙癢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齡、性別、血紅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及CRP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是否發生皮膚瘙癢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齡、原發病情況、透析器分類、Kt/v 值、iPTH 水平、血磷水平、肝炎病毒感染及皮膚干燥癥情況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透析齡、原發病情況、透析器分類、Kt/v 值、iPTH 水平、血磷水平、肝炎病毒感染情況及皮膚干燥癥均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膚瘙癢發生的影響因素(P<0.05)。因此認為對存在上述影響因素的患者進行針對性的防控措施的制訂極為必要。分析原因,透析齡較長患者的機體微炎癥狀態較高,導致其對皮膚不良影響增加,更易于導致皮膚瘙癢的發生,而糖尿病腎病患者因高血糖對神經的損害存在,導致其更出現瘙癢的情況[14-17];而不同透析器對于小分子、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存在差異,因此導致與之相關的皮膚瘙癢的發生率也存在差異,高通量患者的毒素清除效果相對更高,因此皮膚瘙癢發生的概率更低[18];Kt/v 值較低者,尿素清除效果較差,導致其皮膚瘙癢發生概率升高;iPTH 水平及血磷水平作為與機體毒素清除密切相關的方面,其也是皮膚瘙癢發生的重要因素[19];存在肝炎病毒感染情況者,其膽紅素升高所致的膽鹽沉積及皮膚干燥,導致瘙癢的發生[20]。因此在對患者進行皮膚瘙癢防控措施制訂的過程中,上述因素的存在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均意義較高,同時應對患者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掌握其基本資料、血液指標及并發癥、合并癥等綜合情況,以達到全面控制皮膚瘙癢的目的。
綜上所述,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膚瘙癢發生率較高,且影響因素眾多,應重視對上述因素的評估與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