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梓,王溪萍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 重癥醫學科,河南 南陽 473003)
機械通氣是重癥監護室(ICU)搶救危急重癥患者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維持氣道通暢,改善氧合指數,為臨床治療原發疾病提供有利的條件。但臨床中機械通氣患者易發生呼吸機相關肺炎(VAP),給生命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1-2]。故加強VAP的預防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發展,越來越多急危重癥患者選擇機械通氣治療,而如何減少VAP發生也成為當前臨床工作面臨的重大問題。本研究探討ICU機械通氣患者發生VAP的危險因素及護理策略,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選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ICU收治的86例機械通氣患者,根據是否合并VAP分為VAP組(n=41)和非VAP組(n=45)。納入標準:①機械通氣時間≥2 d;②臨床信息完整;③家屬對治療方式、風險等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入院后48 h內死亡;②存在肺結核、肺水腫等肺部疾病;③入院前已發生肺部感染。
1.2 VAP診斷標準參考2018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感染學組制定的《中國成人醫院獲得性肺炎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急危重癥患者在機械通氣2 d后,采用胸部X線攝片發現肺部新發或進展性浸潤病灶,且滿足下述任意一條即可診斷為VAP:①被病原學證據證實;②體溫≥37.5℃,且呼吸道內分泌物明顯增多或出現膿性分泌物;③外周血WBC≤4.0×109/L或≥10.0×109/L。
1.3 資料收集采用自制的《ICU機械通氣患者臨床信息收集表》收集患者臨床特征,包括姓名、年齡、性別、原發疾病、機械通氣時間、是否存在意識障礙、是否留置胃管及是否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等。資料收集完成后由專人整理成電子數據庫,妥善保管,以防患者信息泄露。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特征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原發疾病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VAP組機械通氣時間≥10 d、意識障礙、留置胃管、未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的占比顯著高于非VAP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特征比較[n(%)]
2.2 Logistic多因素分析以是否發生VAP為因變量,以表1中有顯著性差異的因子為自變量,經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VAP組機械通氣時間≥10 d、意識障礙、留置胃管是ICU機械通氣患者發生VAP的獨立危險因素(OR>1,P<0.05),而預防性應用抗生素是ICU機械通氣患者發生VAP的保護因素(OR<1,P<0.05)。見表2。

表2 Logistic多因素分析結果
3.1 ICU機械通氣患者發生VAP的危險因素分析VAP是ICU機械通氣患者常見的嚴重并發癥,不僅會加重患者病情,延長住院時間,增加醫療支出,嚴重時甚至直接危及患者生命[4]。研究[5]表明,ICU機械通氣患者VAP發生率為43.1%,而VAP相關的病死率高達51.6%。可見,預防和減少ICU機械通氣患者發生VAP對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預后至關重要。但VAP的發生通常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在臨床預防方面有一定難度。王曉瓊等[6]的研究表明,VAP感染率為32.32%,年齡>70歲、機械通氣時間長、留置胃管是導致ICU患者發生VAP的危險因素(P<0.0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通過單因素及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VAP組機械通氣時間≥10 d、意識障礙、留置胃管是機械通氣患者發生VAP的獨立危險因素,預防性應用抗生素是機械通氣患者發生VAP的保護因素,提示ICU機械通氣患者發生VAP與機械通氣時間、意識障礙、留置胃管等因素有關,必要時可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的發生。
3.2 ICU機械通氣患者預防VAP的護理策略針對上述影響因素,建議ICU機械通氣患者的護理策略應從以下方面入手:(A)呼吸道護理:①盡早將患者氣管內分泌物清除干凈,確保氣道暢通,從而改善其通氣功能,有效預防與控制呼吸道感染。②護士要對呼吸道管道進行嚴格消毒,一般情況每隔3 d更換1次,若發生管道污染要立即更換。③實施吸痰操作時要嚴格執行相關規程,切勿采用較大的負壓進行吸痰,且操作時間要控制在15 s內,防止帶入細菌,污染患者呼吸道。 (B)預防感染護理:①及時吸出患者鼻腔、口腔內的分泌物,并行痰液培養,然后使用相應的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②吸痰時要選用一次性吸痰管并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護理盤要專人專用,以防引發交叉感染或醫源性感染,必要時可遵醫囑預防性應用抗生素。③由于氣道濕化可有效稀釋痰液,從而有助于痰液排出體外,還有消炎、抗菌等作用,故對患者進行氣道濕化操作時,一般情況下保持每天2次,若患者痰液過于黏稠則適當增加濕化次數。 (C)留置胃管護理:①保證胃管置入位置合理,控制鼻飼量與鼻飼速度,以防食物誤吸到氣管中。②定期更換胃管,同時做好口腔和鼻腔護理工作。③給予患者適當的腹部按摩,從而促進胃腸道蠕動,減少胃腸道積食、積氣等情況,進而降低因誤吸誘發VAP的風險。 (D)穿刺置管護理:穿刺置管時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且穿刺技術要熟練,穿刺部位要合理,術后確保進針部位及其周圍皮膚干燥,以防細菌殘留誘發感染,置管后定期使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
綜上所述,ICU機械通氣患者發生VAP的影響因素較多,如機械通氣時間、意識障礙、留置胃管、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等,臨床應針對影響因素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以降低VAP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