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穆瑞欣
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切入點,在闡述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應用價值的基礎上,本文提出在國土空間規劃動態監測和預警中的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應用策略。本文從流程設計、框架規劃、數據庫建設、功能實現過程管理四個層次出發,探究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技術實際應用要點,并結合其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應用實例進行深化研究,以期進一步提升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水平及國土空間規劃效果,進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信息時代,大數據技術在多個行業、產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其能通過多元數據采集、傳輸、分析和利用,提高不同產業的技術含量。其在國土空間規劃領域中的應用,主要依賴于與地理測繪技術的融合,如構建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系統,以創新國土空間管理和評價模式,實現國土空間數據資源的整合,加強各項基礎數據之間的關聯性等。
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對于我國國土資源的開發利用具有較大影響,并且直接關系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傳統管理模式下,基礎信息的整合利用一直是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中的重難點。新時期,在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系統的幫助下,國土空間規劃人員整合數據的效率明顯提升,為后續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例如,得益于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系統強大的信息優勢和技術優勢,國土空間規劃人員能夠系統化地采集國土資源信息、人口經濟信息、社會生態信息等,并能進一步規范數據傳輸、分析和利用流程。如此一來,在海量信息的支撐下,國土空間規劃中的地域信息更加完善,準確度進一步提高,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顯著提升。
國土空間規劃本身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具體規劃工作的開展需要大量基礎數據作為支撐。因此,在國土空間規劃初期,工作人員不僅要考慮規劃區域的地質、水文、氣候等自然條件,還需要對該區域的森林、植被、礦產等資源賦存情況進行有效分析。此外,人口分布、經濟發展、生態保護等因素同樣是國土空間規劃人員必須考慮的問題。在信息時代,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技術在國土空間規劃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其為具體規劃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準確翔實的基礎數據。一方面,在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系統的支撐下,國土空間規劃人員能更加精準地測量、采集國土資源基礎信息數據,掌握相關因素的發展規律,并將有關信息錄入數據庫。另一方面,基于該系統的專業功能,工作人員能夠系統化地總結數據庫中國土資源數據的信息變化規律,并在此基礎上快速、準確地預測同類空間信息數據的發展趨勢。
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另一重要內容是處理海量數據信息。引入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系統后,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中的數據信息采集、分析應用等階段均獲得了明顯提升。一方面,在國土空間規劃中,一旦基礎信息存在矛盾或者不統一的問題,就會導致國土空間規劃結果出現偏差,甚至出現兩個不一致的國土空間規劃結果,進而加大數據信息調整和修改的難度。另一方面,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系統具有強大的數據信息整合處理功能,既有助于提升工作人員數據整理、分析利用的效率,還能保障數據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和保密性。
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系統還在可視化規劃及動態監測預警中發揮出重要作用。一方面,該系統可以利用多種信息技術構建可視化的國土空間規劃模型,并將各項規劃數據在規劃模型中直觀地加以展示;另一方面,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人員也能在大數據技術與云計算數據庫的支撐下,實現對相關數據的實時追蹤,或者在遵循“多規合一”相關標準的基礎上,實現對國土空間資源的動態監測和預警。
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大致可分為以下兩個階段。(1)空間規劃設計階段。工作人員需要合理運用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系統化地整合和應用各項基礎數據,同時結合空間規劃要求與國家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專項規劃,以確保將國土空間規劃落到實處,使得各項規劃內容能夠滿足實際規劃需要。(2)實施階段。工作人員需要借助地理信息大數據系統,將國土空間規劃轉化成可視化立體模型圖,并運用大數據技術,實時更新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耕地保護、生態保護等工作數據,推動國土空間規劃有序執行并步入全新階段。
在基礎設施層的設計過程中,技術人員除考慮機房、服務器、網絡設備等硬件設施外,還需要對GIS(地理信息系統)平臺、網絡系統、操作系統等軟件進行合理設計。數據層是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系統穩定運行的關鍵,理論上,數據層的兼容性越強,后期的數據存儲、分析和利用等模塊的搭建就越順利。而在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系統數據層建設環節,除建立關系型數據系統外,技術人員還需建設本地文件系統和分布式文件系統,以形成全新的數據集,滿足業務數據、內容數據的實際需要。此外,在國土空間規劃領域,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平臺層應具有多種職能,既需要結合空間規劃的實際需求,對業務、指標以及模型進行系統管理,還應結合具體的管理內容設計相應的管理模塊,以全面確保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高效開展。
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系統是收集、整理、分析、利用海量國土資源數據的關鍵工具。基于此,國土空間規劃人員必須注重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系統中數據庫的建設。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利用大數據技術,建設Oracle 關系數據庫和ArcSDE 空間數據庫。其中,Oracle 數據庫主要用來存儲和管理屬性數據,ArcSDE數據庫主要用于系統管理空間數據。
完成上述步驟后,國土空間規劃人員還需建立Flex Spring Hibernae 框架,以完善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系統的國土空間規劃功能。在此期間,技術人員需要重視以下幾個要點:其一,建設ArcGIS Desktop 系統以應對處理海量空間數據信息的需求,方便工作人員有針對性地完成空間數據的處理;其二,在國土空間規劃過程中,工作人員應加大對ArcGIS Server 軟件技術的應用;其三,為了提升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水平,國土空間規劃人員需要重視大數據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融合。為此,技術人員可通過建設政務內網和局域網來實現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深化落實“雙評價”體系(見圖1),進而提升國土空間規劃、執行的整體效果。

某地區國土空間規劃部門有著較為繁重的基礎信息數據處理壓力,為此,相關規劃人員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系統化地引入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技術和系統模型,有效減輕了部門工作壓力。在規劃任務落實過程中,規劃人員綜合考慮了影像數據、基礎地理數據,并對該地區的地質災害數據、資源儲備信息進行了有效分析,同時結合該地區人口、經濟等信息,完成了國土空間基礎地理信息大數據平臺的建設(見圖2)。在該平臺的幫助下,該地區國土空間規劃部門形成了國土空間規劃全新“3S”模式,成功地實現了基礎地理信息與區域內的環境、地質、交通以及水利等信息緊密結合。如此一來,轄區內所有的國土資源信息都將立體化地展現在部門規劃人員面前,進而為后續規劃工作提供數據支撐。此外,該地區發改部門、環保部門、住建部門、交通部門以及教育部門等機關單位同樣可以共同使用、建設該平臺,真正實現國土資源“一張圖”管理。

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的應用對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開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新時期,國土空間規劃人員必須深刻認識“多規合一”的具體要求,深入了解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的應用優勢,同時結合國土空間規劃實際,深層把控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的應用內容和應用要點,力爭實現二者的融會貫通,并通過提高測繪地理信息大數據的應用水平來保證國土空間規劃效果,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的穩定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