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繃得太緊,厭世,焦慮,煩躁都會找上門來。”這時候,就需要一部田園牧歌式的“烏托邦”下飯劇來治愈心靈。走治愈風的影視作品也有不少,但能做到如此慢節奏,《去有風的地方》算是一次新嘗試。
《去有風的地方》嘗試用療愈的手法為當代人快節奏的壓力生活減負,通過戲劇形式,安慰那些陷入生活旋渦中的人們不要糾結于是否一定要“放下”,而是回歸自我,剝離外部環境的干擾去認真體悟生活本真。劇中的人們雖然經歷各不相同,但始終保持著對于生活的熱忱,在追尋人生夢想的過程中雖然有時會走彎路,但在家人朋友的幫助下,最終堅定內心走出自我精彩,這便是《去有風的地方》向觀眾傳遞的核心價值觀:盡管生活可能并不會那么完美,當你在遭遇問題時適時地停下來看一看,認真傾聽自己內心的真實聲音,那么就可以找到正確的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