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奕天,李星星,張昕
(五邑大學數(shù)字光芯片聯(lián)合實驗室,廣東 江門 529020)
目前,最先進的柔性磁傳感器主要是基于各種磁阻效應制作的,如各向異性磁電阻(AMR)效應、巨磁阻效應和隧穿磁阻效應。其中,各向異性磁電阻源于未補償自旋的傳導電子的各向異性散射,并對磁場方向有很強的依賴性,由于其成本低廉、制備簡單而備受關注。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平臺已經成功制作了柔性多晶AMR傳感器,然而磁阻值較低(約1.3%)。
云母(mica)襯底上進行范德華(vdW)外延為生長柔性單晶薄膜提供了一種方法。VdW外延的界面上沒有共價鍵,晶格失配對于外延層和襯底之間的影響大大減小。VdW外延以往主要用于二維材料的生長,如今在三維材料體系中也廣泛應用,如III族氮化物和II-VI族半導體薄膜等。
本文分析了Ni在云母襯底的外延生長。結果表明,Ni薄膜具有優(yōu)異的結晶質量,AMR效應也得到了提高。此外,樣品在10mm的曲率半徑,經過104次彎曲循環(huán)后AMR性能沒有表現(xiàn)出明顯退化。
Ni薄膜通過直流磁控濺射沉積在解理后的氟金云母[KMg3(AlSi3O10)F2]襯底表面。濺射腔室本底真空度為1.5×105Pa,工作強壓為0.5Pa,氣體氛圍為氬氣。每次生長前進行15min的預濺射,避免靶材污染。制備薄膜的襯底溫度分別為350℃、400℃、450℃和500℃,濺射功率恒定為60W。
Ni薄膜表征采用型號smart lab,Rigaku RINT-TTR的X射線衍射(XRD)儀進行2θ-θ掃描、ω搖擺曲線和φ掃描表征,X射線源來自Cu Kα1。表面形貌由NT-MDT solver P47原子力顯微鏡(AFM)在非接觸模式下測量。在200 Oe的磁場下,用標準四探針法對AMR效應進行了測量。為了測量彎曲耐久性,使用一個帶有伺服電機的自制平臺,以1Hz的測量頻率反復彎曲樣品,彎曲半徑為10mm。
圖1-a顯示了不同襯底溫度下制備的Ni薄膜的XRD 2θ-θ曲線。除了mica(00l)峰,所有襯底溫度下都存在Ni(111)強衍射峰,這表明了薄膜的(111)擇優(yōu)取向。除Ni(111)衍射峰,在襯底溫度450℃和500℃制備的薄膜還出現(xiàn)了NiO(111)衍射峰(用紅色星號標出),NiO衍射峰的出現(xiàn)表明,只有在襯底溫度低于450℃時才能生長出純(111)取向的Ni薄膜。400℃制備的Ni(111)薄膜XRD搖擺曲線如圖1-b所示,樣品半峰全寬(FWHM)值為0.13°,與MgO襯底制備的Ni薄膜FWHM接近(0.11°)。

表1 襯底溫度與樣品衍射峰數(shù)據
為了揭示Ni相對mica的面內取向,沿Ni(200)和mica(022)面測試了襯底溫度為400℃樣品的面內φ掃描,如圖1-c所示。mica的對稱性導致了2個彼此間隔180°的(022)衍射峰出現(xiàn)。6個Ni(200)衍射峰方位角間隔60°,其中2個衍射峰與mica(022)的衍射峰峰位一致。鑒于以上結果,Ni和mica襯底之間相應的面內外延關系如下:Ni[-110]║mica[100]和Ni[11-2]║mica[010]。

圖1 Ni/mica 異質結晶體結構表征
考慮到Ni(111)的三重對稱性,對于單疇Ni(111)薄膜而言,預計會有三個方位角相隔120°的衍射峰[(200)、(020)和(002)]。圖1-c中出現(xiàn)的6個衍射峰可以推測出Ni存在2個等效疇,其面內旋轉角為60°,如圖2-a所示。
這是因為Ni具有面心立方(FCC)結構,會在mica上形成ABC和ACB兩種堆積方式。圖2-b為襯底溫度400℃時Ni薄膜的AFM圖譜,從中也可以明顯觀察到2個相差60°的晶疇取向。Ni(-110)和(11-2)面的晶格間距分別為2.491?和2.157?,得出Ni與mica的晶格失配度約為6.1%,遠小于Ni和MgO襯底之間的晶格失配,因此,高質量的Ni薄膜可以成功在mica襯底外延生長。

圖2 Ni薄膜的外延匹配關系及兩種等效疇
圖3-a總結了不同襯底溫度下生長的Ni薄膜AMR效應的磁場與角度的依賴關系。AMR可以表示為[ρ(φH)-ρ⊥]/ρ//,其中,φH是磁場和電流方向之間的夾角,ρ⊥和ρ//分別是垂直于磁場和平行于電流方向的電阻率。與預期的一致,Ni薄膜的AMR表現(xiàn)出cos2φH的角度依賴性,并在電流和磁場方向平行時達到最大值。各向異性磁電阻率通常定義為(ρ//-ρ⊥)/ρ//,當襯底溫度從300℃上升到400℃時,各向異性磁電阻率從1.48%提升到1.71%,當襯底溫度進一步加熱到500℃時,各向異性磁電阻率下降到1.29%。這一觀察結果表明,在外延溫度窗口內(111)衍射峰強度的增大有利于各向異性磁電阻率的提高。隨著溫度的進一步升高,薄膜結晶度降低,各向異性磁電阻率也隨之降低,單晶Ni薄膜的各向異性磁電阻率要高于多晶Ni薄膜。

圖3 Ni薄膜的AMR性能測試
為了確保Ni/mica異質結在柔性電子產品應用中的穩(wěn)定性,我們對樣品的機械耐久性進行了測試。曲率半徑為10mm的樣品,對應的拉伸應變?yōu)棣?t/2r=0.4%,其中,t和r分別是mica襯底厚度和曲率半徑。在測試過程中,樣品的一側固定,另一側可移動,對樣品施加應變。
圖3-b可以明顯看出,樣品拉伸彎曲104次后,各向異性磁電阻率沒有發(fā)生明顯下降。Ni/mica異質結具有優(yōu)異的機械耐久性。對樣品施加壓縮應變,觀察到了類似的結果。Ni/mica異質結的機械耐久性能與VO2/mica、Fe3O4/mica異質結相當。
綜上所述,Ni(111)外延薄膜可以在柔性mica(001)襯底上生長。面內外延關系是Ni[-110]║mica[100]和Ni[11-2]║mica[010],Ni和mica之間的晶格失配度約為6.1%,Ni(111)搖擺曲線的最佳FWHM為0.13°。Ni薄膜的各向異性磁電阻率在襯底溫度400℃的條件下達到最大。Ni(111)薄膜具有優(yōu)異的機械耐久性,在曲率半徑10mm的彎曲條件下,經過104次彎曲循環(huán)后,各向異性磁電阻率沒有明顯下降。柔性Ni薄膜在彎曲條件下的出色性能使其在可穿戴設備領域極具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