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淇琳
寒冬時節(jié),一個平凡的黃昏,我和三兩好友沿屋前臺階而下,看見那片寬闊的梧桐林。
彼時天空半邊淡青,半邊渲染著紅霞,厚樸的梧桐葉像一個個舞蹈者,在風中起舞。有人說:“看!”大家都抬頭賞起天色,也就瞥見梧桐葉起舞的優(yōu)美身段。
人一生,大概有這樣一個過程,被光陰傷到千瘡百孔之時,不知何去何從,直到靜下心來,通過一處山水、一本書、一部電影、一首詩、一個人,喚起內(nèi)心深處的力量,生命突然有了意趣。
賈平凹在《看人》中寫道:“在街頭看一回人的風景,猶如讀一本歷史,一本哲學。你從此辦事情、看問題,心胸就不那么窄了,目光就不那么短了。不會為蠅頭小利去鉤心斗角,不會因一時榮辱而狂妄和消沉。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shù)十年里,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義了。”
英國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在《到燈塔去》中寫道:“一個人為了使自己從孤獨寂寞之中解脫出來,總是要勉強抓住某種瑣碎的事物,某種聲音、某種景象?!?/p>
生命總有幾多辛酸,幾多風塵,幾多清苦,我們唯有歡心領受生命的任務,釋放獨特的悲情與歡愉,才能提升心性,磨煉靈魂。
美國小說家弗蘭納里·奧康納二十五歲時被確診為紅斑狼瘡,大劑量使用激素使她骨質(zhì)疏松,到三十歲時不得不依靠拐杖才能行走。然而,奧康納并沒有自怨自艾,她認為:“除寫作外,我不需要做任何事,為此我可以藐視我的病,視它為一種福分?!奔膊‰m似驚濤駭浪,但奧康納的心情如霽月風光,她這么總結:“我認為那些沒有得病的人失去了上帝的一次恩典?!?/p>
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里曾經(jīng)寫過一篇名為《芳鄰》的文章,說有一日她在廚房看食譜做蛋糕,突然聽到玻璃屋頂好似有人踩上去走路的聲音,伸頭出去看,原來是鄰居家的大山羊,正將她家斜斜的屋頂當山坡爬。之后,山羊踩碎了玻璃屋頂?shù)舻搅宋輧?nèi)。盡管荷西將玻璃屋頂換成了塑膠板,但鄰居家的山羊依然如故,三毛每每釋然,還“感謝這些鄰居,我沙漠的日子被她們弄得五光十色,再也不知寂寞的滋味了”。
大抵,人生的樂境并非與生俱來,不過是在與歲月相搏中,熱愛與重塑它,把苦境變成自己的“風月”。所以,三毛擁有許多“風月”,比如小烏龜和貝殼的化石、一只只握過的手、一個個與她交換過的微笑,甚至是幾只空木箱、幾粒石子,都能讓她整日處在幸福的幻象中。
友人送我一幅字畫,是李白的“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我平日坐在屋里寫稿,抬頭,很自然地,將目光棲于墨字里,仿佛跋涉之路有人做伴,有人鼓舞,心靈漸漸得以脫困。
世味嚼蠟,塵事?lián)簧常藶檎{(diào)羹俗了梅花。只是,在世事明明滅滅的灰燼之中,也可能有種子在發(fā)芽;在蕭瑟無助的困境中,也可能充滿一絲生機和希望……而這一切的變化與結果,皆取決于心態(tài)。
塵世喧囂,時光湛湛,愿我們都修煉好內(nèi)在氣質(zhì),將命運的霜化為一窗閑云,讓破碎的流年成為命途里最美的點綴。人生至此,再無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