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應峰
海明威寫作時,習慣站著,目的是讓自己少寫廢話。他說:“我站著寫,而且是一只腳站著。采取這種姿勢,使我處于一種緊張狀態,迫使我盡可能簡短地表達我的思想。”正因如此,他的作品以簡潔、含蓄、主題鮮明聞名于世。
海明威喜歡用鉛筆寫作,是為了方便不斷地修改作品。他的小說情景交融,語言簡潔清新,與他抱有這樣的寫作態度是分不開的。
每天開始寫作時,海明威先把前一天寫的內容讀一遍,讀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書寫完后,又從頭到尾改一遍,草稿請人謄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樣出來再改一遍。他認為經過這樣三次修改,是寫好一本書的必要條件。
海明威的長篇小說《永別了,武器》,初稿寫了6個月,修改花了5個月,清樣出來后還在改,最后一頁共改了39次才滿意。《喪鐘為誰而鳴》的創作花了17個月,脫稿后天天都在修改,清樣出來后,他全力修改,連續96個小時沒有離開房間。他主張“去掉廢話”,把一切華而不實的詞句盡情刪去。久而久之,海明威成了作品修改的圣手,一眼就可以看出作品中哪些是多余的字句。
一個周末,海明威和兒子吉格待在家里。海明威鼓勵兒子吉格:“你寫一篇短篇小說看看,不要期望寫得很好。”
吉格在書桌前坐下,陷入沉思。而后,他用打字機一字一句打出一篇故事,交給海明威。
海明威戴上眼鏡,讀起吉格的“作品”。讀完之后,他欣慰地看著兒子,說:“非常好,吉格。比我在你那個年齡的時候寫得好多了。我看要改的地方就是這兒。”他指著稿子,“應把‘突然之間’改成‘突然’,用字越少越好,這可以保持動作的持續性。”
海明威笑了笑,說:“孩子,你很有想象力。你絕對可以在學校的短篇小說比賽中得頭獎。”
“得獎的應該是屠格涅夫,這篇小說是他寫的。”吉格調皮地一笑,“我估計爸爸沒讀過這篇小說,因為我拿到《屠格涅夫短篇小說集》這本書時,這篇小說的那幾頁還沒裁開。我只是變了背景,換了名字,我對這小說的唯一貢獻是把‘突然’改成‘突然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