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荷語
與西北大學相逢之時,正值秋日。秋風過耳,秋葉簌簌,秋花舒展,似友人三兩相依,殷切私語。恰有溫暖秋陽透過樹隙灑下一地斑駁,慢搖著晃進心里,輕輕地熨平了我因舟車勞頓而略微煩躁的思緒。
層層疊疊紅,融融冶冶黃。銀杏且自飄零,丹桂暗香浮動。秋雨紛紛時的西北大學,更顯出一派悠然慵懶的風情。蒼郁梧桐、磚青學樓、雕花飛檐、九曲游廊……所見皆是秋景,所觸皆為秋意,周遭的一切泛著朦朧、濕潤的漣漪。走著走著,我竟發覺連自己都成了一首詩。
夜涼如洗,桂花浮玉,我最偏愛芍藥園旁的小徑。無論是從碩博樓出發去教學區上課,還是和同窗去食堂用餐,順路抑或繞遠,我都喜歡到這里來聞聞沁人心脾的味道。這香,不寡淡,也不濃烈,不喧鬧,也不避世,只靜靜地彌散開,便足以把人們所有的感官俘獲。這香,總讓我恍惚間憶起本科母校,憶起長縈桂香的似水流年。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我的本科母校長安大學與如今讀研的西北大學雖然同在長安城,但是一南一北,遙遙相望。所幸,記憶中的桂香是延續和復現的。
四載朝暮景,皆付彈指間。從倚在長安大學的桂花樹下嬉鬧拍照,到坐于西北大學的桂花樹前凝神遐思,不過是歷經了四場秋天的回眸。沿著它深邃的目光一直朝前走,周遭的記憶便紛紛由暗調化為彩色,鮮活而美好的種種漸次鋪陳開來,清晰如昨日。
此間少年,我們曾鮮衣怒馬,揮斥方遒,以斑斕的記憶裝點青春。驕陽似火,我們曾在朝暉體育場揮汗如雨,用拼搏刻寫奇跡;夜風習習,我們曾在明遠樓聚精會神,奮筆疾書。修遠大道上,花開葉落,樹的年輪一圈圈悄然添筆,大學生活動中心的燈影與歌聲還未停歇,樓宇前的人兒就已將軍綠色的訓練裝換成學士服……
長安,于我而言,是城市,是學府,也是歲月書寫的風景。雁塔晨鐘,敲醒了青春的綺夢;灞柳風雪,吟唱了如畫的傳奇。
走走停停,我徜徉在肆意、明媚的青春里,在厚重的三秦大地留下璀璨的專屬記憶。
如果用一種顏色來形容長安,我想,非墨色不可。
墨色,是低調而內斂的顏色,卻能在不動聲色里盡顯風華。史海鉤沉,墨色勾勒出這座城的血肉靈魂,又以遒勁的筆畫,描摹了一幅雄渾壯美的藍圖。
而我,是極其偏愛墨色的。這就如同我偏愛沉默,偏愛距離,偏愛笨拙的善良,偏愛寫詩的荒謬。
我喜歡寫長長的詩句,尤其喜歡在夜晚,于學校寧靜的一角,輕輕地哼唱它們。它們大多擁有華麗的辭藻,溫潤細膩的抒寫,讀來纏綿悱惻,分外動人。可是在我看來,它們的美遠不止于此。
你試過凝神觀察墨色的文字嗎?在清風悠揚、月滿長安之時,放飛思緒,任其馳騁。無論是一筆一畫地讓它們迤邐在紙間,開出絢爛的花朵,還是敲擊鍵盤,令它們翩躚躍動在屏幕之上,它們都是頗具生命力的存在,在看似尋常的結構中,蘊藏滄桑故事與繾綣柔情。
我喜歡且習慣于記錄、書寫、體悟。不知不覺中,驀然回首,方才明了,原來執筆者竟也成了劇中人。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四年光陰里,發生過許多美好而難忘的事。但若是問我,最不后悔的一次選擇是什么,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在大一時,加入校報記者團。”
與同頻、共夢的人朝夕相處,仿佛連空氣都變得香甜起來。我們是正經且嚴謹的,常常在例會時因為某一稿件的細節唇槍舌劍地爭論,抑或因為稿件字號存在不妥而回爐修改;我們是活潑而有趣的,會在結束了煩瑣的納新面試工作以后,在十點的濃濃夜色里趕去東門吃一頓;我們也會在團建時插科打諢,好奇八卦,彼此偷拍各種“黑照”用來制作表情包……
我想,在我這里,大概存在一種特殊的紀年方式——校報記者團紀年法。從大一到大四,從小干事到負責人,采訪撰稿,編輯校對,活動比賽,交流團建……在一次次的磨礪與成長中,我慢慢地,慢慢地,從青澀懵懂走向成熟沉穩,從靦腆羞赧走向游刃有余。陽光正好,接力棒傳承著夢想,我們在一起,緩緩地書寫著暖暖的小時光。
除卻昂揚和明媚,黯然與無奈也是青春里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這段成長的重要時期里,我們或多或少地遭遇過關于親情、友情中的一些傷痛,面臨著對未來人生道路抉擇的彷徨。
有一些人迷失了,而有一些人會再相逢。
很幸運,我擁有校報記者團——這個充滿包容與友愛的大家庭,它一如既往地守護著我。作為我人生低谷時期的重要支撐,它在我滿目黑暗時賜予我光明與自信,在我絕望與悲傷時給予我自信和希望,在我茫然四顧時充當堅實的臂膀和依靠。它一點一滴地教會我熱愛和堅持,教會我追夢的姿態,教會我以不同視角觀察人性、感悟生命、啟迪智慧。我追隨著前輩的步伐,筆耕不輟,以我筆寫我心,糾正了中學時期寫作實踐的一些問題,拓寬了寫作的道路和方向。
此刻,我站在西北大學校園里,回望過去。讀研以來的迷茫和焦慮在一次次尋找和堅持中逐漸有了答案。“別放棄,夢想一定會開出花來。”我仿佛又聽到老師殷切的鼓勵。是時候了,收拾好心情,重新出發。
透過長安城厚重的夜幕,穿越巍峨的山脈和奔騰的江河。我知道,我輕輕地念你,訴說著綿延思念的時候,你也正透過這薄薄的信箋,用力地凝望我。
墨抒清歡,我意沐風而行;筆繪斑斕,且將和雨而歸。縱是時光匆匆,我們的青春永不散場。負笈遠方,不訴離殤。
(作者系西北大學創意寫作專業2022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