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飛 袁曉敏 張雙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為基本遵循,對我國的經濟形勢進行深刻分析,緊密結合實際,分析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為促進新時代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舉措和新理念,并形成了科學的理論指導——習近平經濟思想。一方面,習近平經濟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立足唯物史觀這個方法論基礎,認識并解決中國經濟建設中的一系列問題,是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①秦書生、李瑞芳:《論習近平經濟思想中的科學思維》,《經濟學家》2022年第6期。,是對時代之問的回答,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把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統籌,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深刻的意蘊和科學思維性。另一方面,它科學總結了當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實踐經驗,體現了守正與創新之間的辯證關系,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經濟理論指導,也為世界經濟的發展貢獻中國之力和中國之智。
目前,有關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研究成果日漸增加,但文獻綜述在全部文獻中所占權重較小。CiteSpace是基于文獻計量學、數據以及可視化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一款多元、動態的軟件,通過對作者、機構、關鍵詞等進行數量、合作網絡、共線、聚類等方面的分析,將某一學科的研究進程、熱點以圖譜的形式呈現出來,有助于學者們根據研究的薄弱點進行補充。因此,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視化軟件,分析近十年內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相關文獻,從整體上把握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剖析存在的短板,為未來研究進行展望,以期對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有所助益。
習近平經濟思想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孕育出來的,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理論力量。近年來,學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熱潮。本文以CNKI中國知網收錄的數據為樣本進行研究:“主題=習近平經濟思想”,時間段“2013~2022年”,共得到495條數據。為了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筆者對數據進行逐條檢查,剔除會議征稿、綜述、無作者以及不符合主題等無效記錄之后,共獲得414篇有效文獻,并以此作為研究、計量和可視化分析的樣本,通過Reworks的形式從CNKI中導出文件,再通過WoS(Web of Science)對文件進行數據轉化和去重,最后導入CiteSpace生成一系列可視化的知識圖譜。
本文使用CiteSpace6.1.R2版本,以2013~2022年的數據為樣本。在進行文獻發文量和關鍵詞分析時以1年為切片,在制作發文作者和發文機構之間的合作網絡圖譜時則以3年為切片,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主題,通過Author、Institution、Keyword為Node Type繪制相應圖譜,再以Office2010為輔助工具制作出圖表,進而對某一學科領域的研究進展有一個宏觀了解,并根據知識圖譜梳理出研究熱點和演變邏輯。
通過對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研究文獻發表量、發文作者、發文機構作出具體分析,旨在從宏觀角度分析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力量的分布,進而從整體上獲得對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情況的認識。
“科學文獻的數量變化直接反映了科學知識量的變化情況。”①邱均平:《信息計量學》,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25頁。通過繪制2013~2022年習近平經濟思想領域發文數量的變化趨勢圖(見圖1)可知:2015年是一個節點,在此之前相關研究文獻數量較少;2015年之后,該領域的發文量呈逐步增長態勢,并在2018年達到峰值之后出現明顯下降。

圖1 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歷年發文數量圖
2013~2015年,發文量總體趨于平穩且較少。在這一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編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圍繞新時代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舉措和新理念。
2016~2017年,發文數量逐漸增加。在這一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出新理念、新戰略和新思想。在這一時期,學界對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研究仍處在摸索了解階段。
2018~2019年,發文量激增。之所以出現這種情形,是因為2017年召開的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隨其后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在此背景下,學界開始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形成背景、基本內涵、時代價值以及理論貢獻等進行深入研究:陳俊從經濟發展新常態、社會主要矛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三大維度的變化分析了習近平經濟思想形成的深刻背景①陳俊:《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豐富內涵》,《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2期。;李楠、李源峰從主要內容(即新發展理念)、主要內涵(即“七個堅持”)兩個維度闡述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科學內涵②李楠、李源峰:《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理論基礎和科學內涵》,《思想理論教育》2018年第9期。。相較而言,2019年我國經濟面臨著來自國內外的更加嚴峻的挑戰,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也進入到沖刺階段,“三大攻堅戰”③“三大攻堅戰”是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攻堅戰。同樣進入關鍵時期。在這樣的背景下,黨中央召開了一系列有關經濟工作的重要會議,如2019年4月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8月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10月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以及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這使得學界對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研究保持著很高熱度。
2020~2022年間,論文的發表量處于穩定增長期。2020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規劃了接下來的15年和“十四五”時期發展的宏偉藍圖。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2022年黨的二十大召開,學界對習近平經濟思想仍然保持研究熱度。
核心作者在某一個領域內具有重要的影響力。如圖2所示,該領域發文量靠前的五位作者是顧海良、劉偉、周文、張占斌、韓保江。根據普賴斯定律得知M=2.247,通過取整后為3,即該領域的研究作者只有其發文量在3篇及3篇以上的,才能被稱為核心作者。由此可以得出本研究的核心作者共計19人,發文累計78篇,約占總文獻的18.841%。

圖2 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的核心作者統計圖
除了作者的發文量之外,本文還研究了核心作者之間的合作關系。某個研究領域形成核心作者群,有助于推動該領域研究的進一步深化。圖3為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的發文作者合作圖譜。由圖3可知,在開展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的過程中,以賈立政、劉建、袁靜等研究作者為中心展開的合作網絡最為緊密,形成了多條連線關系;劉偉、周文、裴長洪、錢路波等都存在兩兩連線的合作關系;顧海良、周躍輝、韓保江、陳健等核心作者(節點較大)是單一節點存在的研究作者。

圖3 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的發文作者合作圖譜
從圖2和圖3可以發現,顧海良是本次統計中發文量最多的作者,發文量共計9篇,約占總文獻的2.158%;其次是劉偉,發文量共計8篇,約占總文獻的1.918%;周文、張占斌、韓保江發文量均是5篇,分別約占總文獻的1.199%。這些學者在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方面有較為開闊的視野,能夠根據國家政策以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及時進行理論跟進。其中顧海良在2013~2022年近十年間幾乎每年都會發表一篇該領域的文章:2013年闡述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蘊含的習近平經濟思想;2014年從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中闡發其經濟思想;2015年闡述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六大亮點,從新境域、新判斷、新布局三大維度全新闡述其內涵;2016年基于2015年闡述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新境界;2018年從要義和境界兩個方面展開論述習近平經濟思想;2021年從《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的“十個明確”來闡述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拓新。結合圖2和圖3還可以發現,發文數量前五的作者之間并沒形成緊密的合作網絡,而賈立政、陳陽波、魏愛云等人雖然不是核心作者,但合作網絡比較緊密。
通過分析研究機構的發文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該研究領域的投入和積累。表1是2013~2022年間關于習近平經濟思想發文量排名前20的研究機構,從高到低來看,前五名分別是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發文量在4篇以上的機構總計19所,發文量累計168篇,約占總發文量的40.580%。從研究機構的發文量來看,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居第一,共計40篇,約占發文總量的9.662%;高校發文量累計86篇,約占發文總量的20.773%。高校的發文量較其他機構明顯居多,可將其看作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的主陣地。在整理數據的過程中,筆者發現高校的馬克思主義學院更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的主力軍。

表1 2013~2022年習近平經濟思想發文量排名前20的機構統計圖
圖4為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的發文機構合作圖譜。為了使圖譜更加直觀清晰,本圖只呈現了閾值大于等于2的節點。

圖4 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的發文機構合作圖譜
根據圖4可知:其一,從節點的大小來看,對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作出重大貢獻的研究機構是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其二,從節點之間的連線來看,中國人民大學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均有合作關系,并且都有以其為中心向外發散的多條單線,但并未形成緊密的合作網絡圈;其三,復旦大學、武漢大學等與其他研究機構之間存在單線的合作關系;其四,很多機構均是以單獨的節點存在,這說明研究機構之間并沒有形成緊密的合作網絡圈,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在空間分布的視域下也并未形成緊密的合作網絡。因此,在后續的研究中,各機構之間的合作有待加強,尤其是跨機構、跨區域之間的合作。
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目、正文和摘要中抽選出來,能提示或表達論文主題內容特征的詞匯,根據其出現頻次可以推斷出某一學科的研究熱點。通過以關鍵詞為基點進行可視化分析,筆者得到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領域的關鍵詞共線、聚類和時區圖譜,從而梳理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以及演進邏輯。
在CiteSpace生成的有關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領域的共現圖譜中,存在節點和連線繁多的情況,這對信息的有效獲取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本研究在共現圖譜中選取了閾值大于等于3的節點,其他的則在圖中隱去。如圖5所示,N=236,E=280,即有236個關鍵詞的節點、280條關鍵詞之間的連線,整體網絡密度為0.0101。節點的大小反映了關鍵詞出現的頻次,進而反映出研究者對此的關注度。由圖5得知,較大的節點有習近平、經濟思想、新常態、新時代、黨中央等關鍵詞,各個關鍵詞之間的聯系較為緊密。

圖5 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的關鍵詞共線圖譜
為了使關鍵詞更加清晰化,本研究列出了排名前10(見表2)的關鍵詞的中介中心性和頻次。當中介中心性大于0.1時,說明該關鍵詞在該領域的影響較大。從表2可知,中介中心性大于0.1的關鍵詞包括:習近平、經濟思想、新時代、新常態、黨中央,這就意味著它們在整個關系網絡中發揮著非常大的聯絡作用,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領域的重點。

表2 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的高頻關鍵詞及中介中心性
聚類分析可以將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聯系緊密的部分聚成一類,根據所得結果識別出該領域具有代表性的知識子群和空間結構,由此得出研究熱點。①趙禮強、鄭曉宇、張子辰:《基于CiteSpace的共享經濟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分析》,《經營與管理》2021年第7期。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領域關鍵詞聚類如圖6所示。

圖6 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關鍵詞聚類圖譜
根據圖6的聚類結果可知,Q值等于0.6293>0.3,由此可知聚類的網絡結構顯著且結果良好;S值等于0.8742>0.7,由此可知該領域具有高效且令人信服的聚類結構。圖6所示共計十個主要聚類:#0經濟思想、#1習近平、#2新時代、#3共享發展、#4新常態、#5黨中央、#6國有經濟、#7穩中求進、#8新篇章、#9中國經濟。根據圖6還可以發現,經濟思想、習近平、共享發展、新時代、新常態、國有經濟、中國經濟、新篇章等關鍵詞聚類之間相互交疊,說明這些關鍵詞之間彼此影響、相互交融。
通過CiteSpace繪制出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關鍵詞時區知識圖譜(如圖7所示)。為了更加直觀,圖7僅呈現了具有代表性、頻次高且閾值大于等于3的關鍵詞,有助于從時間維度探析該領域的演進變化趨勢,使論文的更新情況和論文之間的關系更加直觀地展現于大眾視野。根據圖7可知,“市場經濟”“生產力”“全面改革”等詞出現較早,“邏輯體系”“底線思維”“全面學習”“五中全會”等詞是近兩年的突現詞。根據關鍵詞的變化,可弄清關于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熱點的演進邏輯。結合圖1、表2和圖7進行進一步分析,可將2013~2022年學界對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研究分為預備研究(2013~2015年)、初步研究(2016~2017年)、深入研究(2018~2019年)和穩定發展(2020~2022年)四個階段。

圖7 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關鍵詞時區知識圖譜
第一階段為2013~2015年,此階段為預備研究期。這一時期的文獻和關鍵詞都相對較少,更加側重于從講話中探析習近平經濟思想的主要內涵、核心要義、鮮明特質,以及從不同維度進行深入解讀,如關鍵詞“市場經濟”等。在1978~2012年間,我國經濟始終保持每年8%以上的高速增長。①《統計局:1978年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變化》,《人民日報》2013年11月6日。而在2012年后,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開始出現回落。2013年,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回落至7.7%。②張翼:《2013年GDP同比增長7.7%》,《光明日報》2014年1月21日。針對此現實情況,習近平在河南進行考察時提出了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論斷,并在2014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系統分析了中國經濟新常態。除此之外,習近平還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從2014年開始,習近平經濟思想進入加快形成時期,主要是因為“十三五”規劃的制定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2013~2014年是夯基壘臺的階段,研究面較窄,發表的論文數量相應較少,研究還不夠深入。①趙德友:《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上)》,《統計理論與實踐》2022年第1期。2015年是習近平經濟思想加快形成的階段。在這一階段,程恩富從中國夢、穩中求進、民生導向等十個方面對習近平經濟思想進行概括②程恩富:《習近平的十大經濟戰略思想》,《人民論壇》2013年第34期。;周小亮將習近平經濟思想概括為七個方面,包括民生問題、創新驅動等③周小亮:《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海派經濟學》2014年第3期。;王蘭軍從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等八個方面對習近平經濟思想展開論述④王蘭軍:《經濟金融戰略新思想——習近平關于經濟金融工作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中國金融》2014年第2期。。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內容”,且該階段發表的論文數量較少,因此稱為預備階段。
第二階段是2016~2017年,此階段為初步探索期。在這一時期,科技創新逐漸成為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推動力,呈現出速度型向質量型和效益型轉變的新態勢,生產力布局也發生了深刻變化。2016年,楊依軍等人在《八個兩會關鍵詞解碼習近平政治經濟學》一文中用“以人民為中心”“全面小康”“新發展理念”等詞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經濟思想原創理論元素進行階段總結⑤楊依軍、潘潔、蘭紅光、鞠鵬、黃敬文:《八個兩會關鍵詞解碼習近平政治經濟學》,《理論導報》2016年第3期。,這就為下一階段研究作出了鋪墊。2017年12月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一次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光明日報》2017年12月21日。。事實上,2016年第4期《政治經濟學評論》就已經刊發張占斌所著《習近平經濟思想與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一文。他從“怎么看: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怎么辦:用新發展理念引領新變革”、“如何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誰干: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發展的各個環節”四個維度深刻闡述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體系框架。⑦張占斌:《習近平經濟思想與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政治經濟學評論》2016年第4期。此后,該領域相關論文接續面世。
第三階段是2018~2019年,此階段為深入研究期。在這一時期,學界對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研究達到了一個峰值,主要圍繞習近平經濟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科學內涵、基本框架等進行廣泛而深刻的探討分析,出現了“邏輯主線”“基本內涵”“歷史形成”等關鍵詞。黨的十九大的勝利召開也促使廣大學者更加關注并研究習近平經濟思想,對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研究也更加系統化、理論化和專業化。在這一階段,劉偉從六個方面闡述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內在邏輯①劉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內在邏輯》,《經濟研究》2018年第5期。;白暴力、方鳳玲從八個方面闡述了習近平經濟思想體系②白暴力、方鳳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體系探索(下)》,《上海經濟研究》2018年第7期。;張占斌、錢路波從七個方面闡述了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學理邏輯③張占斌、錢路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學理邏輯》,《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8年第6期。。
第四階段是2020~2022年,此階段為穩定發展期。在這一時期,學界側重于對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科學性、意蘊、內容和邏輯建構的研究。自2019年開始,習近平在不同場合都會強調如何促進經濟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學界也因此對該領域的研究保持著熱情。2021年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召開后,學界更是在“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27頁。這條主線上,從邏輯體系、實踐基礎、思想內容等維度更加深化對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學理研究。因此,在該階段出現了“時代意蘊”“價值旨歸”“主要內容”“形成過程”等關鍵詞。
通過CiteSpace軟件對CNKI中國知網關于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研究進行回顧和整理,展現了文獻數量的變化、發文作者和發文機構的分布,分析了關鍵詞共線、聚類和時區知識圖譜,從而梳理出研究熱點和演進邏輯,并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從文獻的數量以及關鍵詞的時區圖譜,可以發現該領域大致經歷了預備研究期(2013~2016年)、初步研究期(2016~2017年)、深入研究期(2018~2019年)和穩定發展期(2020~2022年)四個階段。從總體來看,相關文獻的研究數量呈現出增長的態勢,并在2018年達到峰值。
第二,從研究作者來看,顧海良共計發文9篇,居首位。在開展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的過程中,圍繞賈立政、劉健、袁靜形成了合作網絡。但從研究作者的合作圖譜來看,節點較大的作者之間并未形成緊密的合作網絡。
第三,從研究機構來看,高校尤其是其下屬的馬克思主義學院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的“主陣地”,發揮了積極的引領作用。排名前三的研究機構具有單線度的合作關系,其他的研究機構之間均分散分布,說明尚未形成較大的合作網絡結構。因此,跨機構、跨區域之間的合作要加強。
第四,從研究的內容來看,“時代背景”“價值旨歸”“全面學習”“邏輯體系”等詞是近兩年的突現詞,說明近幾年更加注重對習近平經濟思想的背景、時代價值以及邏輯建構的研究。我們黨非常重視民生問題,也一直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因此,習近平經濟思想將是被持續關注的話題。但目前的研究內容存在同質化現象,研究方法也比較單一。
從總體來看,學界對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進展和成果,但是由于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提出時間相對較短,已有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從研究區域、研究視角、研究內容、邏輯體系四個維度提出以下建議。
根據對發文作者、發文機構以及合作網絡的分析不難看出,發文作者、發文機構之間并未形成緊密的合作網絡。因此,應該加強研究者之間的聯系,推動研究機構和發文機構區域間的合作。現有文獻對該領域相關理論的分析存在簡單化、抽象化的現象。例如習近平經濟思想產生于新時代,但現有的文獻對新時代的特征、本質等問題的分析存在不足;習近平經濟思想具有世界價值,其為何具有引領世界經濟作用、為發展中國家又具體提供了哪些可行的參考等問題并沒有得到詳細闡述。因此,可以通過政策鼓勵、統籌經費等途徑,加強該領域核心作者以及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力度,使研究作者和研究機構之間形成核心作者群和合作網絡圈,打造習近平經濟思想研究的學術共同體。在核心作者帶領下,更深入地研究習近平經濟思想,從而填補該研究領域的空白。
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形成與實踐具有強烈的內在聯系性,其與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多方面都具有非常密切的聯系。但目前學界的相關研究更多聚焦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和經濟學學科,從社會學、傳播學、新聞學等學科視角開展研究的成果相對較少,尚未形成多學科的研究視域和系統性的研究范式,研究方法也有待進一步拓展。故而可以站在不同的視域,不斷創新研究方法,如模塊分析法、比較研究法、歷史分析法等,積極思考和挖掘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學理價值,強化對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闡釋,突出運用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導各方面工作的靶向性,實現研究方法之間的交叉、各學科之間的融合,為我國經濟實現效益型和質量型發展建言獻策。
現有文獻對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文本內容進行了諸多概括性描述和政策性解讀,但并沒有深入到宏大的體系內部去深刻分析構成其理論元素和有機架構的部件,以及各個不同理論觀點和關鍵論述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研究結果最終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同質化現象。①陳若芳、周澤紅:《十九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研究:文獻回顧與未來展望》,《廈門特區黨校學報》2021年第2期。比如,學界對于作為習近平經濟思想主要內容的新發展理念的地位方面的研究重視程度仍有不足。雖然李楠、李源峰的論文②李楠、李源峰:《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理論基礎和科學內涵》,《思想理論教育》2018年第9期。對該內容有所涉獵,但解釋力并不強。除此之外鮮有成果研究新發展理念和“七個堅持”之間的邏輯關系。在研究內容層面,學界還需不斷深化,不斷挖掘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內涵,從新時代經濟發展的根本立場、發展理念、發展戰略、發展格局、工作方法等方面展開更加系統深入的研究。
邏輯體系的有效梳理有助于從整體把握某一思想體系的核心和實質,并且是最有效和直接的方法。習近平經濟思想是一個貫穿歷史、架構未來的系統科學理論,具有一條清晰的脈絡主線和完整的現實邏輯。全面考察目前的研究文獻,學界研究比較充分的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形成依據、科學內涵、理論特點和意義、實踐路徑等,對該思想的架構也有所涉及,但是在邏輯建構方面存在比較大的拓展空間。故而,廣大學者應對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邏輯建構加以重視,緊緊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這一關鍵主線,通過梳理習近平經濟思想中所蘊含的各種各樣的原創理論因素之間的邏輯關系,使之更加清晰化,強化其實踐源流、歷史溯源等方面的縱深研究,從而使學界能夠更為準確地把握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發展脈絡,更好地詮釋中國千里同好的智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