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敘事的方法論特征

2023-04-16 09:34:11劉志禮俞光瑞
鄧小平研究 2023年1期
關鍵詞:優(yōu)勢制度

劉志禮 俞光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特色鮮明,優(yōu)勢顯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格外注重向海內外講好制度優(yōu)勢,不僅在實踐上深化改革推動制度優(yōu)勢不斷彰顯,也在理論上對制度優(yōu)勢作出大量闡釋、解讀、論證和澄清,形成了完整的制度優(yōu)勢敘事體系,彰顯出獨具特色的敘事風格和鮮明的敘事特征。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提出:“要積極創(chuàng)新話語體系、提升傳播能力,面向海內外講好中國制度的故事,不斷增強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說服力和感召力。”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29頁。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指出,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如何向國內外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增強制度優(yōu)勢的國際話語權,一直是學界關注的重點,目前學者們圍繞這一問題,從制度優(yōu)勢話語體系建構②李祥興、王順:《國家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話語優(yōu)勢的邏輯進路》,《江淮論壇》2021年第6期。、掌握制度優(yōu)勢話語權③張磊、王建新:《從自信到自主:新時代建構中國制度話語權的邏輯進路》,《湖湘論壇》2021年 第5期。、制度優(yōu)勢話語存在形態(tài)④楊彬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話語的存在形態(tài)與建構邏輯》,《探索》2022年第2期。、制度優(yōu)勢敘事邏輯⑤吳育林、趙悅彤:《后真相時代講好中國制度優(yōu)勢的敘事邏輯》,《湖北社會科學》2021年第12期。、制度優(yōu)勢對外傳播⑥韓強:《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的對外傳播策略》,《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1期。等多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全面反映了我們黨在講好中國制度優(yōu)勢中取得的積極成果和有益經驗,提出了增強制度優(yōu)勢國際話語權的有益建議。與話語建構的研究不同,敘事在政治研究中的獨特作用就在于更加注重從微觀角度分析敘事各要素在特定時空中編織建構的邏輯關系,進而揭示敘事者的思想理念是如何影響和塑造受眾的。基于此,本文從敘事學視角審視習近平在闡釋中國制度優(yōu)勢中形成的一系列敘事方法并總結其敘事特征,探討制度優(yōu)勢敘事的主體與受眾之間的互動關系,為新時代進一步講好中國制度優(yōu)勢、提升傳播效能提供有益借鑒。

一、貫穿古今中外的大歷史觀敘事范式

歷史、現實和未來具有相通性,現實是歷史的未來,也是未來的歷史。習近平秉承大歷史觀敘事范式,超越制度存在的一般形態(tài)和具體時空,將中國制度放在縱深歷史長河與廣闊空間背景中考察,在歷史總結、現實對比、未來擘畫的立體敘事中講出中國制度優(yōu)勢。

(一)總結歷史:揭示制度優(yōu)勢的關鍵作用

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取得的一個個歷史奇跡絕非偶然,而是有著內在的必然規(guī)律。總結歷史就是在眾多歷史事實中揭示出起支配作用的客觀規(guī)律,以歷史成就論證制度優(yōu)勢發(fā)揮的關鍵作用。習近平在歷史總結中以生動的事實為依托,在對歷史表象的深刻分析、總結中層層遞進直指關鍵的制度因素,認為正是有了社會主義制度才能戰(zhàn)勝各種困難、取得歷史性成就,揭示了制度優(yōu)勢與成就之間的必然聯系,構造了“成就—制度優(yōu)勢”的表達范式。以歷史成就的真實性確證制度的有效性,使得制度優(yōu)勢敘事更具有說服力。總結歷史敘事按時間跨度可分為短期歷史事件總結和長期歷史成就總結。

短期歷史事件總結以人們剛剛親身經歷過的歷史事實作為敘事素材,借助重大標志性、共時性的事件呈橫向展開敘事,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①陳金龍:《紀念與敘史: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話語建構》,《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21年第3期。習近平利用年末總結會議、專項工作會議、政治局集中學習等重要會議以及重大項目完工、重要事件表彰總結大會等,詳細總結過去一段時間取得的成就,分析成就背后的制度原因,揭示制度優(yōu)勢在成功中發(fā)揮的關鍵作用。比如,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指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取得重大戰(zhàn)略成果,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yōu)勢。”②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2頁。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依靠制度優(yōu)勢打贏了武漢保衛(wèi)戰(zhàn)、湖北保衛(wèi)戰(zhàn),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和安全,充分彰顯了我國制度優(yōu)勢的關鍵作用。再比如,習近平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制度具有“非凡的組織動員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貫徹執(zhí)行能力”③習近平:《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0頁。。習近平以抗擊疫情和冬奧會為例證闡釋中國制度優(yōu)勢,將短期歷史成就作為制度優(yōu)勢的例證,民眾的現實體驗感更為具體,因而更具說服力。

長期歷史成就總結從宏闊時空視角以重大歷史事件為時間節(jié)點呈縱向展開敘事。制度對社會的持續(xù)作用只有在長時段的歷史考察中才能體現,因此將制度置于長時段考察,梳理制度由探索產生到成熟定型的發(fā)展史,更能清晰地闡釋制度的歷史意義。不論是在紀念重要歷史人物和事件的講話中,還是在發(fā)布的歷史文件里,習近平都會系統追溯我國制度來之不易的艱辛探索歷程,以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改革開放等重要歷史事件為敘事素材,闡釋制度演化帶來的翻天覆地的社會變遷。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歷史決議、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的講話和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都分別以不同的歷史時間為起點梳理了我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取得的巨大成就。這種通過長時段的歷史追溯和成就解碼的敘事方式,揭示了我國發(fā)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背后起根本性、長遠性作用的制度因素,在歷史成就的展示和總結中強化了制度自信。

(二)對比現實:凸顯制度優(yōu)勢的治理效能

現實對比是將不同事物在特定時空范圍內呈現的同一屬性作為敘事素材,有側重地分辨事物的相似與差異,從而揭示出事物獨特的發(fā)展規(guī)律及其積極意義。合理選取素材對比可以快速描繪出不同且對立的形象、觀點和地位,還可以區(qū)分高下優(yōu)劣,從而突出事物的典型特征,傳達敘事情感。①趙一衡:《美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敘事與霸權護持》,《世界經濟與政治》2021年第6期。習近平將我國制度與其他國家制度作對比,以西方之亂與中國之治作對比展現出中國制度的巨大優(yōu)勢,在對比現實敘事中標定了“自我”與“他者”的身份界限進而明確了我國制度優(yōu)勢的獨特之處,在優(yōu)劣比較中融入了現實情感,使民眾在巨大現實反差中更加容易激發(fā)出對“自我”的認同,有利于破除對西方模式的迷信,完成“他者”的祛魅。

治理水平的對比。治理水平是制度的直接表征,治理水平高低反映了一個國家制度的優(yōu)劣。習近平指出:“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各國的領導力和制度優(yōu)越性如何,高下立判。”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164頁。在疫情沖擊、外部干擾加劇的環(huán)境下,我們發(fā)揮制度優(yōu)勢,運用制度威力戰(zhàn)勝各種風險挑戰(zhàn),不僅如期打贏了脫貧攻堅戰(zhàn),還在人口基數巨大、治理條件復雜的艱難條件下有效構筑起了保護人民的安全屏障。利用各國制度在疫情中的表現作對比,能夠有效凸顯我國制度的優(yōu)勢所在,而且這種具體化、生活化的現實體驗使得民眾對制度優(yōu)勢的感知被逐漸放大增強。對比敘事使得“中國之治”在民眾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對我國制度優(yōu)勢的感知更加明晰。

發(fā)展道路的對比。中國制度之所以具有顯著優(yōu)勢,歸根結底是由于我們在制度建設上堅持自主探索而不是照搬照抄西方模式。習近平指出:“黨的百年奮斗成功道路是黨領導人民獨立自主探索開辟出來的。”③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9頁。他多次以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照搬西方模式導致的嚴重后果作為反面教材,指出:“冷戰(zhàn)結束后,不少發(fā)展中國家被迫采納了西方模式,結果黨爭紛起、社會動蕩、人民流離失所,至今都難以穩(wěn)定下來。”④《習近平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第21頁。這些論述深刻闡明,盲目移植西方制度模式不僅不能實現現代化轉型,反而會產生嚴重的社會危機。我們必須正確認識我國制度存在的巨大優(yōu)勢,堅定制度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的制度建設道路。習近平用照搬照抄的嚴重后果與扎根本土取得的現實成就之間的巨大反差,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yōu)勢。

(三)擘畫未來:指明制度優(yōu)勢的光明前景

理想指引未來。在現實可能性的基礎上描繪未來的理想藍圖是闡釋制度優(yōu)勢的重要敘事范式。列寧曾以“共產主義就是蘇維埃政權加全國電氣化”①《列寧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0頁。的經典表達對未來社會制度作了描繪;鄧小平也曾在全民溫飽尚未解決之時以“共同富裕”對未來社會制度作了展望,極大展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勢。習近平繼承馬克思主義的經典敘事范式,給出了中國制度完善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在對制度未來發(fā)展欣欣向榮的描繪中闡釋中國制度優(yōu)勢。

從“路線圖”看,習近平多次對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作出解讀,展現了中國制度優(yōu)勢的未來前景。不論是繼續(xù)沿用和深化鄧小平提出的“成熟定型”目標,還是創(chuàng)新提出的“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wěn)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wěn)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05頁。和“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③《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76頁。的新目標,實質都是基于不同維度對制度優(yōu)勢發(fā)揮后的應然狀態(tài)作出展望,其中既有制度結構和體系維度,又有制度運行效果維度,還有制度對黨和國家發(fā)展意義的維度,體現了制度的實然優(yōu)勢與應然優(yōu)勢的結合,在回應現實期待中展現了中國制度優(yōu)勢的未來樣態(tài)。

從“時間表”看,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為中國制度完善作出了詳細的時間安排,闡釋了制度的潛在優(yōu)勢。其中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確定以建黨100年、2035年和新中國成立100年為時間節(jié)點,貫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三大階段性目標。三大目標對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后的美好圖景作出了勾勒,展現了制度自身具有的潛在優(yōu)勢,使得民眾對制度優(yōu)勢的感知和認識從抽象變得更加具體。事實證明,描繪未來的敘事范式對講好制度優(yōu)勢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時間推移,制度完善的“路線圖”和“時間表”逐漸由理想變?yōu)楝F實,這種見證制度從無到有、從有到優(yōu)的現實體驗感已經成為了民眾對制度優(yōu)勢產生認同的強大心理基礎。

二、統籌兼顧各類要素的系統敘事體系

習近平在講好中國制度優(yōu)勢中,圍繞如何講、為何講、講什么、對誰講等問題展開,形成了具有嚴密體系的敘事體系,極大強化了敘事效果,呈現出敘事體系內部的主題、任務、內容、受眾等相互協調、統籌兼顧的具體特征。

(一)敘事主題:支撐民族復興與貢獻人類文明交織

敘事主題是貫穿講好制度優(yōu)勢始終的軸線,在敘事體系中起著統領作用。其從時間上主導敘事變遷的演進軌跡,從空間上決定了敘事的最終指向。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既立足自身又胸懷天下,帶領中國人民不斷奮進,在接續(xù)探索中創(chuàng)新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一方面為民族復興提供了根本制度支撐,另一方面為人類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全新的制度方案,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習近平對制度優(yōu)勢的闡釋始終以中國制度對民族復興的支撐作用和對人類文明的世界貢獻為主題。

一方面,重點圍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任務、新問題給出新方案、新解答,接力續(xù)寫以支撐民族復興為主題的制度優(yōu)勢敘事新篇章。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圍繞民族復興的主題展開制度優(yōu)勢敘事,以“創(chuàng)造根本社會條件”“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提供新的充滿活力的體制保證”“提供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①《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人民日報》2021年11月17日。貫穿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制度探索史,勾勒出我國制度從初步探索到成熟定型、制度優(yōu)勢在改革中逐漸提升的歷史圖景,凸顯中國制度對民族復興的支撐作用。

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從人類與世界的宏大時空背景中詮釋制度優(yōu)勢,將中國制度對人類文明的貢獻納入敘事主題。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首次對中國制度的世界意義作出總結概括:“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②《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第349頁。此時中國制度的世界意義尚未完全彰顯,制度優(yōu)勢敘事主要以未來展望的形式展開。隨著國際力量對比“東升西降”日益顯著,中國制度的作用和貢獻超越地域局限呈增大態(tài)勢,制度優(yōu)勢的外溢效應日趨明顯。在世紀疫情沖擊下,世界舊有治理體系日漸式微,中國依靠制度威力在艱難考驗中創(chuàng)造人類脫貧奇跡,沿著不同于西方的現代化道路邁向了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習近平透過我國取得的一系列世界性成就審視我國制度對世界文明的貢獻,進一步提出“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yōu)越性,能夠戰(zhàn)勝任何艱難險阻,能夠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大貢獻”③《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聽取意見和建議》,《人民日報》2020年5月9日。的重大論斷,對中國制度優(yōu)勢的闡釋更加注重原創(chuàng)性貢獻。

后來,我家搬去的那個連隊有一幢二層的磚木結構的大禮堂,是辦公、開會和演節(jié)目用的,更喜人的是能放映電影。禮堂里一排排整齊的座椅上,用油漆印刷上鮮紅的座號,雖然全是木椅凳,但相對于露天電影來說,那可真是好太多了。自那時起,就算是冬天,連隊也會有電影看了。

從“提供中國方案”到“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從“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大貢獻”再到“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④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4頁。,習近平對中國制度優(yōu)勢世界意義的敘事逐漸由具體策略層面上升到關乎人類發(fā)展進步根本的文明層面,揭示了中國制度由提供中國方案、中國智慧的“參與式貢獻”到開辟現代化新道路、創(chuàng)造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的“主導式貢獻”的深化歷程,講出了中國制度在促進世界進步和人類發(fā)展方面的重大意義。支撐民族復興與貢獻人類文明交織互動成為習近平制度優(yōu)勢敘事的主題,共同搭建了新時代認識中國制度優(yōu)勢的全新軸線,構成制度優(yōu)勢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敘事空間,為講好制度優(yōu)勢提供了人類文明貢獻的全新視角。

(二)敘事任務:建構話語體系與傳播思想理念融合

建構話語體系與傳播思想理念是講好制度優(yōu)勢的首要目的和關鍵任務。話語是思想借以外化表達的載體,思想是話語存在的內在核心。沒有話語載體的思想不能廣為傳播,離開思想支撐的話語也會空洞無物。習近平統籌建構話語體系與傳播思想理念的雙重敘事任務,精心總結、創(chuàng)新凝練了一系列標識性強、易于傳播的原創(chuàng)性新概念、新范疇、新論斷,并將中國理念、中國主張、中國方案融入話語之中,建構起了具有強大解釋力的制度優(yōu)勢話語體系。

從新概念看,不僅有在我國制度建設取得實際成效的基礎上總結形成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新型政黨制度”“新型舉國體制”“治理效能”等話語概念,全面反映了我國制度在價值追求、民主協商、集中力量等方面的具體優(yōu)勢,還有“人類命運共同體”“治理赤字”“全球治理體系”等全球性話語概念,科學反映了在國際紛繁復雜的現實情況下中國制度深度參與全球治理的實踐和取得的成果,傳遞出在百年變局中主動參與、積極貢獻的中國理念。

從新范疇看,中國制度同世界各國制度一樣,都是在追求全人類共同價值中形成的。習近平應世界之變和時代之需,提出了歷史、文化、制度、發(fā)展水平不同的各個國家之間都共同追求的價值體系,以“全人類共同價值”重新界定了和平、發(fā)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話語范疇的具體含義,跳出了西方以“自由”“民主”為核心的“普世價值”話語陷阱,彰顯了中國制度與世界各國制度的共同價值追求。

從新論斷看,習近平總結制度建設的經驗,以“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①《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第790頁。明確了中國制度優(yōu)勢的總源泉;以“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25頁。的科學論斷厘清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的內在層次和體系結構;等等。眾多論斷和表述語句貼切簡短、表達凝練通俗,在講中國好制度優(yōu)勢中實現了理論創(chuàng)新和話語創(chuàng)新的良性互動。

(三)敘事內容:制度內在優(yōu)勢與制度比較優(yōu)勢兼顧

習近平將內在優(yōu)勢與比較優(yōu)勢相融合共同作為講好中國制度優(yōu)勢的核心敘事內容,不僅注重分析制度優(yōu)勢得以展現的原因和制度優(yōu)勢接續(xù)增強的路徑,講好中國制度在價值追求、體系結構、發(fā)展目標等方面具有的內在優(yōu)勢,而且還將中國制度置于世界制度史中考察,講好我國制度相較其他各種制度所體現出的具體優(yōu)勢,從內在優(yōu)勢和比較優(yōu)勢兩個方面講好中國制度優(yōu)勢。

制度優(yōu)勢具有本體意義,講好制度優(yōu)勢要闡釋內在優(yōu)勢。中國制度植根中華大地,理論基礎的科學性、生長環(huán)境的適應性和利益代表的廣泛性內嵌于制度體系之中,體現在制度生成、運行和完善的全過程。習近平著重從本體意義層面闡釋制度內在優(yōu)勢,揭示中國制度的獨特性和先進性。從制度生成路徑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基礎上長期發(fā)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05頁。,有效繼承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文化,堅持走內生式、漸進式自主探索道路而不是照搬照抄西方模式為中國制度賦予了適應性優(yōu)勢。從制度生成要素看,我國制度和治理體系“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②習近平:《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求 是》2020第1期。。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為制度賦予了科學理論優(yōu)勢;根植中國大地能夠保證制度始終符合中國國情,貼近中國本土的治理場域;深厚的文化根基不僅能夠成為制度執(zhí)行中的價值規(guī)范進而促進制度優(yōu)勢發(fā)揮,還能以歷史智慧啟迪制度創(chuàng)新為制度增添文明魅力;深得人民擁護作為一種由內而外生成的認同為制度的高效執(zhí)行提供了思想和行動的保障。習近平的這些重要論述圍繞我國制度的獨特歷史文化資源、生成路徑、價值指向、未來發(fā)展等方面展開,將內在稟賦融合一體全面完整地呈現出來,極大提升了敘事效果。

制度優(yōu)勢具有比較意義,講好制度優(yōu)勢要闡釋比較優(yōu)勢。制度是歷史延續(xù)的產物,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揚棄,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最先進的制度形態(tài)。中國改革開放合理引入市場要素,為制度注入了生機活力,賦予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超越傳統社會主義制度的許多特征,集中體現出中國制度的創(chuàng)新性和先進性。習近平在闡釋制度優(yōu)勢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對傳統社會主義制度的升華提高和對西方制度模式的揚棄超越為敘事內容,彰顯出中國制度優(yōu)于歷史上其他一切制度的超越性特征。以對新型政黨制度的闡釋為例,習近平指出,新型政黨制度“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有效避免了一黨缺乏監(jiān)督或者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的弊端”,“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囿于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qū)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的弊端”。③《習近平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時強調堅持多黨合作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團結奮斗》,《人民日報》2018年3月5日。“三個有效避免”從舊式政黨制度的劣勢入手,揭示出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在利益代表、民主監(jiān)督、穩(wěn)定運行方面對舊式政黨制度的超越和提升,在“新”和“舊”的比較中揭示了制度優(yōu)勢所在。

總之,習近平闡釋中國制度優(yōu)勢,既重點圍繞制度的獨特歷史文化資源、生成路徑、價值指向、未來發(fā)展等方面作分析論證,又在新舊、中外對比中展現具體制度優(yōu)勢,將制度內在優(yōu)勢和比較優(yōu)勢融合一體全面完整地呈現出來,取得了良好的敘事效果。

(四)敘事受眾:國內受眾群體與國外受眾群體統籌

習近平指出:“要采用貼近不同區(qū)域、不同國家、不同群體受眾的精準傳播方式,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qū)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①《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人民日報》2021年6月2日。在中國制度的世界意義日益彰顯和世界人民對中國制度優(yōu)勢的關注不斷增加的今天,面向世界講好中國制度優(yōu)勢已成為實現自我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統籌國內與國外兩大受眾群體,采取差異化、精準化的敘事策略展開制度優(yōu)勢闡釋。

面向國內受眾群體講好制度優(yōu)勢,主要是講好制度與國情之間的匹配性和適應性,揭示制度優(yōu)勢與治理效能之間的轉化規(guī)律,引導人民堅定制度自信,推動制度優(yōu)勢更好發(fā)揮。制度優(yōu)勢作為制度展現出的一種積極狀態(tài),不僅是制度內在特征的外化表達,也是人們認識制度進而把握制度運行規(guī)律的首要內容。制度優(yōu)勢如果不能被國內人民群眾正確認知,也就得不到認可和遵循,其作用就難以發(fā)揮。②陳金龍、鄒芬:《毛澤東與新中國制度優(yōu)勢話語的建構》,《現代哲學》2020年第2期。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深刻闡釋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扎根中國大地、繼承歷史文化、凝聚民族合力、吸收先進文化基礎上形成的制度體系和治理體系的十三個方面的顯著優(yōu)勢,并對其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作了闡釋,揭示了制度從無到有的艱辛探索和制度優(yōu)勢從初步體現到系統集成的歷史過程。從更好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等多個層面闡述了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現實可能性,揭示了制度優(yōu)勢與治理效能之間的互動關系,全面展現了制度優(yōu)勢的內在規(guī)律,為引導人民群眾認清制度優(yōu)勢、堅定制度自信,自覺遵守制度、推動制度優(yōu)勢的更好發(fā)揮提供了理論支撐、價值依托和輿論保障。

面向國外受眾群體講好制度優(yōu)勢,主要是講好中國制度蘊含的價值理念和道義原則,引導外部世界正確看待社會主義中國。當前少數西方國家對中國制度產生歪曲和誤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我國制度的豐富價值內涵存在偏頗的認知。③祝大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價值的國際認知及傳播策略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2022年第1期。習近平把握世界人民關心的發(fā)展問題,將中國制度的具體價值追求轉化為世界普遍認可的共同價值,以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相似經歷和共同發(fā)展愿景為切入點講出中國制度優(yōu)勢。中國制度與世界上大多數發(fā)展中國家的制度有著相似的經歷,都是在打破西方殖民體系的艱辛探索中得來的,都面臨著解決自身現實問題和西方“制度移植”沖擊的雙重挑戰(zhàn),都有著實現現代化、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等共同的價值追求和發(fā)展愿景。習近平多次在外交場合提出:“世界沒有定于一尊的制度樣板,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fā)展模式。”①《習近平會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人民日報》2022年2月6日。他不斷喚起和強化發(fā)展中國家對制度艱辛探索的共同記憶,堅定支持各國自主探索發(fā)展道路和制度,在講世界制度故事的角色轉換中講出了中國制度,加深了世界人民對我國制度優(yōu)勢的認識。同時,習近平提出全人類共同價值,強調“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以一種制度代替另一種制度”②習近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10月26日。。他倡導站在世界潮流的正確一邊,實現了與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感同身受,在闡釋全人類共同價值中塑造了我國制度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積極形象。

三、在斗爭中把握歷史主動的敘事意識

“政治上的主動是最有利的主動。”③《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44頁。敘事并不是單向傳播的,而是同各種錯誤思潮交織斗爭的過程。講好中國制度故事需要在紛繁復雜的干擾中牢牢掌握制度優(yōu)勢敘事的主動權和主導權。面對部分西方國家對我國制度優(yōu)勢的質疑、抹黑和攻擊,習近平發(fā)揚歷史主動精神,堅持把握主動,積極回應辨析迷局,糾正對我國制度優(yōu)勢的各種錯誤認知;主動設置制度優(yōu)勢話語議題,形成了以治理效能為核心的制度優(yōu)勢評價體系,在斗爭中牢牢把握主動權和主導權。

(一)積極回應,糾正各種對制度優(yōu)勢的認知錯誤

講好中國制度優(yōu)勢就必須對制度優(yōu)勢的各種錯誤認知作出科學地澄清和辨析。習近平積極回應現實問題,在辨析錯誤思潮中講清了中國制度的性質方向、本質特征和未來指向,糾正了各種對中國制度優(yōu)勢的錯誤認知。

首先,厘清對制度性質的認知錯誤。一段時期以來,在我國制度優(yōu)勢不斷彰顯的現實沖擊下,部分西方國家對我國制度屬性的歪曲和攻擊也沉渣泛起。基于西方形而上學制度思維演繹出的對中國制度的錯誤認知和歪曲評價接連不斷,標簽化、污名化、妖魔化認知甚囂塵上,極具迷惑性。習近平洞察問題所在,一錘定音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④《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109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載體和實體形態(tài),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點和優(yōu)勢。習近平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性質,實際上就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科學社會主義性質,揭示了我國制度具有的一切優(yōu)勢源于其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屬性,抓住了西方對中國制度優(yōu)勢的種種錯誤認識和詆毀的關鍵所在,并予以了有力駁斥。

其次,辨析制度未來指向的認知錯誤。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制度優(yōu)勢的最終體現,只有明晰國家治理的前進方向才能回答制度優(yōu)勢“向何處去”的問題,才能講好中國制度優(yōu)勢的未來指向。針對“治理現代化=西方化”的論調,習近平旗幟鮮明地作出回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絕不是西方化、資本主義化!”①《習近平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第24頁。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本根,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必須依靠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這一論斷明確了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根本方向,有力澄清了對我國制度優(yōu)勢未來指向的誤解。

(二)主動出擊,豐富制度優(yōu)勢的評價標準

掌握制度優(yōu)勢評價標準是掌握制度優(yōu)勢話語權的關鍵所在。在制度之爭日益隱匿而理念之爭、標準之爭日益凸顯的今天,以西方標準衡量中國制度并作出歪曲評價,進而引導中國制度改革轉向,成為西方意識形態(tài)滲透的新動向。擺脫西方制度評價的話語依賴,建構制度評價的中國標準,成為抵制西方滲透、講好中國制度故事的關鍵之舉。習近平牢牢把握戰(zhàn)略主動,扎根中國大地構建中國理論,豐富了制度優(yōu)勢評價的中國標準。

首先,創(chuàng)新提出了“治理效能”這一核心概念,并以此為基礎形成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等標準。在“治理效能”核心概念下的“治理體系”“治理能力”是制度優(yōu)勢的集中體現,既包括制度自身結構的嚴密成熟和優(yōu)勢發(fā)揮的持續(xù)穩(wěn)定程度,又包括人運用制度的能力和水平,還包括制度優(yōu)勢的轉化程度和制度優(yōu)勢發(fā)揮后產生的實際效果。“治理效能”體現了“制度”“人”“治理”三者的結合,是制度之“優(yōu)”、干部之“能”與治理之“效”三維標準的有機統一。

其次,結合中國制度建設實際,提出了適應制度優(yōu)勢實際的評價標準。除了提出評價政治制度是否民主有效的“八個能否”標準②“八個能否”標準,即:評價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國家領導層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體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yè),人民群眾能否暢通表達利益要求,社會各方面能否有效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國家決策能否實現科學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過公平競爭進入國家領導和管理體系,執(zhí)政黨能否依照憲法法律規(guī)定實現對國家事務的領導,權力運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約和監(jiān)督。參見《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87頁。之外,習近平還在總結新中國成立70年來制度建設的經驗中提出了“衡量一個社會制度是否科學、是否先進,主要看是否符合國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擁護”①習近平:《堅持、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與法律制度》,《求是》2019年第23期。的論斷。在總結疫情防控成就時提出了“衡量一個國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優(yōu)越,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風險挑戰(zhàn)面前,能不能號令四面、組織八方共同應對”②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9頁。的論斷。“符合國情”“有效管用”“人民擁護”“應對風險”既是符合我國制度優(yōu)勢實際情況的評價標準,也是當前我國制度優(yōu)勢的具體體現。習近平超越了西方以抽象思維演繹的概念作為評價制度優(yōu)劣的思維局限,以適應自身發(fā)展的評價標準實現了對以往“中國制度—西方標準”評價范式的突破,建構起了以“治理效能”為核心的制度優(yōu)勢評價體系,為全面闡釋制度優(yōu)勢提供了科學依據。③劉志禮、俞光瑞:《習近平關于制度優(yōu)勢評價重要論述的生成邏輯、主要貢獻和踐行路徑》,《思想教育研究》2022年第10期。這一標準體系的設定體現了對制度優(yōu)勢敘事議題的主動把握,有力地消解了西方以“民主”“自由”為議題對我國制度優(yōu)勢的歪曲。

四、博采眾長注重實效的靈活敘事策略

敘事策略是敘事內容落地生根、廣泛傳播的關鍵。習近平堅持博采眾長,以精細化、生活化、藝術化的靈活敘事策略展開對中國制度優(yōu)勢的闡釋,在宏大視角中關注微觀生活、在事實表達中促進情感共通、在活化傳統中實現與時俱進,極大提升了制度優(yōu)勢敘事的感染力、親和力和吸引力。

(一)在宏大視角中關注微觀生活,提升敘事感染力

習近平在講好制度優(yōu)勢中熔鑄宏觀歷史與現實個人,在宏大視角中關注微觀生活,提升敘事感染力。與當代中國深刻歷史變革的現實相適應,宏大敘事側重粗線條描繪整體過程,注重將制度置于更為廣闊的歷史軸線和時空范圍內加以闡釋,從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中華民族發(fā)展史的歷史坐標乃至人類歷史發(fā)展潮流的宏闊背景下考察制度的重要意義,凸顯中國制度在走向“現代化”和“復興”歷史進程中的道義合法性和存在合理性。然而在多元化、去中心化日益強烈的時代,宏大敘事盡管作為政治敘事的主流,卻不能滿足個體之間日益瑣碎、注重現實體驗的話語需求。相較之下,日常生活敘事注重對個體日常生活經驗進行想象性表達。④董文桃:《論日常生活敘事》,《江漢論壇》2007年第11期。它以個體的生活細節(jié)為表現對象,更加關心微觀個體的生活情感變化和現實境遇。因此,習近平對我國制度優(yōu)勢的闡釋也重點關注不易察覺到的個體生活體驗,注重詮釋制度對個體發(fā)展的維護和支持,關注制度對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貢獻。同時,話語表述也源自百姓生活,更接地氣、更具表現力。比如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66頁。等話語展現了制度對微觀個體的保障功能,再比如以“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手榴彈炸跳蚤也不行”②《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第38頁。的話語闡釋“精準扶貧”政策的優(yōu)勢所在,強調要用好制度優(yōu)勢“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③《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73頁。。一系列的闡釋和表達在宏觀與微觀視角的結合中實現了雄壯宏闊的“大寫意”敘事和精雕細琢的“工筆畫”敘事的統一,不僅讓人們體會到制度優(yōu)勢在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中的作用,激發(fā)濃厚的家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而且賦予了制度以具象化的個體生活體驗,極具現實感染力。

(二)在事實表達中促進情感共通,提升敘事親和力

習近平在講好制度優(yōu)勢中實現了事實表達與情感傳遞的統一。“講事實才能說服人,講情感才能感染人。”④《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第212頁。敘事不僅需要依據實際情況來描述客觀事實,還需要超越事實表達融入情感從而形成敘事者與受眾之間的共情(empathy),這樣才能更好發(fā)揮敘事效果。習近平在制度優(yōu)勢敘事中,不僅闡釋依靠社會主義制度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國防、外交、黨建等多方面取得的成績和攻克的重大難題,還在闡釋事實中選取了全國人民共同奮斗和共同見證的典型成就作為敘事素材,極大地激發(fā)了人民群眾的參與感和體驗感,在事實與情感統一中講出了中國制度優(yōu)勢。比如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大會上,習近平以精確的數據對比和事實作為例證,指出:“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679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82.7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5%”,“多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貨物進出口總額從206億美元增長到超過4萬億美元”,“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萬元”。⑤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27-28頁。用數據和事實展示了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保障下黨帶領人民不斷取得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輝煌成就。這些輝煌成就背后凝結著每一個人的努力奮斗,寄托著中國人民強烈的民族復興之情和興國強國之情。習近平用改革開放以來黨領導人民取得巨大成就的事實和精準的數據鋪陳展開敘事,不僅為論證中國制度優(yōu)勢提供了最好的現實說明和數據支撐,還以事實成就揭示了國家由弱變強背后的不懈奮斗史詩,激發(fā)了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情懷,以濃厚的親和力喚起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我國制度優(yōu)勢的情感認同和熱愛。

(三)在活化傳統中實現與時俱進,提升敘事吸引力

講好制度優(yōu)勢要活化傳統,更要與時俱進。習近平傳承和弘揚中華文明精髓,把超越時空和地域的優(yōu)秀傳統資源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既總結古代政治智慧化為當代所用,又激活古典成語的生命力,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一同熔煉為敘事素材和話語概念,在潤物細無聲的文化滋養(yǎng)和熏陶中傳達中國理念,講出中國制度優(yōu)勢。比如他將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制度優(yōu)勢概括為“眾星捧月”①《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第31頁。,指出“月”就是中國共產黨,在黨的領導下才能“車馬炮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②《習近平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第31頁。。“眾星捧月”出自《論語·為政》,原意為眾人愛戴、擁護,習近平引申和借用這一成語闡釋了黨的領導地位,并用“象棋”形象地勾勒出黨領導的重要作用,敘事更具畫面感和表現力。再比如以“見筋見骨”“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猛藥治疴”“祛病療傷”等成語來闡釋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安排,生動揭示了這一系列制度背后黨堅定不移推進自我革命的戰(zhàn)略定力和價值意蘊,既形象貼切又直白明了,實現了傳統文化的時代化表達。

此外,作為觀念形態(tài)的話語是現實生活在人頭腦中的反映,如果話語過于陳舊不及時更新就會失去解釋力,因此必須推進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隨著實踐發(fā)展而不斷創(chuàng)新。習近平始終立于時代潮頭、順應時代變化、緊扣現實發(fā)展,在制度優(yōu)勢話語原有基礎上及時豐富更新內涵、創(chuàng)造全新話語、創(chuàng)新傳播渠道,在吸收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借鑒西方有益文明成果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創(chuàng)造了“新型舉國體制”“治理效能”“中國之治”“全過程人民民主”等全新的話語表達,為制度優(yōu)勢話語注入了鮮活的血液,實現了對我國制度優(yōu)勢闡釋的與時俱進和守正創(chuàng)新,提升了敘事吸引力。

猜你喜歡
優(yōu)勢制度
優(yōu)勢 等
矮的優(yōu)勢
趣味(語文)(2020年3期)2020-07-27 01:42:46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畫與話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論讓與擔保制度在我國的立法選擇
發(fā)揚優(yōu)勢 有所作為
談“五老”的五大特殊優(yōu)勢
中國火炬(2014年11期)2014-07-25 10:31:58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天堂网|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国产不卡网|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a级毛片免费网站| 日本免费a视频| av在线无码浏览| 亚洲女人在线|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日本在线亚洲| www亚洲天堂|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国产| 无码av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屁屁影院|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99精品视频播放|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久久公开视频|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国产精品自拍露脸视频 | 嫩草在线视频|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国产白丝av|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 精品福利国产|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日本在线国产| 亚洲区欧美区|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囯产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欧美亚洲激情|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91在线视频福利| 亚洲天堂久久|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日本成人福利视频| 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91麻豆精品视频|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成人午夜天|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精品日韩亚洲欧美高清a|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视频|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欧美一区福利|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毛片| 天堂在线亚洲|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九一九色国产|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无码aaa视频| 99re视频在线| 日本福利视频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毛片免费网址| 亚洲无码视频图片|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