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
加強功勛榮譽體系建設是“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①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43頁。的內在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功勛榮譽表彰工作,推動建立了中國特色功勛榮譽表彰制度體系。總覽這一論述的生成理路、主要內容以及價值旨趣,有助于精準把握新時代功勛榮譽建設的戰略構思,拓展人們對功勛榮譽建設的規律認知,助力新時代功勛榮譽建設實踐的有效開展。
習近平關于功勛榮譽重要論述具有鮮明的精神特質、深厚的脈絡傳承,實現了歷史邏輯、理論邏輯以及實踐邏輯的有機統一,是指導我國新時代功勛榮譽建設的理論指南。
“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里開始。”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03頁。習近平關于功勛榮譽重要論述的形成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歷史環境以及階級屬性決定了傳統榮辱思想的局限,但也孕育出值得借鑒的精華。一是覺辱為端的價值理念。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將榮辱觀放在基礎位置,認為每個個體都應注重道德選擇與恥感自覺。孟子認為,羞恥心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所謂“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管子第一次將“恥”與“禮”“義”“廉”并列,上升到維系國家安穩的高度,“守國之度,在飾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子·牧民》)。到了明代,“恥”的地位更是上升為德行中的首要位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要依賴“恥”德。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就曾言:“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顧炎武《廉恥》)二是倡導義榮的價值取向。面對利的誘惑,堅持義的原則,是傳統榮辱思想極為重視的方面。荀子認為,“榮”分為“義榮”與“勢榮”,前者強調社會個體在“志意修,德行厚,知慮明”(《荀子·正論》)的過程中所獲取的道德榮譽;后者則是因為高官厚祿、權力資源等外在因素所獲取的榮譽。荀子認為這兩種“榮”有根本差別,關鍵在于如何對待義和利。總體而言,傳統榮辱思想認為義的原則起到標尺作用,只有個體的行為滿足義的要求,才能談及榮的形成。三是明辨愛譽的價值原則。中國傳統榮辱觀也重視明辨求譽,倡導既要分清榮辱,也要愛護榮譽。而對于“求譽”,墨子曾言,“君子以身戴行者也”(《墨子·修身》),意即好名聲無法輕而易舉得到,要保持身體力行,才能獲得名副其實的榮譽。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基因都熔鑄于習近平關于功勛榮譽重要論述的形成過程之中,從而實現了傳統榮辱思想與當前現實實踐的交融。
馬克思把榮譽問題置于宏大的人類視野以及歷史規律中來把握,突破了表層的簡單釋義。其一,從宏觀世界歷史發展總體演進維度看,榮譽具有歷史相對性。人類生存以及社會歷史的第一個前提即是“現實的人”。榮譽作為道德觀念的重要內容,本身并不具備獨立形式,而是與物質相聯系的物質行動的產物。隨著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變化,人們的榮譽觀也會發生改變。在原始公有制時代,享有最大榮譽的主要是最勤勞、最勇敢之人。而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剝削階級社會,榮譽主要以財產等級以及特權為基礎,誰擁有財富與特權,誰就擁有榮譽。其二,從中觀階級社會透視維度看,榮譽具有階級性。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經濟利益的沖突必然會導致思想觀念的沖突。在資本主義社會,“工人比起資產階級來,說的是另一種方言,有不同的思想和觀念,不同的習俗和道德原則、不同的宗教和政治”①《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37-438頁。,“每個社會集團都有它自己的榮辱觀”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251頁。。其三,從微觀無產階級榮譽維度看,無產階級榮譽觀具有先進性。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無產階級的榮譽觀是共產主義道德的重要體現。一方面,無產階級衡量榮譽的標準主要體現在對人民和集體事業的貢獻上,“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③《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3頁。。另一方面,無產階級要反對榮譽金錢彰顯論、榮譽金錢決定論。馬克思、恩格斯極為憤慨資本主義貨幣拜物教,主張擯棄物質虛榮,倡導勞動創造榮譽。總之,馬克思主義榮譽觀是習近平關于功勛榮譽重要論述的直接理論來源。
習近平關于功勛榮譽重要論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產物,它承繼了中國共產黨功勛榮譽思想主脈絡。中國共產黨結合革命、建設以及改革不同時期的社會狀況以及時代任務,形成了豐富的功勛榮譽思想觀念。第一,注重功勛榮譽激勵作用。榮譽的獲得本身能折射出榮譽獲得者的先進性、示范性。中國共產黨十分重視發揮榮譽的激勵作用,通過頒授榮譽以達到激勵和示范效應,弘揚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觀。1950年9月,毛澤東在全國戰斗英雄和勞動模范代表會議上盛贊英模:“你們是全中華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動各方面人民事業勝利前進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聯系廣大群眾的橋梁。”④《毛澤東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95頁。第二,注重功勛榮譽獎勵對于發展全局與戰略規劃的服從性。在民主革命時期,榮譽獎勵頒授側重于對革命事業作出貢獻的人。早在1933年7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就發布《關于頒發紅星獎章的命令》,指出:“在革命戰爭的進展當中,每一個紅軍軍人本其階級的政治覺悟,為自己工農的解放,英勇的與敵人作殊死的武裝斗爭,固然是其應有的職責,然而就其犧牲本身為整個工農的蘇維埃政權而奮斗看來,其有特殊功績的應給以表揚,以示優異而勵來者。”⑤《項英文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202頁。新中國成立之后,榮譽獎勵頒授偏向于對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事業作出貢獻的人。改革開放后,黨的十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重新肯定了對黨員進行表彰和鼓勵的重要意義,指出要“充分發揮黨員和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表揚黨員中的模范事跡”。①《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82頁。第三,注重功勛榮譽獲得者事跡的多重載體宣傳。中國共產黨極為注重運用多種活動載體來宣傳榮譽獲得者的事跡,其中召開模范表彰大會作為活動載體的重要類型,是中國共產黨在實踐過程中極為重視的榮譽宣傳方式。除此之外,中國共產黨功勛榮譽思想也重視物質載體、精神載體、制度載體的運用。第四,注重理性對待榮譽。成功會帶來某種榮譽,但在榮譽面前人們容易產生驕傲自滿情緒,中國共產黨強調對待榮譽要有理性態度,“決不可以因為成功,因為受到獎勵,而驕傲自滿”②《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309頁。。這些榮譽思想是黨經過理論總結以及實踐檢驗的智慧結晶,為習近平關于功勛榮譽重要論述的生成提供了精神土壤。
習近平關于功勛榮譽重要論述立足于新時代這一歷史方位。在新時代,功勛榮譽建設深入推進既擁有良好基礎,也存在現實需要。
在良好基礎方面,一是功勛榮譽表彰的評選機制愈加規范化,評選流程日益規范,頒授主體愈加明晰。二是功勛榮譽獎勵設置日益科學化。從覆蓋范圍看,功勛榮譽表彰已覆蓋多領域、多群體以及多行業;從獎勵形式看,從側重于精神激勵到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相結合。三是功勛榮譽建設的法治化程度不斷提高,黨和國家的表彰制度體系不斷健全。四是功勛榮譽的社會宣傳媒介不斷豐富,榮譽獲得者事跡的大眾傳播力日益提升。
在現實需要方面,從內與外的關系維度看,隨著中國與世界交流的日趨深入,海外多種社會思潮傳入中國,對我國的思想文化領域造成一定沖擊,對增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民眾認同形成一定干擾,而以設置功勛榮譽、評選和頒授功勛榮譽、宣傳功勛榮譽等為主要內容的功勛榮譽建設,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建設要求。從國家內部具體維度看,黨和國家功勛榮譽注重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價值導向,而中國目前處于重要的社會轉型期,利益多元化、個人追求世俗化傾向在現實社會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社會個體注重個人利益,忽視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功利化意識濃厚,對國家和社會缺乏足夠的情感認同,進而會對頒授功勛榮譽、宣傳功勛榮譽等具體實踐存在一定的忽視甚至漠視。如何立足良好基礎和服務現實需要,進而持續有效推動功勛榮譽建設,成為習近平關于功勛榮譽重要論述生成的現實動因。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于功勛榮譽的表彰導向、功能使命、建設重心、有力保障以及大眾傳播五大課題進行了深刻回答。
榮譽具有言行激勵、行為引導以及價值整合的功能。習近平認為,功勛榮譽表彰需要明確基本導向,品德性是功勛榮譽表彰的首要原則。具體而言,受表彰對象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信仰,體現無私無畏、廉潔奉公、公而忘私的重要品質。習近平多次在表彰大會、頒授儀式上稱贊功勛榮譽獲得者的道德品質,彰顯了功勛榮譽表彰應有的品德性導向。2019年9月,他在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強調:“今天我們以最高規格褒獎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揚他們身上展現的忠誠、執著、樸實的鮮明品格。”①《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第220頁。此外,功勛榮譽表彰還要堅持功績性原則。功勛榮譽之“功勛”話語,內在規定了榮譽表彰的應有取向,即要注重功績。習近平認為,要堅持功績性原則在功勛榮譽表彰評選導向中的基本地位,堅持當下與長遠相結合,強調“以功績為重要衡量標準”,“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②《習近平對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人民日報》2016年5月19日。不過,品德性、功績性兩大原則具有排序先后性。功勛榮譽功績大小的衡量,要“以德為先”,在此基礎上才能“突出功績導向”③《習近平對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人民日報》2016年5月19日。。
功勛榮譽的功能使命是一個層次分明、邏輯遞進的目標體系。功勛榮譽的功能使命突出體現為價值肯定、精神引領、風尚營造。第一,價值肯定是功勛榮譽的直接訴求,目的是肯定功勛榮譽獲得者所取得的重要功績。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認為,人生真正的價值體現為社會價值。所謂社會價值就是個體的人生對社會和他人存在與發展的意義,主要表現為個人通過勞動創造對社會和他人所作的貢獻。功勛榮譽是重大榮譽,是對團體、組織或個人為國家、人民作出重大貢獻的價值肯定。2021年6月,習近平在“七一勛章”頒授儀式上強調指出:“今天受到表彰的‘七一勛章’獲得者,就是各條戰線黨員中的杰出代表。”④《習近平在“七一勛章”頒授儀式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6月30日。第二,精神引領是更深層次的功能要求。功勛榮譽的獲得者,“他們身上生動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⑤《習近平在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9年9月30日。,“生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踐行宗旨、拼搏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精神”①《習近平在“七一勛章”頒授儀式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6月30日。。功勛榮譽的功能使命必然包括精神引領。要發揮功勛榮譽獲得者的典型示范作用,用英雄模范的感人故事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守愛國情懷,弘揚中華民族精神,進一步推動大眾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踐行。第三,風尚營造是功勛榮譽最高層次的目標。價值肯定、精神引領本身皆是對良好社會風尚的營造。功勛榮譽的表彰要達到積極的社會效果,“在全黨全社會形成崇尚先進、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②《習近平在“七一勛章”頒授儀式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6月30日。,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持續良好的社會環境。“七一勛章”是功勛榮譽的重要體現,習近平深刻指出,要“大力宣傳‘七一勛章’獲得者的感人事跡和崇高品德”,“激勵廣大黨員、干部牢記黨的性質宗旨,牢記黨的初心使命,不懈奮斗,永遠奮斗”。③《習近平在“七一勛章”頒授儀式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6月30日。
功勛榮譽建設需要聚焦重心,習近平認為,要“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④《習近平對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人民日報》2016年5月19日。。第一,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具有重大意義。習近平從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以及鞏固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戰略高度,深刻闡述了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的價值定位。他明確指出,建立健全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手段”⑤《習近平對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人民日報》2016年5月19日。。第二,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需要明確實踐方略。習近平深刻指出:“不管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都要本著于法周延、于事簡便的原則。”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379頁。這其實間接對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作了實踐原則的規定。“于法周延”強調制度建設要符合規律以及法理,突出法律意義上的完整性與縝密性,防止出現制度的盲點;“于事簡便”要求制度建設在實踐中要提升實施效率,力求發揮最大功能,凸顯簡約、易執行以及低成本,進而增強制度的針對性、指導性以及可操作性,減少制度的負效應以及被擱置等問題。而對于黨和國家功勛榮譽制度具體建設,習近平也有深入的戰略思考,指出:“要加強統籌規劃,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出發,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加強科學謀劃,確保功勛榮譽表彰制度有效管用、穩定持久。”⑦《習近平對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人民日報》2016年5月19日。第三,要加強對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的話語闡釋。有效的話語闡釋能夠助力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的社會認同,要“闡釋重大意義,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強大精神力量”①《習近平對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人民日報》2016年5月19日。。
功勛榮譽建設的有效開展需要法治保障作為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功勛榮譽建設制度保障體系進行了深入審視,他從功勛榮譽應有的公信力維度出發明確提出:“要完善配套法規,維護功勛榮譽表彰的公正性和權威性。”②《習近平對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人民日報》2016年5月19日。一是重視配套法規建設的規范化。功勛榮譽配套法規建設,重點在于“明確功勛榮譽表彰的類別設置、評選條件、獎勵頒授等方面的工作規范和程序,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③《習近平對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人民日報》2016年5月19日。。黨的十八大以來,功勛榮譽相關立法取得重大進展。2015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2016年4月,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成立,負責統籌協調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2017年7月,《中國共產黨黨內功勛榮譽表彰條例》《國家功勛榮譽表彰條例》《軍隊功勛榮譽表彰條例》《“共和國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授予辦法》《“七一勛章”授予辦法》《“八一勛章”授予辦法》《“友誼勛章”授予辦法》頒布實施;2018年5月,《功勛榮譽表彰獎勵獲得者待遇規定(試行)》印發并施行;2019年6月,《勛章、獎章、紀念章管理辦法(試行)》印發并施行。二是加強對功勛榮譽獲得者名譽維護的法治保障。在意識形態領域,歷史虛無主義是一股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反動社會思潮,它對客觀存在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進行盲目否定、歪曲解說或是憑空捏造,刻意抹黑我們的英雄人物,歪曲黨和國家的光輝歷史,對此我們要高度警覺。因此,習近平強調要加強對功勛榮譽獲得者名譽維護的法治保障,要堅決“捍衛英雄”,“該保障的要保障好,該落實的政策必須落實,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④《中國退役軍人工作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國青年報》2020年11月26日。。通過相關立法、政策落實,對于侮辱、誹謗英雄烈士等行為進行懲罰,進而達到捍衛英雄、維護功勛榮譽權威性的目標。《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這是加強對功勛榮譽獲得者名譽維護法治保障的重要法規,規定了較為完整的救濟體系以保護英雄烈士及其榮譽,尤其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規定使得英雄烈士的榮譽(權益)有了切實的法律保障。未來還要進一步推進相關立法工作。
功勛榮譽大眾傳播是指通過一定的傳播載體提高功勛榮譽獲得者社會知曉度,使功勛榮譽獲得者的高尚品德與感人事跡突破其所屬行業和領域的宣傳局限,為大眾廣為關注和傳播。2021年2月,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就深刻指出,要“大力宣傳脫貧攻堅英模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激勵廣大干部群眾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披堅執銳、勇立新功”①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2月26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十分注重多重傳播載體的有效運用,以推動功勛榮譽的大眾有效傳播。一是重視發揮文藝作品的載體作用。偉大的文藝作品不但能反映時代風貌,還是時代前進的號角。功勛榮譽的大眾傳播必須重視文藝作品的力量,“讓英雄在文藝作品中得到傳揚,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絕不做褻瀆祖先、褻瀆經典、褻瀆英雄的事情”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51頁。。二是重視學校教育的載體作用。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與民族的希望,功勛榮譽的大眾傳播要引導青少年加強對功勛榮譽精神的認知、認同與踐行。學校是青少年教育的主陣地,因此必須要發揮學校教育的作用,“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③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6頁。,“在講授中國歷史時,要注重引導學生傳承民族氣節、崇尚英雄氣概,引導學生學習英雄、銘記英雄”④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9頁。。三是重視傳播媒體的載體作用。現代社會廣大民眾對于功勛榮譽的感知主要來源于媒體的傳播與敘事,“要把握大勢,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⑤《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17頁。,要積極利用好傳統媒介的主旋律作用,建構大眾關于功勛榮譽精神的集體記憶。另外,主流輿論必須要占領網絡新媒體陣地,習近平指出:“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基本不看主流媒體,大部分信息都從網上獲取。必須正視這個事實,加大力量投入,盡快掌握這個輿論戰場上的主動權。”⑥《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第29頁。弘揚功勛榮譽獲得者的精神品質作為主流輿論宣傳的重要內容,其大眾傳播顯然也需要發揮網絡新媒體的作用。第四,要發揮傳播“活載體”作用。“活載體”有別于傳統的物質載體,主要指作為傳播中介的人。功勛榮譽的大眾傳播要注重“活載體”,特別是獲得功勛榮譽的模范人物本身,要“多請一些先進模范人物來現身說法”⑦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9頁。,由他們親述自身事跡是最具說服力的傳播方式。
習近平關于功勛榮譽重要論述具有深厚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彰顯出鮮明的價值旨趣。
習近平關于功勛榮譽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運用。其一,這一重要論述堅持考察的全面性和客觀性,以聯系的、發展的、矛盾的分析方法指導我國功勛榮譽建設。具體而言,在堅持考察的客觀性方面,從表彰導向、功能使命、建設重心、有力保障、大眾傳播五個客觀方面構筑了理論分析的科學框架;在堅持聯系觀點方面,諸多新觀點的提出來源于對黨和國家功勛榮譽現狀的關照,特別是對進一步加強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充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較強的針對性;在堅持發展觀點方面,提出要建立健全功勛榮譽表彰制度,要完善配套法規,因為這兩大任務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而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需要堅持與時俱進;堅持矛盾觀點就是要注重矛盾特殊性的分析,善于抓重點、抓關鍵,明確了功勛榮譽建設重點,即要建立健全功勛榮譽表彰制度。其二,這一重要論述立足于歷史唯物主義的恢弘視野,堅守“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這一歷史唯物主義核心立場。如功勛榮譽首要功能使命就是突出價值肯定,充分體現對人的價值意義的關注。再如,這一重要論述強調要完善配套法規,維護榮譽表彰公正性與權威性,體現對功勛榮譽獲得者自身權益的維護。
政治品格是在政治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內在的、較為穩定的品性風格。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從整體上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所特有的政治立場、政治觀點、政治能力以及政治信仰等多層面的品性風格。習近平關于功勛榮譽重要論述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光輝的政治品格。一是彰顯踐行初心的政治品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中國共產黨人必備的政治品格,大量優秀的共產黨員為黨和國家建立了功勛,得到國家表彰獎勵,得到全黨、全社會的尊重。“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①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7月2日。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勇往直前;只有牢記使命,才能勇擔大任,實現民族復興。習近平關于功勛榮譽重要論述聚焦于凝魂聚力,希冀通過發揮功勛榮譽的精神引領、典型示范作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二是彰顯堅守理想的政治品格。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是理想信念,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將共產主義作為價值信仰,形成一種堅定的政治意志。習近平關于功勛榮譽的諸多論述都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視域下的論述,如功勛榮譽功能使命的社會風尚營造,營造的是有利于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社會風尚;建立健全的功勛榮譽表彰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的,而非其他什么主義。三是彰顯英勇斗爭的政治品格。“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持續奮斗所必須具備的實踐品性,是中國共產黨人又一大重要政治品格。“一百年來,在應對各種困難挑戰中,我們黨錘煉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①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9頁。當下,黨和國家功勛榮譽建設面臨進一步增強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重大使命,習近平關于功勛榮譽重要論述具有鮮明的問題導向性,特別是對如何應對歷史虛無主義對功勛榮譽建設的干擾,提出了有效的應對思考,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英勇斗爭的政治品格。
英模是英雄和模范的簡稱,他們是順應歷史發展趨勢、承載社會核心價值觀以及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典型人物,他們的出現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有機統一。英模精神的核心價值就在于為人民服務。英模具有高尚道德品質以及優秀的職業操守,能夠深刻影響及感染普通大眾的內心世界,塑造其精神世界,規約其日常行為,激發起社會責任感,助力民眾素質的提升,進而為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資源以及精神資源。在價值取向上,英模所具備的價值品質也與個人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度契合,在全社會大力弘揚英模精神具有重大意義。習近平關于功勛榮譽重要論述對于如何推進功勛榮譽建設提出了許多新觀點、新論斷,有利于英模精神的有效弘揚。一方面,這一功勛榮譽觀提出了要建立健全功勛榮譽制度、完善配套法規,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對功勛榮譽建設的高度重視。功勛榮譽是對具有高尚品質、對國家和社會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英模的價值肯定的重要體現。隨著功勛榮譽建設重視程度的不斷彰顯,社會大眾必然會增強對獲得榮譽英模的自覺認知。另一方面,這一功勛榮譽觀提出要推動多重載體的有效運用,極具現實實踐性,能夠有效推進功勛榮譽的大眾傳播。而功勛榮譽大眾傳播的過程本身也是獲得榮譽的英模高尚品質以及重大功績大眾傳播的過程。因此,在功勛榮譽大眾有效傳播的過程中,英模精神也必然會得到廣泛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