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要“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春節期間,《科學導報》記者來到位于太原市晉源區的晉陽污水處理廠,一睹城市“腎臟”是如何工作的。
進入廠區,宛如來到風景優美的公園,映入眼簾的是整潔的綠化、別致的亭臺、蜿蜒的小道,與想象中的污水處理廠截然不同。工作人員張志泉介紹道:“本著‘讓太原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生態文明理念,晉陽污水處理廠采用了全地下設計模式,分兩期建設,咱們現在所在廠區為一期工程,處理規模為32萬噸/日,東側的二期工程處理規模為16萬噸/日。”
記者跟著張志泉進入地下廠區,廠區采用全地下式布置方式,設有一個平面尺寸約為343m×202m的地下箱體。箱體的布置分為兩層,其中絕大部分工藝構筑物均位于箱體負二層,建筑物位于負一層。工藝建構筑物的布置充分考慮了水流的方向及箱體內的管道布置和交通規劃。其中負一層設貫穿箱體的車道,便于污泥的外運、藥劑的運輸以及設備安裝的進行。負二層設置多條通道,便于管道的布置及操作人員的巡檢。
張志泉告訴記者:“我們廠污水處理采用AAO工藝和碧水源MBR膜工藝,MBR工藝是目前廣泛應用的新型污水處理工藝。”初沉池進水進入MBR工藝系統依次進入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膜池,循環混合液通過回流泵由缺氧段送入厭氧段、好氧段送入缺氧段、膜池送入好氧段。它將膜過濾和生物反應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發揮了單獨的生物反應器或單獨的膜過濾不能發揮的功能,對難降解有機污染物和懸浮物有深度處理的效果。
兩個系統各有一個出水口。其出水一部分用于工業再生水源,其余排入黃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在出水口,記者看到化驗員鄭媛正在取水,她告訴記者:“我們每天都會在這里取水化驗,通過數據監測是否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運行至今,出水水質一直優于國家一級A標準。”
地上風景優美,地下暗流涌動,晉陽污水處理廠“藏”在地下,“悄悄”將城市污水處理成清水。相比于傳統的地面污水處理廠,全地下式設計不僅最大限度地節約土地資源,釋放土地價值,還能改善周邊環境,把地面綠地和景觀留給了市民。晉陽污水處理廠接納了太原市區汾河以西所有生活污水,對城市生態環境保護、黃河生態環境保護、汾河補水以及城市濱水區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考察時強調:“要切實保護好、治理好汾河,再現古晉陽汾河晚渡的美景,讓一泓清水入黃河。”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解決山西省水資源不足、水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晉陽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每天分秒不停地運行著,近日,二期工程亦實現通水,即將進入運營期,將極大補充一期工程的運力,進一步助力汾河水生態環境保護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