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物理所新媒體中心
繼納米材料之后,量子材料在這些年火了起來。量子點是個什么呢?顧名思義,量子點,就是能展現(xiàn)出量子性質(zhì)的“點”。當然,這個“點”并不是真正的零維的點,而是這種材料的尺寸非常小的意思。量子點的尺寸通常在幾納米到幾十納米,這么小的尺寸足以讓量子點展現(xiàn)出諸如量子隧穿、庫倫阻塞等量子性質(zhì)。
實際上,量子點就是一團具有特定結(jié)構(gòu)的原子團簇,它們激發(fā)出來的激子量子態(tài)會在空間三個方向上都被束縛住(激子:電荷和空穴在庫侖作用下形成的束縛態(tài))。這種束縛作用很像自然界中三維狀態(tài)下原子對電子的束縛作用,因此量子點也會被稱為人造原子。
量子點有啥用?這要從量子點的性質(zhì)開始說起。量子點的性質(zhì)介于半導體和離散的原子分子之間。在半導體中,電子吸收光子,從價帶躍遷至導帶,并在價帶中留下空穴,這一對電子和空穴會在庫侖作用束縛下形成激子。當組成激子的電子和空穴回到對應的基態(tài)時,激子的能量便會以光子的形式放出,便形成了熒光。
特別是在顯示器領域,量子點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與傳統(tǒng)顯示器的不同在于,量子點顯示器使用的是藍色LED光源,前面已經(jīng)介紹了,不同大小的量子點可以產(chǎn)生不同顏色的光,藍色LED光經(jīng)過相應量子點之后,被分別轉(zhuǎn)化成紅光或者綠光,再加上空白像素直接顯示的藍光,便有了紅、綠、藍的RGB光,進而組合出所需要的各種顏色。早在2006年6月份,概念版的量子點顯示器便得到了提出,2013年更是有了真正的商用量子點顯示器,小伙伴們家里擺著的沒準兒就是量子點顯示器。
鋪墊了這么多,終于到了我們開頭講的問題:怎么制備量子點材料?我們一個一個來說。首先是化學溶液生長法,小編喜歡把這種方法叫做“大鍋燜煮法“,這種方法就是將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放在化學溶液中,保持一定溫度加熱一段時間,便可以得到量子點,簡單安全又高效,并且通常對環(huán)境的破壞非常少,是很常見的一種制備方法。
外延生長法,又可分為分子束外延生長法以及化學氣相沉積法,其原理都是控制原料在特定襯底表面反應沉積,從而得到量子點。用這種方法制備得到的量子點可調(diào)控性比較高,特別是分子束外延生長,在超高真空環(huán)境中生長,得到產(chǎn)物的純度會很高;缺點就是制備成本比較昂貴,釋放的氣體可能會污染環(huán)境。除了量子點之外,改變生長溫度、時間等參數(shù),可以讓產(chǎn)物在襯底上進一步生長,從而得到一維納米管材料或者二維薄膜材料。
電化學法,以特定原料作為電極,并通過特定電解液形成電路,通過施加一定的交變電壓便可以將量子點從原料電極上剝離下來。這種方法產(chǎn)率高,環(huán)境破壞小,缺點就是適用制備的量子點種類有限。
除了這三種方法,還有其他很多制備量子點的方法,如電弧放電法、激光銷蝕法、燃燒法、等離子體合成法等等,不同方法互有優(yōu)劣,適用制備的量子點種類不同,不同方法制備得到的同種量子點性質(zhì)也會有所區(qū)別。
小伙伴們平時吃剩的糖醋排骨不要扔,拿出來放在紫外燈光下照一照,如果看到了熒光點,那就是碳量子點。量子點材料聽起來這么高端,做個飯居然就能做出來。這下子不得不多吃幾次糖醋排骨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