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菊彥
【摘要】目的:顱腦外傷中引入高效細節護理,探究該項模式的優越性。方法:70例,時間為2019年5月—2020年11月, 拆分兩組(各35例),探究對比組(常規護理)、試驗組(優勢護理)的差異。結果:試驗組的BI評分、護理質量得分更高(P<0.05);其并發癥更少、滿意度更高(P<0.05)。結論:細節護理可以規范流程,減少漏洞,提高患者舒適度,優化各種細節,可減少顱腦外傷風險因素,減少并發癥,提高患者自理能力,顯著提高臨床護理品質,獲取較高護理滿意度,最大程度滿足患者需求。
【關鍵詞】顱腦;損傷;優勢;細節護理
Application value and satisfaction analysis of detail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rauma
TANG Juya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Liupanshui Water Mine General Hospital, Liupanshui, Anhui 553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troduce efficient detail nursing in craniocerebral trauma and explore the advantages of this model. Methods: A total of 7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5 cases in each group) from May 2019 to November 2020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mparison group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ominant nursing). Results: The BI score and nursing quality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P<0.05). There were fewer complications and higher satisfaction(P<0.05). Conclusions: Detailed nursing can standardize the process, reduce loopholes, improve patients comfort, optimize various details, reduce the risk factors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reduce complications, improve patients self-care ability,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nursing, obtain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meet the needs of patients to the greatest extent.
【Key Words】Craniocerebral; Damage; Advantage; Details of the nursing
顱腦外傷作為意外事件,患者對其的接受能力較差,且病程發展速率較快,臨床看護難度較大,需要更強、更優質護理模式[1-2],本文引入細節護理,與常規模式進行對比,凸顯該項模式優勢,以便推廣,現將研究成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70例,時間為2019年5月—2020年11月, 拆分兩組(各35例)。納入標準:①符合疾病標準;②無認知障礙;③可采取手術治療;④無高血壓等基礎性疾病;⑤無肢體功能障礙。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②凝血障礙;③轉院治療;④79歲以上者;⑤未成年患者;⑥GCS評分高于8分;⑦不支持研究。自然信息相似(P>0.05),見表1。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對比組:常規護理,協助患者完成各項檢查工作,調整患者身心狀態,使其滿足臨床手術指標,根據患者臨床情況制定手術方案和手術配合方案,合理安排手術,術后護理人員加強巡護,加強生命體征監護力度,采取系統護理措施保護患者腦部,減少術后二次傷害概率,按醫囑給與抗感染等治療,尚未清醒時,觀察患者呼吸情況等體征,并采取口腔清理、吸痰等措施以保持呼吸道通暢,意識恢復、情況較為穩定后,結合患者情況制定簡單康復訓練,指導患者進行訓練,加快神經功能恢復速率,提高患者軀體運動能力。試驗組:細節護理,具體如下:(1)培訓,細節護理具有較為先進的護理理念,實施護理前,需要做好護理人員培訓工作,讓其學習理念知識,轉變護理人員的觀念和價值體系,提高護理人員對自身職業的認可度,優化護理意識,提高臨床護理效率,并且通過制定完善、系統的流程和操作質量,建立嚴格規章制度,規范臨床操作;(2)強化護理細節,在溝通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站在患者、家屬角度思考問題,采取親切、和諧的語氣,充分體現人文關懷,且在臨床溝通中,快速掌握關鍵信息,記錄患者家庭、職業、社會關系、病情等情況,也可根據患者性格特點,選取高效、合適溝通方式,在臨床護理操作過程中,應當及時做好記錄,加強器械、藥品管理,及時做好消毒等處理操作,減少交叉感染概率;(3)組建團隊,邀請科室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成團隊,分析以往風險因素和護理漏洞,通過討論等方式總結易輕視的護理細節,討論優化或整改方案,完善臨床護理方案;(4)強化生命體征管理,采取動態記錄方式密切觀測患者生命體征,不放過細微變化,警惕其受傷后出現低血壓、呼吸不穩定、間歇性呼吸等,表示患者可能患中樞性衰竭,警惕血壓升高、呼吸頻率變慢、脈搏變緩等,這癥狀可能預示患者存在顱高壓等癥狀,因此需要警惕微小指標變化,及時上報醫生,減少風險因素;(5)呼吸護理,部分患者存在意識障礙等癥狀,其排痰、吞咽等能力較差,不僅增加呼吸難度,也很容易引發感染等不良情況,為改善患者呼吸情況,應按時翻身,采取人工叩痰等方式,給患者引流痰液,保持呼吸道通暢,并按時清理患者鼻、口腔分泌物,并觀察患者呼吸頻率和周圍皮膚情況,對于呼吸困難患者,應當立即上報,采取呼吸氣囊及呼吸機機械通氣等輔助通氣方式,快速插入氣管插管,在通氣過程中,應當濕化氧氣,按時清理痰液;(6)皮膚護理,患者臥床修養時間相對較長,采取制動時間也相對較長,壓迫處、緊束處皮膚可出現損傷,每日觀察患者皮膚情況,按時翻身拍背,給患者翻身過程中,用力要輕,減少拖、拉等損傷性動作,按時更換患者床單、被褥,保持床單位整潔、無褶皺,綜合評估患者壓瘡風險,對于情況較為輕,臨床可采取常規干預措施,對于中度風險者,應當采取充氣類氣墊,擴大受壓面積,減少壓力,翻身時給受壓部分進行按摩等方式,加快局部血液流動,對于重癥風險者,氣墊基礎上給受壓軀體貼防壓墊,減少壓力,提高按摩頻率;(7)胃腸道護理,該類患者病情變化速率較快,不良反應發生概率也相對較高,其中頻率最高為胃腸道出血,警惕出血癥狀,通過服用胃黏膜保護劑,預防出血,對于無出血征兆患者,也可通過鼻飼營養支持基礎上給與相應藥物,減少胃腸道損傷概率;(8)飲食護理,評估患者情況,選取合適營養支持方案,患者恢復后,可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微抬起患者上半身,喂食過程留人專人陪護,警惕異常情況,立即停止喂食,馬上通知主治醫師,采取急救處理措施,喂食完成后,讓患者保持半臥位,采取口腔漱口水及時清理口腔,減少感染概率;(9)情緒疏導,通過營造舒適的病房環境,調整光線,尊重患者知情權,根據患者文化情況,采取合適的講解方式,在與家屬溝通時,要耐心、熱情,反復講解,消除疑惑,關注患者情緒狀態,采取專業心理疏導方式,安撫患者,消除不良情緒,保持相對良好的情緒狀態;(10)康復訓練,未清醒者,及時擺放好側肢體和體位,按摩患者軀體,活動關節,加快局部血液流動,防止肌肉萎縮,患者蘇醒后,按時翻身,指導其采取主動訓練,活動關節和肢體,根據患者情況,制定詳細鍛煉計劃,及時調整。
1.2.2 質量評估分析自理能力、護理質量、并發癥、滿意度。自理能力選取BI量表進行評分,分數與能力呈正比。護理質量為院內量表,包括風險意識、藥械準備情況、操作規范性、文書規范性等方面,滿分為100分,分數與質量呈正比。滿意度也為院內量表,一共分為3個等級,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自理能力和護理質量
試驗組的BI評分、護理質量得分更高(P<0.05),見表2。
2.2 并發癥和滿意度
試驗組的并發癥更少、滿意度更高(P<0.05)見表3。
顱腦外傷作為腦科重度疾病之一,其病情惡化速率快,且臨床指標多變,其死亡風險相對較大,術后患者也有一定概率出現肢體功能障礙[3-5]。該類患者早期由于腦部神經損傷,其多項功能處于障礙狀態,這嚴重限制患者活動,對患者生活干擾程度也相對較大。顱腦外傷臨床護理難度較大,護理流程較為繁雜,且常規護理效率不高,一些細節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可引發較大的安全事故,家屬情緒也較不穩定,糾紛事件發生概率也相對較高。
本研究發現,通過培訓等方式可以快速轉變護理人員觀念和規范臨床操作方案,提高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提升護理人員整體素質,通過強化細節護理等措施,可以尋找漏洞和各項細節,通過改善方案,以優化流程,擴大細節,減少不合理操作,通過組建團隊,可以規范臨床操作,提高護理配合默契度,通過強化體征監護力度,可以從微小體征變化,評估患者病情,及早開展干預措施,控制病程發展,通過胃腸道護理方案,可以減少胃腸道出血等發生概率較高的并發癥,通過飲食護理、皮膚護理、情緒疏導等護理調整患者身心狀態,減少風險因素,通過功能訓練,及早開展訓練,也有利于提升術后康復速率。本研究也發現,細節護理相比于常規護理,其優勢在于恢復患者軀體功能,提高患者自理能力,顯著提高BI評分,并且該項護理品質較高,其質量得分在90分左右,通過各項細節擴大護理,以減少風險因素,控制并發癥,也可最大程度滿足患者需求,獲取較高滿意度評價。
參考文獻
[1] 胡慧秋,楊麗芬.細節護理在顱腦外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及滿意度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2,33(9):1121-1123.
[2] 張巖.細節護理在顱腦外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及滿意度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22):226-227.
[3] 穆素娟.細節護理在顱腦外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及滿意度分析[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8):112-113.
[4] 余育劍,譚雁娟,譚春燕,等.細節化護理干預對顱腦外傷患者住院期間并發癥及預后的影響[J].實用醫技雜志,2021,28(4):554-556.
[5] 周秀金,程劍彬,孫艷芳.顱腦外傷患者行細節護理對護理評價結果和患者滿意度的價值研究[J].中外醫療,2021,40(5):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