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東華 北大荒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
大數據時代推動了各行業領域的現代化發展,為企業智能財務建設提供技術支撐,順應了企業與時俱進發展的需要。需立足企業智能財務建設現狀,本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采取有效的措施優化傳統財務工作模式,促使智能財務體系和工作模式盡快成型,高效處理財務問題,規避財務風險,不斷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企業的領導層與管理層的財務管理觀念和財務戰略思維不明確,對智能財務建設重要性的認知度低,關注度和支持度不足,導致智能財務建設形式化。企業內部的宣傳不到位,尚未形成全員支持和配合智能財務建設工作展開的良好氛圍,甚至部分員工認為智能財務建設工作會破壞其原本的利益,從而阻礙建設工作展開,導致項目推進效果不盡理想。
企業的財務工作與現代智能技術的整合不深入,企業的智能財務工作形式化,與新一代數字技術的整合片面,未建立完善的財務信息共享系統,無法實現財務數據的透明化管理。建立基于大數據工具的智能財務體系,能夠解決傳統財務體系在審核周期時間較長、程序煩瑣、出錯率較高等方面的問題,但實際上,企業的智能財務體系功能模塊尚未完全開發,仍存在技術壁壘、財務管理不標準等方面的問題。
雖然大部分企業開展了智能財務工作,但財務信息的安全管理問題逐漸暴露,也是風險管理意識和體系不完善的直接體現。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主要局限于對企業內部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上,對外市場經濟環境發展情況的大數據分析相對忽視,無法及時發現和規避企業在發展中存在及潛在的風險問題。除此之外,智能財務系統的信息安全防御體系不完善,無法抵御網絡的攻擊,導致智能財務安全管理的工作效果不盡理想[1]。
當前我國處在大數據時代下,企業想要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需要開展智能財務建設,而這一工作需要專業人才的支撐。為此,在當前的企業發展中對財務人員的職業素養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企業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專業知識技能滯后,無法應對企業在財務管理工作制度與流程、方法等方面的革新和要求,直接影響財務人員專業優勢和自身價值的發揮。財務工作人員的素質、工作能力等方面,與智能財務發展的相關要求相差甚遠,在邏輯思維與數據分析等能力方面,有較大的完善空間,不僅會影響智能財務發展的質量,也關乎企業的穩中求進。
首先,轉變思想觀念。一是樹立更為先進的、適合企業發展的財務管理理念。明確大數據技術在當前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為財務領域在后續的創新建設提供了機遇和挑戰,尤其是搭建信息數據等平臺,利于提高財務處理的精細化。這就需要企業的領導層與管理層積極轉變思想觀念,樹立先進的財務管理理念,始終本著引進來以及走出去的原則進行工作,向市場中的其他企業學習并借鑒優秀的經驗,選擇更為先進的財務管理形式,對市場發展形勢進行最為合理的把控,科學地規劃企業后續的發展。二是強化相關部門的財務戰略思維。企業的財務部門需緊跟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步伐,合理規劃財務戰略方案,全面把控企業的內部實際狀況,不斷精簡和優化財務流程,促使財務工作得以順利開展。財務部門樹立戰略思維,利用全新的工作方式推升財務戰略的精準度,全面優化企業目前所選擇的財務管理模式,幫助企業提高發展的整體質量,與此同時,也要加強現代化發展質量,并打下良好的基礎。三是提高企業經營管理質量,在內部加強現代化發展以及大數據管理的宣傳工作。作為企業的領導層人員,也需要與管理層充分合作并且展現出表率的價值以及作用。在企業內部宣傳智能財務相關的內容,解答各級員工的疑惑,使其明確智能財務建設對自身利益發展的積極影響,確保內部的思想認識統一,為企業的智能財務建設提供思想保障。
其次,注重智能財務建設的價值創造。做好財務共享中心和信息系統等方面的規劃設計、效益評估等工作,合理安排責任,有序推進建設項目與方案。在其基礎上,引入目標成本法等先進的財務管理模式,利用價值工程管理流程綜合性評估智能財務的應用情況,了解智能財務的實際發展價值,再逐步優化智能財務工作。持續挖掘智能財務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價值,逐步拓展智能財務的工作范疇,將智能財務嵌入到業務在線審核管理內,將各項業務的審核工作歸置于系統軟件內,利用智能財務管理方式有效指導業務活動的規范展開,夯實企業業財融合發展的基礎。
首先,構建基于大數據智能手段的財務體系。一是在技術平臺方面,主要負責優化流程與數據共享。技術平臺為審核結算、后期審計歸檔等工作的便利展開提供了基礎保障。傳統財務體系中的審核工作展開,涉及財務部門的逐級審查與簽字等煩瑣的流程。依托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技術手段去研發平臺,促使審批流程得以逐步精簡和優化,有效解決數據之間的阻礙問題。利用RPQ軟件流程自動化技術,可實現跨系統數據的提取與遷移等,實現了企業IT應用自動操作等;利用OCR技術的圖像處理、模式識別等功能,并聯合智能語音技術,實現了紙質發票或電子票據錄入后信息的有效提取與驗真;利用移動通信技術和數字簽名技術,實現電子化簽收單據;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化審核的流程,更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提取數字信息后在平臺上實現共享。搭建智能財務體系的核算平臺、戰略平臺與管理平臺等,解決各部門間的信息孤島、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各部門之間需要做到的是實現財務數據的有效整合以及互聯、互通。借助區塊鏈等新一代數字技術,充分地展現技術中的“去中心化”這一優勢特點,確保在整個過程中,整個區域內的所有工作人員都能確保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各節點上所有的交易信息有效地被應用,促使后續的審計歸檔工作得以順利展開。處于核心地位的平臺開發、技術運用,可數字化整合前端的原始數據來源,也具備審計、監管流程后端的作用。二是在數據處理方面,主要負責數據分類歸檔與規范審計。審計工作對大數據背景下的智能財務發展影響較大。歸檔處理繁雜會計材料的工作量與難度較大,還需依托智能化的處理技術,在當前的企業中搭建一個更加完善的、智能化的財務管理流程,高效地去解決所面對的一切問題。企業的財務部門應該利用大數據系統分析并整理審核后的所有數據,并搭建數據集市,滿足各部門的信息利用需求,進一步提升審計工作效率。依托區塊鏈技術去構建信息共享平臺,確保信息的透明度和完整性,利用各種辦公軟件去驗證和整合各類數據,進一步提高運營的自動化程度。后臺實現對數據的標準化處理,促使后續的數據分析和跟蹤監測等工作得以規范展開。由此可見,發揮大數據的處理功能,能夠進一步優化智能化流程,促使審計抽樣等工作的規范化、智能化等特點越發突出。三是在監測技術方面,主要負責查缺補漏與優化業務流程。應用智能監測技術可解決傳統財務監管系統中的創新性不足和監管力度薄弱等問題,優化業務流程中的薄弱環節。財務管理人員利用大數據的分析和統計等功能,整合并計算經濟活動產生的數據,繪制出線性圖,分析數據的變動情況,進一步了解企業的獲利與償還等能力。企業在管理中依托系統規范展開智能績效考核工作,規范開展和評價會計憑證填制與稅務工作的上報等情況,將其與薪資待遇等方面掛鉤,也是鼓勵制度等方面調整的重要依據。
其次,明確大數據時代下的智能財務體系實施路徑。一是整合財務系統、云服務,搭建完善的智能財務云服務系統,加強資金管理與財務管理、財務共享服務等系統的對接,并搭建虛擬網絡平臺,支持PaaS和SaaS等多終端接入模式,為財務系統提供實時核算與財務數據集合整理、軟硬件資源整合等服務。在智能財務平臺共享財務報表和會計核算等各流程的信息,實現事前、事的全程把控。利用數據庫全面分析多類型與異構的數據,建立有綜合性特點的財經大數據。二是在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進程中,發揮大數據的技術支撐作用。智能財務云服務系統在分布式和微服務等云原生技術的基礎上,深入整合公有云和私有云,促使彈性拓展與計算等功能得以不斷強化。整合機器學習和智能識別等智能服務技術,數字化處理檔案等資料,為財務應用的決策預測與智能交互等智能化場景提供技術保障,為管理層提供完整且真實的財務信息。三是通過標準化管理盡快實現數據共享。非結構化數據實現標準和統一的難度較大,要想高效處理財務體系內的非結構化數據,還需依托智能化IT技術去標準化管理數據,讓各類數據在各節點、流程上形成統一。
首先,建立完善的智能財務中信息安全體系。在智能財務管理中收集整理業務發展中數據的難度較大,操作不當極易出現信息傳遞中的被篡改和丟失等問題。需建立信息安全處理體系,保障數據信息傳遞的安全完整,利用信息加密技術防止信息被隨意篡改;利用CCEP算法、RSA算法為重要財務數據信息加上安全鎖;利用IDS入侵檢測系統去監視網絡環境中的財務數據信息;引入自動備份技術,避免系統崩潰等問題對數據安全完整的影響。建立完善的智能財務安全體系,是確保智能財務流程順利進行的重要前提。
其次,規范展開智能財務中的風險管理工作。強化風險管理意識,積極應對企業發展中的風險威脅,盡可能地減少經濟損失。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去展開風險管理工作,促使智能財務的作用價值得以充分發揮。依托智能財務管理系統去共享風險信息,促使風險管理質量得以持續改進,規范展開風險的預測、評估等工作,分析潛在的各種風險因素,制定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利用技術手段去實時監測與控制風險因素,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在風險管理工作中利用大數據技術去分析企業內外的實際情況,綜合多種決定性因素去預測風險,并在財務數據監測中分析異常數據,發現和治理風險。

首先,明確智能財務建設對財務人員的能力要求。智能財務建設對財務人員的影響較大且要求更高,一是對核算型財務人員的需求逐步向業務型財務人員的需求轉變,“橄欖型”的人員結構逐步取代了以往的“金字塔型”。財會人員要想不被社會發展所淘汰,就需積極學習現行的政策規定和新專業知識。二是對財務人員的信息素養要求更高。企業對擅長信息技術的財務人員需求更大,要求其具備對信息系統的運營、維護、持續更新等方面的能力,避免信息系統出錯或癱瘓對企業發展的不良影響。三是要求財務人員有較強的洞察力與卓越的戰略遠見。機器人和信息系統的應用,讓工作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拓展工作職能,逐步從價值的守護者向價值創造者的趨勢轉變,具備全局觀,摸索性地運用新模式、新應用去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和要求,為企業的價值創造助力。
其次,規范展開人才儲備工作。一是組織現有人才展開培訓教育活動,請專家介入指導,通過講座和線上學習等途徑,強化現有人才的自身工作能力與財務知識能力,掌握智能財務方面的內容,不斷強化信息素養和職業道德,使其能夠得心應手地進行崗位工作。二是完善人才的考核機制,全面考核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將考核結果與崗位晉升等方面掛鉤,強化其參與培訓學習的積極性。三是完善人才的引進機制,引入各領域的人才,包括管理會計、技術型人才等,更新現有的隊伍結構。四是完善人才的激勵機制,利用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等措施,使其摸索性地運用新的工作手段和模式,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為企業的智能財務建設獻計獻策。組建專業的團隊,包括技術團隊、財務管理團隊、質檢團隊等,積極應對智能財務建設對組織的影響,順應企業財務轉型的需要。形成相互監督的良好氛圍,激勵貫徹執行管理制度的員工,促使員工的思想行為更加優化,從而營造良好的內部工作環境。
企業在大數據時代下的智能財務建設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立足項目推進的現狀,在人才保障、技術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全方位地推進財務工作轉型。轉變思想觀念,在智能財務建設中引進大數據思維和全局觀等現代化工作理念。加強人才儲備,發揮人力資源的應用價值。加強與先進技術的整合,發揮大數據在提高財務智能化和數字化建設等方面的支撐作用。加強信息安全管理,實現財務數據信息的高效利用,以此滿足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